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学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学课件(共46张PPT)
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样化的题材, 以及强烈显示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 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 《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 的前几天,列宁的月下旬, 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附近的
锯木厂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他带人找
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一家杂货店老板
体力虚弱 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
伤病
撕下毯子把脚腕子捆紧
野兽威胁 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的热爱, 对家园的 热爱。
人狼搏斗 抓住狼的牙床,压在狼身上
13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物形象?
14
“他”意志坚强、富于毅力、
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 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 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
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
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
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
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
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
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
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
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而是留下许
“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呢?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 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 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着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 想增加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听一听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热爱生命》(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三篇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旨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具有哲理的语句3、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蒙田对“热爱生命”的理解2、理解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及对人生的意义3、理解信条对人生作用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怒放的生命》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肖伯纳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潜对于生命这一话题,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呢?二、初步阅读,提出问题1、听录音朗诵,纠正字词,去感悟蒙田是怎么样去热爱生命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学生的可能性答案:3、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三、理清思路,把握结构1、题目叫做《热爱生命》,那作者是怎么样去热爱生命的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讨论了什么问题?明确:度日分别探讨了什么时候,哪些人怎样度日?(学生上台板书)好日子细细品尝坏日子消磨光阴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苦事贱物我值得称颂富有乐趣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2、对待生命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样不同的结果呢?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希望寄于来世聪明的人享受生活充实3、聪明人享受生活,其实享受生活也要讲究方法,作者在第三段是告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享受生活呢?(读)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

四、品味语言,感受风格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总第课时【课题】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明白文章思路,体会品味哲理性语言。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表明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名表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哲理性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天傍晚,一个人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

他觉得生活平淡而无聊,年轻的心不愿再负担人世间的孤独和艰辛。

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独特的声音,他不禁侧耳静听。

原来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他能够感到生命依然高高在上。

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句他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走去。

那是他生命里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闪电。

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在俄罗斯及世界各地。

他就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屠格涅夫。

问:是什么使屠格涅夫最终抛弃自杀的念头?(是生命的呼唤,是他心中尚存的热爱生命的信念。

)二、关于作者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合作学习(一)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读出声来)并思考: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请把能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的语句画出来。

理清文章思路:┌坏日子消磨┐赏玩│态度││“哲人”:打发消磨│热爱生命│└“我”:称颂乐趣┘│┌抓紧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方法└利用时间使生命丰盈饱满┘小结: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看出了用他最为诚恳的情感为我们诠释了热爱生命的含义:面对生命,我们不要沉迷于当中的痛苦和不幸,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面对死亡,我们不必畏惧,也不必逃避,抓紧时间,珍惜生命,充分享受生命所赋予我们的所有快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蒙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2、了解随笔这种文体3、积累本文需掌握的重点字音、字词、字义4、学会阅读的简单技巧:画重点句、找关键词、总结概括5、学会重点分析带有哲学性的句子导入:以上两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自杀导致更多的人死亡。

生命如此的脆弱,被轻视、被践踏。

那么,我们该如何的对待生命?热爱、珍惜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蒙田的文章《热爱生命》一、作者简介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用心感悟蒙田是怎么样去热爱生命的。

3、请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男、女各一人)★全班朗读课文三、分析课文,感悟文章找同学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问,你喜欢这段中的那句话,为什么?⒈文章标题为《热爱生命》,作者却并没有直接来给我们讲述如何要热爱生命,那么作者是通过那个词来给我们引述到生命上的?”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⒉提问: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讨论并归纳:有四种。

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

⑵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⑶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

⑷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⒊提问:那些“哲人”对度日是怎样认识的?讨论并归纳: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10 #%短文三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10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教案【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0课《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0课《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抽象道理具体化等哲理散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领悟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生命之美,热爱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体会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之美。

教学难点深悟文章的哲理意味。

一、说一说1、《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这是孔子问志的经典语段,那么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现在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你认为要想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珍惜时间,善于思考,力求创新,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尽情说吧!2、说作者。

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蒙田以博学著称,他的作品,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

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3、说文体。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随笔并养成在生活中有感就写随笔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我们能对生命和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思索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积累名言名句,一次来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一、新课导入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

曾当过15年文官。

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

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2卷,于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

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三、阅读思考(一)感知文脉1.对“度日”的认识:消磨光阴飞快地去“度”慢慢地赏玩细细品尝2.对生命的理解:“哲人” 苦事、贱物“我” 优越无比糊涂人:寄托来世3.对死亡的态度:毫不惋惜乐于生关心生活抓紧时间(二)讨论回答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提示】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提示】“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时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Word版含答案

短文三篇之《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是一种心态,这是一种境界。

我不去想是否怎么样,突出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成功、爱情、奋斗历程还是未来都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不管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关于作者和文体①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三、阅读探究1、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看看蒙田是怎样回答的。

【明确】:①因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了解随笔并养成在生活中有感就写随笔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我们能对生命和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思索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积累名言名句,一次来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对生命和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
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

曾当过15年文官。

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

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
集》2卷,于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

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三、阅读思考
(一)感知文脉
1.对“度日”的认识:消磨光阴飞快地去“度”
慢慢地赏玩
细细品尝
2.对生命的理解:“哲人” 苦事、贱物
“我” 优越无比
糊涂人:寄托来世
3.对死亡的态度:毫不惋惜乐于生
关心生活抓紧时间
(二)讨论回答
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
【提示】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
【提示】“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时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

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提示】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

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

4.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提示】不要害怕死亡,只有乐于生,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它过得丰盈饱满。

5.“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提示】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

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6.“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提示】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

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四、疑难解析
1.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

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
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慢慢”“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

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2.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对于“生”和“死”的根本认识。

【提示】作者的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

所以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

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五、拓展思考
提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吗?
观点一: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

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

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

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

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
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

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

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

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

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观点二: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

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

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

”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

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

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

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用朴素、明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了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倡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