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四课_应用图表》课件

第十四课 应用图表
新课导入
Excel不但能计算和排序,还能制作 图表让我们对数据的变化和数据之间的 关系一目了然。
创建图表
图表是数据图形化的表示,是根据工作表 中的数据创建而成,是人们形象地观察和分析 数据的工具。
图表类型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条形 图等。
创建图表
1.选择创建图表 的数据单元格区 域A2:D10
2.在“插入”选项 卡的“图表”组中, 单击“柱状图”
3.单击自己喜欢 的类型,即可创 建一个图表
创建图表
创建图表创建好的图表添加图表标题1.单击图表中的 任意位置选中图 表
3.单击“图表标题”
2.此时显示“图表 工具”,其中增加 了“设计”、“布局” 和“格式”选项卡, 单击“布局”
4.单击“图表上方”
切换图表行和列
试一试
1.将图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2.设置图表的其他选项。
思考与练习
欣赏“五年级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统 计表”,你能将“销售业绩统计表”中插 入折线图表并修饰得更漂亮吗?
为图表添加标题
添加图表标题
试一试 美化图表标题
切换图表行和列
怎样快速对比出各项指标中每个班的得分 多少呢?
切换图表行和列
1.单击图表中的 任意位置选中图 表
2.在“设计”选项 卡的“数据”组中, 单击“切换行/列”
切换图表行和列
切换图表行和列
切换过行和列的图标
切换图表行和列
通过图表形式,各项指标中每个班的得分 多少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课导入
Excel不但能计算和排序,还能制作 图表让我们对数据的变化和数据之间的 关系一目了然。
创建图表
图表是数据图形化的表示,是根据工作表 中的数据创建而成,是人们形象地观察和分析 数据的工具。
图表类型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条形 图等。
创建图表
1.选择创建图表 的数据单元格区 域A2:D10
2.在“插入”选项 卡的“图表”组中, 单击“柱状图”
3.单击自己喜欢 的类型,即可创 建一个图表
创建图表
创建图表创建好的图表添加图表标题1.单击图表中的 任意位置选中图 表
3.单击“图表标题”
2.此时显示“图表 工具”,其中增加 了“设计”、“布局” 和“格式”选项卡, 单击“布局”
4.单击“图表上方”
切换图表行和列
试一试
1.将图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2.设置图表的其他选项。
思考与练习
欣赏“五年级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统 计表”,你能将“销售业绩统计表”中插 入折线图表并修饰得更漂亮吗?
为图表添加标题
添加图表标题
试一试 美化图表标题
切换图表行和列
怎样快速对比出各项指标中每个班的得分 多少呢?
切换图表行和列
1.单击图表中的 任意位置选中图 表
2.在“设计”选项 卡的“数据”组中, 单击“切换行/列”
切换图表行和列
切换图表行和列
切换过行和列的图标
切换图表行和列
通过图表形式,各项指标中每个班的得分 多少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0课问题的分解课件(共21张PPT)

课堂讨论
本课学习
问题的分解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界定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确定 关键问题等方式来分析,助力问题解决。
界定问题
分解问题
确定关键问题
……
一、界定问题
9
二、分解问题
10
规模分解:
要求解正六边形的面积,可以把它分解 成两个梯形,先分别求出两个梯形的面积。
求从仓库到信息科技教师之间的最短距离, 以必经点“连廊”为分界点分解成两段路 线,分别研究它们的最短距离。
信息技术
五年级上
第十课 问题的分解
01 学习目标 02 本课内容 03 课堂总结 04 练习一下
2
01
学习目标
3
学习目标
你将学习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的分解。 3.关键问题的确定。
4
02
本课内容
5
本课学习
课堂引入
6
小组讨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送货机器人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如果学校也 有一台送货机器人,如何送货机器人找一条在校内 送货的最有路径呢?
11
行动分解:
12
三、 确定关键问题
13
14
03
课堂总结
15
课堂总结 界定问题 分解问题 确定关键问题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练习一下
17
19
20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本课学习
问题的分解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界定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确定 关键问题等方式来分析,助力问题解决。
界定问题
分解问题
确定关键问题
……
一、界定问题
9
二、分解问题
10
规模分解:
要求解正六边形的面积,可以把它分解 成两个梯形,先分别求出两个梯形的面积。
求从仓库到信息科技教师之间的最短距离, 以必经点“连廊”为分界点分解成两段路 线,分别研究它们的最短距离。
信息技术
五年级上
第十课 问题的分解
01 学习目标 02 本课内容 03 课堂总结 04 练习一下
2
01
学习目标
3
学习目标
你将学习
1.问题的界定。 2.问题的分解。 3.关键问题的确定。
4
02
本课内容
5
本课学习
课堂引入
6
小组讨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送货机器人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如果学校也 有一台送货机器人,如何送货机器人找一条在校内 送货的最有路径呢?
11
行动分解:
12
三、 确定关键问题
13
14
03
课堂总结
15
课堂总结 界定问题 分解问题 确定关键问题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练习一下
17
19
20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3课算法的设计课件(共18张PPT)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练习1
针对机器人画正六边形 的问题,设计一个算法。
练习2
练习3
感谢聆听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 “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一个过程的最优决策具有这 样的性质: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 何,其今后诸策略对以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 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过程而言,必须构成最 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 对于它的初态和终态而言也必是最优的。
最优化原理是动态规 划的基础,任何一个问题, 如果失去了这个最优化原 理的支持,就不可能用动 态规划方法计算。能采用 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都需 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满足条件:
(1) 问题中的状态必须 满足最优化原理;
(2) 问题中的状态必须 满足无后效性。所谓的无后 效性是指:“下一时刻的状 态只与当前状态有关,而和 当前状态之前的状态无关, 当前的状态是对以往决策的 总结”。
03
02
(2)确定状态和状态变量: 将问题发展到各个阶段时 所处于的各种客观情况用 不同的状态表示出来。当 然,状态的选择要满足无 后效性。
动态规划的设计都有着一定的模式,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01
02
(3)确定决策并写出状态转 移方程:因为决策和状态转移 有着天然的联系,状态转移就 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状态和决策 来导出本阶段的状态。所以如 果确定了决策,状态转移方程 也就可写出。但事实上常常是 反过来做,根据相邻两段各状 态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决策。
这个“最优化原理”如果用数学化一点的语言 来描述的话,就是:假设为了解决某一优化问题,需 要依次作出n个决策D1,D2,…,Dn,如若这个决策 序列是最优的,对于任何一个整数k,1 \u003C k \u003C n,不论前面k个决策是怎样的,以后的最优 决策只取决于由前面决策所确定的当前状态,即以后 的决策Dk+1,Dk+2,…,Dn也是最优的。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1图片与信息技术| 重庆大学版(共11张PPT)

第1课 图片与信息技术
目录
CONTENTS
01 看一看 02 做一做 03 说一说 看一看 任务
01 看一看 任务
02 做一做
02 做一做
任务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阶段 远古时代 古代
现代
制图方法 制图材质 传播速度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请同学答复 图片制作和处理技术的开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1课 图片与信息技术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02 说一说
请同学答复
任务
2.以下图片向人们传达了那些信息?
请同学答复
02 说一说 任务
请同学答复
3.刚刚同学们知道了图片能够传递信息,那谁能各位老师说说学 校里有哪些?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以学下— 图片—向小人组们交传流达—了—那动些手信操息作?——展示准备
自学书 —1—-3小页组,交然流后—小—组动交手流操,作完—成—下展面示的准表备格: 以图下片图 制片作向和人处们理传技达术了的那开些展信对息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自学— 书1—-3小页组,交然流后—小—组动交手流操,作完—成—下展面示的准表备格: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图自片学制 书作1-和3页处,理然技后术小的组开交展流对,人完们成的下生面活的产表生格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1课 图片与信息技术
03 说一说
目录
CONTENTS
01 看一看 02 做一做 03 说一说 看一看 任务
01 看一看 任务
02 做一做
02 做一做
任务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阶段 远古时代 古代
现代
制图方法 制图材质 传播速度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请同学答复 图片制作和处理技术的开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1课 图片与信息技术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02 说一说
请同学答复
任务
2.以下图片向人们传达了那些信息?
请同学答复
02 说一说 任务
请同学答复
3.刚刚同学们知道了图片能够传递信息,那谁能各位老师说说学 校里有哪些?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以学下— 图片—向小人组们交传流达—了—那动些手信操息作?——展示准备
自学书 —1—-3小页组,交然流后—小—组动交手流操,作完—成—下展面示的准表备格: 以图下片图 制片作向和人处们理传技达术了的那开些展信对息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自学— 书1—-3小页组,交然流后—小—组动交手流操,作完—成—下展面示的准表备格: 自学——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展示准备 图自片学制 书作1-和3页处,理然技后术小的组开交展流对,人完们成的下生面活的产表生格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 自学书1-3页,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1课 图片与信息技术
03 说一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0课+动作补间我常用(课件)

四、 动作补间的实例演示
要点2: PPT中使用动作补间的步骤
1. 打开PPT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幻灯片。 2. 选择需要添加动作补间的对象,例如图片或文字框。 3. 在"动画"选项卡中,点击"动画效果"按钮,选择适合的动画效果 。 4. 在"动画效果"面板中,点击"动画路径"按钮,选择合适的路径样 式。 5. 在"动画效果"面板中,点击"动画速度"按钮,调整动画的速度。 6. 在"动画效果"面板中,点击"动画选项"按钮,进一步调整动画的 属性,如延迟、循环等。 7. 点击"播放"按钮,预览动画效果。 8. 根据需要,可以在"幻灯片切换"选项卡中设置动画的切换方式和 持续时间。
活动2 动画制作初步 第10课 动作补间我常用
1 一、 什么是动作补间 2 二、 动作补间的原理 3 三、 动作补间在PPT中的应用 4 四、 动作补间的实例演示
1
一、 什么是动作补间
一、 什么是动作补间
什么是补间动画
动作补间的作用
动作补间的应用场景
一、 什么是动作补间
什么是补间动画
补间动画是指通过在连续的关键帧之间进行图像变换来产生流 畅的动画效果。在动画制作中,补间动画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在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之间插入中间关键帧, 实现物体的平滑过渡和连续运动。
要点3: 动作补间的实现方法
实现动作补间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线性插值、贝塞 尔曲线插值和样条插值等。线性插值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在 两个关键帧之间按照线性比例插入中间帧,实现图像的平滑过 渡。贝塞尔曲线插值和样条插值则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图像的运 动轨迹和速度,使得动画效果更加自然和流畅。 以上是关于动作补间的原理的三个要点。了解了动作补间的原 理,我们可以在PPT中运用这一技术,制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 动画效果,提升幻灯片的表现力。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7课分支结构课件(共15张PPT)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 P30页练习题。
感谢聆听
【分支嵌套流程图1-三级成绩】
画流程图,输入学生的百分制成绩s,根 据其值,输出其等级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 60分以上为合格,不足60分为不合格。
【分支嵌套流程图2-五级成绩】
画流程图,输入学生的百分制成绩s,根 据其值,输出其等级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 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以上为中等,60分 以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提示:当a<b时,交换a和b,最后输 出的a一定是其中的大值。流程图中可以 直接给出交换a和b的具体算法,也可以 用文字“交换a和b”说明。流程图是面 向人的设计语言,人能看明白即可。
【双分支结构流程图-大值】 问题:画流程图,输入两个整数a和b,输 出其中的大值。 提示:采用双分支结构,输入a、b后,将 大值赋值给另外一个变量,最后输出结果。
【分支嵌套流程图2-五级成绩】
画流程图,输入学生的百分制成绩s,根 据其值,输出其等级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 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以上为中等,60分 以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流程图综合-体重监测器】
(1)成年男性的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请画流程 图,输入身高,输出标准体重。 (2)超标准体重20%为超重,请画流程图,先计算出标准体重,当超 重时,请给出提示 (3)体重监测器需要在不超重时也给提示,请画流程图。 (4)若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为超低,将这种情况也做出处理。 (5)除了为男生服务,还要为女生服务。男生的标准体重是“身高100”,而女生的标准体重是“身高-105”,其他评判的原则一样。请 你画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流程图。
第7课分支结构
1.分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防范网络陷阱与计算机病毒 课件

2.下面哪种做法不利于防范网络陷阱( ) ?
A、不轻信诱惑,不打开不良网页
B、为了便于记忆,QQ和电子箱设置相对简单的密码
C、在多人共用电脑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的密码
D、不单独与网上认识的网友见面
课堂小结
通过上述“防范网络陷阱”的学习,我们发现:当我们兴致勃勃地上 网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网络陷阱在等着,它们往往以形形色 色的诱惑包裹着,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不要掉入不 法分子设下的圈套。
谢谢贝贝!安装杀毒软 件真的很有用!
新知讲解
学着做
观看防范网络陷阱视频,并进行总结,说出视频中一共有几 种防范网络陷阱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新知讲解
学着做
1.免费wifi要慎用
7.手机更换要防泄密
2.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别乱扫
8.网上兼职赚钱不可信
3.个人隐私不要晒
9.私人充值游戏币,游戏皮肤是
4.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不要点
新知讲解
一.防范网络陷阱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会被一些隐藏的不法分子所利用。 在你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遭遇过和玲玲类似的情况吗? 万一碰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不用慌张,有很多应对办法,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防范网络陷阱吧。
其实还不太够用呢!看
视频学习几个小妙招! 做到就能百毒不侵!
新知讲件中都嵌入了病 毒,只要你一进来,我
就有机会啦。
哇,这个网站有电 影,还有那么多我 想下载的软件,赶
紧下载试试。
探究新知
1.认识计算机病毒
请仔细阅读课本,或利用搜索引擎查找 ,回答以下问题。
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东西?
2.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什么媒介进行传播?
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14课《算法效率比一比》课件

第14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累加运算的效率分析
时间对比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从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要准确地 比较两个算法究竟哪个更高效,往往比我们预想的要难很多。通常 需要从数据量、步骤多少、所需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设计算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也是如此,通常需要经过多次 的比较、实验与探索来获得结论。
第14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累加运算的效率分析
时间对比
大家听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计算“1+2+3+…+100”的故 事吧?高斯使用第二种算法很快给出了答案,比所有其他孩 子的速度都快。
我们先来做一个“合理假设”:如果做1 次加法用时1 秒、做1次乘法用时10秒、做1次除法用时15秒。
第14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一、用不同方法统计物体数量
方法对比
通过比较发现:算法1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算法2所用的步数较少, 计算起来更快。
通过求“1+2+3+…+10”的两种不同算法,说明解决同一个问 题时,不同的算法会有不同的步骤,也就可能存在不同的效率。
第14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一、用不同方法统计物体数量
方法对比 第二种算法
依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以总结得到求解一组连续自然数累加之和的公式。 累加的和 =(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数的总个数÷2
例如,自然数从1到n的累加之和可以表示为: s = ( 1 + n )* n / 2
因此,s = ( 1 + n ) * n / 2 = ( 1 +10 )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