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1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词义理解错误: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结合上下文理解 句式理解错误: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语法理解错误:注意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不准确: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翻译时要准确表达其含义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翻译技巧:直译、 意译、增译、减 译、换译等
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方 法如逐字逐句阅读、整体把握等
文言文翻译技巧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 情感
翻译原则与标准
保持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 特色如文言文的简洁、典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顺流畅: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 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适当增删: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 需要适当增删内容以使译文更加通 顺、完整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化价值: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 值和历史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言特点:文言文具有简洁、典雅、 含蓄的特点常用于表达思想、情感 和观念
学习意义: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 代文化、历史和思想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言文句子含义
添加副标题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05 文言文写作指导
06 文言文综合练习
添加章节标题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词汇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 词等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等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做
• 公为都御使
担任 、作为 (dānrèn)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tiānxià)笑
被
虚词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xūcí) • 不足为外人道
因为、为了 向、和、跟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
必修 1 文言文复习 (bìxiū)
第一页,共八十六页。
必修1~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荆轲刺秦王》 ——《
左》传(zuǒ chuán)
战》国策
• 《鸿门宴》 ——《 》史记(shǐ jì)
•注意文学常识,史书(shǐshū)体例知识的记 忆。
第二页,共八十六页。
• 重点句子的翻译
第五页,共八十六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fū rén)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六页,共八十六页。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堂
3.
寡人 之过பைடு நூலகம் 是
(guǎrén)
(kètáng)
提 4.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问 5. 敢以烦执事
• 图穷而匕首见
显现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
看见的东西
太子(tàiz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
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
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
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卒.起不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环绕(10)“彩”彩色(11)“拒”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隔阂,嫌怨(16)“座”座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唯.大王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旦日飨.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鲰生说.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用酒肉招待宾客(16)劝说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进兵北略地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重 点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词 •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语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丹不忍以己之私
• 愿足下更虑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
• 秦王必说
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而伤长者之意
计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19-(1)
• 作《师说》以贻之 人称代词.他
• 均之二策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鉴记事本末》 南宋.袁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翻译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背诵 “夜缒而 出……亦去之”
•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弦高犒师
•
“些小吾曹州县吏,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严谨、简练、形式固
定等特点。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六書(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
2. 词类与句子结构:文言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结构,常见的句式有正反式、转折式、并列式、条件式等。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如比喻、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象征等。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生僻字和句式
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善于运用推敲、想象、感悟等方法来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5. 文言文的常见文体:文言文有诗、赋、曲、记、史、论、辞、话等多种文体。
每种
文体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点和写作目的。
6. 原文赏析:必修一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如《岳阳楼记》、《论语》选篇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些原文来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和
理解。
以上是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
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
· (6)往而不反者 ·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8)卒起不意 · (9)秦王方还柱走 ·
《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
通:“悦”,高兴
通:“返”,返回
通:“震”,惧怕 通:“猝”,突然
通:“环” , 绕
通:“彩” , 彩色 通: “拒” , 把守 通: “纳” , 接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以乱易整,不武 C.因人之力而敝之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
·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既东封郑
· · 又欲肆其西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 ·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也就除掉了。
《鸿门宴》
1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解析 注意状语后置、省略句式。 答案 (项伯)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详 尽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1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注意‚所以‛‚出入‛‚非常‛三个词的翻译。
答案 (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 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 .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解释下列多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1)鄙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轻贱 .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2)敝 摄敝衣冠: 破旧的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劳,困乏 《荆轲刺秦王》 见陵之耻:被 (3)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露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晋侯、秦伯围郑 《荆轲刺秦王》
(4)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 .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
. . .
今义:泛指主人。
《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 .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礼品。 今义:货币。
· (11)距关,毋内诸侯 · ·
(12)张良出,要项伯
“背”, 违背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
通: “邀”,邀请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 “早” 早早地
·
· · (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5)令将军与臣有郤 《烛之武退秦师》
通: “隙”,隔阂,嫌怨 “座” 座位 通: ,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眶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
. .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越国以鄙远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解析 疆界。 ‚以‛,目的连词,来;‚而‛,承接连词,
就;前一个‚封‛,使„„成为疆界;后一个‚封‛,
使动用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鸿门宴》 (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 (13)卮酒安足辞:推辞 (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揣测 . (15)旦日飨士卒:用酒肉招待宾客
.
. (16)鲰生说我曰: 劝说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
.
.
(5)邻之厚,君之薄也:
.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因人之力而敝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 . (7)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西
《荆轲刺秦王》
.
(8)樊於期乃前曰: . 名词作动词,上前 (9)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10)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 . . (11)乃朝服: 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 (12)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到
⑥顷之未发: 词尾,不译 . ⑦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
①今急而求子: 表承接 . ②夜缒而出: 表承接
(2)而
.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就 . ④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 ⑤拔剑撞而破之: 表顺承 . ⑥吾恂恂而起: 表修饰,译为“地” .
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
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 .
. .
·
. .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
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客何为者:动词,做、干 (2)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 (3)我为鱼肉: 动词,是
.
(4)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 .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替
.
.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介词,替 . (7)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 . (8)何辞为: .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介词,因为 .
. (2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名词作动词,取道 . (2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取独不译
(1)之
.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取独不译 . ③行李之往来:助词,取独不译 .
必修一
[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 “矣”,句末语气词 “供”, 供给 通: 通: “悦”, 高兴 通:“智” 明智 ,
· (2)共其乏困 · (3)秦伯说 · (4)失其所与,不知 ·
(13)太子迟之:意动用法,以„„为迟 . (14)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5)则秦未可亲: .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鸿门宴》 (16)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 (17)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
.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9)此亡秦之续耳: . 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20)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 , 不知 ;以 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16.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刺秦王》)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 · ·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 ·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解析 ‚鄙‛名词活用为动词,‚焉‛‚陪‛为关键词。
答案 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
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 解析 ‚敝‛‚与‛‚武‛‚其‛为关键词,前三个
并列分句均为否定判断句。 答案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 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
.
.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
.
(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3)越国以鄙远: 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