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色谱分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离效率高,一般可同时分离分析多 种化合物,柱效高。
色 • 分析速度快 谱 • 灵敏度高 法 • 样品用量少 特 • 应用范围广 点 • 选择性好
• 易于自动化
• 缺点是定性能力不如光谱法
色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的比较
化学法
光谱法
色谱法
适用范围 灵敏度
原料药含量测定 一般杂质检查 特定官能团鉴别
留和有机溶剂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 • 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离、手性药物的分离等
方面应用较广
各国药典色谱方法收载时间的比较
色谱方法 USP/年
TLC
1965
GC
1965
HPLC
1975
CE
2001
BP/年 1968 1973 1980 2000
JP/年 ChP/年
1971
1977
1971
1985
1981
1956年,Van Deemter等提出了色谱过程的速 率理论
1965年,Giddings提出速率理论偶合方程
近年来色谱理论研究多集中在柱过程热力学 和动力学参数、毛细管色谱柱、保留规律预 测及超临界流体色谱等方面
薄层色谱法
• 1938年,Izmailov和Schraiber在玻璃板

上涂氧化铝,用来分离药物
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 又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是以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 以固体吸附剂或键合到载体上的高聚物为固定 相的色谱法
二、按分离原理分类
药物色谱分析-1
齐永秀 药物分析教研室
第一章 概论
• 色谱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 色谱法的分类 • 色谱法在药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未来 • 色谱法的相关文献介绍
• 色谱分析法(Chromatography)是一

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


主要用于分析多组分样品.
定 • 色谱系统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

和电化学检测器陆续问世
方 • 1967年,第一台自动化液相色谱仪组成,

色谱柱的填料也有了新进展
的 • 19世纪80年代,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产生,

HPLC-MS技术出现
展 • 2004年,超高效液相色谱出现(Waters
ACQUITY UPLC;Agilent RRLC)
毛细管电泳法
• 1948年,瑞典科学家梯塞留斯因应用电泳法分
较低,一般为mg 级
药物、药物代 谢物或药物中 杂质定性及结 构鉴定
较高,一般为 g~mg级
药物的定性、 定量分析
较高,一般为 ng ~ g级
优点 缺点
简单、直观、快 速、价廉
无分离能力,选 择性差
准确度高
分离效率高
无分离能力, 定性能力较差 选择性差
色谱法的诞生
• 1834年,德国化学家Fra Baidu bibliotekunge进 行染料和植物萃取液的布上 分离试验
1985
未收载 2000
色谱法在药典一部中的应用
2000 年版
2005 年版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鉴别 检查 含量 鉴别 检查 含量 鉴别 检查 含量
测定
测定
测定
602 -- 18 11 21 11 1 2 107
848 -- 49 11 21 33 10 2 480
谱 • 1949年,Macllean等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

黏合剂制作薄层板
法 • 1956年,Stah提出概念,开发出薄层色谱

板涂布器
发 • 1964年,Hara发明了薄层扫描光度计
展 • 近年来,超薄层色谱法为此开创了一个全
新的领域。
气相色谱法
• 1952年,James和Martin等提出气相色谱
三、按操作形式分类
• 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 平板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
第三节 色谱在药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未来
• 薄层色谱法是鉴别和有关物质检查的常用方法 • 液相色谱法是药物含量、中药有效成分、体内
药物分析、药理研究和临床检验常用技术 • 气相色谱法是药品中挥发性成分、中药农药残
细管电色谱开始受到重视
CE从液相色谱和凝胶电泳发展而来
移动界面电泳(30年代)
薄层层析(30年代)
气相色谱(40年代)
凝胶电泳(60年代)
液相色谱(60年代)
毛细管电泳(80年代)
微全分析系统uTAS(90年代末)
分离分析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色谱法的分类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物态分类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又分 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
• 1897年,德伊以装白土的柱 子分离石油
•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 特提出了吸附原理分离植物 色素,1906年发表关于色谱 的论文


谱•

论•
的 发• 展•
1940年,英国的Martin和Synge提出液-液分配 色谱法
1941年, Martin和Synge提出柱效能模型,即 模拟蒸馏理论,同时提出流动相可用气体代替

法,阐述其理论和方法,因此获诺贝尔化

学奖。
方 • 1954年,Ray把热导池检测器用于气相色

谱仪
的 • 1958年,产生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发 • 1959年,气相色谱的新仪器产生
展 • 20世纪60年代,推出了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技术。
液相色谱法
• 1959年,凝胶过滤色谱研制成功
色 • 1966年,紫外检测器的研制成功,荧光

析血清蛋白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 1967年,提出区带电泳(CZE)

•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径较小的毛细管中,

轴向扩散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人们又相继

提出了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MECC),非水

毛细管电泳法(NACE),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CIEF),毛细管凝胶电泳(CGE),90年代毛
• 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分子排阻色谱法(molecular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 ) •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 手性色谱法(chiral chromatography,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