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作者:

课型:新授课年级:五年级使用时间:2013年3月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先让学生认识顶点、面和棱,接着由长方体的实物的观察和动手探索,引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用学具拼搭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从而认识长方体的棱分为长、宽和高这三组。

学生在第一学段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形象上的认识,能辨别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但对于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这节课主要是围绕长方体的特征的探索而展开学习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借助学具、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帮助认识。

媒体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课件展示不同的图形(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学生看课件回答。.

2、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3、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4、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5、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自由说。

6、你见过哪些长方体?

学生交流。师展示图片课件(有高楼的图片、办公室的图片、长城的图片等)学生从图片上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7、教师出示课件,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15分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1)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有平平的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边)

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板书:棱。

(3)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个点)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师课件演示面、棱、顶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让学生在学具上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探索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课件展示特征表格)

)长方体有)条棱)长方体有)个面

)哪些棱长度相等)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

( 6)长方体有()个顶点?(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尝试独立完成,如遇到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 (2)归纳特征

请同学自由汇报,教师相继完成表格。

面: 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leng):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注:

讲解面的特征中要提问:围成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意在引出特殊长方体(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

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拼搭长方体框架1(.

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拼一拼,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小棒和橡皮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同时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再次感受长方个面。)12条棱和6体有8个顶点,)认识长、宽和高(2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在拼、搭的过程中相对的棱的长度要相等。)师:你能根据你拼、搭的过程,回答这两个问题吗?12多媒体展示:①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②长方体的[]

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长、宽和高。)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师:让学生指出长方体框架上的长、宽、高。改变摆放位置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较长的那条棱叫做长,较短的那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那条棱叫做高。再通过长方体实物再指一指长、宽、高 4、练习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下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小组合作并交流棱长和

的计算方法。学生分组汇报,师总结长方体棱长和的计算方法。三、深化练习:、填空1 (2个相对的面是每个面都是(),也可能有个面。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对的面面积(),长方体有()个顶点。),长方体有(

、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 2 3cm

8cm 4cm

)厘米。棱)厘米,宽()厘米,高是(长方体的长是()厘米。长和是(

、39cm

24cm 12cm

)这个长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1(个?(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空间观念的培养。5 根据左图已知的长、宽、高,想象整个长方体。 4cm 6cm

5cm

)、长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1 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2、,宽是)、哪几个面的长是5cm6cm?(3 5分钟)(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认识?还有什么疑惑?五、布置作业:(2分钟)的图样。(学以致用)剪下书上附页1 (1)把图样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同样的颜色。)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2 ()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3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棱顶点个 8条12个 6.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对平面图形已有认识,对立体图形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端,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又是学生后续学习有关长方体知识非常重要的基础。教材突出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直观地、直接地给出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更加突出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针对教材及学情,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对本课确立的基础性教学目标是:①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②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特证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确立的发展性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恰当使用教具、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我将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贯穿始终,让他们在观察与操作中去感悟,去发现,去体验,去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从长方体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深刻体会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同时也体会到了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对面棱顶点三部分名称的认识,采取直接教授的方法。第二阶段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自主探究特征时,我注意了探究方法的点拨,就是采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议一议的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下手茫然。学生在汇报时,我一直让学生唱主角说长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而我只是在一旁问一问,你是怎样数的,为什么这样数最好,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为什么这样分组。你是怎样观察得到的,教师甘当陪衬。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了相对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后,再通过完成表格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第三阶段认识长宽高,会算棱长和。课前我已经让学生做了长方体框架,这既是对长方体特证认识上的加深,也是让学生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12在体验中进一步探索出长方体.

第四阶段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也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各个面的长和宽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表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观察、操作、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这节课在学生知识形成的同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后,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

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 观察与讨论1: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 开课教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长方体的认识 XXXXXX小学 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 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作者: 课型:新授课年级:五年级使用时间:2013年3月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先让学生认识顶点、面和棱,接着由长方体的实物的观察和动手探索,引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用学具拼搭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从而认识长方体的棱分为长、宽和高这三组。 学生在第一学段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形象上的认识,能辨别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但对于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这节课主要是围绕长方体的特征的探索而展开学习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借助学具、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帮助认识。 媒体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课件展示不同的图形(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学生看课件回答。

2、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3、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4、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5、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自由说。 6、你见过哪些长方体? 学生交流。师展示图片课件(有高楼的图片、办公室的图片、长城的图片等)学生从图片上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7、教师出示课件,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5分钟 1.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1)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有平平的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边)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板书:棱。 (3)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个点)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师课件演示面、棱、顶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让学生在学具上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中彩那天》教案设计(网名)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山区里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很少了解彩票,不知道奔驰车。所以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困难。 2、学科:语文 3、年级:四年下册 4、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文章,其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材分析: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

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中彩那天》以表现父亲的神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内心深深的矛盾、犹豫,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要线索:1、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我兴奋地几次向上前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他赶了下来。最后一次,他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 作者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父亲的矛盾心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 品教案

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打开知识库,一起填一填。 ①、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②、长方体是由6个()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④、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⑤、相交于一个()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我是小法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 (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我会思考。 说出下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并且说明: 4厘米 8厘米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我能想象。 前面的面积是(),()面和()面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得以培养。 四、课外延伸,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课本第29页“做一做”。 剪下附页1的图样。(1)把图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同样的颜色。(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收获,评价师生表现,体现教师的指导价值,并在互相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做才取得更好效果。课外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宽、高 (8个)顶点 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汇报。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 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 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打法噢哩,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如:这篇课文讲了关于中彩的什么 事情) (二)、初步学习课文。 3、联系学生课始质疑的问题,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 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4、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 5、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导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1—2段)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生字教学 1、形近字比较:维—唯属—嘱贷—货驰—驶赠----增 2、读音注意:平翘舌音如:财、赠是平舌音 (五)、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理清文章主线。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思考课后思考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师: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师:(出示纸盒)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 生:不能。 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哪些是长方体。 教师引入课题,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利用学生准备的学具来认识长方体。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面。(板书:面) 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作棱。(板书:棱) 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点。 师:相交的这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棱可分为几组?怎样分?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XXX XXXXXX小 学 27~29 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 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 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 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 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 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 4 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 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 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②引导小结:长方体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 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归纳小结:请同学自由汇报,教师相继板书。 面: 6 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 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在仔细观察、认真交流的基础 上讨论: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6.3.17 第四周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林小学陈庆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正)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正)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长(正)方体模型、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正)方体框架。 学生:长(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实物展示: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长(正)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特别是棱长特征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上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形状,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 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 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XXXXXX小学 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②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归纳小结:请同学自由汇报,教师相继板书。 面: 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在仔细观察、认真交流的基础上讨论: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优秀教案 《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辆自己梦寐以 求的汽车,但是他并不高兴,原来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 朋友并不知道,因此他面临着留下汽车还是把汽车还给朋友这一道 德难题。最后他毅然把汽车还给了朋友。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 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 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 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号码、缓缓 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刘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 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 (1)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2)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2、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3、学会诚实做人。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假如你中了500万,你会————? 假如你帮别人代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会————? 2、齐读课题:中彩那天 “中”该读几声?“中彩”是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自学后不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3、指名全班交流。 三、自学反馈: 1、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2)馈赠:赠送。 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在数 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 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 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 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 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 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 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 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 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 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 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公开课 优质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长方形,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是由四条什么围成的?(板书:线)它有四个什么?(板书:顶点)师:由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师:拿起你们的长方体,在它的身上找一找有没有面、线、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用手摸一摸,感觉怎样?(平平的)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摸摸长方体的棱,感觉如何?(直直的)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4)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如果我们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于面、棱、顶点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带着这些数学问题,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来研究一下面、棱、顶点的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小组长把它记录在学习表格中,好吗? 1、操作实验,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个同桌听。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交流汇报:谁能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指名上台数)这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相对的)上面和下面是一组相对的面,前面和后面也是一组相对的面,还有左面和右面也是相对的面。 (3)师:让我们按相对的面的顺序再数一遍长方体的6个面,好吗? (4)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掌比划长方体的相对面,引导学生再次巩固:长方体有3组相对面。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完全相同你怎么理解?(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问:你怎么知道的? (5)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问:一定都是长方形吗?出示课件:特殊情况下有两个是正方形。也就是说,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完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