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寄生虫
寄生虫学实验(节肢动物) ppt课件

W
蜱
硬蜱
软蜱
蜱
雄:1 盾板大
雌:1 盾板小
鉴别 2 背面不见假头(颚体)
3 无盾板
4 触肢(须肢指状,各节 相同,能运动)
饱血蜱
恙螨
疥螨
皮脂螨和毛囊螨
库蚊 集合成堆浮于 水面(圆锥、 长圆)
按蚊 单个分散浮于 水面(舟形、 浮囊)
三属蚊幼
伊蚊 呼吸管,倒 挂水面
库蚊 呼吸管,倒挂 水面
按蚊 呼吸孔,贴于 水面
三属蚊幼
掌状毛
呼吸孔
蚤
雌蚤
雄蚤
蚤
• 致痒蚤(人蚤)
• 印鼠客蚤
蚤
印鼠客蚤
人蚤
蚤
虱
虱
头虱
体虱
耻阴虱
虱
雄性外生殖器
腹部末端V形
三属成蚊
中华按蚊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三属成蚊 成蚊的区别
按蚊:体灰,翅大多有黑白斑,触须与口 器等长,♂触须末端膨大。 库蚊:体黄褐色,翅大多无黑白斑,触须、 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伊蚊:体黑有白斑,翅无黑白斑,足有白 环,触须、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三属蚊卵
伊蚊 单个分散沉于水 底(橄榄、长圆 )
李 李华 华 62789121 62789121
寄生虫学实验(节肢动物)
病原生物学系
节肢动物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节肢动物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1. 自看标本:三属蚊幼、人蚤、印鼠客蚤、 体虱、硬蜱、软蜱。
2. 示教标本:三属成蚊、蚊喙、蝇后气孔、耻阴虱 、恙螨、疥螨、中华白蛉。
三、作业 : 复习比较表
动物寄生虫的实验检查法

通过实验室手段检查粪便或血液,可以确定宿主是否感染了体内寄生虫,及其感染种类和感染强度。
其中,粪便检查在寄生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效果评定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1小动物的体内寄生虫的检查小动物的体内寄生虫检查是通过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进行。
应采用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查,最好用粪环从直肠中采集粪便样品。
采集的粪样应置于密闭容器中,加注适当标识后送交诊断实验室。
寄送的粪样应固定在10%甲醛溶液中,也可在冷冻条件下寄送。
其他防腐剂(如乙酸钠甲醛、聚乙烯醇)能更好地保护原虫,也有助于特殊染色(如三色染色法、铁苏木精染色法)。
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和粪便漂浮法进行粪常规检查。
通过在混合粪便样品中(用木制棉签的一头蘸取粪便)加1滴生理盐水(用于可游动的生物)直接制备涂片,然后加入卢戈氏液染色,以观察内部结构,如贾第鞭毛虫属寄生虫,并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粪便漂浮法主要用于诊断,需要大约2g粪便,制备较为干净的样品。
常用的漂浮液是糖和硝酸钠。
采用硫酸锌漂浮法时,需要连续检查3d,这是检查贾第鞭毛虫包囊的首选方法,这种包囊随粪便排泄时呈间歇式排泄,故需多次检查。
采用贝尔曼沉淀法可对能游动的线虫幼虫进行收集和浓缩;一种可用于小动物的简便方法是在一滤茶器放置几层纱布,在其锥形漏嘴的广口端装上橡胶管和开关,将约2g粪便置于纱布内,通过漏嘴加注温热的自来水或生理盐水,1h后取沉渣物进行检查。
幼虫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可从漏斗底部收集,并进行镜检。
检查寄生虫的幼虫时,由于幼虫不易漂浮,也可采用特殊程序,如福尔马林乙酸乙酯沉淀法。
采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聚焦到盖玻片下,即可检查到隐孢子虫卵囊(4~6μm)或弓形虫卵囊(12μm)。
在进行镜检前10min内,载玻片上的卵囊即可浮动到盖玻片的底面。
采集1滴血液直接制备血涂片,可用于检查能运动的犬恶丝虫的微丝蚴,但这不是唯一的检查方法。
更精确的血液检查方法是改良的诺茨检查法:在15mL试管中加入2%福尔马林溶液9mL,再加入1mL血液,以1500r·min-1离心。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
首先,我们观察到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体内的生命周期有所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寄生虫在小白鼠体内的寿命明显较短,而在大白鼠体内的寿命则相对较长。
这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依赖程度和对宿主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我们发现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宿主的生理和行为方面。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被寄生的小白鼠出现了食欲下降、活动减少等情况,而被寄生的大白鼠则没有出现这些症状。
这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与宿主的体型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寄生虫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被寄生的小白鼠的免疫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被寄生的大白鼠的免疫系统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这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寄生虫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体内的生命周期和对宿主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宿主的体型、生理状态以及免疫系统状态密切相关。
这些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对宿主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的病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实验一小动物线虫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和试剂]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
乳酸酚透明液。
浸渍标本:钩口科线虫、尾旋科线虫等,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一)线虫的一般形态构造圆柱状,两端逐渐变细,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
整个虫体一般可分为头端、尾端、背面、腹面及侧面。
雌雄异体,雄虫较小后端弯曲。
1 体表:线虫的体表为一层无色、略半透明的角质所覆盖。
许多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翼及尾翼、尾感器等。
2 消化系统:线虫消化系统呈管状。
包括口腔、肌质结构的食道和管状的肠。
3 排泄系统:分原始的腺型和管型两类,无尾感器线虫为腺型,有尾感器的线虫排泄系统为管型。
4 神经系统:神经环是线虫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食道周围。
5 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均为丝状管道。
雄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单管状,由一个睾丸、一个输精管、贮精囊以及一个通向泄殖腔的射精管组成,末端有辅助生殖器。
雌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双管型,由卵巢、输精管、受精囊、子宫、阴门和一般较短的阴道组成。
有的线虫有排卵器。
6 虫卵: 大小差异很大,卵膜由内膜、中间层和蛋白膜组成。
(二)小动物常见线虫及虫卵形态特征1.犬恶心丝虫双瓣科、恶丝虫属。
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
成虫细长白色。
雄虫尾部呈现螺旋状卷曲。
120~160mm2.犬弓首蛔虫弓首科,弓首属。
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
虫体浅黄白色,头端三片唇。
虫卵近于球状,表面不光滑。
50~110mm3.猫弓首蛔虫弓首科,弓首属。
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
与犬弓首虫相似,只是颈翼膜短而宽,虫体前端如箭头状。
40~100mm4.鸡翼刺线虫尖尾目,异刺科,异刺属。
寄生于鸡鸭鹅等的盲肠。
白色小型线虫。
7~13mm5.毛细线虫寄生于犬、猫的支气管和气管内。
虫体细长,乳白色。
雄虫体长15~25mm,尾部有2个尾翼和一根带鞘的交合刺。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14922.1和GB14922.2,我国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即:①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②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③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④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
现行标准中,大小鼠无普通级,犬、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如何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般而言,实验动物中,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控制等级越高、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越少,其实验结果就越准确、越可靠。
(一)监测意义1. 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实验动物被集中饲养,由于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动物繁殖快、数量多、互相影响大,当受到外界或动物间各种病原体感染时,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实验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除造成动物死亡外,还会干扰实验的顺利进行,引起生物制品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2.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定期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环境设施、饲料、垫料和饮水等的监测,为确保实验动物符合控制等级要求提供了基础;对各级实验动物群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可以确定各级实验动物是否符合原定级别,有利于排除不确定因素,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可控,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也可以对实验动物不应有的病原体的入侵,及早采取措施,以免疫情扩大,导致动物的死亡,实验的终止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二)监测方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 14926.1-14926.64;GB/T 18448.1~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五种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

五种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动物叮咬等。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减少生物危险。
首先,细菌是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之一。
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
饲养员需要定期清洁动物笼、更换床材和提供新鲜的食物和水。
此外,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细菌感染的情况。
其次,病毒也是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之一。
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呼吸道疾病、消化道问题等健康问题。
为了防止病毒感染,实验动物的来源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没有携带病毒。
此外,实验动物的隔离和检疫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新引进的动物不会影响实验室内其他动物的健康。
第三,真菌是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的另一个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
真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动物皮肤病、呼吸道问题等健康问题。
为了防止真菌感染,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在高湿度和高温环境下,真菌感染的风险会更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
另外,寄生虫也是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之一。
寄生虫感染可能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消化道问题、体重下降等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感染,实验动物需要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驱虫处理。
此外,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也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境。
最后,动物叮咬也是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之一。
动物叮咬可能会导致实验人员受伤,甚至传播病原体。
为了减少动物叮咬的风险,实验动物需要定期进行行为监测和训练,提高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安全性。
实验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的操作步骤,避免被动物叮咬。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书籍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书籍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静。
本书主要收录了常用实验动物的寄生虫病,包括啮齿类动物、兔、犬、猫、灵长类动物、猪、禽类、羊、两栖类和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
此外,还有一本《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由谢拥军、崔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介绍了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图书馆或书店工作人员,了解更多有关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书籍。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2 清洁级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除不带有普通动 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 干扰大的病原。清洁级动物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 动物。
普遍应用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在我国已广泛应 用于科研实验,是我国目前科研工作主要要求的一类标 准级别的实验动物。但也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 渡型动物级别。
*不同级别的动物,规定所携带的微生物不同。
26
1 普通动物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在 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 染病病原的动物。来源于清洁动物或SPF动物。
由于普通动物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反应 性和重复性都较差,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仅可作教育示教之用或探索 某些科学研究的方法的预实验之用,不可作为科研、生产和检疫之用 。
28
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简称SPF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 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除不具有 普通动物、清洁级动物应该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 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抗原。SPF 动物必须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使用SPF动物有利于全世界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空间 进行比较,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0
4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GF),是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 物,进一步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 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包括螺 旋体、支原体)、真菌和原虫。无菌的概念是相对的,只是根据目前现 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的病原体而已。在特殊 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中培育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畜共患寄生虫性疾病一、实验动物原生虫性疾病(1)梨形鞭毛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犬、猫、灵长类。
②症状:不明显或厌食、恶心、腹痛、痉挛、慢性及间歇性下痢、鼓胀严重时胆囊及胰管发炎。
③传染方式:口腔传染、粪便接触传染。
④诊断:本症极易误诊成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最后确诊是确认梨形鞭毛虫滋养体或从粪便中分离出梨形鞭毛虫卵。
通常采用硫酸锌缓冲液浓缩技术分离出卵。
⑤治疗:主要应用痢疾灵、灭滴灵进行治疗(2)隐孢子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兔、天竺鼠、小鼠、犬、猫及灵长类。
②临床症状:痛痉、腹痛、下痢、厌食、体重减轻、不适,可持续30天。
③传染方式:口腔传染、粪便接触及空气传染。
④诊断:病原检查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粪检卵囊可确诊,免疫诊断可采用IFA、ELISA等方法。
⑤治疗:主要应用螺旋霉素、巴龙霉素,大蒜素等进行治疗。
(3)变形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灵长类。
②临床症状:轻度腹部不适,间歇性下痢并伴有血液及黏液,亦可能引发急性赤痢、发热、发冷及血便;严重时引发肝、肺及脑脓疡。
③传染方式:口腔传染。
④诊断:临床上急性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呈脓性或血性,应怀疑为本病,涂片镜检即可确诊。
⑤治疗:两性霉素B和磺胺有一定疗效。
(4)卡氏肺囊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大鼠、小鼠、兔。
②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导致窒息。
③传染方式:经胎盘感染胎儿。
④诊断:血液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增加,肺功能检查中肺活量降低,此外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进行确诊。
⑤治疗:应用磺胺甲噁唑,喷他脒进行治疗。
(5)弓形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猫②症状:症状不明显或呈发热、肌痛、关节痛、肝炎、淋巴结疾病,可经由孕妇感染胎儿,造成死胎或胎儿脑部损伤。
③传染方式:由消化道感染④诊断:典型临床表现有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头小畸形、眼球过小及脑钙化等。
实验室检查才可确诊,如病原体检查、血清学反应、皮内试验等。
⑤治疗:磺胺类药物有良效,如磺胺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6)纤毛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猪②症状:引起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下痢、腹痛、先急后重、恶心、呕吐。
③传染方式:接触粪便、口腔感染④诊断:确诊本病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滋养体或包囊。
由于虫体排除呈间歇性,对虫体鉴定有疑问时可进行苏木素染色,必要时可用乙状结肠镜进行活组织检查。
⑤治疗:可用呋喃唑酮混饲、福尔马林液灌肠以及卡巴胂、甲硝唑、硝基吗啉咪唑、土霉素、金霉素、黄连素进行治疗。
二、实验动物蠕虫感染疾病(1)微小包膜绦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大鼠、小鼠、仓鼠、猿猴类。
②症状:轻度感染无症状或仅有胃肠不适:重度感染则会厌食、腹痛或伴有呕吐现象。
③传染方式:口腔传染。
④诊断:从粪便中查到孕节或虫卵即可诊断。
可采用水洗沉淀法或浮聚浓集法提高检出率。
⑤治疗: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顿服,亦可采用丙硫咪唑等。
(2)缩小包膜绦虫症/大鼠绦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大鼠、小鼠。
②症状:常无症状,但中度或重度感染,则有头痛、晕眩和腹部不适。
③传染方式:节肢动物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
④诊断:从粪便中查到孕节或虫卵即可诊断。
⑤治疗:无有效治疗手段。
(3)小鼠蛲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小鼠。
②症状:未出现临床症状。
③传染方式:虫卵散布于动物笼及室内,经食入传染。
④诊断:应用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排便前检查。
⑤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用蛲虫膏龙胆紫涂于肛周有止痒与杀虫作用。
其他寄生虫性疾病一、兔(1)艾美尔球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兔②症状: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发育停滞、贫血、消瘦,肝区有压痛,可视粘膜苍白,部分出现黄疸。
③传染方式:经粪便和饲料传播④诊断:临床上该病呈急性经过,幼兔常突然歪倒,四肢痉挛划动,头向后仰,发出惨叫,迅速死亡或恢复,间隔一段时间,重复以上症状,最终死亡,病理变化主要在肠道,肠壁血管充血,肠腔鼓气,肠粘膜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扩张、黏膜有充血或出血性炎症。
⑤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球星广谱苯乙氰类抗球虫药,氯羟吡啶等。
(2)兔螨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兔②症状:始发于耳根处,先发生红肿,继而流渗出液,患部结成一层粗糙、增厚、麸样的黄色痂皮,进而引起耳壳肿胀、流液、痂皮愈积愈多,以致呈纸卷状塞满整个外耳道。
螨在痂皮下生活、繁殖,患兔表现焦躁不安,兔常常摇头并用后肢抓耳部,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逐渐消瘦,最后死亡。
③传染方式: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④诊断: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⑤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灭虫丁内含阿维菌素,敌百虫等。
(3)兔栓尾线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兔②症状:少量感染时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由于幼虫在盲肠粘膜隐窝内发育,并以粘膜为食物,可引起肠粘膜损伤,有时发生溃疡和大肠炎症,表现为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下痢,严重者死亡。
患兔肛门疼痒,常将头弯回肛门部,拟以口啃咬肛门解痒。
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肛门外看到爬出的成虫,也可在排出的粪便中发现虫体。
③传染方式:通过病兔粪便污染环境后通过消化道感染④诊断: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⑤治疗: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硫化二苯胺等。
(4)豆状囊尾蚴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兔②症状:少量感染时,表现为生长稍缓慢。
大量感染时才出现明显症状,被毛粗糙无光泽,消瘦,腹胀,可视粘膜苍白,贫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粪球小而硬,严重者出现黄疸,精神萎靡,嗜睡少动,逐渐消瘦,后期有的发生腹泻,有的发生后肢瘫痪。
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急性死亡。
③传染方式:通过饲料和饮水间接接触传染④诊断: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出现肝脏肿大,腹腔积液,肝脏表面、胃壁、肠道、腹壁等处的浆膜面附着数量不等的豆状囊尾蚴,呈水泡样,可进行确诊。
⑤治疗:常用药物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
二、犬(1)犬蛔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犬②症状:患犬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呕吐、异嗜,消化障碍,腹部膨大,有少数患犬出现神经症状——癫痫性痉挛。
③传染方式:可经胎盘感染,还可通过饲料间接感染。
④诊断:实验室诊断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验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⑤治疗:常用药物有左咪唑,磺苯咪唑,枸橼酸哌嗪等(2)犬钩虫病。
①传染媒介动物:犬②症状:病犬消瘦,衰弱,食欲大减,被毛粗硬易脱落。
呕吐,异嗜,腹泻、便秘交替发生,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柏油状,味恶臭难闻。
③传染方式:可通过胎盘感染,还可经过口感染。
④诊断:据临床症状:贫血、血便、消瘦、营养不良等均可考虑本病。
取粪便进行饱和盐水浮集法,在显微镜下镜检,发现钩虫卵可确诊。
⑤治疗:常用药物有二碘硝基酚,甲苯咪唑等。
(3)犬绦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犬②症状: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引起注意,只是偶然地排出成熟体节节片。
严重感染时,病犬呕吐,异嗜,渐进性消瘦,消化不良,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肛门瘙痒。
出现神经症状,剧烈兴奋,痉挛,四肢麻痹。
③传染方式:通过跳蚤和虱子等进行间接传染。
④诊断:根据肛门周围粘有脱落的节片或粪便中有脱落的虫体节片可以确诊。
实验室粪便检查,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绦虫卵加以判定。
⑤治疗:可应用的药物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灭绦灵,甲苯咪唑。
(4)犬心丝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犬、猫②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
随病情发展,出现心音亢进,脉细而弱,心内有杂音,咳嗽呼吸困难,运动后尤为明显,腹围增大,后期贫血,消瘦衰竭而死。
③传染方式:通过幼虫,蚊子叮咬进行间接传染。
④诊断:本病需经由血液抹片下发现心丝虫幼虫或心丝虫快速检验套组(Kit)来确诊⑤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海群生,硫乙砷胺钠,伊维菌素。
(5)巴贝西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犬②症状: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病犬体温升高至40℃以上,出现贫血和黄疸,血红蛋白尿,可视粘膜充血、发绀,眼分泌物增多,后期多为脓性分泌物,病犬血液稀薄如水,红细胞总数大量下降。
③传染方式:通过幼虫,蚊子叮咬进行间接传染。
④诊断:发病季节,病犬出现高热、黄疸等症状时,应该考虑是否为巴贝西虫病。
经血液检查,如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在只有贫血而缺乏血红蛋白尿和黄疸的病例,通过在红细胞内查到巴贝西虫,也可确诊。
⑤治疗:锥蓝素、锥黄素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6)犬疥螨病①传染媒介动物:犬②症状:病犬皮肤发红,有红色疹状小节,进而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黄色鱼鳞状痂皮,皮肤增厚或龟裂,因剧烈瘙痒而搔抓、啃咬或摩擦患部,造成严重脱毛。
病狗消瘦,全身被毛变稀,烦躁不安。
③传染方式:接触性传染。
④诊断: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用消毒好的手术刀片在病变皮肤和健康皮肤交界处刮取皮肤取病料,将病料放置玻片上,摘上50%的甘油溶液、加盖玻片后,放置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活的疥螨虫即可确诊。
⑤治疗:可应用敌百虫,杀虫脒,伊维菌素进行配合治疗。
三、鼠(1)鼠管状线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小鼠,大鼠②症状:被感染的动物无明显症状,但可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干扰实验结果。
③传染方式:通过饲料,饮水进行感染。
④诊断:取以透明胶纸拭檫肛周的标本,镜检见有特征性虫卵者判为感染阳性。
⑤治疗:可应用敌百虫,驱蛔灵,驱虫净进行治疗。
(2)鼠四翼无刺线虫病①传染媒介动物:小鼠,大鼠②症状:消瘦, 毛蓬乱, 少光泽, 尚能活泼取食, 仅少数表情呆滞, 行为迟缓, 蜷缩于垫料中, 粪量少, 粒小, 圆而干结。
③传染方式:通过粪便,饲料,饮水进行感染。
④诊断:用鼠粪检查本虫的虫卵获得的阳性率是很低的, 最可靠的办法是有目的地对已使用过废弃的小鼠进行系统的有目的剖检,借以了解鼠群对本虫的流行情况。
⑤治疗:可应用敌百虫,驱蛔灵,驱虫净进行治疗。
(3)链尾蚴①传染媒介动物:小鼠,大鼠②症状:寄生囊泡周围的肝组织发生炎症和变性。
患有链尾勤的种鼠生产率有明显影响,但种鼠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③传染方式:通过饲料感染。
④诊断:患有链尾勤的小鼠, 不可能采用普通检查粪粒的方法去查获虫卵, 只能通过小鼠的直接剖杀才能发现。
所以淘汰种鼠一定要定期解剖, 以便及时了解本虫在鼠群的感染情况。
⑤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重视预防。
(4)大鼠蛲虫症/小鼠蛲虫症①传染媒介动物:大鼠,小鼠②症状:轻微感染时无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生长迟缓,下痢,肠套叠和脱肛等现象。
③传染方式:通过饲料感染。
④诊断:肛门口胶带贴片检查可见许多呈纺锤形虫卵,一边较平大肠肠黏膜腔内(盲结肠)可见蛲虫虫体切面,特征为表皮薄,通常有一对侧翼,体壁肌肉少且呈扁平状肠道呈单细胞柱状或长方形细胞,食道长及厚壳、未孵化卵。
⑤治疗:伊维菌素,哌嗪口服用药。
(5)毛虱是一种对实验小鼠有病原性的小疥虫(mites)。
常见于毛发浓度的区域,例如头顶和背;裸鼠和无毛小鼠比较不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