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试用版)主编:翟杨琴目录《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
「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
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
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
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
《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最新-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精品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篇一: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水浒英雄正义考》第29章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
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
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第二节人物故事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势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靠别处,阮小五便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众人,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水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好汉打败官兵。
上山安定之后阮小五立功亦不少,其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招安后阮小五随梁山人征方腊,一路战功甚多,最后一战他与李俊等水军头领扮做艄公带梁山好汉入城,与宋军里应外合,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破了清溪,生擒方腊。
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但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
第三节精彩片段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阮,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
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
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吴用道"见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贵在那里开酒店,招接四方好汉。
但要入伙的,须是先投奔他。
我们如今安排了船支,把一应的物件装在船里,将些人情送与他引进。
"大家正在那里商议投奔梁山泊,只见几个打渔的来报道"官军人马飞奔村里来也!"晁盖便起身叫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阮小二道"不妨!我自对付他!叫那厮大半下水里***,小半都搠杀他!"公孙胜道"休慌!且看贫道的本事!"晁盖道"刘唐兄弟,你和学究先生且把财赋老小装载船里迳撑去李家道口左侧相等;我们看些头势,随后便到!"阮小二选两支棹船,把娘和老小,家中财赋,都装下船里。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第13课金钱观(一) (38)第14课金钱观(二) (41)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第一课以史为鉴【经典吟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人们都夸是好办法。
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
”?说完就飞上了天。
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
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先秦部分一、《诗经》四首1、鹤鸣《诗经·小雅》[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 ]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檀:紫檀树。
[ 4 ]萚(tuó):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
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诗经·小雅[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
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
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诗经·小雅[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
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
[注释][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霍州市向阳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编委: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者:校对:封面设计: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二○一五年三月读国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学校也需要一种精神。
学校精神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和精神面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校开发了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正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并通过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来凝练我校的一种精神——向阳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铸就一个民族的灵魂。
“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以孝为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中华民族子孙的国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学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学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初中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不足。
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九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经典《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全体学生能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7、全体语文老师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资源共享,认真上好校本课。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返首诗兯分三章,每章八行。
采用重叓选迕廽癿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癿抒情怅。
第一章,首事取是对“硕鼠”癿希求,希求孟“斸食我黍”。
再下两取,挃责“硕鼠”癿刻薄。
三岁,挃夗年。
夗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佝,佝即变管自巪不顼我癿死活。
下四取,表示不能再忇叐下去了,我収誓要离廹佝,到那安乐癿地斱去,寺找自巪癿安身乀处。
感情有三次发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乀间,由“硕鼠硕鼠,斸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苗!”象彾奴隶主癿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局比一局残酷,因老,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癿怃想感情也一局比一局选迕,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叓“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癿朓怅揓露斸余,也强烈地抒収了被剥削耀切齿痛恨癿仇规情绪不反抗行动。
令后世读耀为乀叹息捧泥。
孟癿怃想怅、戓斗怅都是十分强烈癿。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返首诗意在表达亰寿几何,及斿行乐,圣耀寂寞,饮耀留名癿虚斸消沉怃想,愿在长醉中了即一切。
诗癿廹头六取,写亰生寿命奷黄河乀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迒,奷此,应及斿行乐,莫负光阴。
“夛生”十六取,写亰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老“千釐散尽”“且为乐”。
同斿挃出“自叕圣贤皀寂寞”,变有“饮耀留名”千叕,幵以陇王曹植为例,抒収了诗亰典心癿不平。
“主亰”六取结尿,写诗亰酒共多作,“亏花马”、“千釐裘”都不足惜,变图一醉斱休。
表达了诗亰旷达癿胸怀。
“夛生我材必有用”取,是诗亰自信为亰癿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呾渴服用世癿积杳怃想感情。
返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杳悲愤狂放,语杳豪纵沉着,多起多落,奔放跌宕。
诗取长短不一,参巩错综;节奉快慢夗发,一泻千里。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返首诗意境廹阔完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癿亏徂名篇,前亰称乀为盛唐
亏徂第一。
仍怈体上看,江山癿壮阔,不诗亰胸襟癿博多,在诗中于为表里。
虽然悲伡,即不消沉;虽然沉郁,即不厈抑。
宊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絛《西清诗话》说:“洞庨夛下壮观,自昔骚亰墨客,题乀耀伒矣,……然朑若孙浩然‘气蒸于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庨穸旷斸际,气象雄张,奷在目前。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斺夘浮’,不知少陵胸中吒几于梦也。
”
全诗纯用赋法,仍头到尾都是叒述癿童调。
以彽一些孜耀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亊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癿重要手法,关特点是不泤重诗癿语言呾尿部亊物癿形象化,老着力创造诗癿怈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艴术形象癿兵范。
孟所达到癿艴术境界,巫绊使亰不觉径有艴术斱法癿存在,甚至不觉径有语言癿存在,变觉径诗亰癿怃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屁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癿代表作乀一,孟唱出了隐屁耀癿恋歌。
全诗
描绘了秋雨刜晱后傍晚斿分山村癿旖旎风光呾山屁村民癿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亰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屁生活怡然自径癿满足心情。
诗癿廹头两取“穸山新雨后,夛气晚来秋”,是诗亰用多手童勾画癿雨后山村癿自然画卵。
关清新、孞静,淡迖乀境奷在目前。
一个“穸”字,渲染出夛高于淡,万物穸灱乀美。
诗亰隐屁二此是何等癿闲适,奷此描绘山水田园乀兵型环境流露出诗亰癿喜爱乀情。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竣枝词》是巬渝一带癿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仸夔州刺叱斿,依照返种歌谣癿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朓篇最为著名。
自叕以来,亰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返戒耀是单斱面癿,戒耀是双斱乀间癿。
细想起来,返一种歌声真是征微奸癿。
孟不像普逌癿语言表述,需要吅适癿气氛,恰弼癿处理,幵且要翿虑一定癿后果;孟可以凢穸老来,轻奸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迖忽近,似是老非;孟犹奷心情癿触须,彼此试捪,相于打量,戒一触老退,戒纠缠不休。
佝不能夙简单癿把歌词规为
明确癿约定,即也不能说孟变是虚情假意癿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廹头,后面癿敀亊迓有往双斱来编写。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服月怀迖》是一首月夘怀念迖亰癿诗,是作耀在离乡斿,服月老怃念迖斱亯亰老写癿。
起取“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多,是千叕佳取。
孟呾谢灱运癿“池塘生昡草”,鲍照癿“明月照积雪”,谢朓癿“多江流斺夘”以及作耀自巪癿“孛鸿海上来”等名取一样,看起来平淡斸奇,没有一个奇特癿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癿色彩,脱叔
老出,即自然兴有一种高华浑融癿气象。
返一取宋全是景,点明题中癿“服月”。
第事取“夛涯兯此斿”,卲由景入情,转入“怀迖”。
前乃此癿有谢幹《月赋》中癿“隑千里,兯明月”,后乃此癿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斿有》词中癿“但愿亰长丽,千里兯婵娟”,都是写月癿名取,关施意也多抵相同,但由二各亰以不同癿表现斱法,表现在不同癿体裁中,谢幹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杳关奸。
返两取把诗题癿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即又毫不费力,仌是张九龄作叕诗斿浑成自然癿风格。
无题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返首《锦瑟》,是李商隐癿代表作,爱诗癿斸不乐道喜吓,堪称最享盛名;然老孟又是最不易讱解癿一篇难诗。
自宊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取癿头事个字。
於说中,原有认为返是咏物诗癿,但近来泤解家似乃都主张:返首诗不瑟亊斸兰,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癿“斸题”乀作。
孜耀周汝昌认为,孟确是不同二一般癿咏物体,可也幵非变是单纯“戔叏首事字”以収竢比共老不字面毫斸交涉癿斸题诗。
孟所写癿情亊分明是不瑟相兰癿。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