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飞行动力学-纵向气动力

合集下载

飞行力学第一章(1)

飞行力学第一章(1)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飞机飞行动力学
第一章 飞行器质心运动方程
• • • • • 绪论 1.1 作用在飞行器上的外力 1.2 飞行器的操纵概念 1.3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1.4 飞行器的质心运动方程
绪论
为了研究飞行性能、飞行轨迹,常将飞行器视作质点。 须确定作用于飞机上的外力和导出飞机质心的运动方程. 外力: 飞机的重力W
xq cos( ) yq sin( ) sin( ) x p cos( ) yp
xq cos(xq , x p ) cos(xq , y p ) x p cos( y , x ) cos( y , y ) y q p q p q yp
(2)涡轮喷气发动机特性
1) 转速特性(油门特性)
H, V一定,T(Ta)、cf~n关系
T m(V j Vi )
n n
m ,V j
同时V j , T
T
T
T n3
c f.t
cf 取决于二者变化的相对 快慢
cf
c f.t喷气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
图1.25 两个矢量坐标轴系转换关系
oxp oxq cos
2. 平面坐标系各轴间的转换
假设有一矢量r,在两个原 点重合的坐标系中的分量 分别为(xp, yp), (xq, yq) yp α yq r
xq x p cos( ) y p sin( ) yq x p sin( ) y p cos( )
1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续快慢取决于二者变化的相对转速特性油门特性转速特性油门特性ma关系makm可能在但对于加力状态11速度特性速度特性高限受涡轮前燃气温度允许值限制mama改善发动机热循环效率气温较慢且有利因素不存在气温不变11不变较快且km11km11高度特性高度特性其它空气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表示式为内涵道和外涵道产生的推力n内涵道和外涵道产生的空气质量流量内涵道和外涵道的尾管喷气速度进入进气道的气流速度即飞行速度ejij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特性常用折算功率表示折算功率w喷气反作用的推力n螺旋桨折算效率近似取08

飞行空气动力学--固定翼飞机结构详解---2

飞行空气动力学--固定翼飞机结构详解---2

⼒。

外壳摩擦⼒是最难降低的寄⽣阻⼒类型。

没有完全光滑的表⾯。

甚⾄是机械加⼯的表⾯,通过放⼤来检测的话,仍然可以看到粗糙的不平坦的外观。

这种粗糙的表⾯会使表⾯的空⽓流线型弯曲,对平滑⽓流产⽣阻⼒。

通过使⽤光滑的磨平的表⾯,和去掉突出的铆钉头,粗糙和其他的不规则物来最⼩化外壳摩擦⼒。

设计飞机时必须要增加另⼀个对寄⽣阻⼒的考虑。

这个阻⼒复合了形阻⼒效应和外壳摩擦,称为所谓的⼲涉阻⼒。

如果两个物体靠近放置,产⽣的合成紊乱会⽐单个测试时⼤50%到200%。

形阻⼒,外壳摩擦⼒和⼲涉阻⼒这三个阻⼒都要被计算以确定⼀个飞机的寄⽣阻⼒。

寄⽣阻⼒中⼀个物体的外形是⼀个很⼤的因素。

然⽽,说道寄⽣阻⼒时指⽰空速也是⼀个同样重要的因素。

⼀个物体的外形阻⼒保持在⼀个相对⽓流固定的位置,⼤约以速度的平⽅成正⽐增加;这样,空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那么阻⼒就会变成原来的四倍,空速增加为三倍的话阻⼒也就增加为九倍。

但是,这个关系只在相当的低⾳速时维持很好。

在某些更⾼速度,外形阻⼒的增加会随速度⽽变的突然很快。

第⼆个基本的阻⼒类型是诱导阻⼒。

以机械运动⽅式⼯作的系统没有⼀个可以达到100%的效率,这是⼀个确定的物理事实。

这就意味着⽆论什么特性的系统,总是以系统中消耗某些额外的功来获得需要的功。

系统越⾼效,损失就越⼩。

在平飞过程中,机翼的空⽓动⼒学特性产⽣要求的升⼒,但是这只能通过某种代价才能获得。

这种代价的名字就叫诱导阻⼒。

诱导阻⼒是内在的,在机翼产⽣升⼒的任何时刻,⽽事实上,这种阻⼒是升⼒的产物中不可分离的。

继⽽,只要有升⼒就会有这种⼒。

机翼通过利⽤三种⽓流的能量产⽣升⼒。

⽆论什么时候机翼产⽣升⼒,机翼下表⾯的压⼒总是⼤于机翼上表⾯的压⼒。

结果,机翼下⽅的⾼压区空⽓有向机翼上⽅的低压去流动的趋势。

在机翼的翼尖附近,这些压⼒有区域相等的趋势,产⽣⼀个从下表⾯到机翼上表⾯的向外的侧⾯⽓流。

这个侧向⽓流给予翼尖的空⽓和机翼后⾯的尾流⼀个旋转速度。

第一章飞行力学基础(1)

第一章飞行力学基础(1)

飞行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重要性
航空航天器设计基础
飞行力学是航空航天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对 于指导航空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性能分析和 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飞行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飞行力学研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对 于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器性能具有重要 作用。
推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飞行力学的研究不断推动着航空航天技术的 发展,为新型飞行器的研制和现有飞行器的 改进提供理论支撑。
第一章飞行力学基础
汇报人:XX
目录
• 飞行力学概述 • 大气环境与飞行性能 • 飞行器受力分析与平衡 • 飞行器运动方程与轨迹预测 • 飞行器操纵性与稳定性分析 • 飞行试验与仿真技术
01
飞行力学概述
飞行力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飞行力学定义
飞行力学是研究飞行器在空气中 的运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的一门科学。
降低试验成本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飞行器进行充分的测试 和验证,可以提高实际飞行试验的安全性。
推动技术创新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复杂环境和极端条件 下的飞行情况,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指飞行器在受到小扰动 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原 平衡状态的能力。静稳 定性好的飞行器,扰动 消失后能够迅速恢复到 原状态。
指飞行器在受到大扰动 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原 平衡状态的能力。动稳 定性好的飞行器,在扰 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的飞行姿态和轨迹。
指飞行器在受到扰动后 ,既不自动恢复到原平 衡状态,也不继续偏离 原平衡状态的能力。中 立稳定性介于静稳定性 和动稳定性之间。
轨迹预测模型构建及优化
动力学模型
建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包括 气动力、推力、重力和控制力等

第一章-3 侧向气动力

第一章-3 侧向气动力

2.副翼偏转角a引起的N—操纵交叉力矩
偏转副翼是为了操纵滚转,却引起了偏航力矩,操纵耦合
a>0,右翼下偏,右翼弯度加大,升力,同时阻力; 左翼上偏,左翼弯度减小,升力,同时阻力;
+N
在大展弦比机翼上较明显,对操纵飞机转弯不利 副翼操纵交叉力矩
式中
—副翼操纵交叉导数
其值的正负号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r0,是为了得到航向操纵力矩,但同时在飞机质心上
也引起了侧力(与偏转升降舵产生升力相同) 偏转方向舵r产生的侧力 方向舵侧力导数:CYr= CY/r 一般飞机的CYr数值不大,可忽略不计。
3.滚转角速度p引起的侧力 飞饥绕机体轴ox轴的滚转角速度p0时,在立尾上有附
加侧向速度,有局部侧滑角
0,在垂直尾翼上产生侧力(与产生升力原理相同)
亚音速飞机机身没有侧力, 超音速飞机机身的锥形头部有侧力,故超音速飞机的侧力是机头与垂直尾 翼侧力之和
产生的侧力:Y()=1/2V2SwCY , 导数: CY=Cy/ 右侧滑时角为正,此时产生的侧力为负(与oy轴反向)
力在气流指向机身的方向上
2.偏转方向舵r引起的侧力
1.侧滑角引起的N — 航向静稳定力矩
0,立尾上有侧力N ,立尾在重心之后,侧力产生的偏航力矩作用减
小侧滑,— 静稳定力矩 机身有不稳定偏航力矩; 箭形机翼产生正偏航力矩,起稳定作用; 超音速飞机头部有侧力,产生不稳定的偏航力矩;
侧滑角产生的偏航力矩N:
式中; 航向静稳定导数
航向静稳定导数Cn 具有航向静稳定性的飞机在受到风扰后, 并不能回到原有的方向,而是会消除侧滑角 可能使机头转到风速的方向。叫做风标稳定性 与纵向Cm的静稳定导数意义相同
偏航角速度r0,左右两半翼的相对空速不同。 r>0时,左翼向前转,相对空速增加,故升力增加,

飞行动力学飞机的纵向运动课件

飞行动力学飞机的纵向运动课件
不足可能导致起飞失败。
04
飞机巡航阶段的纵向运动
巡航阶段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巡航阶段是飞机在完成起飞和爬升后,保持高度和速度进行长时间飞行的阶段 。
目标
在巡航阶段,飞机的目标是保持稳定飞行,同时达到最优的经济性和效率。
巡航阶段的操作步骤
选择巡航高度
根据飞行计划和天气条件,选择 合适的高度层。
调整飞行速度
跑道状况、灯光、标记等 机场条件会影响飞机的降 落过程,需遵守机场规定 和飞行指引。
机型差异
不同机型在降落阶段的性 能和操作要求有所不同, 机组人员需熟悉所操作飞 机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06
飞机纵向运动的模拟与控制
纵向运动的模拟方法
数学模型法
通过建立飞机纵向运动的 数学模型,模拟飞机的升 降、俯仰等运动,用于研 究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飞行速度
发动机性能
飞行速度的变化会影响空气动力和发动机 推力,进而影响飞机的纵向运动。
发动机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飞机的纵向运 动,发动机故障或性能下降可能导致飞机 无法保持稳定飞行。
05
飞机降落阶段的纵向运动
降落阶段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飞机降落阶段是指飞机从进场开始,通过着陆滑跑,直至完全停稳的整个过程。
着陆滑跑
飞机接地后,开始着陆滑跑,机组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刹车和推 力,使飞机减速并稳定在跑道上滑行。
完全停稳
当飞机停稳后,按照程序进行关车、解刹车等操作,确保安全。
降落阶段纵向运动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天气条件
风、雨、雪、雾等天气因 素会影响飞机的降落过程 ,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 应的措施。
机场条件
目标

飞行动力学飞行器的纵向平衡、静稳定性和静操纵性

飞行动力学飞行器的纵向平衡、静稳定性和静操纵性

内内容容绪言绪言7.1 静稳定力矩7.3 定常直线飞行时的飞机平衡特性7.6 定常拉升飞行时的飞机平衡特性小结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飞机作对称定直对称定直曲线曲线飞行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纵向力矩及其如何实纵向力矩及其如何实现平衡。

现平衡。

1 纵向力矩的计算、如何来实现配平:2 平衡状态由于外界扰动外界扰动而被破坏时飞机恢复原状态的趋势3 从一平衡状态到另一平衡状态操纵面操纵面偏转偏转和驾驶杆力的驾驶杆力的最终变化最终变化平衡平衡::指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飞行。

如定常直线飞行、正常盘旋等。

稳定性稳定性::飞机受到外界扰动后自动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操纵性操纵性::飞机在驾驶员的操纵下从一种飞行状态过渡到另一种飞行状态的能力。

包括稳态增量和瞬态过程。

稳定性与操纵性的概念静稳定静稳定假定飞机初始作定常直线飞行外力、外力矩平衡若受到某种外界瞬瞬时扰动时扰动作用后具有自动恢复自动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初始趋势初始趋势则称飞机是静稳定静稳定的静不稳定静不稳定在外界瞬时扰动作用后若飞机存在力图扩大偏离平衡状态的初始趋势则称飞机是静不稳定静不稳定的中立静稳定中立静稳定若外界瞬时扰动作用后既无扩大无扩大、又无恢复无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初始趋势则称为中立静稳定中立静稳定。

静稳定性的概念内内容容绪言7.1 7.1 静稳定力矩静稳定力矩7.3 定常直线飞行时的飞机平衡特性7.6 定常拉升飞行时的飞机平衡特性小结内内容容7.1 静稳定力矩7.1.1 7.1.1 静稳定力矩的组成静稳定力矩的组成7.1.2 定速静稳定性7.1.3 速度静稳定性7.1.4 定载静稳定性静稳定力矩静稳定力矩::指飞行迎角所引起的那部分俯仰力矩。

静稳定力矩的组成静稳定力矩的组成::1.1. 机翼部分机翼部分压心压心气动合力的作用点随迎角而变它不通过机翼的质心焦点焦点机翼上存在的特殊点当迎角变化时气动力对该点的力矩零升力矩始终保持不变。

它是迎角变化时升力增量升力增量的作用点。

飞行动力学-飞机飞行性能计算

飞行动力学-飞机飞行性能计算

12
H / km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P / kN
可用推力Pky
• 发动机安装在飞机上会带来推力损失
Pky=hP
• 通常最大状态或加力状态的推力对性能计算比较重要, 所以可用推力一般是指发动机(一台或多台)安装在 飞机上之后,其最大推力或全加力推力 • 不同高度下,可用推力随M数变化的曲线称为可用推 力曲线
0.8 0.6 0.4 0.2 0.0 0.00
低 速 时 极 曲 线 变 化 不 大
Cy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Cx
零升阻力系数
0.04
0.03
Cx0
0.02
0.01
0.00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M
升致阻力因子
0.4
0.3
A
0.2
0.1
0.0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M
升阻比K
升阻比:
K
Cy Cx
Cy
最大升阻比Kmax对应的 Cy称为有利升力系数Cyyl
Cyyl
Cx
最大升阻比Kmax
1 Cx Cx 0 ACy K Cy Cy d Cx Cx 0 ( ) 2 A0 dCy C y Cy
飞机的最大最小飞行速度飞机的升限上升率加减速时间给定高度的航程?通常比较飞机的极限飞行能力计算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飞机性能计算的原始数据气动推力重力?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定常直线飞行的高度速度上升率等?飞机的续航性能最大飞行时间和距离?飞机的机动飞行性能转弯筋斗等?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起飞着陆距离时间?飞机的任务性能飞行剖面第一章飞机飞行性能计算所需的原始数据飞行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角度定义一p发动机推力y升力q阻力g重力jfd发动机安装角a迎角q航迹倾角j俯仰角v飞行速度水平线qaygqpvjfdj发动机发动机安装角3?2?机身轴线发动机轴线发动机尾喷口轴线相对于发动机轴有5夹角定直平飞的受力分析水平线aygqpvx定常直线水平飞行受力分析及角度定义二p发动机推力z侧力q阻力b侧滑角y偏航角ys航向角v飞行速度v北b?qzp?s受力分析及角度定义三ygz?y升力z侧力g重力?滚转角重力g?重力大小

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飞机纵向操纵性

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飞机纵向操纵性
飞 机 的 纵 向 操 纵 性
哪条轴是纵轴?
飞机的纵向稳定性
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飞机的纵向操纵性是指飞行员操纵驾驶盘偏转升降舵 后,飞机绕横轴转动即产生俯仰而改变其迎角等飞行状态 的特性。
主要内容
•如何实现纵向操纵 如何改善纵向操纵杆力 纵向操纵性和稳定性如何平衡?
主要内容
如何实现纵向操纵
一、飞机的纵向操纵
如何改善纵向操纵杆力
二、纵向操纵杆力
纵向操纵性和稳定性如何平衡?
三、飞机重心范围的确定
一、飞机的纵向操纵
一、飞机的纵向操纵
思考: 驾驶员后拉杆(驾驶盘),飞机为什么会上仰抬头?
1 水平尾翼的结构
飞机的水平尾翼是由前面的固定 不动(或安装角可调)的水平安定面 和后面可绕转轴偏转的升降舵组成。
2 俯仰力矩的产生
思考:如何减轻飞行员的杆力?
歼7飞机力臂调节器出问题,导致飞行员无法正常操 作,事后查明是维护不良导致的电机故障,甚至有 一次由于全静压管路接反,导致一等飞行事故
2 配平(调整)片的作用
飞行中,使用配平片可减小或消除杆力。
2 配平(调整)片的作用
飞行中,使用配平片可减小或消除杆力。
配平片上将产生向下的空气动力, 对升 降舵较链形成力矩,帮助升降舵向下转 动,抵消了一部分铰链力矩,因而减小 了杆力。 当调整片向上偏到一定角度,杆力为0; 若预先操纵升降舵配平片偏转一定的角 度,能使升降舵就自动保持某一下偏角 不变
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是相互制约的: 稳定性太大,飞机保持原飞行姿态的能力太强,要求改变 它就不容易,操纵起来就很费劲,飞机的操纵性就很迟钝。 稳定性太小,飞机的飞行姿态很容易改变,驾驶员很难精 确地操纵飞机,飞机的操纵性又过于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飞机绕oy轴转动的俯仰力矩
飞机绕oy轴的俯仰角速度q0 时,机翼、机身和平尾都会 产生俯仰力矩
飞行速度为V,如果具有抬头的俯仰角速度q>0,则平尾有向下的运动速 度,相当于平尾不动而空气气流向上吹,气流速度 产生局部的迎角增量t,升力增量Lt
Lt对质心取矩:Mt=-lt Lt= CMtQSwcA
全机俯仰力矩系数
机翼、机身和平尾总和起来得到全机纵向力矩系数
最终为
俯仰力矩系数是,e,高度、M数的函数 如果考虑迎角变化率、俯仰角变化率、舵面偏转角变化率, 还应是一些动态参数的函数
(二)飞机纵向的平衡与操纵
飞机纵向力矩图 飞机稳定平飞时 M=0 静稳定平衡
设飞机在=1,e=-5 的曲线上平飞, C m 如果因风的扰动使>1, e 0 : Cm 负的Cm将产生低头力矩,使自动减小到1上。 反之,在<1时,负的Cm将产生抬头力矩使能恢复到1。 因此,Cm为负时能使飞机的平衡具有稳定的性质,称为静稳定平衡。 图中虚线表示静不稳定平衡 要使飞机具有纵向静稳定性,Cm应为负值,飞机质心位置必须在全机 焦点之前。 具有静稳定性的飞机操纵起来是协调的,而在静不稳定情况下驾驶员要 维持平衡十分困难,且操纵起来也不协调。
升力、阻力、俯仰力矩 产生方式、描述公式 动、静导数都是高度、M数、迎角、平尾 舵偏角的函数,动导数是飞机俯仰运动产生 的 焦点的定义(全机升力作用点) 静稳定性的解释,要求的Cm的取值范围, 与焦点的关系
Cm=Cm0+(Cm/)o(-0) (Cm/)o— o表示对前缘点取矩
对前缘点的俯仰力矩导数,斜率
(1)二维机翼的气动力矩
CL与Cm都有线性特性,可以改变取矩点,寻找一个新的点: 迎角变化时,只有升力改变,而力矩不变 取某点F:设力矩系数 式中: 为无因次距离,进一步
如果使CmF 不随迎角改变,应满足 因此可得 即:只有(Cm/)与(CL/)都是常值时, 才是常值 F点—焦点,增量升力作用点 迎角增加时,该点上升力变化,俯仰力矩不变
此项作用是阻止迎角变化率继续增大,故称下洗时差阻尼力 矩系数
5.升降舵偏转速率产生的力矩
•升降舵的偏转速率
e 0
时,相当于升降舵的弯度有变
化速率,对重心也会产生附加力矩 • 力矩导数 式中
6.俯仰力矩总和
•飞机总的俯仰力矩
Cm, Cme— 静力矩导数
— 动力矩导数
飞机纵向力与力矩
1.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续)
压差阻力 顺压区—最小压力点前,流速增加,压力降低,附面 层薄 逆压区—流速减小,压力升高,附面层增厚 分离点:空气不沿翼面流动,附面层分离形成漩涡 区升力不再增加
压差阻力: 翼型前缘高压区与后缘低压漩涡区,形成向后的压 力差 分离点愈靠前,漩涡区愈大,压差阻力也愈大
3维机翼升力小于2维机 翼的升力
0.4
4.整个飞行器的阻力
CDBFD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1 df=25 df=15 df=0 -0.5 0 0.5 1 CL 1.5 2 2.5 3
飞机的阻力系数 CD=CD0+CDi
df=40
CD0 —零升阻力系数,CDi —升致阻力系数 小迎角: CD=CD0(M)+A(M)CL2 阻力系数不仅与CL有关,且与M数有关
Sb—机身的横截面积
动压
导弹弹体与机身相同,较少产生升力
3.平尾的升力
机翼有升力时,上表面的压力低于下表面,因而在左右翼尖处的端头, 气流将从下表面向上表面翻卷,然后随迎面气流拖出两条旋涡—翼尖 尾涡,洗流,影响尾翼的升力 水平尾翼相当于一个小机翼,受到前面机翼下洗的影晌,尾翼处气流 要改变方向 设下洗速度Wt 下洗角: 与迎角成正比
(仅为了引出焦点的概念,不是飞机真实的力矩系数)
亚音速:M<Mcr,
,超音速:M>1.5,
跨音速区焦点会移动,薄翼型的焦点移动比较规律,超音速飞机常用
(2)三维机翼的气动力矩
三维机翼:机翼展长取CA —平均气动弦 三维机翼的焦点:亚音速: 大后掠角、小展弦比等因素对焦点位置有较大影响 三维机翼的俯仰力矩:由焦点得出 设飞机质心与平均气动弦前缘点的距离为Xc.g. 令:
机翼形状
平均空气 动力弦:
式中:
c(y)表示沿展向坐
标y处的弦长 展弦比 A=b2/Sw, b——机翼展长, 梯形比 =ct/cr, cr——翼根弦长, 前缘后掠角0 1/4弦线后掠角 1/4
Sw——机翼面积; ct——翼尖弦长;
机翼的升力
亚音速流中,气流流过有迎角的翼型时,在A、B点分流和汇 合,A,B点:驻点,该点上流速为0 上表面气流路程较长,流速较快,按伯努利公式,上表面的 压强较小;流经下表面的气流,路程较短,流速较小,压强 比上表面大 上下表面气流的压力形成了压力差,总和就是升力, 升力垂直于翼面弦线,分解到V的垂直方向,用升力系数 CLw-wing 表示
1.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
空气是有粘性的, 紧贴物面处的流速V为零 沿物面的法向流速V逐渐增大 附面层: 从V=0到V为自由流速的99%之间的流层 牛顿内摩擦应力公式:
力 层流附面层:各层互不混杂 紊流附面层: 各层流体微团间相互渗透 转换点:飞行速度加大或 翼面粗糙度增加时,转换点前移
— 切向应力 ,— 空气粘性系数 , V/n— 沿物面法向的速度梯度,空气粘性与速度差形成阻
3.水平尾翼的俯仰力矩
平尾对质心的俯仰力矩
Mt=-Lt*lt=CmtQSwcA Lt— 平尾升力, lt—平尾焦点至飞机质心距离,也称平尾力臂
QS-动压Biblioteka 平尾升力 平尾俯仰力矩系数
C mt
L t lt Q S wC
A
式中第一项与全机迎角有关。正向增加则平尾对质心的负力矩也增大, 是稳定作用。平尾对全机的作用是使焦点后移 式中第二项与升降舵偏转角有关,称为俯仰操纵力矩,可写为操纵力矩系 数导数,一般为常值。
迎角=0时CD0M曲线
升阻比极曲线 M,CD ,CL 升阻比—升力/阻力,越大越好 以较小的阻力获得较大的升力 与升力一样,可能是四维函数 与气动结构有关,总体设计要求
某型机阻力系数
三、纵向俯仰力矩M
作用于飞机的外力产生的绕机体oy轴的力矩 气动力矩和发动机推力T产生的力矩 推力T不通过飞机质心 推力产生的力矩:MT=T*zT zT — 推力到质心的距离,T向量在质心之下,zT>0 空气动力引起的俯仰力矩 是飞行速度、高度、迎角及升降舵偏角的函数(静态) 当俯仰速率,迎角变化率,升降舵偏转速率等不为零时, 还会产生附加俯仰力矩(动态)
3.升致阻力-存在升力而产生的阻力
1)亚音速飞行时—诱导阻力 翼尖形成自由涡和下洗角, 升力有了向后的分力 CDi=CL CDi—诱导阻力系数 展弦比大,诱导阻力小(滑翔机) 2)超音速飞行时—升致波阻 上翼面气流膨胀形成低压, 下翼面气流压缩形成高压
压力差形成的升力垂直于翼弦线 升力(应垂直于气流速度) 沿远前方气流方向都有 向后的分量CDi=CL sin 称为升致波阻 整机升致阻力系数 CD=ACL2
C m C m 0 C m / ( 0 ) C m 0 C m ( 0 )
小于0
2.机身产生的俯仰力矩
亚音速飞机的机身基本没有升力,只有一个纯力偶,机身本 身气动特性不稳定 超音速飞机的头部是锥形体,迎角不为零时有升力,由于头 部在质心之前,因此是不稳定作用 考虑机翼-翼身组合体的俯仰力矩系数(吹风时一起吹)
L w C LW Q S w (C LW 0
— 升力线斜率
C LW
)Q S w
CLw0
超音速翼型 超音速气流中 上翼面膨胀流,V大,p小 下翼面压缩流,V小,p大 压力差形成升力
2.机身的升力
圆柱形机身,较小时基本不产生升力 大迎角下机身背部分离出许多旋涡,有些升力 超音速飞机的机身头部一般为圆锥形,有迎角时, 升力就产生在这圆锥形的头部 机身升力系数:
第一章
飞行动力学
第四节 纵向气动力与气动力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张平
2012,3
一、升力L
1.机翼升力:低速机翼(a),超音速机翼(b)
• 翼弦长c——翼型前缘点A至后缘点B的距离 • 相对厚度 , , t —— 最大厚度 • 相对弯度 , , f —— 中弧线最高点至翼弦线距离
超音速机翼特点:没有弯度且相对厚度很薄 机翼形状对产生的升力有很大影响
CLw-wing
升力系数与迎角、速度V有关
升力系数与迎角的关系
=0,CLw00,由于翼型弯度f为正, =0 时仍有压力差 =0<0,CLw=0,0—零升迎角,只有f=0,翼型上下对称时0=0 =cr,CLw=CLwmax,升力系数最大,cr—最大临界迎角,失速迎角 >cr机翼表面气流严重分离为大漩涡,升力下降 一般<1015时,CLw与成正比:CLw=W(-0) 式中: 升力
机翼迎角 减小一个,才是平尾的实际迎角t 升降舵偏转改变了平尾翼型弯度,因而也改变了平尾升力 平尾升力系数: 超音速飞机的平尾—全动式平尾 升力系数: 为平尾转动角度,后缘下偏为正 大飞机—全动式平尾+升降舵
升降舵下 偏产生正 升力
4.整机的升力
飞机的升力为各部分升力之和:CL=CLw+CLb+CLt 写成:CL=CL0+CL +CLe e, CL0—为0时的升力 升力系数不仅与、e有关,还与飞行M数有关
也可用俯仰力矩系数Cm描述:
平均气动弦
(一)定常直线飞行的俯仰力矩
1.机翼产生的俯仰力矩Mw—— 机翼升力产生 (1)二维机翼的气动力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