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违法建设现状及拆违控违工作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现状及成因第一篇:浅析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现状及成因浅析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现状及成因随着我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原本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鄞州中心城区迅速成为投资的热土。

同时,也带来了另一“副产品”——违章建筑,这些建筑量大面广点多,几乎覆盖了中心城区的所以村庄。

大量违法建筑的产生已影响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破坏了中心城区的整体规划和居住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防违、查违工作可谓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直属二分队以中队机制调整为契机,紧盯自身职责,适时开展了“村委走访月”活动,兵分三路对钟公庙街道的长丰村、金家漕村、慧灯寺村、钟公庙村、新林村、毛家漕村、三桥村、庙堰村、干墩村、吴陆周村、鲍家村、萧家矸村、铜盆浦村、宋诏桥村、黄泥桥村、后庙村、汪董村、铜盆闸村,下应街道潘一村、孙马村、联心村、蔡家漕村、大河沿村、兴裕新村、鄞州钢材市场,石矸街道塘西村、雅渡村、石矸村、冯家村、建庄村等30个村委会及村庄进行走访摸底。

对辖区内违法建筑的现状、成因及态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结合调研的情况谈谈自己对中心城区违章建筑的看法。

(一)目前现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中心城区和长丰地块的违法搭建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章现象面广量大点多。

据各村村委会反映,辖区内37个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章搭建现象,涵盖了中心城区和长丰地块所有行政村,钟公庙街道长丰村、金家漕村、慧灯寺村,下应街道的潘一村、孙马村和石矸街道雅渡村、石矸村、建庄村最为突出。

二是违章主体不一。

违章搭建的主体大致有村民、外地人、村级集体和企业单位四种对象,且以本村村民和外地人为多。

本村村民大多利用原有住宅房前屋后空地、公用场地等进行乱搭乱建,也有占用农用晒场甚至耕地建造房屋的。

外地人大多通过向当地村民或村经济合作社购买旧房、宅基地甚至耕地进行乱搭建。

治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方案例文(三篇)

治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方案例文(三篇)

治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方案例文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危害了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二、现状分析1. 违法占地现状:违法占地主要体现在城市周边的农田占用、非法建设占用和乱搭乱建等方面,严重浪费了农田资源,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

2. 违法建设现状:违法建设主要表现为无证建设、违规建设和违法用地。

这些违法建设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整体规划,还存在安全隐患,给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在____年有效治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全面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四、治理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加强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2. 完善标准规范:- 制定和完善农地使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强制性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行为,杜绝违法建设的发生。

3.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引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4.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举报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治理工作;-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务实、高效。

5. 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 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确保市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六、实施计划1. 2020年-2022年: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2. ____年:建立完善违法举报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并严厉惩处相关责任人。

规划区内违法建筑现状原因及对策

规划区内违法建筑现状原因及对策

主城区内违法建设现状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鄂州市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但是,伴随城区建设与改造的进行,各类私自翻建、改扩建、违法占地建筑也以蔓延的态势增多。

为遏制这一危害城市建设的“顽疾”,市政府曾组织过多次各部门联合的大规模拆除违法建筑行动,市城管部门日常开展过无数次违法建筑的拆除,但仍屡禁不止。

违法建设它不仅破坏城市规划、影响市容市貌、降低城市品位,还增加建设成本、浪费土地资源、侵犯公众利益。

因此制止违法建筑问题,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净化投资环境,已成为鄂州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问题。

下面就主城区内违法建设的现状、成因和对策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违法建筑的现状一多、二杂、三快。

位于规划区内的村,几乎村村都有违法建筑。

特别是各类工业区,以及政府已规划开发的房产开发项目地块,乱搭乱建现象尤为严重。

有占用房前屋后空地、农用晒场、行人通道的,占用河道和耕地的。

从其类型看,有新建、翻建、扩建。

大多数违法建筑其目的不是永久性居住,因而设计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施工质量不高,几天之内甚至一个晚上就可建成。

为了提高建房速度,违建户有的以每平方100到200元包给施工人员加快抢建进度。

二、违法建筑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

一是拆迁谋利。

随着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建设,主城区内的拆迁户获得相当数额的征迁补偿。

一部分违建户也获得了不应得的利益,诱发了一些待迁户以房生财的念头。

于是违法建筑建在政府已出让的或规划出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工业区征迁地块内,按规定违法建筑是禁止给予拆迁补偿的,但由于开发商和有关部门为了加快开发进度,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予高额补偿。

由此导致了其他村民纷纷抢占集体土地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最低的成本获取高额利润。

二是赚取租金。

农民大量进城,民房租赁形成了很大的市场。

“城中村”的一些村民为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第一篇: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1、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对违法建设不重视,甚至未经园区批复私自同意村民自己建房行为。

2、群众规划法制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开发建设现象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虽然作为一部法律,但它在少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他们总认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拥有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可以剥夺人身自由,碰不得,触犯了就要被公安机关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只是部门单行法,即使不听从制止,规划执法人员也无权抓人,等闯过了这道关,到时也肯定能找到办法应付。

3、村委对违法建设不参与、推诿躲避等现象还存在。

4、村委不及时上报,一经发现乱搭乱建的苗头,如沙石堆放,应及时上报并制止。

工作建议:1、加强宣传。

村干部、村民的法律意识应加强学习。

2、加大违法建设的惩罚和奖励机制。

3、明确村干部的关于违法建设的责任。

第二篇: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1、规划法制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开发建设现象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虽然作为一部法律,但它在少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永不及《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他们总认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拥有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可以剥夺人身自由,碰不得,触犯了就要被公安机关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只是部门单行法,即使不听从制止,规划执法人员也无权抓人,等闯过了这道关,到时也肯定能找到办法应付。

2、停止个人建房审批,只堵不疏,无法满足部分刚性住房者的住房需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了城市规划区内建房必须办理“规划许可证”是建房的必备条件,无证施工属违法,这是非常明确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摘要】城市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通过强制拆除来解决。

这一做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造成居民生活困难、引发社会不稳定等。

强制拆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包括立案查处、清理拆除等。

解决途径一是政府引导和规范,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等方式化解问题;解决途径二是强化监管和处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城市规划秩序,保障市民生活质量。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促进城市建设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问题、法律依据、具体措施、政府引导、规范、强化监管、处罚、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城市违法建设现状当前,城市违法建设问题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城市违法建设主要指未经审批、违反规划、超范围建设或者建设质量不达标等行为。

这些违法建设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也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潜在威胁。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违法建设问题逐渐凸显。

有些开发商和个人为了谋取暴利,忽视规划法规,擅自建设高楼大厦、商业综合体等,导致城市面貌混乱,交通拥堵,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监管不严、执法不严,一些违法建设得不到有效整治,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隐患。

加强对城市违法建设的整治是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执法,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才能有效控制城市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规范城市建设秩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强制拆除的必要性城市违法建设是指在规划和建设管理程序中未经审批或超出审批范围,占用国家土地资源的行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违法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强制拆除是解决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制拆除是维护城市规划纪律和秩序的需要。

违法建设治理情况、存在困难问题及建议

违法建设治理情况、存在困难问题及建议

反映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先进地市相比,我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错综复杂。

部分历史遗留建筑建设年限久远,情况复杂,此类建筑如何认定、处理不明确。

例如部分违法建设在修路之前或者修路之初就存在,已建设多年,建设手续不齐全,很多建筑且已成为群众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类似建筑的认定、处理,要求不明确。

年之前,我区的违法建筑的认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X实施方案》(X号)中的治理范围、治理重点、治理方法等三个方面有无合法手续来认定是否为违法建筑,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间节点并无明确相关规定,导致近几年我区在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违法建设得不到有效处置。

X年X月X日,X市拆违拆临(无违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X拆违拆临工作导则》(X号),《导则》第二章第十条明确了2014年以来,省规划督察遥感监测发现的问题图斑和土地卫星遥感图片发现的违法占地项目全部纳入排查摸底范围,并逐一核实。

第三章第十五条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了X年X月X日前建成的老旧住宅小区的处置规定。

第十七条对住宅小区以外区域违法建筑的处置依据我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复(X年X月X日)前,在城市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建筑物,有合法土地手续的视为合法建筑,无合法土地使用手续的为违法建筑。

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复(1999年2月9日)前,在第一轮城市规划区外、新一轮城市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建筑物,有合法土地使用手续的视为合法建筑,无合法土地使用手续的为违法建筑。

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复(1999年2月9日)后,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成的建筑物,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进行建设的,均为违法建筑。

对于此类违法建筑的处置原则是依法依规、宽严适度,以拆为主,分类处置。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违法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违法建设给城市规划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违法建设必须被严格监管和处理。

面对违法建设强制拆除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社会稳定和居民权益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下面就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面临的问题1. 居民抗拆情绪高涨在进行违法建设强制拆除过程中,由于涉及居民的利益,因此居民抗拆情绪往往会十分高涨。

有些居民甚至可能采取极端手段来阻止拆除,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 拆迁费用难以协调在进行违法建设强制拆除时,拆迁费用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有些居民认为拆迁费用不够合理,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拆迁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 原建筑资料不全由于违法建设的特殊性,很多违法建筑的建设过程并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因此建筑的资料往往不全,这给强制拆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拆迁后的安置问题完成违法建设强制拆除后,如何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安置不当,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二、解决途径1. 加强宣传和引导针对居民抗拆情绪高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来化解居民的抗拆情绪。

在拆迁前,可以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活动,向居民解释政策的合理性和拆迁的必要性,让居民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

2. 保障合理的拆迁费用为了避免因拆迁费用问题而引发矛盾,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拆迁费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拆迁前,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拆迁补偿方案,确保拆迁费用合理合法。

3. 加强建筑档案管理为了解决原建筑资料不全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建筑档案管理工作。

可以建立健全的建筑档案管理制度,对违法建筑的建设过程进行逐步规范化和规范记录,确保建筑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 健全安置机制为了确保拆迁后的居民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政府需要健全安置机制。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安置方式,如货币补偿、房屋安置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安置方式,确保拆迁后的居民生活得到保障。

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第一篇: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

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带来的影响,思考日常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化建设。

一、现状1、房地产开发项目房产开发单位大多对项目建筑面积比较谨慎,把关较严,但往往对建筑高度、地面标高等其它内容认识不够,所以规划复核时发现的问题在建筑面积上基本上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但也有个别开发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以提高建筑档次、客户有要求、已建好不能整改等理由,擅自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

如华宏置业开发的华宏凯悦项目。

2、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目前江东区村级留用地以商务办公为主,都需要引进投资项目。

边建设边引资的特点,引进项目的不可预知,使得建设过程变数较大。

建设方为满足引资要求,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立面等,还有部分项目先将结构建好,等竣工复核后再行搭建;如仇毕村建设的现代装璜市场、徐家村开发的徐家综合楼。

3、现状地块改扩建项目江东作为城市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规划工业用地,对现有的工业地块来说,面临二难的选择:建筑破损,急需改造,因未能列入开发地块,或虽然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却迟迟不开发,而作厂房已不适合现有生产、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与规划用地不符,规划部门不予许可。

产权方现在的对策就是:一是申报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划要求进行报批,按自己需要进行建设,报批完全是应对检查。

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就是直接进行违法建设:改建、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如江东水表厂。

4、开发建设后留下的零星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道路两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用地。

这些土地有些是因为地块没有全部被征用,也有的是已被征用,因地块狭小或不规则而暂时不能开发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区违法建设现状及拆违控违工作对策
王和平
一、违章建设现状
我区违法建筑出现大型建设不敢搞,小型搭建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类型:
1、沿街店面及商业小区的违法建设(涉及26户767.1平方米):①封闭沿街店面第一层或第二层公共走廊扩大店面,以北海路沿线、太平东路等沿街店面较为典型;②在沿街建筑物正立面私搭雨棚,以太平富市商业小区较为典型;③在商住小区的平台或外置阳台上私建雨棚或简易房,以中通商业街较为典型。

2、住宅小区的违法建建设(涉及260户4460.3平方米):①在建筑物正立面或背立面的地面上的违法建筑物以简易房为主;②二层以上违法构筑物以防盗网、雨棚为主;
③顶层违法建设以简易房、超大雨棚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为主。

3、城乡结合部、乡镇集镇、农民新村及交通干道等重点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涉及256户11348.52平方米):①乡镇集镇道路两侧擅自搭建用于经营;②新建、扩建、改建简易房自用或出租;③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乱搭乱建。

④历史遗留,建新未拆旧。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利益驱使违法建设屡禁不止。

各产权所有者(或承租户)因其经济利益,在繁华路段、商业价值较高地段擅自封闭一层或二层走廊,改变了沿街建筑立面以扩大经营面积。

部分小区业主将一层公共走廊和二层共走廊部分用砖墙封闭,在背立面也搭建了很多有柱雨棚。

其目的是为增加使用面积(营业面积、辅助用房),从而获得相应经济效益。

一些小区内,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吸引购买者,采取默许屋主私自占用公共用地、平台或直接将公共用地、平台的使用权出售给业主,以致小区内的违法建设不断增加。

2、小区功能不完善导致违法建设不断增多。

早期建设的小区居住环境硬件设施整体不完善,影响居民生活水平,部分市民多占多用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违法建设的不断发生,造成小区内违法建设类型多情况复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居民已拥有私家车,而车库少,促使了一部分人千方百计插空搭建车库。

早期的小区没有结构层,而杂物间有的已漏雨进风,破损不堪,因危房维修手续难以批准,为改善居住条件,进行原地维修或私自翻建,也属无奈之举。

3、农村地区监管薄弱导致违法建设遍地开花。

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房屋出租价格较高,形成的租房热,催生了居民的违建热。

在农民新村和城乡结合部等监管力量薄弱的地方,市民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便利用房前屋后乱搭建牟利,有的甚者将杂物房、单车
房改建后出租。

在农民新村建成后,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在自己的使用的土地上、旧房基础上建设并不违法,因而随心所欲,擅自进行违法建设。

在村庄随意搭建简易构筑物,用于堆放杂物,或作为厕所、牲畜用房。

部分村民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经批准就拆旧余房后进行翻建、扩建。

4、拆违控违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从2010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拆违办,负责城区范围内违章建筑的摸底查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趋势。

办公室设立在区城管执法局,从城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现在其他单位抽调人员都已抽回,拆违办实际上仅由城管执法局一家坚守,因此拆违工作主要是由区城管执法大队承担,限于架构、经费、人员等方面的原因(正式在编人员仅有13人,还要负责日常市容管理和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城管执法大队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中心城区违法建设的产生。

5、管理部门及责任主体不明确。

黄山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按照有关部门职能职责分别由规划、城管执法局、国土局、房管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依法查处,但目前相关职能部门一股脑将中心城区的所有违章建设全部移送至区城管执法局,造成我局被动应对,疲于奔命。

三、相关建议对策
1、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

拆违控违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

规划、国土、建设、房管、街道(乡镇)等部门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查处违法建设,切实履行各自监管职责,形成拆违控违合力。

2、完善拆违控违长效机制。

①完善发现机制。

要将全区各基层干部自查和规划、国土、房管、街道(乡镇)及拆违办巡查相结合,通过高密度、高频率的检查,将违法建设遏止在萌芽状态。

②完善查处机制。

要把日常性的拆违行动与开展集中专项行动相结合,街道(乡镇)范围内的违法建设,一经发现,即由区拆违办“一票三传”(分管副区长、区拆违办、违章建设所在街道乡镇各一份违法建设告知拆除通知书),限时办结、督查问效,由所在街道(乡镇)组织拆除。

③完善责任机制。

区政府与街道(乡镇)、区直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拆违控违工作纳入街道(乡镇)、区直单位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实施“一票否决”。

同时,做到控建拆违工作与干部的任用挂钩,与下拨经费挂钩。

把拆违控违工作责任落实在基层,实现拆违控违工作权、责、利相统一。

3、充实执法力量,保障执法经费。

建立违法建设举报“一口受理”工作机制,成立专职的违法建设巡拆中队,由城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和社会招聘的人员组成,专项拨付经费、车辆、装备,由区拆违办负责指挥和管理,主要承担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建违法建设拆除任务,保证拆违控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