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题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选择题

1. 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它说明( )

A.我国工业门类不齐全 B.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2. “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

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3.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③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该厂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这得益于()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D.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5. 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6.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7.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 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大

D.政治协商会议

8.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制定这部“文献”的会议( )

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选举朱德为国务院总理 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9.1953年,以毛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宪法中某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诀,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资。这一制度指的是()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届选民证,持有人为陈立德,签发日期为1954年2月19日,盖有“无棣县大山乡选举委员会印”的红色方形印章。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制度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12.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非选择题

13.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 1957年 1953-1957年

农、轻、重比例 (%) 农、轻、重比例 (%)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答案:

1-5:BBACC; 6-10:CCDBB; 11-12:CB

13. (1)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 重工业。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 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4)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