药物分析笔记:醇、醚、醛类药物的分析

合集下载

04醇酚醚醛酮

04醇酚醚醛酮

三氯乙醛
水合氯醛(稳定)
H2 C
N CH2 N H2 C
N
H2 C
CH2
CH2
N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
(二)性质
1.水合氯醛在碱性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CCl3CH (OH )2 NaOH CHCl3 HCOONa H 2O
2.乌洛托品遇酸和碱的分解反应
NaOH 乌洛托品 酸(如硫酸) 分解 甲醛 过量 氨
三、杂质检查
(一)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的检查
ChP(2005)采用比较法。 原理:药物(醇)与NaOH不反应 杂质(脂肪酸、酯)与NaOH反应 通过控制与杂质反应的NaOH的量控制杂 质限量。
与杂质反应的NaOH=定量过量的NaOH – 剩 余NaOH 剩余NaOH=HCl滴定液用量
新沸过的冷水:除O2 , CO2
甘露醇含量 高碘酸钠? (消耗)
高碘酸钠
(定量过量) 高碘酸钠
(剩余)
I2
Na2 S2O3
(V空 V供) T F 含量% 100% S
第二节 酚类药物的分析
一、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结构
OH OH
OH
OH
CH3
CH3
苯酚
邻甲酚
间甲酚
CH3
对甲酚
(二)性质
1.FeCl3反应——Ar-OH 显色 2.与溴的加成反应——邻对位被取代,沉淀
第三节 醚类药物的分析
CH3 CH O CH2CH2N CH3 HCl
盐酸苯海拉明
CH3CH2 O CH2CH3
麻醉乙醚
一、鉴别试验
CH O CH2CH2N
CH3 CH3
HCl
主要介绍盐酸苯海拉明的鉴别试验。

第九章醇和醚解析

第九章醇和醚解析
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 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3.醇的命名 1)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3)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碳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选长链——含羟基碳; 编位次——羟基始。
2)用硫酸催化脱水时,有重排产物生成,遵循E1机理。
6、氧化和脱氢 1)氧化:
伯醇、仲醇分子中的α-H原子,由于受羟基的影响易被氧化。 常用的氧化剂: 氧化产物:A. 伯醇被氧化为羧酸
此反应可用于检查醇的含量,例如,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 分析仪就是根据此反应原理设计的。在100ml血液中如含有超过 80mg乙醇(最大允许量)时,呼出的气体所含的乙醇即可使仪器 得出正反应。(若用酸性KMnO4,只要有痕迹量的乙醇存在,溶
高级醇的硫酸酯是常用的合成洗涤剂之一。如 C12H25OSO2ONa (十二烷基磺酸钠)。
2)与有机酸反应
5. 脱水反应 醇与催化剂共热即发生脱水反应,随反应条件而异可发生
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
醇的脱水反应活性: 3o R-OH > 2o R-OH > 1o R-OH
醇脱水反应的特点: 1)主要生成札依采夫烯,例如: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 生成的衍生物(R-OH)。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 、醇的结构
2. 醇的分类
1)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 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
2)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 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 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

第二章 醇、醚、醛和酮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章 醇、醚、醛和酮类药物的分析
CH 2 S S OH
+I2→
CH CH 2
+2HI
(2) 方法:
2 本品 0 .1 g 10 ml 乙醇中 滴定至持续的微黄色
0 . 1 mol / LI
同时做空白实验。
(2)高碘酸法: 凡含有邻位二元或多元羟基的化合物均 能被高碘酸氧化生成相应的小分子酸和 醛,反应时n个相邻羟基,消耗n-1个高 碘酸。 C6H14O6+5HIO4→2HCHO+4HCOOH +5HIO3+H2O
(4) 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乌洛托品+H2SO4→(NH4)2SO4+6HCHO H2SO4(过量)用碱测定。
三、酮 1、 代表药物
O C 2H5 H N NH O
O
C N
N
扑米酮
O S CH HO O C CH COOH
吡喹酮 富马酸酮替酚
N C H3
扑米酮酸性下分解,生成甲 醛,可利用甲醛的专属反应鉴别。
2、 鉴别反应 (1) 碘仿反应(a-活泼H):乙醇在OH下可被碘氧化生成甲酸盐,并生成碘仿 臭气或黄色 ↓ CH3CH2OH+4I2+6NaOH→CHI3+5NaI+ HCOONa+5H2O 三氯叔丁醇 → 同上,碘仿↓(a-活泼H)
(2) 丙烯醛反应: 甘油、二巯丙醇在碱性下加热,即 产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

CH 2 N CH 2 CH 2 N
HCHO
CCl3CH(OH)2
CH 2 CH 2 N CH 2
甲醛
水合氯醛
乌洛托品
2、 鉴别: (1) 醛基的还原反应: ①碱性酒石酸酮(Fehling)→ Cu2O红色 ②氨制AgNO3液(Tollen)→ Ag ↓ 银镜

药物分析复习总结:醇醛醚酮

药物分析复习总结:醇醛醚酮

⼄醇的鉴别:碘仿反应。

⽢油的鉴别:丙烯醛反应。

⽢油数滴与硫酸氢钾0.5g共热,即发⽣丙烯醛的刺激性臭⽓。

⼆巯丙醇的鉴别:丙烯醛反应。

⼆巯丙醇与碳酸钠共热,发⽣丙烯醛的刺激性臭⽓。

沉淀反应。

⼆巯丙醇与醋酸铅试液作⽤,⽣成硫醇铅盐黄⾊沉淀。

⼆巯丙醇的含量测定:⼆巯丙醇结构中巯基具有强还原性,可采⽤碘量法直接测定含量。

每1ml的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6.211mg的⼆巯丙醇。

⼭梨醇的含量测定:⾼碘酸钠(钾)法。

对具有n个相邻羟基的化合物,当以hio4氧化时, 将消耗n-1个摩尔的hio4. ⿇醉⼄醚的检查项⽬:酸度:主要控制⼄醚氧化产物醋酸的量。

醛类 过氧化物 异臭 不挥发物 甲醛的鉴别:甲醛能还原氨制硝酸银溶液,使析出⾦属银。

⽔合氯醛的鉴别:⽔合氯醛加⽔溶解后,加⼊碱试液,溶液显浑浊,加温后形成澄明的两液 层,并产⽣氯仿的臭⽓。

乌洛托品的鉴别:本品加稀酸,即分解⽣成甲醛和铵盐,放出甲醛的特臭,遇氨制硝酸银试纸⽣成⾦属银,显⿊⾊;溶液加碱试液碱化后产⽣氨臭,能使润湿的红⾊⽯蕊试纸变为蓝⾊。

甲醛的含量测定:氧化后剩余滴定法。

⽔合氯醛的含量测定:碱⽔解后银量法(mohr法)取本品约4g,精密称定,加⽔10ml溶解后,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30ml,摇匀,静置2min,加酚酞指⽰液数滴,⽤硫酸滴定液(0.5mol/l)滴定⾄红⾊消失,再加铬酸钾指⽰液6滴,⽤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

⾃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的体积(ml)中减去消耗硫酸滴定液(0.5mol/l)的体积(ml),再减去消耗硝酸银滴定液(0.1mol/l)体积(ml)的2/15.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于165.4mg的c2h3cl3o2. (30ml-vh2so4-2/15vagno3)×0.1654×100 乌洛托品的含量测定:酸⽔解后剩余滴定法。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4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分析-简版

4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分析-简版

杂质检测—水合氯醛

特殊杂质:醇合三氯乙醛
性质:遇碱分解产物三氯乙醛和乙醇

方法:取本品1.0g,加水4ml和氢氧化钠
试液2ml,摇匀,滤过,滤液加碘试液至 显深棕色,放置1小时,不得生成黄色结 晶性沉淀
第五节酮类药物的分析 1、 代表药物
O C2H5 O H N NH
O
C N N
扑米酮
吡喹酮 月桂氮卓酮
山梨醇中还原糖的检查 ——方法分析
比较法 还原糖在一定条件下,与碱性酒石酸铜试
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生成的氧化亚铜 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通过控制 氧化亚铜的重量,即可控制山梨醇中还原 糖的限量。 还原糖+碱性酒石酸铜=氧化亚铜
第二节 酚类药物的分析

结构
酚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毒防腐
第四章 醇、酚、醚、醛、酮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 醇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的结构 典型的药物主要有乙醇、甘油、甘露醇、山 梨醇、二巯基乙醇等,其结构分别为:
CH2 OH
H2C OH OH OH
H3CΒιβλιοθήκη 乙醇H (HO)H2C H C OH OH C H
甘油
OH C H
H2C H2C
C OH
CH2(OH)
甘露醇
强力振摇10秒钟,在冷暗处放置30分钟,加淀粉指示液2ml, 用碘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溶液至溶液显微蓝色,保持 溶液温度在18℃以下,加碳酸氢钠2g,振摇,蓝色消失后, 加碘滴定液(0.01mol/L)的稀释液(9→40)1.0ml,溶液
应显蓝色。
麻醉乙醚的杂质检查 ——过氧化物

方法
取本品5ml,至总容量不超过5ml的 具塞比色管中,加新制的碘化钾淀粉溶液 (取碘化钾10g,加水溶解成95ml,再加 淀粉指示液5ml,混合)8ml,密塞,强 力振摇1分钟,在暗处放置30分钟,两液 层均不得染色。

药物分析笔记:醇、醚、醛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笔记:醇、醚、醛类药物的分析

醇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有⼄醇、⽢油、⼆巯丙醇和⼭梨醇。

⼀、主要鉴别试验 (1)碘仿反应:⼄醇在碘液中氧化成甲酸盐, (2)有碘仿臭⽓并见黄⾊碘仿沉淀。

(3)丙烯醛反应:⽢油:与硫酸氢钾发⽣丙烯醛的刺激性臭⽓。

⼆巯丙醇与碳酸钠类似反应。

(4)沉淀反应:⼆巯丙醇与醋酸铅——黄⾊沉淀。

⼆、含量测定: (1)碘量法:⼆巯丙醇有强还原性, (2)⽤碘量法直接测定。

(3)⾼碘酸钠(钾)法:⼭梨醇和⼭梨醇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醚类药物的分析⿇醉⼄醚有如下检查项⽬: 1、酸度:醋酸量,易刺激呼吸道。

2、醛类:具刺激性,⿇醉时分泌物增加。

3、过氧化物:贮备过程中易产⽣,⼆羟⼄基过氧化物。

4、异臭:原料⼄醇中引⼊的杂醇油 5、不挥发物 醛类药物的分析包括甲醛溶液、⽔合氯醛、乌洛托品。

1、鉴别试验: (1)甲醛的鉴别:具还原性, (2)能还原具氧化性的⾦属盐类。

能还原氨制硝酸银溶液, (3)⽣成银镜。

(4)⽔合氯醛的鉴别:加⽔溶解, (5)加碱试液浑浊, (6)加温成澄明两层液, (7)产⽣氯仿臭⽓。

(8)乌洛托品的鉴别:加稀酸加热, (9)分解成甲醛和铵盐, (10)遇氨制硝酸银成⿊⾊⾦属银。

2、含量测定:[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1)氧化后剩余滴定法:甲醛碱性被氧化 (2)碱⽔解后银量法:⽔合氯醛测定法 (3)酸⽔解后剩余滴定法:乌洛托品的定量分析 酮类药物的分析 ⼀、概述:含量测定:扑⽶酮(氮测定法)、吡喹酮(⾼效液相⾊谱法)、富马酸酮替芬(⾮⽔溶液滴定法) ⼆、鉴别反应:扑⽶酮: 1、遇酸分解,⽣成甲醛,与变⾊酸⽔浴中共热,显紫⾊。

2、与⽆⽔碳酸钠混合,加热炽烧,分解⽣成氨⽓,使红⾊⽯蕊试纸变蓝⾊。

3、含量测定: (⼀)⾮⽔溶液滴定法:富马酸酮替芬 (⼆)⾼效液相⾊谱法:吡喹酮。

〖医学〗醇、酚、醚

〖医学〗醇、酚、醚


用途
苯酚 消毒剂,3%-5%的苯酚水溶液用于消毒外科器械
甲苯酚 消毒剂,这三种异构体混合物的肥皂水溶液叫煤
(3种) 酚皂溶液,俗名来苏尔(lysol).
间苯二酚 治疗皮肤病,如湿疹
麝香草酚 防腐剂、消毒剂、抗氧剂
第三节 醚
一、醚的结构和命名 1、醚的结构通式
2、醚的命名
R—O—R R—O—R’
I2
兰色
除去过氧化物:FeSO4、Na2SO3、NaI等还原剂
2、徉盐的生成
所有的醚都能溶解于强酸中,用此法可鉴别醚 与烃类。
第四节 硫醇和硫醚
一、硫醇 通式 R—SH
官能团 —SH(巯基) 某些含巯基的化合物可作为重金属盐类中毒的解毒剂。 如: CH2 SH
CH SH
NaOOC CH CH COONa
1-丁醇(正丁醇)
CH 3CH 2CH CH 3 OH
2-丁醇(仲丁醇)
OH CH 3C CH CH CH 3
CH 2CH 3
4-甲基-3-己烯-2-醇
CH 3CH CH 2 O H 2-苯基-1-丙醇
CH3
CH 3C O H CH3
2-甲基-2-丙醇 (叔丁醇)
三、醇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低级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酒味和烧舌感觉。 12个碳以上的高级醇是蜡状固体。
醇的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并且比分子量 相近的烷烃约高100~200摄氏度。
甲醇、乙醇、丙醇都能与水混溶。高级醇不溶
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H
RC OH
H
1、与碱金属反应
2R O H + 2N a
2R O N a + H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有乙醇、甘油、二巯丙醇和山梨醇。

来源:考试资料网一、主要鉴别试验(1) 碘仿反应:乙醇在碘液中氧化成甲酸盐,来源:考试资料网(2) 有碘仿臭气并见黄色碘仿沉淀。

(3) 丙烯醛反应:甘油:与硫酸氢钾发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

二巯丙醇与碳酸钠类似反应。

(4) 沉淀反应:二巯丙醇与醋酸铅----黄色沉淀。

来源:考试资料网二、含量测定:(1) 碘量法:二巯丙醇有强还原性,(2) 用碘量法直接测定。

(3) 高碘酸钠(钾)法:山梨醇和山梨醇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醚类药物的分析麻醉乙醚有如下检查项目:1、酸度:醋酸量,易刺激呼吸道。

2、醛类:具刺激性,麻醉时分泌物增加。

3、过氧化物:贮备过程中易产生,二羟乙基过氧化物。

4、异臭:原料乙醇中引入的杂醇油5、不挥发物醛类药物的分析包括甲醛溶液、水合氯醛、乌洛托品。

1、鉴别试验:(1) 甲醛的鉴别:具还原性,来源:考试资料网(2) 能还原具氧化性的金属盐类。

能还原氨制硝酸银溶液,(3) 生成银镜。

(4) 水合氯醛的鉴别:加水溶解,来源:考试资料网(5) 加碱试液浑浊,(6) 加温成澄明两层液,(7) 产生氯仿臭气。

(8) 乌洛托品的鉴别:加稀酸加热,来源:考试资料网(9) 分解成甲醛和铵盐,(10) 遇氨制硝酸银成黑色金属银。

2、含量测定:(1) 氧化后剩余滴定法:甲醛碱性被氧化(2) 碱水解后银量法:水合氯醛测定法(3) 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乌洛托品的定量分析酮类药物的分析一、概述:含量测定:扑米酮(氮测定法)、吡喹酮(高效液相色谱法)、富马酸酮替芬(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鉴别反应:扑米酮:1、遇酸分解,生成甲醛,与变色酸水浴中共热,显紫色。

2、与无水碳酸钠混合,加热炽烧,分解生成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含量测定:(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富马酸酮替芬(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吡喹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