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 实验三 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讲义

合集下载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汇报人:XX 2024-01-14
目录
• 水螅概述 • 水螅结构剖析 • 水螅生活习性详解 • 水螅与人类关系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水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螅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淡水等水域 环境中的刺胞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 (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 。
3
促进物质循环
水螅通过摄食和排泄,参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潜在应用价值挖掘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利用水螅对某些有害生物的捕 食作用,进行生物防治的尝试

生物医药
研究水螅的再生能力和抗逆性 ,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仿生学应用
借鉴水螅的捕食机制和运动方 式,开发新型的水下探测器或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探讨了水螅与藻类、原生动物等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等 关系,揭示了水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深入研究水螅基因组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对水螅的基因组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揭示其更多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机制。
02 03
拓展应用领域
水螅作为一种典型的刺胞动物,其研究成果可为生物医学、生态学等领 域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可进一步拓展水螅的应用领域,如利用其独特的 生理构造开发新型生物材料或药物。
温暖气候
它们更喜欢温暖的气候, 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分布更为广泛。
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水螅对环境有 不同的适应性,有些种类 甚至可以在咸水或半咸水 环境中生存。
繁殖方式及过程描述
无性生殖

4.水螅 --腔肠动物

4.水螅 --腔肠动物
面,口面与基盘的差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注意区分细胞类型)
四、实验结果
绘水螅纵切和横切图(注意图的大小、布局,标注的完整 与整齐,以及镜下观察与完成作业间的时间的合理配)。
五.思考题?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实验
周向宇
Tel:15971901801 6252
实验四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
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 水螅横切和纵切片标本Fra bibliotek实验内容
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1)水螅整体装片的观察 (注意螅腔、芽腔及触手剖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3. 解剖蛔虫,理解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1. 水螅玻片标本——纵横切、装片的观察 2. 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与比较 3. 观察、解剖蛔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 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 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 等部位。
• 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 化循环腔相通吗?
(二)扁形动物玻片标本观察
• 分别取涡虫、血吸虫尾蚴、毛蚴、囊虫、日本吸血虫、 绦虫成熟节片等扁形动物切片或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了解扁形动物繁殖特征。
腺细胞
消化道 环肌 纵肌
成杆状体细胞 腹神经索 纤毛 背腹肌
成虫长12~20mm
成熟卵89 ×67 μm
毛蚴99 ×35 μm 尾蚴100~150 μm 尾干长140~160 μm 尾叉长50~70 μm


♂ 合抱
子宫
精巢 侧神经 排泄管 卵巢 卵黄腺
生殖孔 阴道 卵巢副叶 梅氏腺
(三)马蛔虫的解剖
1. 外形观察
• 辨认身体不同节段的主要外部结构,使用解剖镜查看 口缘、尾部、交合刺;注意记录。
2. 内部观察
• 从背部开始,剪开表皮层,固定在解剖盘。观察消化 、生殖、神经系统,注意雌雄性的不同;制作体壁组 织肌肉纤维装片。
实验二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两胚 层)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 物(三胚层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四、作业与思考

第三实验 肠腔动物门

第三实验   肠腔动物门
实验 3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la)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一) 目的
通过对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 察,了解肠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 地位。
(二)内容
1.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二、操作与观察
水螅玻片的观察
1.水螅整体装片的观察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3.水螅精巢和卵巢横切片的观察 三、作业与思考题
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里, 现存约11000余种,分属3个纲。 1.水螅纲(Hydrozoa):群体或单体生活;多数种类生活 史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世代;水螅型无口道,水母 型具缘膜;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 常见种类有水螅(Hydra)、筒螅(Tubularia)、 枝螅 (Obelia)、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钩手 水母(Gonionemus)等。 2.钵水母纲(Scyphozoa):全部生活在海水中,为大型 的水母类。水母型发达(不具缘膜),无水螅型或水螅型 不发达。口道短;不具骨骼,生殖腺由内胚层产生,内外 胚层均有刺细胞。常见种类如海月水母(Aurelia)、海 蛰(Rhopilema)等〉。
3、珊瑚纲(Anthozoa)
珊瑚纲是腔肠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约7000多种, 群体或单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 口道发达,大多数可形成骨骼,生殖腺有内胚 层产生,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消化循环腔内 有隔膜。常见种类如红珊瑚(Corallium)、 细指海葵(Metridium)、海仙人掌 (Cavernularia)等.
体壁通常由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即相 当于胚胎发育原肠胚时的外胚层和内胚层。与海 面动物不同,腔肠动物是真正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外层的功能主要为保护、运动和感觉;内层主要 为消化;内外层之间有两胚层细胞所分泌的中胶 层。 腔肠动物体内的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其具有消化作用,可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消 化后的残渣由口排出,无肛门。消化腔能将营养 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故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pt课件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ppt课件

水螅
水母
海葵
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刺细胞:
水 螅
腔肠动物特有 捕食和防御利器
触手 (刺细胞多)


口 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 入,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猎物

内胚层 内胚层由围成消化腔,
1层细胞构成


外胚层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 1层细胞构成

消化腔 内含消化液
芽体
细胞外消化:消化腔

腔肠动物的

A.血吸虫
B.涡虫
C.疟原虫
D.猪肉绦虫
(3)内部结构
以涡虫为例了解扁形动物
涡虫的身体由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__ 三个胚层形成的 中胚层形成 肌肉 ,使涡虫的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内胚层形成 肠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 口 排出,有 口 无 肛门 。
内胚层 肠
外胚层
中胚层
其他扁形动物
现寄存生的虫扁的形消动化物器约有官7很00简0多单种,,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除少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外(如涡虫), 多数营寄生生活(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
猪肉绦虫
淡水螺---鱼/虾---人/动物 主要的中间宿主是猪肉
日本血吸虫
生物教材P7 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扁形动物的危害
1
(尾蚴)
钉螺 唯一中间寄主
(毛蚴)
扁形动物的危害
侵染性幼虫 侵入人体
人体 幼虫→成虫
相同点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2层
3层



自由生活 自由、寄生生活
水螅
涡虫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1.1 腔肠动物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1.1 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
代表动物——水螅 水螅的运动
借助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代表动物——水螅 摄食与消化
水螅摄食照片
✓ 食性:水螅以各小甲壳功物(如蚤类、剑水蚤
等)、小昆虫幼虫和小环节动物等为食,被捕的 食物可比水螅 大很多倍;
✓ 捕食器官:触手; ✓ 捕食过程:
• 触手将捕获物移向口部; • 口张开,食物进入消化腔; • 腺细胞分泌酶行细胞外消化; • 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
代表动物——水螅
生态习性: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 丰富的清洁淡水中,常附着在 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 蠕虫为食。
代表动物——水螅
外部形态: ✓体色:浅褐色 ✓体型:圆筒形、口向上, 适应固着生活; ✓体长:约1CM,辐射对称
代表动物——水螅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都能把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 物,进行防御。
各个方向
水螅
水母
海葵
代表动物——水螅
内部结构特征: ✓ 有口无肛门、具原始的消化腔,出现了细胞外 消化; ✓ 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 两胚层的动物; ✓ 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 中央腔由体壁围成,具有消化功能,因称消化 腔,出现了细胞外消化; ✓ 消化功能:腺细胞分泌水解酶,进行细胞外消 化;皮肌细胞吞噬作用,进行细胞内消化 。
化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使水 螅的食物范围扩大了,营养 状况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水螅摄食照片
代表动物——水螅
生殖方式 ✓ 无性繁殖 群体生活的种类,芽体不离 开母体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群 体,出芽生殖。 ✓ 有性生殖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在一起。

实验三、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实验三、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3、整体装片观察
虫体腹面距后端约三分之一处有口, 消化系统 虫体腹面距后端约三分之一处有口,口内 为肌肉发达的咽, 咽连接3条盲支的肠 一支向前, 条盲支的肠, 为肌肉发达的咽 , 咽连接 条盲支的肠 , 一支向前 , 两支向后,各有很多侧支分出。 两支向后,各有很多侧支分出。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 神经系统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体前端一对 神经节, 连接2条神经索 在体侧向后运行, 条神经索, 神经节 , 连接 条神经索 , 在体侧向后运行 , 以及索 间横神经,呈梯形。 间横神经,呈梯形。 雌雄同体。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体侧精巢多对,输精小管连通输精管, 雄性生殖器官:体侧精巢多对,输精小管连通输精管, 在体中部的膨大部分为储精囊,阴茎肌肉质, 在体中部的膨大部分为储精囊,阴茎肌肉质,通入生 殖腔。 殖腔。 雌性生殖器官:体前端卵巢1对 雌性生殖器官:体前端卵巢 对,2条输卵管在体后端 条输卵管在体后端 汇合成阴道,并与受精囊、圆形肌肉囊通入生殖腔。 汇合成阴道,并与受精囊、圆形肌肉囊通入生殖腔。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 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 雌性:卵巢1个 叶 位体中部。输卵管由卵巢发出, 雌性:卵巢 个3叶,位体中部。输卵管由卵巢发出, 管短。卵巢后有梨形囊状受精囊。卵巢前有单细胞腺 管短。卵巢后有梨形囊状受精囊。 为梅氏腺。劳氏管位受精囊一侧,连接输卵管, 体,为梅氏腺。劳氏管位受精囊一侧,连接输卵管, 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位体两侧, 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位体两侧,是肠外侧泡状小 输卵管、受精囊、 体。输卵管、受精囊、劳氏管及卵黄管汇合处为成卵 卵巢与腹吸盘间粗而弯曲的管道为子宫, 腔。卵巢与腹吸盘间粗而弯曲的管道为子宫,以雌性 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雄性:精巢一对,位体后半部,前后排列,树枝状。 雄性:精巢一对,位体后半部,前后排列,树枝状。 精巢发出细输精管, 精巢发出细输精管,两输精管由后向前至卵巢前膨大 为储精囊。以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为储精囊。以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腔肠动物门 (3)

腔肠动物门 (3)

三、分 类
• 本门动物全球约有11000种,分为3个纲。 水 螅 纲 Class Hydrozoa (hydroids) 钵水母纲 Class Scyphozoa (true jellyfish) 珊 瑚 纲 Class Anthozoa (anemones and corals)
发现在基盘中央有一反口孔,可排放一些废物 或气体。可能具有肛门的部分功能。
二、内部结构:感觉和运动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把冲动 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动。 • 水螅营固着生活,身体和触手可伸缩、转向,尚 可离开固着地,进行整体运动。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生活环境:
• 在水流较缓,水草丰 富、清洁、含氧量丰富 的淡水中,稻田中也常 见。常附着在水面下的 水生植物、石块、枯枝、 落叶上。生长最适宜温 度为18-22℃。
• 以小型。
一、外部形态
• 身体辐射对称;
• 体长5-20mm,体呈圆 柱形;能伸长,也能收 缩成球形;
• 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类:
• 无性生殖:
•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 向外突出,长大,形 成芽体,腔相通,长 出垂唇、口、触手后 基部收缩并与母体脱 落,附于他处而生活。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再生: 再生能力相当强; 如分成若干段、 双头、 内外胚层分离等, 都可以长成完整个体。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有性生殖: • 多数水螅雌雄异
体,少数雌雄同 体; • 精巢和卵巢分别 位于中部和基部。
二、内部结构:水螅的生殖
• 春末或深秋,由外胚层的间细 胞形成精巢(圆锥形)和卵巢 (卵圆形)。精巢形成许多精 子,卵巢一般只有一个卵成熟, 其他成为营养细胞,受精后成 合子。受精卵进行完全等裂, 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并围 绕胚胎分泌一壳),脱离母体 到水底(度过严冬或干旱)。 条件成熟后破壳而出,发育成 新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

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进化中占重要的地位,为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

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
水螅的整体装片、水螅纵切片及横切片、水螅过精巢及卵巢横切片、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实验用具】
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水螅的整体装片——观察水螅的外形
取水螅的整体装片于低倍镜下进行观察。

水螅呈筒形,下端为基盘,有许多粘细胞,能分泌粘液附于它物,另一端为圆锥形突起的垂唇,垂唇的中央为口,呈星形,在垂唇的周围有细长的触手(图3 – 1)。

对某些水螅装片,还可见在水螅身体上部有由体壁外胚层长出的指状突起——精巢和身体的下部的球状突起——卵巢(图3 - 2)。

图3 - 1 水螅(示芽体)图3 - 2 水螅(示精巢和卵巢)
(二) 水螅的横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横切片(图3 - 3),辨认出组成水螅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以及消化循环腔。

图3 – 3 水螅体壁横切面
(三) 水螅的纵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触手和消化循环腔。

结合横切片的观察,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

然后仔细观察纵切的触手,注意其结构与体壁是否相同?触手是否有腔?它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
将体壁较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再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图4 – 5和4 - 6)。

1. 外胚层
位于体壁的最外层,由各种细胞组成。

(1)外皮肌细胞:这种细胞是表皮细胞,为外胚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呈短柱形。

(2)间细胞:圆形,大小近似皮肌细胞的核,它们常成堆或零散的分布在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3)感觉细胞:体较狭长,分散于皮肌细胞之间。

(4)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的基部,这种细胞都有2 - 3个或更多的细长的突起,彼此相互联络成网状,但没有经过特殊染色的玻片标本,则不易见。

(5)刺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和垂唇处为最多,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具一细胞核和刺丝囊。

(6)粘细胞:在外胚层主要分布于基盘,能分泌粘液附着在叶片或其它物体上。

2. 中胶层
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为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

3. 内胚层
靠近消化循环腔的一层细胞,由以下各细胞组成:
(1)内皮肌细胞:和粘细胞紧密排列在消化循环腔周围,这些细胞较外皮肌细胞长而大,顶端通常有二条鞭毛,能激动水流,也可伸出伪足攫取食物,细胞内常有不少食物泡。

(2)腺细胞:分布在皮肌细胞之间,为长形的细胞,其顶端常膨大,能分泌消化酶到消化循环腔中。

(3)感觉细胞:位于皮肌细胞之间,呈长圆柱形。

(4)间细胞:见前述。

4. 消化循环腔
为内胚层里面的一个大空腔,与口、触手及芽体相通。

其作用如何?
图3 - 4 水螅的纵剖面图图3 - 5 水螅体壁结构图
(三) 水螅过精巢及卵巢的横切片
水螅的精巢及卵巢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水螅精巢的横切片,切面上外胚层呈近似圆锥状突起,里面有许多点状物的为精巢。

精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图3 - 3)。

再取成熟水螅卵巢的横切片观察,外胚层呈球状突起,里面有许多扁平细胞的为卵巢。

成熟的卵巢里一般只有1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胞。

但处在不同发育期的精巢和卵巢,其内部生殖细胞发育程度亦有不同(图3 - 3)。

(四)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水螅的神经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角形。

【作业】
绘水螅纵切面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题】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腔肠动物的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