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好题精选八上物理机械运动(word版有答案)

中考好题精选八上物理机械运动(word版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与s、t 有关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B.A物体作变速运动C.v A>v B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3.运动会短跑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B.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C.两人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各阶段的速度都无法比较4.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5.如图是某汽车的仪表盘,当该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行驶时,其显示速度的指针所指的数值是()A.15 B.20 C.30 D.54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7.在商场里,妈妈和小东乘自动扶梯下楼,如图所示。
小东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
”这里的“站着不动”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小东自己B.扶梯挡板C.小东妈妈D.商场地面8.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9.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2:1,通过路程之比为3:4,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A.3:2B.2:3C.8:3D.3:8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苏炳添跑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到他跑得飞快,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苏炳添自己B.跑道C.电视机屏幕D.电视机旁的我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 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7.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煮粽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是静止的8.2021年5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太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太空探索的空间站有了物质保障,我国对太空探索又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B.利用火箭把“天舟二号”运送到太空的过程中,火箭对“天舟二号”做了功C.“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对接后,“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9.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汽车行驶D.运动员跑步1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11.如图甲所示,货物A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1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货物B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2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2、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5、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8、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机械运动(基础篇)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机械运动(基础篇)1.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护旗队员每步行进的距离最接近( )A.75 mm B.75 cmC.75 dm D.75 m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A.量角器B.卷尺C.直尺D.三角板3.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B.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引起的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华坐在爸爸的轿车里四处观望,当他看向右旁邻道并排的大巴车时,感觉爸爸的车在后退,当他看到路旁的树时,发现爸爸的车并没有动。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B. 以大巴车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C. 以小华为参照物,爸爸的车向后运动D. 以小华爸爸的车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3.9cm 3.90cm4.90cm 3.90A. B. C. D.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7.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8.“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A. 60km/hB. 10km/hC. 10m/sD. 6m/s9.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50km /h 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
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
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含解析

机械运动考点一:参照物的选择1.如图所示,周日,晓明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若说晓华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自行车B. 路旁驶过的汽车C. 地面D. 树木2.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 桥B. 河岸C. 水D. 岸上的树3.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顾客本身B. 扶梯C. 大楼地面D. 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4.“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神舟十号”飞船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 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5.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 、________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6.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________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考点二:运动状态的判断1.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2.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A. 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B. 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C. 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D. 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3.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是不变的,这样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 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D.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4.你一定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 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 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考点三:速度图像分析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车在0﹣20s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C. 经过10s钟后,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行驶D. 在0~5s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1所示 . 由图象可知()A.甲通过的路程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小C.经过6秒,甲乙一定相距3米D.甲乙间距离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如图a所示,小车一端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甲、乙、丙三条纸带如图b所示,并画出了其中甲、乙的s﹣t图线AO和BO如图c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分析纸带可得,丙纸带的速度大于乙纸带的速度大于甲纸带的速度B. 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C. 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为2ND. 丙纸带所对应的s﹣t图象应位于①区域4.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1)100表示________;(2)30km表示________.(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考点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兰州国际马拉松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去年6月李明同学参加了迷你马拉松(全程5km),他跑完全程用了41min4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________km/h;比赛时,他感觉路边的路灯都在往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2.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以下物理量估量不合理的是()A. 一此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s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人.体均匀密度约1g/cm 3【答案】B【分析】【解答】A.一此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切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 1.4m/s , B 切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C 不切合题意;D.人体均匀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 3, 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剖析】 A、先预计人的质量,再依据G=mg 求出重力后判断;B、依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剖析判断; C、依据人的正常体温剖析判断;D、人体均匀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
2.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况,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驾驶员感觉路边的树木向退后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遇到的牵引力C.汽车急刹车时不可以立刻停下是因为遇到惯性作用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答案】 B【分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退后,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 A 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均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 B 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可以描绘为汽车遇到惯性,故 C 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故D 错误.应选 B.【剖析】(1)依据参照物,惯性,力的互相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变等知识,联合实质状况进行判断;( 2 )对汽车受力剖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遇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均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没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3 .如下图,一小钢球从圆滑固定斜面的 A 点静止开释,接踵经过B、 C 两点,且AB=BC,则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忽视空气阻力的影响)()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钢球在 AB, BC两段内运动的均匀速度相等C. 就 A, B,C 三点而言,小钢球在 A 点拥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B、小钢球从 A 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愈来愈大),动能增大,故A、 B 选项错误;C、斜面圆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拥有的机械能不变,故 C 选项错误;D、 AB、 BC 两段的高度相等,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故 D 选项正确.应选 D.【剖析】质量一准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状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依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愈来愈大,高度愈来愈低,剖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状况,联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剖析.4.以下估测与实质状况符合的是()A. 物理课本的质量大概为25gB. 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A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答案】 C【分析】【解答】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 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 不切合B、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0.2A左右,故实质.C、中学生的身高在150cm左右,课桌的高度靠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 切合实质;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第一对题目中波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依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变换,清除与生活实质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切合生活实质的答案.5.某探空气球(包含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 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视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一直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假如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巧能以 1m/s 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A. 2m/sB. 3m/sC. 4m/sD. 5m/s 【答案】 B【分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 =v =1m/s .( 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方向竖12浮直向上;和空气阻力 f1=kv1,方向竖直向上;由均衡条件得:3mg=F 浮 +kv1①;(2)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相同匀速上涨时,受重力2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 F,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 f 2=kv2,方向竖直向下;由均衡条件得:2mg+kv2 =F 浮浮②;( 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涨,设最后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 mg,方向竖直向下;阻力 f3=kv,竖直向下;浮力 F,竖直线上;由均衡条件得:mg+kv=F 浮③ .由①②③解得: v=3m/s .应选 B.【剖析】(1)气球在空气中遇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遇到的力是均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遇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上涨时,遇到的力是均衡力;(3)气球在上涨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老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由均衡条件列方程求解.6.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对于该项考试的器械规格及其设置,以下数据最靠近实质状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D. 相邻的两排标记杆相距1m【答案】C【分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 ,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行能达到40cm.故 B 不切合实质;C、由图知,测试场所中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故 C 切合实质;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同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7.如图为小明做“丈量物体运动的均匀速度别表示小车经过斜面 A、 B、 C 三点的时辰,”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对于小车经过上、下半段行程所用的时间和均匀速度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t AB< t BCB. t AB=t BCC. v AB> v BCD. v AB< v BC【答案】 D【分析】【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 t BC=3s,所以 t AB> t BC.故 A、B 错误;( 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均匀速度v AB==sm=,后半段的均匀速度v BC==;所以v AB< v BC.故C 错误, D 正确;应选 D.【剖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行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剖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均匀速度大小关系.8.如下图,物体 A 的长度为()A. 38cmB. 3.80cmC. 3.8mmD. 3.8dm 【答案】B【分析】【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度是 0.1cm=1mm ,即现在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 A 左边与0 刻度线对齐,右边与1cm 之间有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1mm ;3.8cm 对齐,估读为 3.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0cm.应选B.【剖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开端端从0 开始,读出尾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开端端没有从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尾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实验1.许多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能被重复利用,斜面就是其中之一。
请完成下列利用斜面进行实验的有关内容:(1)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2)图乙所示实验中,对于同一个球A,要改变A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大小,可进行的操作是;(3)图丙所示实验中,斜面倾斜角为30,物体B重为4N。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B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所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图丁所示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由静止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可知:。
2.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从某一位置开始用秒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记录小气泡的位置。
通过图像分析可知小气泡2.3s至8.9s 内通过的路程是cm;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一些。
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A.B.C.D.5.小明和小刚同学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车、长木板(长1.1m)、小木块、刻度尺(1m)、停表、金属片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小明先把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形成一个(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坡度的斜面;(2)实验中,小明让长度是10cm的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地运动到底端,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是cm,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是5s,则在这一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3)如果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测量了三次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其测量值分别为5.0s、5.1s、5.2s,则小车在这一过程中的运动时间t= s;(4)实验中,同组的小刚建议把垫起长木板的小木块向斜面的底端方向移一移,小明说:这样做不妥,小明说“不妥”的理由是:。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年11月5日,开州汉丰湖水上欢乐季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在图中,运动员划着桨板奋勇前进,岸边观众欢呼雀跃。
若说龙舟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运动员B.湖水C.岸边的树木D.终点的广告牌2.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点行驶到E点的过程中,每隔相同的时间所在的位置。
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v DE>v CDC.汽车行驶得越来越慢D.v AE>v BE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C.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便可消除误差D.态度认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4.无人驾驶小巴是杭州亚运会期间特色的交通工具,为参赛选手、观众、工作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图所示,是无人驾驶小巴正在行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小巴为参照物,沿途的路灯杆是静止的B.以小巴内坐着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巴是静止的C.以宽敞干净笔直的马路为参照物,小巴是静止的D.以马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巴内坐着的乘客是静止的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仅依据下列诗句中的描述能估算出物体运动速度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B.天台四万八千丈C.千里莺啼绿映红D.桃花潭水深千尺6.小红坐在列车甲中,先后观察到另一辆列车乙的运动情况如图(1)、(2)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判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①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反,甲的速度大于乙②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同,甲的速度大于乙③甲相对于站台静止,乙相对于站台运动④甲相对于站台运动,乙相对于站台静止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7.轿车与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如图所示。
若轿车速度保持不变,卡车突然减速,此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卡车相对于路牌向东运动B.卡车相对于轿车保持静止C.轿车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D.路牌相对于轿车向西运动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速度为4m/sB.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静止C.若乙、丙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6D.若乙、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则乙和丙的路程之比为1:69.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试题经典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 F1:F2:F3=2:1:4 s1:s2:s3=2:1:4B. F1:F2:F3=4:1:2 s1:s2:s3=2:4:1C. F1:F2:F3=2:4:1 V1:V2:V3=2:1:4D. F1:F2:F3=2:1:4 V1:V2:V3=2:4:1【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v1:V2:v3=v0:2v0:v0=2:4:1s1:s2:s3=v0t:2v0t:v0t=2:4:1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5.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测定氧气含量,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8.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5gB. 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A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答案】C【解析】【解答】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0.2A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5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 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10.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 据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C【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