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僧修闭口禅一朝开口天崩地裂害死无数人竟立地成佛
暖被悟禅哲理_哲理故事

暖被悟禅哲理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我都是冷言冷语,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
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
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
”老和尚说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老和尚和小和尚熄灭了灯,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小和尚回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小和尚一听笑了:“师父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
”老和尚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黑暗中,老和尚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
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依然碰到了很多人的恶语,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
10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禅宗故事

禅宗故事篇一:这是一则禅宗故事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
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提示: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会在甲乙两个推销员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反馈呢?这就要分析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从市场的需求看,是只看现状,还是看发展?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看,是只看一面,还是看两面?从主观认识上看,是积极地开辟还是消极地对待?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
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
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提示: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
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
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
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篇二:禅宗故事精彩禅宗故事2010-11-03 08:50:48 来自: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回头是岸) 精彩禅宗故事一、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
鲁智深 (2)

性格粗鲁 心地善良
• 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 谋
• 这“安良”的一系列表现,包括“解 囊”“借钱”“护送”“坐守”等,非但 “黑旋风”李逵想不出,做不到,就是智 勇双全的林冲、杨志也有所不及。这表现 了他粗中有细,心细如发的特点。此外, 鲁智深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还可 以从妙计惩治郑屠、惩治大相国寺的地痞 无赖以及保护林冲从东京平安到沧州等事 情中很充分地显现出来。总之,鲁智深的 粗中带细,与李逵的粗而兼蛮,武松的粗 而兼狠是不同的。
• 像孩子似的单纯涉世未深 • 因而在为人处世方面难免表现的有些欠缺人情。 见到真长老本以为下首做表示敬意,结果却坐在 长老禅椅上;见到清长老不知道需要,解了戒刀, 取出那七条坐具信香来礼拜长老才使得;不顾虑 到李忠的生意,便焦躁说,“谁耐烦等你?去便 同去”。打人的时候不分轻重,小二脸上只一掌, 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 个牙齿;下山路上遇到送酒汉子,只一脚,交裆 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 起不得过;醉酒回到寺中,揸开五指,去那门子 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三拳打倒镇关西, 还在纳闷“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 个打死了他干鸟么”。
嫉恶如仇 好打抱不平
慷慨大方 重义轻财
鲁智深最让我惊奇的是这样一 个魁梧彪形大汉的外形之下, 藏着一颗孩子般的童真的心 灵。
像孩子似的搞 恶作剧
像孩子似的耍无赖
• 像孩子似的自豪的炫耀自己的 本领 • 菜园中教训二三十个泼皮, “俺便休说你这三二十个人直 甚么,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 敢直杀的入去出来”;兵器也 要打制重的,“俺便不及关王, 他也只是个人”;向泼皮炫耀, “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
路 见 不 平 一 声 吼
鲁智深,原名鲁达,在渭州略府 任提辖官,他本应过着悠闲自得、 舒适安逸的生活,为因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帮助金翠莲父女,而 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此走 上了流亡江湖之路。
[有哲理的故事]真修哲理故事
![[有哲理的故事]真修哲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0fe8fecfc789eb172dc8e1.png)
[有哲理的故事]真修哲理故事
有个和尚修行了十年,自认为道行高深,常常去各寺院开坛讲经,广收善徒。
一日他来到一座偏僻的寺庙讲经,讲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肚子痛,便急匆匆地往茅厕赶,正好与一位扫地的老和尚相撞,他非常生气地指责老和尚说:修行浅薄之人,看见道行高的人,就应该恭敬地站在一边行礼。
而你像木头一样,险些撞倒了我,难道你不懂得尊师重道吗?
老和尚拿着笤扫继续扫地,对他的话充耳不闻。
他见老和尚不说话更生气了,抢过他的笤扫暴跳如雷地说:你聋了吗?听不见我在和你说话吗?
老和尚说:哦!你说什么?
和尚见老和尚装聋作哑,嘲笑道:哼,怪不得你这把年纪还是个扫地僧,真无用。
这句话老和尚到是听见了,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阿弥陀佛!大师勿动气,要说这修行分两种,一种自修,像我,扫扫地,做做杂活没什么大悟性。
而您就不同了,您是真修,修心、修神、修行为。
和尚一听老和尚说好话夸自己,气才稍微顺了些,趾高气扬的说道:哼!下回给我记住了,见到我要行礼知道吗?
老和尚连连点头。
和尚这才放过老和尚美滋滋的进了茅厕,蹲在茅坑上,他反复想
心思老和尚的话,真修真羞,越念越纳闷,什么真修,这不是骂我真羞吗?想通后他被气的火冒三丈,急忙去找老和尚算账,可老和尚早就不见了。
袁隆平(节选)阅读答案-曹宪成

袁隆平(节选)阅读答案-曹宪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袁隆平(节选)阅读答案-曹宪成袁隆平(节选)曹宪成(地坪。
为什么听到潮声,鲁智深就开悟了?4首禅诗为你揭秘

为什么听到潮声,鲁智深就开悟了?4首禅诗为你揭秘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在钱塘江边听到潮信来的时候,一下子顿悟,坐在椅子上圆寂时,留下的一首诗偈。
说起花和尚鲁智深,恐怕只能用嫉恶如仇来形容。
他这一生最见不得的,就是恶人逞凶,弱小被欺,于是在《水浒传》里,一出场只用三拳,就把想要强娶金秀莲的镇关西,给打死了。
如果没有那三拳,估计他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要出家!虽然是被逼无奈,实际上出家当和尚这件事,在鲁智深看来,大概与在小钟经略相公手下,当提辖官没什么两样。
所以,依旧是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遇到路不平就铲,遇到人不平就管,反正杀人放火的事一件没少干。
结果,一个最不像和尚的和尚,因为听到钱塘江上潮信来,居然就悟了道修成了正果!很多人觉得,这让那些整日里吃斋念佛、打坐诵经,守着那些清规戒律的出家僧人们,情何以堪?实际上,像鲁智深这样,在佛家叫作“顿悟”。
什么是顿悟?这很像我们普通人想一件事,今天没想明白,明天没想明白,结果忽然有那么一天,因为某件事某个物,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这就是佛家说的顿悟。
只不过这个顿悟,有很大的忽然性。
谁也说不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就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从古至今,僧人们悟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其实鲁智深这种,在钱塘江听到大潮响而顿悟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奇怪独特的。
残唐五代年间,有这么一位僧人,只是看到了一树桃花开,竟然也顿悟了。
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某一个春天,这位僧人猛然看到路边的一棵桃树上桃花盛开,不由得一下子顿悟,然后写下了这首诗偈。
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自己就像一名剑客一样,一直想要寻找到一柄趁手名贵的宝剑。
可换来的结果却是:几回落叶又抽枝。
树上的叶子长出来又落,落了又长出来……就这样,30多年过去了,自己依旧是一无所获。
立地成佛的真正典故

“立地成佛”是一个成语,原指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觉悟,即刻成佛的境界。
后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关于“立地成佛”的典故,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五灯会元》。
据传,宋代有一位名叫道济的和尚,他平时行为放荡不羁,但却有很深的佛学造诣。
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个恶人,这个恶人对他破口大骂。
道济和尚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个恶人说:“你如果有佛性,骂我也能成佛。
”这个恶人听了非常惊讶,于是问道济和尚如何成佛。
道济和尚回答说:“你只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个恶人听了,深受启发,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就能够达到觉悟的境界。
大乘脱困的主要内容

大圣脱困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祖的佛旨,带着锦襕袈裟等宝贝,和座下弟子木叉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
师徒二人在半空中驾着云,来到大唐京城长安的上空,这时已是大唐贞观年间。
这一天,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高僧玄奘在化生寺设坛宣讲佛法的日子。
玄奘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观音暗中选定他为取经人。
观音与木叉变成了游方和尚,捧着袈裟等宝贝到皇宫门外,要求拜见唐太宗并献宝。
唐太宗一向喜佛,立即叫他们上殿,问那些宝贝一共要多少钱。
观音说:“如来佛祖那里有三藏真经,你如果派人去西天求取真经,这些宝贝就送给你了。
”说完,观音跟木叉变回原来的样子,驾起云走了。
唐太宗一见是观音菩萨,连忙带领满朝文武向天朝拜。
玄奘愿意去西天取经,唐太宗和他结成了兄弟,将袈裟等宝物送给了他,又因西天有三藏真经,就给玄奘指经取号,号作“三藏”。
唐三藏和两个仆人赶了一两天路,来到法门寺,寺里的和尚赶忙出来迎接。
晚上,和尚们坐在一起议论西天取经路途中的艰险,唐僧用手指着心口说:“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任何危险都算不了什么!”和尚们连声称赞。
第二天,唐僧主仆辞别了众和尚,又骑着马继续向西走去。
没过几天,就来到了大唐的边界河州卫,镇边总兵和当地的和尚道士把唐僧主仆接到福原寺休息。
次日,天还没亮,唐僧就把两个仆人叫了起来,三人借着月光赶路。
走了几十里就开始上山了,此山道起伏不平,杂草丛生,十分难走,他们只好一边拨开杂草一边走。
忽然一脚踏空,三人和马一起摔进了深坑。
主仆三人正在惊慌之时,忽然听见“抓起来!抓起来!”的叫喊声。
随着一阵狂风,出现了一群妖怪,这群妖怪抓住了主仆三人。
唐僧偷看了看,见宝座上坐着一个长相凶恶的魔王,便很害怕。
那魔王一声令下,妖怪们把唐僧主仆绑了起来。
这时一个小妖来报:“熊山君和特处士到!”魔王赶忙出去迎接,那二人称魔王为寅将军。
寅将军打算用唐僧等人的肉招待他的客人。
熊山君说:“今天就先吃两个算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老僧修闭口禅,一朝开口天崩地裂,害死无数人,竟
立地成佛
故事故事梁末时期,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生灵涂炭,这一日,郊外古道上,有一老僧踽踽独行,他望着道路两旁的累累白骨,不禁长叹,哀苍生之多难。
老僧名为无念,自幼在雷严寺中修行,小时颇具慧根,深得寺中老禅师器重,收之为徒,授以佛谛。
七岁那年,师傅问他,修佛必要修禅,禅有五种,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你欲修哪种?无念一言却让老禅师怔住了,“我欲修闭口禅。
”老禅师拂袖怒然道:“修佛之人最忌妄言,那闭口禅在五禅之外,最为难修,须得莫大的定力方能修成,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所能修的。
”“为师再问你一次,你欲修何禅?”“弟子欲修闭口禅。
”“哦?为何?”老禅师望着无念,问道。
“修佛之人,须得五蕴皆空,放下一切,方可成佛,若不言不语,不寻不问,心无他物,心中便不会有波澜,亦不会有七情六欲,五蕴六尘,一心修佛,便可成佛。
”老禅师听罢,惊诧于此言竟自一黄口小儿嘴中说出,心道无念果真是一有佛缘之人,不禁对他又多了几分喜爱,愠色散尽,转怒为喜,说道:“罢了,便依你。
”无念对老禅师双手合十,低头退出屋门,自此后再未发过一言,日日在房中与青灯古佛相伴,修习佛法,不问世事,乌飞兔走,岁月如梭,一晃六十年已
过,无念也由一黄口小儿变为一暮年老僧,佛法虽然精深,却始终不能得证佛果,领悟菩提真谛,苦恼不已。
而老禅师已是一百三十余岁高龄,风烛残年,人之将死,他将无念叫到身旁,说道:“你修闭口禅已有六十载,可有所收获?”无念摇了摇头,面带愧色。
“那不如去尘世中历练一番吧,或有所斩获。
”老禅师又说道:“闭口禅极其难修,全在一个悟字,悟的破,便登极乐,悟不破,便身死化泥,你天资聪慧,颇具慧根,假以时日,必能成佛。
”无念点了点头,跪下朝着老禅师拜了三拜,以谢师恩,三日后,老禅师圆寂,无念便下山云游,以望有所领悟。
然下山三载,见识了人间疾苦,众生多难,也帮助了不少人,种下了颇多善果,却始终悟不透,不得佛法真谛,反倒心中渐起波澜,对苍生起怜悯之情,对天道不仁生嗔恨之意,如此下去,怕是不仅不会证得菩提,反倒会因心中嗔恨而堕入魔道,一生修行灰飞烟灭,自己当如何是好?无念修行半世,一时竟迷惘了。
无念望着路边皑皑白骨长叹一口气,继续前行,走了约有半个时辰,忽听身后传来马蹄声响,回头一看,乃是一伙贼匪,个个似凶神恶煞一般,手持刀剑从无念身旁掠过,策马向前奔去,险些将无念撞倒。
而前方,是一村子,无念心道不好,这伙匪徒来势汹汹,怕是要对村子不利,匆忙向前赶去,待气喘吁吁来到村前,却为时已晚,只听村中传来阵阵凄惨叫声,顷刻之间,整个村子被屠戮一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犹如人间炼狱。
乱世之中,人如蝼蚁,命如草芥,无念摇了摇头,叹息不已,他在尸山血海中盘膝坐下,双手合十,心中默诵往生咒,度亡魂转生,这时忽听前面有一女孩啼哭,定睛望去,只见一个六七岁小女孩边撕心裂肺的哭喊边跑,跑的踉踉跄跄,忽的跌倒在地,而她身后有三个贼匪持刀追逐恐吓,以此为乐,见小女孩被吓得失魂落魄,摔倒在地上,哄堂大笑。
无念上前,将小女孩搀扶起来,而后挡在了小女孩的身前,他的心中,忽的生出嗔恨之念,恨眼前三人空有人形,却无人性,与魔无异,察觉出自己心起波澜,无念忙心中默诵佛号,平静己心。
“老秃驴,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在大爷面前耍横,滚开。
”一贼匪扬眉说道。
无念一动不动,依旧挡在小女孩身前,小女孩紧紧抓住无念的衣角。
“嘿,我看你是想去西天吧!大爷我平日里杀人无数,今日便也做件好事,送你一程。
”言罢,那贼匪挥刀向无念砍来,无念依旧未动,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刀却被另一贼匪挡住了,“二弟,僧道之众,玄之又玄,最好莫要招惹他们,头儿让我们赶紧将抢夺来的钱财上交,咱赶快走吧。
”“大哥,急什么嘛,咱兄弟还没耍够呢!”“二弟,你有所不知,义军马上就要攻打雷城了,现在正驻扎在城南二十里处,头儿想要投奔义军,将此次抢夺来的钱财作为大礼奉上,咱上交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无念听罢,心中一惊,那义军残暴,每攻下一城,便会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看来雷城,也要遭
此劫难了。
“老秃驴,算你走运,今日暂且饶过你,下次再让我看到,定送你去西天。
”贼匪言罢,策马离去。
那小女孩见贼匪离去,惊魂方定,却又好似想起了什么,顿时哭的梨花带雨,“阿爸死了,阿妈也死了,被坏人杀死了。
”无念叹息,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心道若是个男孩,尚可收之为徒,然是个女孩,留于身旁,有诸多不便,怕是会遭人非议,有驳佛门教义,然不管不顾,这乱世之中,她又怎能生存,这可该如何是好,无念左右为难,跟随小女孩来到家中,亏得小女孩父亲尚有一口气,告知其有一亲戚住在临县,无念动身将她送到亲人身旁。
安顿好小女孩,无念又马不停蹄向着雷城赶去,虽知前方是地狱,却亦要前往,能救下一人,也是功德。
走了约有半晌,已近雷城,路边躺满了被义军屠戮的百姓,让无念悲悯不已,不禁心中又起憎恨之念,忙默诵佛号,平静己心,这时忽听旁边林中有女子哭喊,寻声而至,见两名头裹赤巾的兵丁,正欲对一妙龄女子图谋不轨,那赤巾上写着两个大字——“太平”,正是义军的兵丁。
故事故事无念上前,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阻在了两兵丁前面。
“哪里来的老秃驴,敢坏老子的好事,真是不知死活。
”一兵丁怒骂道。
而另一兵丁戾气甚重,二话不说直接持刀向着无念砍来,无念躲避不及,直接被砍下一臂,顿时血流如注,剧痛难当,然他却强忍疼痛,仍旧挡于两人前面,毫不退缩。
“这和尚念经念傻了吧!”兵丁一脚将无念踹倒在地,狰狞
大笑着向那女子扑去,女子的挣扎尖叫声传入无念耳中。
嗔恨之心顿起,杀心浮现,无念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发出声音,一念之间,竟险些破了修炼六十载的闭口禅,险些破了自己的修佛之心。
“我们快点,完事了还要去攻城,拿下雷城,城里那么多美人还不是任我们摆布。
”无念听到这两句粗鄙之言入耳,失血过多,昏死了过去。
待再醒来之时,两兵丁已经离去,自己断臂处的伤口被人用布包扎,而那女子衣衫凌乱,衣裳上缺了一块,脸上尚有泪痕,他望了望无念,眼神中的绝望让无念羞愧不已,而后径直向着树上撞去,砰的一声,鲜血四溅,命丧当场。
“为何……会这样……。
”无念身形一晃,竟险些栽倒在地,“自己所做,是对是错?自己一心求佛,是对是错?自己苦修六十载的闭口禅,却为守戒而无法救下一女子,那修这闭口禅,是对是错?”无念迷惘,他跌跌撞撞,向前行去,前方喊声震天,乃是义军正在攻城,城门破,无念看到义军在城中烧杀抢掠,看到城中尸山血海,看到一个小女孩伏在死去的母亲身上哭泣,看到一女子在受辱,她的哭喊声刺入无念耳中,陡然间,幻象破。
原来自己看到的只是幻象,义军还在攻城,城门晃动,岌岌可危。
若成佛不可杀生,任由人魔肆虐,若成佛须得空心,坐观人间疾苦,若成佛须得放下,舍弃芸芸众生,那这佛,不修也罢。
一阵风,吹的无念衣裳作响,他盘膝坐下,口中缓缓吐出一个字——“破”。
六十载的闭口禅,一朝破戒而
言,竟让天昏地暗,山崩地裂,那义军所在之处,裂开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深渊,深不见底,下面传出鬼哭狼嚎之声,犹如与地狱想连。
一阵凄惨叫声之后,义军无一幸免,皆跌入了万丈深渊之中。
救了这一城百姓,即便是下地狱也无悔了,无念道了声佛号,却见脚生莲花,身绽慧光,腾空而起,竟是成佛了。
故事故事此时方知,那一声“破”,破的不仅是自己的闭口禅,更是自己的求佛之心,佛家言放下,并非是放下众生,而是放下自己,放下自己求佛的执着之心。
欲要成佛,须得有佛心,佛心既是慈悲之心,对芸芸众生,放得下为僧,放不下,方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