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阿房宫赋

合集下载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长诗,全文通过对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描述,展现了宫殿的壮丽和典雅。

本文将分两篇进行介绍,第一篇为《阿房宫赋》的原文及译文,第二篇为《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

第一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的凤凰飞翔,凤凰离开后,台上空无一物,江水自由自在地流淌。

吴宫的花草已经与凋零的小径埋在一起,晋朝的衣冠也已化作古老的丘陵。

三座山峰的一半已经消失在苍穹之外,两条河水分隔出一片白鹭洲。

总是有浮云遮住阳光,长安不见,让人心生忧愁。

第二篇:《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阿房宫赋》是一首描述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长诗。

全诗以凤凰台为起点,描绘了宫殿的壮丽和恢弘。

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凤凰台为象征,寓意秦始皇陵墓中的阿房宫,表达了宫殿曾经繁华的历史和现在的荒凉。

接下来的几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通过描述吴宫的花草长满了幽静的小径,晋朝的衣冠已经化作了古老的丘陵,展现了时光的流转,以及人事的更迭。

而“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则是表达了阿房宫所在的地方具有山水之胜。

三座山峰只剩下一半,仿佛消失在青天之外,两条河水将一片白鹭洲隔开。

这一景观的描绘,给人一种壮阔、苍凉的感觉。

最后的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表达了长安不再能看到阿房宫的壮丽景色,人们对失去的追思和忧伤。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与荒凉,表达了历史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

与此同时,他也以凤凰、吴宫、晋代、三山、二水等形象,赋予了这首诗以具体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牧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宫殿的壮丽与凋零,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忧伤之情。

2024年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2024年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12)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2024年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1
作品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47)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48)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49)三世可至万世(50)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51)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52)后人也。

《阿房宫赋》注释和全文翻译

《阿房宫赋》注释和全文翻译

《阿房宫赋》注释和全文翻译唐·杜牧六王①毕②,四海一③。

蜀山兀④,阿房出⑤。

覆压⑥三百余里,隔离⑦天日。

骊山⑧北构⑨而西折⑩,直走(11)咸阳(12)。

二川(13)溶溶(14),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15)缦回(16),檐牙(17)高啄(18);各抱地势(19),钩心斗角(20)。

盘盘焉(21),囷囷焉(22),蜂房水涡(23),矗(24)不知其几千万落(25)。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6)?复道(27)行(28)空,不霁(29)何虹(30)?高低冥迷(31),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32);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33),王子皇孙(34),辞楼下殿(35),辇来(36)于秦。

朝歌夜弦(37),为(38)秦宫人。

明星荧荧(39),开妆镜也;绿云(40)扰扰(41),梳晓(42)鬟(43)也;渭流涨腻(44),弃脂水(45)也;烟斜雾横(46),焚(47)椒兰(48)也。

雷霆乍(49)惊(50),宫车过也;辘辘(51)远听,杳(52)不知其所之(53)也。

一(54)肌(55)一容,尽态极妍(56),缦(57)立远视,而望幸(58)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59)。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60),几世几年,剽(61)掠(62)其人(63),倚叠(64)如山;一旦不能有(65),输(66)来其间(67)。

鼎(68)铛(69)玉石,金块(70)珠砾(71),弃掷逦迤(72),秦人视(73)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74),人亦念(75)其家。

奈何(76)取之尽锱铢(77),用之如泥沙?使负(78)栋之柱,多于南亩(79)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80),多于在庾(81)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82)之帛缕(83);直栏横槛,多于九土(84)之城郭(85);管弦(86)呕哑(87),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阿房宫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阿房宫赋(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唐]杜牧【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

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官终中书舍人。

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统治集团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题解】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秦始皇统一中国,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发徒卒七十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

宫未建成,秦国灭亡。

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

阿房,犹言近旁。

“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汉书·贾山传》颜师古注)。

也有说因其形“四阿房广”(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

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

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

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阿房宫赋》PPT教学课件

《阿房宫赋》PPT教学课件
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出现,意思是建成。
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
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
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
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大,以及楼阁之高。
名-状 从骊山
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北、西”名-状 向北、向西
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他的别墅在樊川,世人又称他为杜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为了有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小李杜”。他在诗、赋、辞上都有建树,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很多诗句争相为人传诵。
màn

pín yìngqiáng
jiāo

yǎo
yán
piāo
chēng
lǐyǐ
zī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ōuyā
cēn cī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 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骄横顽固
集市
呐喊、振臂高呼
所有一切使
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在心里怒
被攻取
死去民心的帝王。
第三段
珍宝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关于杜牧的《阿房宫赋》你读过吗?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 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注释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注释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注释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 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 景,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 落,与《阿房宫赋》在主题上有
相似之处。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岳 阳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情怀,与《阿房宫赋》
在思想内涵上有共通之处。
当代社会中奢侈浪费现象讨论
奢侈品的消费与浪费 在当代社会,奢侈品消费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 而,过度追求奢侈品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02
《阿房宫赋》是唐朝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汉赋中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以阿房 宫为题材,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和秦始皇的奢侈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秦朝 暴政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但也存在着政治腐败、 社会不公等问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通过对秦 朝暴政的描绘,警示唐朝统治者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预留5-1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 提出与《阿房宫赋》相关的问 题或疑惑。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 以进行即时解答,或者引导学 生之间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检验学 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并 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所讲授 的《阿房宫赋》相关 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
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美学观念
宫殿建筑体现等级制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是等级制度的体现,不同等级的宫 殿建筑有着不同的规模和装饰。
宫殿建筑追求气势恢宏
宫殿建筑追求高大、宽敞、气势恢宏的效果,以彰显皇家的威严和 尊贵。
宫殿建筑注重细节雕刻
宫殿建筑的细节雕刻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 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使__,__让__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__派__遣__,__命__令_______ ③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_出__使____ (2)使④ ⑤人 大皆 王得 派以 一隶 介之使.之 使.至赵__使__使__唤__者______ ⑥⑦时周周公瑜之受逮使所.至由番使.阳也____使主____命使____,___指__使_______ ⑧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假__使____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族__:__灭__族__,__杀__死__全__族__的__人_________ 可怜焦.土 __焦__土__:__成__为__焦__土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骊山北.构而西.折 __北__、__西__:__向__北__、__向__西_____ 蜂.房.水.涡. _蜂__房__、__水__涡__:__像__蜂__房__、__像__水__涡___ 辇.来于秦 _辇__:__坐__着__辇__车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___雨__雪__晴__阴________ 今义:一个地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___可__惜____ 今义:怜悯,同情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未云.何龙 _云__、__龙__:__出__现__云__、__出__现__龙______ 辞楼下.殿 _下__:__走__下________ 朝歌夜弦. _弦__:__弹__弦__,__奏__乐___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鉴__:__以__…__…__为__鉴____
杳.(yǎo) 剽.掠(piāo) 锱.铢.(zī zhū) 庾.(yǔ)
二、一词多义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喜__爱___
(1)爱②③④爱齐予.国其独虽子爱.褊,莲小择之,师出我而淤何教泥之爱而.一不_爱__牛染护______爱_爱____惜慕____,,____吝欣____惜赏_________ ⑤古之遗爱.也_恩__惠___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__隐__蔽___,__躲__藏____
(4)焉
① __形_盘_容_盘_词_焉._词_,_尾_囷_,_囷_相_焉_当_,_于_蜂_“_房_…_水_…_涡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 ②或师焉.,或不焉 ___句__末__语__气__词______ ③且焉.置土石_兼__词__,__于__何__,__在__哪__里__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_疑__问__代__词__,__何__,__为__什__么__ ⑤ ⑥积 以土 俟成 夫山 观, 人风 风雨 者兴 得焉 焉. .__兼__词__,__于__之__,__于__此_____ __代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之__”__,__可__译__,___作__“__他__”__、__”__它__”__等_____ ⑦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句__末__语__气__词__,__表__陈__述___
八、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一 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 阔而高峻的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
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 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 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 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 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 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 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 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
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在《__上__知__己__文__章_启______》一文中说:“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作 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 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 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 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 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 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 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 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 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 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 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_助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的__”__ ② ③秦 公人 将视 鼓之 之. .,亦不甚惜_指__示__代__词__,__这__些______ (7)之_④助__师词__道,__之.补__不足__传音__也节__久_,_矣_无__实__在__意__义__ _⑤助__辘词__辘,__远用__听在__,主__杳谓__不间__知,__其取__所__之消.__也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 __动__词__,__到__某__处__,__去__某__处_____
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__牧__之_____, 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进土, 授弘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 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官至 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 世称之为“____杜__樊_川__”。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 方面的成就,在文赋方面,其《阿房宫赋》为后 世传诵。诗歌方面,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们将 他和杜甫相比,称之为“小杜”;他与晚唐另一
六、名句默写 (1)二川溶溶,__流__入__宫__墙_____。五步一楼, __十__步__一__阁_____ ; _廊_腰__缦__回_______ ,檐牙高啄; __各__抱__地__势_____ , _钩__心_斗__角_______ 。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 几年, __剽__掠__其__人_____ , _倚__叠_如__山_______ ;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遥之念,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 杜牧写诗善用比兴寄托,此诗之深意或有两层: 一是借六朝变迁而兴世事多变、朝代兴衰难料之 叹;二是明思范蠡而暗寓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 悲。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 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 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位杰出的诗人 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古体 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其散 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 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 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前206年 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 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本文写 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将拥 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
(3)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_收__藏__、__经__营__:__收__藏__的__金__玉__珍__宝___、__经__营__积__累__的__金__ _玉__珍__宝______ (4)名词的意动用法 金块.珠砾. __块__、__砾__:__当__…__…__看__做__土__块__、__当__…__…__看__做__石__子____
三、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_指__宫__室__结__构__的__参__差__错__落___,__精__巧__工__致_____ 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排挤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义:_明__亮__的__星__光___________
今义:指在行业中作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5)而
① ②骊 不山 敢北 言构而.而 敢.怒 西折__连____连词____词,____,表____表转____顺折____承________ ③谁得而.族灭也 __连__词__,__表__承__接_____ ④ ⑤授 学之 而.书时而习.之习,其不句亦读说者乎__连____词连____,词____表,____并表____列递____进________ ⑥ ___而第.__翁二__长人__铨称__,代__迁词__我,__京你__职,__,你__则的__汝。__朝同__夕“__侍尔__母”_________
第3课 阿房宫赋
第3课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 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 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 水色依旧对比,表达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 感慨:客观世界是持久的,而歌哭相继的一代代 人生却是有限而且多变的。后两句忽然又联想到 范蠡,感慨“萧条异代不同时”,表达了对隐逸 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
(3)___灭__六__国_者__六__国__也_________ ,非秦也; ___族_秦__者__秦__也______,非天下也。 (4)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__使__秦__复__爱_六__国__之__人__________, __则__递__三_世__可__至__万__世_而__为__君_____________, __谁__得__而__族_死__也______________?
(6)夫
①_句__嗟末__夫语.__气__词__,__表__示__感__叹__,__相__当___于__“__啊__”__、__“__吧__”___ ②夫_句._大_首__国语__,气__难词__测,__也表__,将__惧__有发__伏议__焉论__ ③④予遂观率子夫.孙巴荷陵担胜者状三_夫.___指____示__名__代__词____词,____,成____那年____男____子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