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合集下载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致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产 生的立体异构现象——构象异构。这种空间排列 方式——构象 conformation
(1)乙烷的构象
H3C CH 3
当C-C键旋转时, 可产生无数个构象
有两种典型conformation:
乙烷的两种典型构象的表示方法
优势构象
交叉式 staggered
H
重叠式 eclipsed
作业:P130 /1, 6, 7 ,8; P105 / 8(3) (4) *C2-C3键旋转 阅读Section 1. Alkanes and Cycloalkanes 全文
翻译 1.1第一段,1.2.2第一段,1.2.3 第四段
CH3 CH3 CH C Br
CH3 CH3
四、环烷烃的异构现象
1. 顺反异构 cis-trans isomer (P84) 环烷烃环中C-C单键受环约束不能自由旋转,导致产生顺反异构
HH
H
CH 3
CH 3 CH 3
顺-1,2-二甲基环丙烷
CH 3 H
反-1,2-二甲基环丙烷
练习:写答出案: 1-甲基-3-乙H基环己烷的顺反异构体CH 3
伯碳(1°):一级碳原子,只与1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仲碳(2°):二级碳原子,只与2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叔碳(3°):三级碳原子,只与3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季碳(4°):四级碳原子,只与4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CH3
CH3
H3C
C CH2
3° 2°
H
伯氢(1°H):伯碳上的H
仲氢(2°H):仲碳上的H
练习:预测2-甲基丁烷在室温下进行氯代反应所得的一氯代物
Cl
答 案 : C3 C H H C2C H H 3 +C 2l 光 C3 C H C2 C H H 3

第二章1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二章1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构造式
CH3
CH2 CH2
CH3
CH3 CH CH3
CH 3
构造简式
CH3CH2CH2CH3 CH3CH CH3
CH3CH(CH3)2
CH3
键线式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几个基本概念: 几个基本概念:
①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
CH3 4º CH3 C CH2 2º CH3


CH CH3
CH3
甲基环戊烷
CH3
C2H5 H3C
1-甲基 异丙基环己烷 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甲基
CH3
1,1-二甲基-3-乙基环戊烷 , 二甲基 乙基环戊烷
分子中有不饱和碳碳键,命名时应使不饱和键上的碳 分子中有不饱和碳碳键, 编号最小。 编号最小。
1-甲基环戊烯 甲基环戊烯
3-甲基环戊烯 甲基环戊烯
3、多环脂肪烃的命名:课本20页 、多环脂肪烃的命名:课本 页 (1)桥环烃:两个碳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 桥环烃:两个碳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 编号原则:从桥的一端开始, 编号原则:从桥的一端开始,沿最长桥编致桥的另 一端,再沿次长桥致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一端,再沿次长桥致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 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 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前, 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前, 小的排后),(如左图)。 ),(如左图)。其它同环烷 小的排后),(如左图)。其它同环烷 烃的命名。 烃的命名。
• 己烷的五种同分异构体: 己烷的五种同分异构体: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3 CH CH2 CH2 CH3 CH3 CH2 CH CH2 CH3 CH3

2-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2-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稳定
下 降
17 稳定
2、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
⑴ 环丙烷的结构与稳定性 成键分析: 成键分析: 环丙烷分子中的碳为SP3杂化 环丙烷分子中的碳为 但其键角却为105.50,偏离了正常键角109.50;其成键电子云也不在 但其键角却为 偏离了正常键角 碳碳连线上,所形成的键为香蕉键或叫弯曲键;该键的特点是:轨 碳碳连线上,所形成的键为香蕉键或叫弯曲键;该键的特点是: 道交叠少,能量高,键弱。 道交叠少,能量高,键弱。 不稳定的原因: 不稳定的原因: ①角张力:键角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张力。 角张力:键角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张力。 ②扭转张力:由于构象是重叠式而引起的张力。 扭转张力:由于构象是重叠式而引起的张力。 总张力能:环烷烃比相同碳数的开链烷烃高出的能量。 总张力能:环烷烃比相同碳数的开链烷烃高出的能量。总张力能 来源 于角张力和扭转张力等。总张力能越大,环烷烃 于角张力和扭转张力等。总张力能越大, 越不稳定,越易开环。 越不稳定,越易开环。
烷烃的通式: 环烷烃的通式: 烷烃的通式 CnH2n+2,环烷烃的通式 CnH2n。 具有同一通式,组成上相差CH2及其整倍数的一系列化合物, 具有同一通式,组成上相差 及其整倍数的一系列化合物, 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称为系差 系差。 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CH2称为系差。 同系列 同系物 同系物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同系物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CH 3 CH 3 CHCH 3
(b)从靠近支链的一端(或按“最低系列”规则)编号 从靠近支链的一端(或按“最低系列”规则) 从靠近支链的一端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有机化学选择题(药学.有答案,徐春祥)

有机化学选择题(药学.有答案,徐春祥)

一、选择题第一章 绪论1. 有机化合物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通常是 DA. 键B.氢键C.所有碳原子D. 官能团E. 所有氢原子 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A A. Cl +B. CH 3OHC. NH 3D. OH -3.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DA. CH 3OHB. NH 3C. C 2H 5O -D. NO 2+E. CH 3CH 2SH 4. 下列负离子中, 碱性最强的是A. B. C. D.C H C-C H 3C H 2O-CH 3COO-C H 3C H 2-5. 负离子:(1)CH 3O -, (2)CH 3-, (3)NH 2-, (4)CH 3COO -中, 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 )A. (1)>(4)>(3)>(2)B. (2)>(3)>(1)>(4)C. (2)>(1)>(3)>(4)D. (4)>(1)>(2)>(3)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1. 烷烃发生卤代反应时,被卤素取代活性最大的氢是 A. 伯氢 B. 仲氢C. 叔氢D. 叔氢=仲氢=伯氢2. 下列烃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B.2-甲基-3-乙基丁烷C.2,2-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D. 3-甲基-2-丁烯E.以上都正确3. 顺式C(CH3)3HC H 3H的优势构象为( )A.D.CH 3C(CH3)33)3CH 3C(CH3)33)34. C H 3C l 与CH 3C l 之间的关系为( )A. 顺反异构B. 对映异构C.位置异构D. 构象异构E.碳链异构5. 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A.B.C.D.E.C H 3+KMnO4++H 2Pt+Cl2KMnO4++Br2CCl6. 下列游离基中, 最稳定的是( )(C H 3)3CCH 2=CHCH 2CH 3CH 3CH 2CH 3CH 2CHCH 3A. B. C. D. E......7. 最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戊烷D 、环己烷 8.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室温下可鉴别( )A. 环己烷和环戊烷B. 环丙烷和环己烷C. 戊烷和己烷D. 环己烷和己烷9. 反应C H 2C H 3+B rH 的主要产物是( )C H 3C H 2C H 2C H 2C H 2B rA. B.C. D.CH 3C H 2C H C H 2B rC H 3C H 3C H 2C H C H 2C H 3B rCH 3C H 2C H 2C H C H 3B r第三章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1.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A.CH 3C H 2C+C H 3C H 3B.CH 3C H+C H C H 3C H 3C.CH 3C H 2C H 2C H 2+D.C H 3+2. 1-戊烯-4-炔与1 mol Br2 反应时,预期的主要产物是A.3,3-二溴-1-戊烯-4-炔B. 1,2-二溴-1,4-戊二烯C.4,5-二溴-1-戊炔D.1,5-二溴-1,3-戊二烯E. 以上都不对3. 下列化合物中,与溴化氢反应生成2,2-二溴丙烷的是( ) A. 丙烷 B.丙烯 C.丙炔 D. 3-氯-1-丙烯 E.1,3-丁二烯4. 下列化合物用臭氧氧化后,再在锌存在下用水处理, 得到乙醛和丙酮的是( )A. B. C.D. E.(H 3C)3CC(CH 3)3C H 2C H C H 3(H 3C)2CC(CH3)2C HC(CH3)2C H 3CH 3CC H5. 下列烯烃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酸和丙酮的是( )A. CH 3CH=CH 2B. (CH 3)2C=C(CH 3)2C. CH 3CH=CHCH 3D. (CH 3)2C=CHCH 36. 某烯烃的氧化产物只有丙酮, 该烯烃的结构是( )CC C H 3C H 3CH 3CH 3C C C H 3HCH 3HC C HHHHC C HC H 3CH 3CH 3A.B.C.D.7. 在结构上, 下列烯烃稳定性最好的是( )R 2C CR2R 2C CHRC H 2C H 2RHCC H 2RHCCHRA. B. C.D. E.8. 下列烯烃中,既为顺式又为E 构型的是( )C C C H 3C H 2CH 3H C H 3CC C H 3C H 2C H 3C l C H 3CCC H 2C H 3C H 3C lC H 3C CCOOHC H 3CH 3HC CCOOHC H 3C H 2HC H 3A.B. C.D. E.9.下列正碳离子稳定性最大的是 ( )A. B.C. D.CH 3C H+C HC H 2C H 3C HC+C H 3C H 2+C H 2C H C H 2CH 3C H+C H 2C H 310. 下列结构中,同时存在σ-π超共轭效应和p-π共轭效应的是( )A. B.C.D. E.C H 3C HC H C H +C H 3C lCH 3C H 3C H C H C H 2C lC H 2+C HC H 2C H 2C H C HC H 211.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 .1,3 -丁二烯 B .2-丁烯C .氯乙烯D .1-丁烯12. 下列化合物中, 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 B.C. D.CH 2C HC HC H 2C H 3C HC H C H 3CH 2C HC lCH 3C H C H CHO13. 反应CH 3CC H C H 2C H 3C H 3C l 2, H 2O的主要产物是( )A. B.C. D.CH 3CC H C H 2C H 3C H 3O H C l CH 3CC H C H 2C H 3C H 3C l O HCH 3C C H C H 2C H 3C H3O H O HCH 3C H C HC H C H 3C H 3O HC H 314. 烯烃与NBS 反应, 取代主要发生在( )A. 烯丙基氢B. 二级氢C. 一级氢D.乙烯型氢15.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所得加成产物为( )A. 反马氏、顺式B. 反马氏、反式C. 马氏、反式D.马氏、顺式 16. 烯烃的卤代易于发生在(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1. 下列化合物中, 与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丙烷 B.丙烯 C.1-丁炔 D. 2-丁炔 E.1,3-丁二烯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乙烷B .乙烯C .乙炔D .丙炔3.下列化合物中,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乙烷B .乙烯C .2-丁炔D .乙炔4. 下列化合物中, 酸性最强的是( )A. CH 3CH 3B. CH 2=CH 2C. CH ≡CHD. CH 3C ≡CH 5. 氯乙烯的偶极矩比氯乙烷小,其原因是由于氯乙烯分子中存在( ) A. σ- π超共轭 B. p - π共轭 C. π- π共轭 D. σ- p 超共轭 6.氯乙烯分子中存在( )A. p - π共轭B. π- π共轭C. sp 杂化D. sp3杂化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1.存在对映异构体的化合物是A. C H C H 2COOHCOOHC H 2HOOCB. CH 3C H C H 2C H 2C H 3O HC. C H 3C H 2C H C H 2C H 3C lD. C H C H 3COOHC H 32. 下列Fischer 投影式中,为(2R ,3R )构型的是A. C H 3C 2H 5C l O H H HB. C H 3C 2H 5H H C l OHC. C H 3C 2H 5C l H H OH D. C H 3C 2H 5H O H C l H3. 下列化合物中, 不属于内消旋体的是( )A.B.C .D .C H 3C H 3C l H C l HCOOHCOOHO H H O HHCOOHCOOHC l H O HHC H 3C l H B r H C H 3C l HC H 3C l H H B r C H 3C l HE.4. 下列化合物中, 既有顺反异构, 又有对映异构的是( )A. B.C. D.E.CH 3C H 2C HC H C H C H 3C lC H 3C H C H 3O HC H 3C HCH 2CH 3C CC H C H 2C H 3C lC H 3C H 2C H C H 2C H 2C H 3C H 35. 下列化合物中, 既能产生顺反异构, 又能产生对映异构的是( )A. B.C. D.CH 3CH(Br)CH=CHCH 3CH 3CH(Br)CH(CH3)=CH 2CH 3CH 2C(Br)=CHCH3CH 3CH 2C(Br)=C(CH3)26. 化合物 OH C H C H C H 2C lC H 3C H 3手性碳原子的数目是A. 1B. 2C. 3D.47. 下列有关对映异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具有手性B.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不是手性分子C.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可观察到旋光性D.具有旋光性的分子一定具有手性,一定有对映异构现象存在E. 以上说法都正确8. 下列化合物中, 具有旋光性的是( )A.B.C.D.C lHHC lCH 3HC H 3HC lHC H 3HCOOHHCOOHH9. CH 3CH 2CH=CHCHClCH 2OH 的构型异构体的数目有( ) A. 2个 B. 4个 C.6个 D.8个 10. 下列化合物构型为S 的是( A )C O O HCH2OHHO H C H 3N H 2H B r C H 3C 2H 5HO H CH2OHO HHC lA. B. C. D.第四章 卤代烷 亲核取代反应1.下列化合物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最快出现沉淀的是 CA. CH 2C H C lB. C H C H 3C lCH 3C . C H 3C H C H C lC H 2 D. C l3. 卤代烷的S N 1反应速率与试剂的亲核性大小无关,这是因为 DA.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差别很小B.亲核试剂始终是过量的C.亲核试剂参与各步反应D.亲核试剂并没有参与第一步慢反应E.亲核试剂只是S N 1反应的催化剂 4. 下列化合物中,在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D )A.B.C.D. E.C lC H 2C H 2C l C H 3C H 2C H 2C lC H 2C H C H 2C lC H 2C H C H 2C H 2C l5.按S N 2历程, 下列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D A. CH 3CH 2CH 2Br B. CH 3CHBrCH 3 C. (CH 3)3CBr D. CH 3Br6. 不属于S N 2历程的是( C )A. 产物构型翻转B. 水解时增加氢氧化钠浓度, 反应速率明显加快C. 有重排产物D. 反应不分阶段一步完成 7. 按S N 1历程, 下列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CA. CH 3CH 2CH 2BrB. CH 3CHBrCH 3 C . (CH 3)3CBr D. CH 3Br7. 下列卤代烃中,既易发生S N 1反应, 有容易发生S N 2反应的是( B )A. B.C.D. E.(CH 3)3CClC H 2C lC lCH 3CH 2Cl(CH 3)2CHCl8. 下列化合物中, 最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A )A.B.C.D.CH 2BrB rB rC H 3CH 2C H B r9. 下列化合物与AgNO 3/醇溶液反应,活性最大为 BA .氯苄B .对甲基氯苄C .对硝基氯苄D .氯苯第五章 醇和醚1. 下列四种结构的醇中,发生酯化反应时速度最快的是 DC H 3C H 2C H 2C H 2O HC H 3C H 2O HCH 3C H C H 2C H 3O HCH 3O HA. B.C. D.1. 下列化合物中能作为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的是 B A. 乙醇 B. 二巯基丁二酸钠 C. 硫酸铵 D. 乙硫醇2. 下列化合物与 Lucas 试剂反应,其中速率最快的是( B ) A. 1-丁醇 B . 苄醇 C. 异丙醇 D.2-丁醇3. 下列化合物中, 与金属钠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A.B. C. D.CH(OH)CH3CH 3CH 2OH(CH3)2CHOH(CH3)3COH4. 下列醇中, 与 Lucas 试剂反应最快的是( B )C H 3C H 2C H 2C H 2O H C H 3C H 2CC H 3O HC H 3A. B.C. D.(CH 3)3CCH 2OH C H 3C H 2C H C H 3O H5. 下列化合物中, 最易脱水的是( B )CH 3C H 2C H 2O HA. B.C.D.CH 3C C H 2O HC H 3C H 3C H 3O H O H第五章 芳烃 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下列基团位于苯环上时,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N (C H 3)2C O O HC H OSO3HA.B.C.D.2.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机理是 A .亲电取代 B .亲核取代C .亲电加成D .游离基取代3.COO 一元硝化的主要产物是( )COOCH 3C OOC H 3COO C H3C OOCH 3A. B.C.D.E. 以上都对4.下列化合物中,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 .苯酚B .苯甲醛C .甲苯D .氯苯 5. 下列化合物,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 A. 苯 B.苯酚 C. 甲苯 D.硝基苯6. 在铁粉存在下, 下列化合物中与Br 2最易反应的是( )A. B.C .D .SO3HO HC H 3COOH7.甲苯与氯气在铁粉存在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机理是 A .亲核取代 B .亲电取代C .亲电加成D .游离基取代8. 下列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既能发生磺化反应,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是( )A. B. C. D. E.C H 2C H 3C H 3C H 2C H 3C(CH3)3C H 39. 下列苯的同系物,不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羧酸的是( )A.B.C.D.E.C H 3C H 3C H 3CH(CH3)2C H 3C(CH3)3C(CH3)3C H 3C H 2C H310. 三种物质:CH 3C H3CH 3COOHHOOCCOOH(1)(2)(3)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A. (2)>(3)>(1)B. (1)>(2)>(3)C. (2)>(1)>(3)D. (3)>(1)>(2)E. (3)>(2)>(1)11.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B.C.D.E.12. 下列化合物中, 具有芳香性的是( B )A. B. C.D.+O13. 氯苯中的氯原子具有的电子效应为( )A. +I 、-CB. +I 、 +CC. –I 、+CD. –I 、 -C第六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1.下列化合物中,与氨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B A .2-丁酮 B .对硝基苯甲醛C .二苯酮D .苯甲醛2.下列化合物中,与HCN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A . 苯甲醛B .2-丁酮C .二苯酮D .乙醛3. 下列化合物中, 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外消旋化的是( B )A. B. C.D. E.C H 3C H 2C H C H 2CHOC H 3(R)-C H 3C H 2C H 2C H CHOC H 3(S)-C 6H 5CHOC 6H 5C H C H 2C C 6H 5C H 3O(R)-CH 3C C H 3O4. 下列化合物中, 在亲核加成反应中最活泼的是( B )A. B. C. D.CHOCHONO2CHOC H 3CHOC l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CA .2-甲基丁醛B .环已基甲醛C .苯甲醛D .苯乙醛6.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应为 B A .醇醛缩合反应 B .缩醛的生成反应 C .氧化反应 D .酰化反应 7.鉴别甲基酮的反应为 B A .醇醛缩合反应 B .碘仿反应C .亲核加成反应D .银镜反应8. 下列化合物中, 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C H 2C H OCC H 2C H 3OC H 2C H 2C H OC H 3A. B.C.D.CH 3CH(OH)CH2CH39. 下列化合物, 既能发生碘仿反应, 又能与HCN 反应的是( D )C O C H3C H OCH 3C H 2C H OCH 3C H OA.B.C. D.10. 下列化合物中, 不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C )OC H OA.B.C.D.CHO CH2CHO11. 下列化合物在浓碱条件下,不发生Cannizzaro 反应的是( B ) A. 甲醛 B.环己基甲醛 C. 2,2-二甲基丁醛 D. 对甲基苯甲醛12. 制备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需要的原料是( D )A. 甲醛和苯甲醛B. 甲醛和苯乙醛C. 乙醛和苯乙酮D.乙醛和苯甲醛 13.下列化合物中, 能与CH 3CH 2MgBr 反应生成CH 3CH 2CH(OH)CH 2CH 3的是( A ) C 2H 5C H OC 2H 5C O O H CH 3CHO C 2H 5COCH 3A. B.C. D.第七章 酚和醌4. 苯酚与溴水容易进行反应,这是由于酚羟基的 DA. 诱导效应B. 共轭效应C. 诱导效应大于共轭效应D. 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3. 下列化合物,既溶于氢氧化钠,且通入CO 2后又产生沉淀的是 CC O O HC O O HOH O H O HO HC O O HO HA.B.C .D .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A. 对硝基苯酚B. 苯酚C. 对氯苯酚D. 对甲基苯酚9.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DC lNO2C l NO2C l NO2O 2NC lNO2NO2A.B.C .D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6. 下列羧酸和取代羧酸中,受热后能生成交酯的是 CA. O 2NCH 2COOHB. ClCH 2COOHC. HOCH 2COOHD. CH 3CH 2COOH6. 下列羟基酸或酮酸中,加热能生成交酯的是 BA. B.C. D.CH 3C H C H 2COOH O HC H 3C H 2C H COOHO HC H 3C H 2CCOOHOCOOHO H43. 下列羟基酸中,加热能生成顺反异构体的是 CA. B.C. D.(H 3C)2CC H 2COOHO HOH C H 2C H 2COOHC H 3C H C H 2COOH O HCH 2C H 2C H 2COOHO H21.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A. B. C. D.COOHNO2COOHCNCOOHC H 3COOH22.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A. B. C. D.COOHFCOOHC l COOHCOOHOCH32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DA. B. C.D.COOHC H 3COOHNO2COOHCOOHNO242. 鉴别福尔马林和甲酸可以采用的试剂是(B )A. 托伦试剂B. NaHCO 3C. 斐林试剂D. I 2/NaOH 11. 下列酮酸中,最易发生脱羧的是 CCH 3CC H 2C H 2C H 2OCOOH C H 3C H 2C H 2C H 2CC H 2OCOOHC H 3C H 2C C H 2C H 2COOH OC H 3C H 2C H 2C H 2CCOOHOA. B.C. D.11.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脱羧的是 CA.B.C. D.COOH(CH3)3C COOHCH 3C C H 2COOH OC H 3C H C H 2COOH O H31. α-羟基酸受热脱水生成的产物是( C ) A. 酸酐 B.内酯 C. 交酯 D.烯酸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10. 在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水解速度最快的是 AC O O C H3NO2COOCH3C l COOCH3COOCH3OCH3A. B.C .D .14.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的反应机制是 CA. 亲电加成B.亲核加成C. 亲核取代D. 亲电取代 22.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酮式分解,又能发生酸式分解的是 B A. 丙酮 B.乙酰乙酸乙酯 C. α-丁酮酸 D. 乙酸乙酯 34. 可用于判断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是 B A. 酸值 B.皂化值 C.碘值 D. PI 27、水解活性最大是A. 乙酰氯B. 乙酸酐C. 乙酸乙酯D. 乙酰胺 11.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水解的是( )A. 丙酸酐B. 丙酰胺C. 丙酸丙酯D. 丙酰氯第十三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32. 表明2,4-戊二酮具有烯醇结构的化学性质是 CA. 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沉淀B.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C.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与羟胺反应生成肟 33. 下列化合物中, 不能与FeCl 3溶液显色的是 DA. 2,4-戊二酮B.苯甲酰乙酸乙酯C. 酪氨酸D.苯丙氨酸 73. 四种化学性质:(1)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2)碘仿反应, (3)使溴水褪色,(4)与FeCl 3溶液显色。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CH3 甲基 Me (正)丙基 Pr C H3C H2 乙基 Et i -Pr C H3C HC H 异丙基 3
C H3C H2C H2 C H3C H2C H2C H2 C H3C HC H 2 C H3
(正)丁基 Bu 异丁基 i -Bu
C H3C HC H C H3 仲丁基 2 s-Bu C H3 C H3 C C H3 叔丁基 t-Bu
在生理状况下,机体自由基一方面不断产 生,另一方面又不断清除,活性氧处于产生与清 除平衡状态。一旦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 ,过多的自由基就会造成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引 起多种疾病,并可诱发癌症和导致衰老。 天然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过 氧 化 氢 酶 ( CAT)、 谷 胱 甘 肽 过 氧 化 物 酶 (GSH-Px)
构象异构
(一) 烷烃的构造异构(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戊烷有3种碳链异构体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CH2CH3
正戊烷 异戊烷
CH3 CH3-C-CH3 CH3
新戊烷
碳原子数 异构体数 4 5 6 7 2 3 5 9
碳原子数 8 9 10 20
异构体数 18 35 75 366 319
天然抗氧剂(自由基清除剂):VE、 Vc、 2巯基乙胺、谷胱甘肽、辅酶Qn(泛醌)、-硫辛酸 等
第二节 环 烷 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 分类 C3-C4
根 据 环 数 多 少 分
小环 普通环
单脂环烃
C5-C6
C7-C12
中环
C13以上 大环 多脂环烃 桥环 螺环
(二) 命名
1. 单脂环烃: 在相应的烃名前加“环”字;英文名加词头cyclo

2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H
109°28′
1.09×10 –10m
415 kJ/mol
2 乙烷的结构
H H
H H
H H C C H H H
H
H
C C
H
H
H H
H
乙烷的分子轨道示意图
烷烃碳链的锯齿状
伯碳原子(1 ):与一个碳原子相连 仲碳原子(2 ):与两个碳原子相连


仲(20)
碳 原 子 类 型
CH3 CH3 季(40)
(2)Cl• + CH4 链增长 (3)CH3• + Cl2 (4)Cl• + CH3Cl (5)CH2Cl• + Cl2 Cl• + Cl•
2Cl•
CH3• + HCl 反复 CH3Cl + Cl • 进行 CH2Cl• + HCl
CH2Cl2 + Cl•
Cl2 CH3Cl CH3CH3
链终止
Cl• + CH3• CH3• + CH3•
正丁烷C2—C3键旋转时的分子的位能曲线图
稳定性: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
一、状态
1、1~4:气体 2、5~16:液体 3、≥17:固体
二、沸点(b.p.)
四 烷 烃 物 b.p. 36.1oC 25oC 理 性 三、熔点(m.p.) m.p. 质 M越大,m.p.越大
结构越对称,m.p.越大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烷 被 【 烃 氢 烷 】 完 】 通 指 全 取 式 碳 饱 完 氢 和 全 化 ; 之 合 【 意 物 烃 , 。 碳
ting
:
CnH2n+2
第一节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分子间接触面积大 作用力强
bp:36℃ bp:36℃
CH3
分子间接触面积小 作用力弱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bp:9.5℃ bp:9.5℃
(四)密度(density) 密度( ) 烷烃是有机化合物中密度最小的一类化 合物, 合物,都小于1g.cm-3。 溶解度( (五)溶解度(solubility) ) 烷烃易溶于非极性、 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有机 溶剂。而难溶于水和其它强极性溶剂。 溶剂。而难溶于水和其它强极性溶剂。
五、环烷烃的构象
(一)环丁烷的构象
环丁烷的构象
(二)环戊烷的构象
环戊烷的构象
(三)、环己烷的构象 )、环己烷的构象
1、椅式、船式构象 椅式、
5 1 6 3 2 4 5 3 6 2 1
透视式
4
1 2 6 4 5 3 2
1 4 6 5
纽曼投影式
3
椅式
船式
在椅式构象中, 在椅式构象中,所有相邻的氢都处于交叉式 构象,再加上环的对角上的氢原子距离最大, 构象,再加上环的对角上的氢原子距离最大,这 些因素都使得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具有较高的稳定 性。 在船式构象中C 而在船式构象中C2-C3、C5-C6之间的氢处 于重叠式状态,产生的相斥力较大。 于重叠式状态,产生的相斥力较大。因此船式不 如椅式稳定。分析结果表明, 如椅式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环己烷船式的内能 要比椅式高29.7kJ/mol 29.7kJ/mol。 要比椅式高29.7kJ/mol。
戊烷异构体的沸点和熔点
正戊烷 沸点/℃ 沸点 ℃ 36 熔点/℃ -130 熔点 ℃ 异戊烷 28 -160 新戊烷 9.5 -17
烷烃的物理性质强调:分子质相同、支链多、沸点低。 烷烃的物理性质强调:分子质相同、支链多、沸点低。 支链多,分子不易接近) (支链多,分子不易接近)

第二章烷烃环烷烃自由基反应历程解析

第二章烷烃环烷烃自由基反应历程解析

烷烃名称的写出
(1)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 (2)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 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 <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 (3)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2,3……标出, 取代基数目用二,三……标出。 (4)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逗号隔开,位次和 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半字线”隔开。 例如: 可将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 最小定位,同基合并,由简到繁。
(1)称为环某烯。 (2)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 小为原则。 例如:
CH 3
环戊烯 1-甲基环戊烯
环烯烃的命名
CH 3 CH 3
3,4-=甲基 环己烯 1,3-环戊烯 2-甲基-1,3环己二烯
多环脂肪烃的命名
(1) 桥环烃(二环、三 环等)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 多个碳环的多环化合物中, 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 环化合物。
选择主链 :a 最长碳链b取支链多的
CH 3-CH2 CH CH CH 2-CH3 CH 2 CH CH 3 选择错误 CH 3 CH 3 选择正确 CH 3-CH2-CH CH 3 CH 3 CH CH CH-CH 3 CH 2 CH 3 选择正确 CH 2 CH 3 选择错误
碳原子的编号
(1)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1、2、 3……编号
三、烷烃的结构
CnH2n+2
109°28′
C H H
sp3
?
H C H
CH4
+ 4
H
甲烷分子的形成
为什么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为四价, 且四个价键是完全相同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命名时:优先基团编号大!
4-丙基-8-异丙基十一烷 4-isopropyl-8-propylundecane
3. 命名编号取代基 • Name the substituents as alkyl groups. • Every carbon belongs to either the longest chain or a substituent, not both. • Each substituent needs its own number
4.
烷烃的系统命名原则(续)

书写化合物名称:
(1) 支链置前,位次和基名之间用“-”隔开; (2) 简单取代基置前(英文以字母顺序排列)(次序规则);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异戊基<异丁基 <新戊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
(3) 相同取代基合并,数目用中文数字表示,位次之间用“,” 隔开。
碳原子数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环烷烃的构造异构
C4H8的构造异构体
CH3
三、碳原子的级
• 碳原子类型:
与一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一级碳原子,伯(primary)碳原子,以1o表示; 与二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二级碳原子,仲(secondary)碳原子,以2o表示; 与三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三级碳原子,叔(tertiary)碳原子,以3o表示; 与四个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四级碳原子,季(quaternary)碳原子,以4o表示。
• • • 确定母体名称:以参与成环的碳原子数作为母体名 称; 注明环数:用“二环”,置于母体名称之前; 注明桥的结构:将各个桥上碳原子数由多到少排列 (不包括桥头碳),并用圆点隔开,置于环数后面 方括号内; 编号:从桥头开始,先长桥后短桥,同时尽可能给 官能团和取代基以最低编号。 书写出化合物名称。
CH3 CH3 C CH3 新戊烷 neo-戊烷 正十二烷 n-十二烷 CH2 CH3 CH3(CH2)10CH3
二、系统命名法
1.
系统命名法 • 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议首次制订了《有机化 学系统命名原则》,称为日内瓦命名法。后来经 过IUPAC多次修订,现称为《IUPAC命名法》。 IUPAC推荐全世界化学工作者使用。 中国化学会根据《IUPAC命名法》,并结合我国 汉字的特点,1960年制订了《有机化学命名原 则》,1980年进行了修订。现要求全国化学工作 者使用。[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1980)]
3
CH3(CH2)4CH3
正己烷
n-hexane
CH3(CH2)11CH 十三烷
3
n-trideane
CH3(CH2)5CH3
正庚烷
n-heptane
CH3(CH2)18CH 二十烷
3
n-eicosane

2.
烷基的名称
– 支链: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原子团,通 式为CnH2n+1 — ,称为烷基,常用 R- 表 示。 – 常见烷基:
表1
烷基结构 CH3CH3CH2CH3CH2CH2(CH3)2CHCH3CH2CH2CH2(CH3)2CHCH2CH3CH2CH(CH3)(CH3)3C-
常见烷基名称
烷基名称 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英文名称 Methyl Ethyl n-Propyl i-Propyl, iso-Propyl n-Butyl i-Butyl, iso-Butyl s-Butyl, sec-Butyl t-Butyl, tert-Butyl 简写符 号 Me Et n-Pr i-Pr n-Bu i-Bu s-Bu t-Bu
烃叫做烷烃,也叫做饱和烃。
链烷烃 acyclic alkane:链状骨架的烷烃 环烷烃 cycloalkane: 环状骨架的烷烃 CnH2n+2 CnH2n(单环)
直链烷烃 链烷烃 支链烷烃
烷烃 单环烷烃
小环(C3~C4) 常见环(C5~C6) 中环(C7~C12)
环烷烃 多环烷烃
大环 (>C12) 集合环烷烃
环烃基的名称
4
3
环丙基环己烷
3-甲基-4-环丁基庚烷
二、系统命名法
5. 环烷烃的命名 2). 螺环烷烃的系统命名
• • 确定母体名称:以参与成环的碳原子数确定为螺某烷; 注明螺环的结构:将各个环上碳原子数(螺原子除外) 由少到多排列,并用圆点隔开,置于“螺”字后面方 括号内; 编号:从小环靠近螺原子开始,螺原子参与编号,同 时尽可能给官能团和取代基以最低编号。 书写出化合物名称。
当分子中存在多种等长时,则选择取代基多的碳链作为主链。
2.给主链编号:从靠近取代基一端开始编号,若有多个取代基,
应使所有取代基均有最低编号。
When numbering a carbon chain results in the same numbers from either end of the chain, assign the lower number alphabetically to the first substituent.
螺环烷烃 桥环烷烃
二、构造异构

同分异构:相同分子式,不同分子结构。
H H C2H6O H C C OH H H 乙醇
H H 甲醚
H H
H C O C H

构造异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不同。
H H H H C4H10 H C C C C H H H H H H H H H C C C H H H H C H H 异丁烷
2-甲基-3-乙基己烷 3-ethyl-2-methylhexane 不正确命名: 3-异丙基己烷
二、系统命名法
4. 烷烃的系统命名实例
4-丙基-8-异丙基十一烷 4-isopropyl-8-propylundecane
CH2CH3 CH2CH3
3, 4, 6-三乙基辛烷 3, 4, 6-triethyloctane
中文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正戊烷
英文名称
methane Ethane Propane n-butane n-pentane
构造式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n-octane n-nonane n-decane n-undecane n-dodecane
CH3(CH2)6CH3 正辛烷 CH3(CH2)7CH3 正壬烷 CH3(CH2)8CH3 正癸烷 CH3(CH2)9CH3 十一烷 CH3(CH2)10CH 十二烷

氢原子类型:
与伯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为伯氢原子,以10H表示; 与仲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为仲氢原子,以20H表示; 与叔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为叔氢原子,以30H表示。
第二节
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1. 命名原则 • 根据碳原子数目命名为“某烷”。用天干十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及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目。 对于直链烷烃在母体前加词头“正(n-)”。
• If two or more identical substituents are bonded to the longest chain, use prefixes to indicate how many: di- for two groups, tri- for three groups, tetra- for four groups, and so forth.



仅在碳链一端第2碳原子上带有一个甲基则命名 为“异某烷”(iso-,i-)。
仅在碳链一端第2碳原子上带有两个甲基则命名 为“新某烷”(neo-)。
一、普通命名法
2. 命名实例
CH3 CH2 CH2 CH2 CH3 CH3 CH CH3 正戊烷 n-戊烷 异戊烷 iso-戊烷, i-戊烷 CH2 CH3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烃:仅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烃(碳氢化 合物, hydrocarbons)。
烷烃 开链烃 (脂肪烃) 烃 环状烃 芳香烃 烯烃 炔烃 脂环烃
第1节 一 分类
分类、构造异构和碳原子的级
烷烃 alkane:
分之中的碳除以碳碳单键相连外, 碳的其他价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
二、系统命名法
4. 烷烃的系统命名实例
1 2 3 4 CH3CH2CH2CHCH2CH3 8 7 6 5 5 6 7 8 CH2CH2CH2CH3 4 3 2 1
CH3 6 5 4 3 2 1 CH3CH2CH2CHCHCH3 CH2CH3 2 1
4-乙基辛烷 (4-ethyloctane) 不正确命名: 5-乙基-辛烷
• •
二、系统命名法
5. 环烷烃的命名 2). 螺环烷烃的系统命名
2
1
6
7 8
1
4 5
5 3 4 10 9
3 2 7 6
螺[4. 5]癸烷 spiro[4. 5]decane
4-甲基螺[2. 4]庚烷 4-methylspiro[2. 4]heptane
二、系统命名法
5. 环烷烃的命名 3). 桥环烷烃的系统命名 A 双环桥环烷烃的命名
4-丙基-8-异丙基十一烷
Prefix-Parent-Suffix Prefix:取代基的位次和种类 Parent:母体的碳数 Suffix:母体官能团的种类
1.选择主链(母体):选择分子中最长的连续碳链作为主链,
根据碳原子数目命名为“某烷”。
Note that it does not matter if the chain is straight or it bends.
实 例 二
1 8
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