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同义词和词的本义举例

合集下载

英语常用同义词辨析

英语常用同义词辨析

英语常用同义词辨析英语常用同义词辨析 Mmachine, machinery, mechanism, apparatus, engine, motor这些名词均有“机器,装置”之意。

machine〓普通用词,泛指一切机器。

machinery〓指机器的总称。

mechanism〓指运行系统,简单的机械装置。

apparatus〓指具有特殊用途的装置。

engine〓既可泛指或大或小、简单或复杂的机械、机器,又可指产生动力的发动机或引擎。

motor〓通常指小型或轻型马达、发动机。

madam, Mrs, lady, miss这些名词均表示对女性的尊称。

madam〓夫人、太太,女士,小姐。

与尊称男人的用词sir相对,多用于对已婚或未婚妇女的礼貌称呼,如店员对女顾客的称呼,后面不加姓名。

如果已知对方的身份或姓名可在此词后面加上姓名职位。

Mrs〓太太,夫人,是mistress的缩略形式,对已婚妇女的称呼。

lady〓女士,夫人,与gentleman相对,是对女性的礼貌称呼,多用于演讲或祝酒时称呼在场的女性。

miss〓小姐,是对未婚或不知婚姻状况的女性的称呼,与姓氏连用时应大写。

magazine, journal, periodical, publication, newspaper, review, press这些名词均有“出版物或定期刊物”之意。

magazine〓指刊登各种文章、小说、诗歌、评议的杂志。

journal〓本义为“日报”,现在可指定期发生的周刊、月刊、季刊等或指学术团体出版的刊物、杂志或学报。

periodical〓通常指除日报以外的定期出版刊物。

publication〓指出版物,发行物。

newspaper〓一般指每日出版的报纸。

review〓多指登载评论性文章或讨论重大事件的文章的刊物。

press〓系报刊总称,也指报界或报业。

mail, post这两个名词或动词均可表示“邮件,邮寄”之意。

mail〓主要用于美国。

[同义词作用举例辨析]同义词辨析举例,(教师中心稿)

[同义词作用举例辨析]同义词辨析举例,(教师中心稿)

[同义词作用举例辨析]同义词辨析举例,(教师中心稿)高二语文组A1.【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2.【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3.【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已”;“懊恼”重在“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4.【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B5.【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6.【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7.【本领本事】“本领”着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指一般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8.【本质实质】“本质”运用范围比“实质”广,“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它可构成本质特点等词组,“实质”指内在的实际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相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

9.【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奔赴奔向】“奔赴”侧重于“将要走到,跑到,赶到”;“奔向”侧重于“朝某个方向”奔,没有“赶到”之意。

同义词辨析大全

同义词辨析大全

同义词辨析大全本文是关于同义词辨析大全,感谢您的阅读!同义词辨析大全: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 暧昧' 。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哀号:悲哀的号哭。

哀嚎:悲哀的嚎叫。

如' 饿狼哀嚎' 。

3、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4、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5、安全:都指没有事故或危险。

安全:着重指不受威胁。

使用范围广,能用于国家、生产、交通、操作、人身、生命、财产等。

平安:着重指太平无事,使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人身。

6、按照:同为介词。

介绍行为的根据。

按照:通用于各种语体,不带尊敬色彩。

依照:多用于书面语体,更适用于国家法规、军政文告等,这时是强调依原样照办,不得走样。

遵照:多用于书面语。

带尊敬色彩,表示遵从依照。

7、懊悔:形容词。

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8、懊丧:都是形容词。

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9、傲慢:都是形容词。

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第四节同义词和同源词同义词和同源词是古代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词汇现象。

掌握同义词和同源词的概念,了解同义词的辨析和同源词的判断方法,对于读懂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同义词1 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异”。

例如:饥、饿——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说文》:“饥,饿也。

”“饿,饥也。

”但两者在“馁”(不饱)的程度上,却有不同。

《正字通》:“饿,饥甚。

”“饥”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

例如,《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贫、穷——这两个词都有“贫穷”之义。

“贫”的本义是缺少钱财,《说文》:“贫,财分少也。

”“穷”的本义是“极”、“尽”,常用以指仕途不得志。

“贫”的反面是“富”,“穷”的反面是“达”。

“穷”的引申义是“贫穷”、“穷困”,与“贫”同义。

但“穷”在程度上高于“贫”。

《左传·昭公四年》:“分贫振穷。

”孔颖达疏:“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生业。

”《荀子·大略》:“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 等等。

2 怎样辨析同义词辨析同义词,主要是分清它们之间的“同”、“异”情况,特别要紧扣“异”字,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六种最常用的方法:(1)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gǔ)——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词汇文化—同义词和同源词(古代汉语课件)

词汇文化—同义词和同源词(古代汉语课件)

一、同义词
3.词义褒贬感情不同
周、比——这两个词都有“与人亲密”之义,但 “周”是褒义词,“比”是贬义词。“周”的本 义是“密也”,引申为“亲密”,表示人与人的 关系;“比”的本义是“密也”,从二人会意, 专指人与人的关系亲近。《论语·为政》:“君子 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一、同义词
4.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同源词(又叫“同源字”)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 相近或相通,出于同一语源的一组词。
同源词是“声近义通”词。一般来说,确定同源词必须注意三个条件:
① 这些词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也就是说,有语音上的联系。读 音相近主要是指这些词具有双声、 叠韵关系。
② 这些词的意义相 同、相近或相关, 也就是说,有语义 上的联系。
一、同义词
(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gǔ)——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 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商”指往来行商,“贾”指设店售货。 《说文》:“贾,坐售卖也。”由于所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古 代有“行商坐贾”之说。
一、同义词
2.行为方式状态不同
哭、泣——这两个词都指“哭”,但是其方式状态不同。“哭” 指有声的哭,《说文》:“哭,哀声也。”《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泣”一般指无声或低声的哭, 《说文》:“泣,无声出涕曰泣。”一、同Leabharlann 词6.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不同
适 、 往 —— 这 两 个 词 都 有 “ 到 ” 、 “ 去 ” 之 义 , 但 “适”一般用作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如《诗经·郑 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往”则用作不及物动词,如《周易·系辞下》:“寒 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常见英语同义词

常见英语同义词

常见英语同义词常见英语同义词汇总 在学习英语词汇中,有时同义词的'辨析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般从三⽅⾯进⾏区分,即:语法、语义和⽂体。

语法主要是词性、搭配、句式等的区分;语义主要是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喻义和内涵和外延等的区分;⽂体主要是正式和⾮正式、褒义和贬义等的区分。

下⾯是⼩编整理的常见英语同义词汇总。

常见英语同义词 1 1.路 way: Wherever there is room for an object to proceed, there is a way. road: A road is a prepared way for traveling with horses or vehicles. path: A way suitable to be traveled only by foot passengers or by animals. route: A route is a line of travel, and may be over many roads. street: A street is in some centre of habitation, as a city town or village, when it passes between houses of dwellings. avenue: A avenue is a long, broad and imposing or principal street. 2.时代 period: It indicates any passage of time, great or small. /an extent of time of any length. time: It refers to a period in history. in ancient times/ in Victoria time epoch: It indicates a long period of time marked by events or development of a particular kind. The first flight into space marked a new epoch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era: It refers to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marked by a particular feature in a great new era of world revolution age: It shows a particular /a fairly definite period in history. the Bronze Age, Iron Age 3.战⽃ fight: It is a bodily struggle struggle: An effort of any kind to overcome difficulty. battle: A fight between armed forces. campaign: A series of related military operations in a war. war: A period of fight between countries or states when weapons are used and many people are killed. combat: A fight, conflict, controversy. 4.牧师 priest: A person, esp. a man specially trained for various religious duties and ceremonies, in the Christian church, esp.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minister: A member of clergy, esp. Protestant churches. clergy: The officially appointed leader of the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a particular church or temple. clergyman: clergymen a member of clergy. pastor: A Christian religious leader in charge of a church and its members, esp. in a Protestant church. vicar: A priest in charge of an area in the church of England. father: A little of respect for a priest, esp. in the Roman Catholic. 5.服装 clothing: General term of clothes. clothes: Coverings of the body such as coats, dresses, suits, shoes, hats. garment: A suit of clothes used by actors./a single article of clothing. costume: 1) The fashion of dress peculiar to a people, nation, class, period, etc. 2) A dress worn by actors in a play. uniform: worn by 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dress: 1) A kind of outer garment worn by women . 2) worn on special occasions evening dress/ morning dress suit: A set of outer clothes to be worn together. evening suit/swimming suit coat: A garment with sleeves worn on top of other clothes from rain, heat, etc. overcoat: A warn coat worn in the street. 6.哭 cry: The most general one. weep: To let flow tears. sob: To weep or sigh with short quick breaths. snivel: To sniffle and cry in a irritating manner. blubber: To cry loudly noisily. whine: To make a low complaining cry. bawl: To utter loud cries . wail: To cry aloud from pain or sorrow. moan: To make a low, miserable sound in pain or sorrow. grown: To make a low sound of pain, unhappiness or disapproval mourn: To feel or show sadness or sorrow for someone who has died. lament: To express great sorrow or regret. 7.美丽漂亮 good-looking: Having an attractive appearance in a strong, healthy way used for men and women not things. beautiful: Suggesting symmetry of features or perfection of proportion, elegance and mobility. beautiful flowers, a beautiful girl/voice/city/face beautiful weather. handsome: Of attractive appearance applies to men. a handsome fellow/actor/horse/buildings/young man. pretty: Suggesting liveliness and sweetness, pleasing or nice to look at. a pretty little woman/garden, a pretty girl/ picture/piece of music, lovely: So beautiful that it makes you feel good to look at it or even to think about it. The garden looks lovely. fair: Beautiful light in color esp., skin hair. gorgeous: Extremely beautiful or handsome. 8.拉拖 pull: The most general one. draw: It implies a smoother, steadier motion and generally a lighter force than pull. drag: It usually refers to horizontal motion or motion up an incline and it suggests laborious efforts over rough ground or against friction, resistance or gravity. The escaped prisoner was dragged out of his hiding place. haul: It implies continuous pulling or dragging of heavy or bulky objects. The fisherman is hauling a net. tug: It applies to hard often sudden violent effort to pull. He tugged at my sleeve to ask directions. jerk: To pull suddenly. He jerked out the knife that was stuck in the wound. tow: To pull by a rope or chain. We towed the car to the nearest garage. wrench: To pull hard with a twisting or turning movement. 9.旋转 turn: The most general one. spin: To turn quickly around a central point. It emphasizes the continuity of the action, and usually the narrow extent of the circular motion. The wheel is spinning on its axis. whirl: To round very fast.。

(三)(四)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本义引申义

(三)(四)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本义引申义
• 例:“险、阻、隘”同义词在上古可以单独使用, 又可以互相组合。
• 隘而不列;阻而鼓之;不以阻碍也;阻碍可也 (左传)/而旁多阻碍;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 逾越险阻(左传)/路幽昧以险隘(离骚)
• 无耻:形,不顾羞耻;不知羞耻:卑鄙无耻;无
耻之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437。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2.3
• b.偏正式构词法 • 把两个具有偏差关系的语素组合起来,构成一个
整体,组合后的意义,不是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 相加,而是表示一个新的概念。 • 笔谈、穷忙
• c.附加式构词法。 把两个语素组合起来,一个是词根,一个是
附加成分。 第二册464页 • 词头:有(专名、形容词) • 鲧纳有辛氏女,生禹。 •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甲)a→←(乙)b。《晉書·阮孚傳》嘗以 金貂換酒。
• 2.变换;更换:换车、换人、换衣服、换碗 面。a1→a2
• 【易主】 【易物】的区别
• 客人:来碗热面。服务员:一碗热面。客人:换2 碗冷面。服务员:热面换2冷面。客人吃完冷面就 要走。服务员让他给钱。客人:给什么钱?服务
员:吃冷面没给钱。客人:冷面不是拿热面换1/2 的么?(客人错误的前提——热面不是他的!换1 什么换1。有换2 无换1 )服务员:那热面你也没 给钱啊?客人:热面我他妈压根就没吃啊!
• 例1.恐惧: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吾甚恐。(孟子•梁惠王下)
• 在第三阶段,即复音词阶段: • (1)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
为已经死去了;但作为词素(语素?)看,它们 还留存在复音词里。
• 例:“虑 ”—古代单音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弗虑弗图。(小雅•雨无正)

举例说明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举例说明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举例说明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词语的运用,我们可以传达思想,表达意义,交流信息。

而一个词语的意义,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和语义特点。

因此,了解一个词语的本义非常重要。

本义指的是词语最基本且最常见的含义,也是词语的本质特征。

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具体了解一个词语本义的情况,下面将介绍几种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一、考察词源和词根词源就是词语的起源,是构成词语意义的基础。

通过研究一个词的词源,可以了解它最初的意义。

比如,英语中的"library"一词,它的词根是"liber",来自拉丁语,意思是书籍。

因此,"library"的本义即为"存放书籍的地方"。

通过研究词源和词根,可以快速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记忆和应用词语。

二、分析词语的构词法词语的构词法指的是通过词缀、前缀、后缀等方式,将基本词转化为新的词语。

通过分析词语的构词法,我们可以推测出词语的本义。

比如,汉语中的"病菌"二字,"病"是名词,"菌"是名词,通过结合,可以判断出"病菌"的本义即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通过分析词语的构词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探求其本义。

三、参考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词语的使用往往会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通过观察一个词语的常见搭配和固定搭配,可以揭示出其本义。

比如,英语中的"run"一词,它可以与"fast"搭配使用,组成"run fast",表示快速奔跑。

这个例子揭示了"run"的本义为"用脚快速行走或奔跑"。

通过观察词语的常用搭配和固定搭配,我们可以理解词语的本义,丰富词汇的用法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同义词举例购、买——“购”的本义是“悬赏征求”、“重金收买”,《说文》:“购,以财有所求也。

”段玉裁注:“县(悬)重价以求得其物也。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买”的本义是“市也”,即花钱买物,如《淮南子·说林》:“然酤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

”偷、窃——“偷”在上古主要作“苟且”、“轻薄”讲,如《礼 记· 表记》:“安肆曰偷。

”郑玄注:“偷,苟且也。

”《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邢昺疏:“偷,薄也。

”汉代以后,“偷”产生了“盗窃”义,如《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偷者。

”“窃”的本义就是“偷盗”,《玉篇》:“窃,盗也。

”《尚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

”《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圜圃,窃其桃李。

”邻、里——都指“邻居”。

周代的居民组织有“邻、里、族、党、州、乡”六种,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四里为族(一百家),五族为党(五百家),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

模、镕、型、范——都是铸物的模子,段玉裁说:“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范,皆法也。

”锐、利——都有“锋利”之义。

“锐”的本义是“芒也”(“芒”是“草端”),指金属武器的尖子,引申表示刀剑等锋芒的尖锐。

“利”的本义是“ GE89D 也”,即刀口锋利。

“锐”重在“尖”,“利”重在刀口“快”。

口、嘴——“口”专指人的嘴,《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嘴”则专指鸟的嘴。

“口”、“嘴”二字在文言中区分清楚,不可混用。

互、相——都有“交互”、“互相”之义。

但“互”只表“交错”(此义系由本义“绞绳的工具”发展引申而来,如《汉书·谷永传》:“百官盘互,亲疏相错。

”颜师古注:“…互‟字或作…牙‟,言如豕牙之盘曲,犬牙之相入也。

”)、“互相”(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义,而“相”不仅表“互相”即“甲对乙,乙对甲”的关系,如《周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而且表“单相”即“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如《列子·汤问》:“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杂然相许”即“纷纷表示赞成愚公”。

还可表示“递相”即“传递式的单相”关系,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父子相传”即“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传下去”。

完、备——都有“全”义,但“完”重在强调形体的完整不缺,如《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而“备”则强调数量的齐全不漏,如唐元稹《遣兴十首》之七:“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更、改、革——都有“更改”、“改革”之义,但“更”强调“改变”、“变换”,《商君书·更法》:“贤者更礼。

”《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河(黄河)曰德水。

”“改”强调“改正”,《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革”则强调“去旧换新”,《周易·杂卦》:“革,去故也。

”《国语·周语下》:“厉(周厉王)始革典(法典),十四王矣。

”问、讯、诘——都有“问”义,但“问”多指一般性的询问,《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讯”多指细细地询问,《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诘”常表“责问”、“追问”,如《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引《献帝春秋》:“孙策率兵如闽越讨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为兵所逼,遂诣军降。

策令使者诘朗。

”仇、敌——在“仇敌”之义上,两者义同,但“仇”有“配偶”之义,《尔雅》:“仇,匹也。

”《说文》:“仇,雠也。

”段玉裁注:“雠犹应也。

《左传》曰:…嘉偶曰妃,怨偶曰仇。

‟……仇为怨匹,亦为嘉偶。

”“敌”则有“相等”、“相当”之义,《战国策·秦策五》:“四国之兵敌。

”高诱注:“敌,强弱等也。

”责、让——都有“批评”、“责备”的意思,但轻重程度不同。

“责”的词义较轻,表示一般性的批评,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让”的词义较重,有“谴责”之义,如《左传·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使让之。

”杜预注:“让,谴让之。

”两、再——都有“二”义,但词义范围不同,“两”还表示“偶”、“并”之义,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御下两马掉鞅而还。

”俞樾平议:“两马者,使服(马)与服(马)耦,骖(马)与骖(马)耦也。

”也可指“双方”,如《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再”则有“第二次”之义,如《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还表“重复”、“继续”之义,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视、见——“视”表示一般性的“看”的行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鸟以数十目视人,人以二目视鸟。

”“见”不仅表示“看”的动作,而且表示“看”的结果,义为“看见”,《说文》:“见,视也。

”段玉裁注:“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浑言之,则视与见一也。

”《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听、闻——“听”表示一般性的用耳朵接受声音的行为,《说文》:“听,聆也。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闻”则既表示“听”的动作,又表示“听”的结果,义为“听见”,《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庙、观、寺、庵——“庙”本义指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引申指供奉神祇的地方,《水经注·江水》:“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观”(guàn)本指古代宫门外高台上的望楼,亦称“阙”,《尔雅》:“观谓之阙。

”后来,引申指道教的庙宇,里面祀奉的是“仙”,刘禹锡《游玄都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寺”本指官署(如“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官署,“太常寺”是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的官署,“鸿胪寺”是掌朝贺庆吊之事的官署),东汉之后指佛教庙宇,供奉的是“佛”,如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庵”本指圆顶草屋,《释名》:“草圆屋曰蒲,又谓之庵。

”后指佛教僧尼的小庙宇,如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扶杖望硃砂庵而登。

”常用词的本义举例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

《说文》:“斤,斫木斧也。

”王筠《说文句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不与刀锯相似。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戒——本义是“戒备”,会意字。

《说文》:“戒,警也。

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廾”(gǒng)是会意字,由左、右两手组成,意为“涑其两手以有所奉也”(段注),即两手捧物。

左、右两手持戈,即“戒”字的构形。

《荀子·儒效》:“胜敌而愈戒。

”杨倞注:“戒,备也。

言胜敌而益戒备。

”表——本义是“裘衣有毛朝外的一面”,篆字从衣从毛会意。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郑玄注:“表裘,外衣也。

”策——本义是“马鞭”,形声字。

《说文》:“策,马箠也。

从竹,朿声。

”《战国策·赵策三》:“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零——本义是“细雨徐徐而下”,形声字。

《说文》:“零,徐雨也。

从雨,令声。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更——本义是“更改”,篆字从攴,丙声。

《说文》:“更,改也。

”《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质——本义是“抵押品”,篆字从贝,斦声。

《战国策·赵策四》:“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句中的“质”义为“人质”。

佞——本义是“巧言善辩”,从女,仁声。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徐灏注笺:“佞者巧慧之称,巧慧有邪有正,故佞有美恶。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邢昺疏:“佞是口才捷利之名,本非善恶之称,但为佞有善恶耳。

为善捷敏是善佞,……为恶捷敏是恶佞。

”及——本义是“追上抓住”,篆文从又从人会意。

《说文》:“及,逮也。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脩——本义是“干肉”,形声字。

《说文》:“脩,脯也。

从肉,攸声。

”《正字通》:“脩,肉条割而干之也。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脩”指用十条干肉扎成的一束。

造——本义是“到”、“去”、“前往”,形声字。

《说文》:“造,就也。

从辵,告声。

”《左传·哀公八年》:“景伯负载,造于莱门。

”《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然——本义是“燃烧”,形声字。

《说文》:“然,烧也。

从火,肰声。

”《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趣——此字在古代有二音、二义。

①音“七句切”(今音qū),义与“趋”通,为“疾行”、“疾走” 之义。

《说文》:“趣,疾也。

从走,取声。

”承培元《广说文问答疏证》:“趣,疾走也。

……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为正字。

”②音“趋玉切”(今音cù),义为“督促”、“催促”。

《礼记·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敛。

”《史记·陈涉世家》:“(陈王)趣赵兵亟入关。

”构——本义是“架屋”,形声字。

《说文》:“构,盖也。

从木,冓声。

”《玉篇》:“构,架屋也。

”《淮南子·氾论》:“筑土构木,以为宫室。

”高诱注:“构,架也,谓材木相乘架也。

”集——本义是“群鸟栖止在树上”,会意字,篆字上面是三个“隹”,下面是“木”。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桂馥《说文义证》:“《禽经》:…独鸟曰止,群鸟曰集。

‟”《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探——本义是“探取”,即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摸取,形声字。

《说文》:“探,远取之也。

”《尔雅》:“探,取也。

”郭璞注:“探者,摸取也。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行(háng)——本义是“四通的道路”,象形字。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行象四达之衢,人之所行也。

”《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微行”指小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