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知能点一】开元盛世

1. 登基后,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为宰相,稳定政局,恢复生产,使唐王朝出现了“”的鼎盛局面。

2. 唐玄宗即位后为稳定朝政,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 )

①开凿大运河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生产④重用贤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3. 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所赞美的是( )

A. 汉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B. 隋朝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C.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D. 盛唐开元盛世的景象

4.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

唐朝时期,唐玄宗就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

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

A. 地方吏治

B. 农业生产

C. 干部交流

D. 改革创新

5. 简述“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知能点二】繁荣的经济

6. 唐朝时,改进后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量出

现,主要有( )

①铁犁牛耕②翻车

③筒车④曲辕犁

⑤收割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

D. ②④⑤

7.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A. 西汉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8. 唐朝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越州的

如冰似玉,邢州的似银如雪。

9. 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10.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的集市贸易也很

活跃,成为农民从事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

唐朝时把在乡村进行定期商品交易的场所

叫( )

A. 商场

B. 草市或集

C. 超市

D. 村坊

11. 唐朝城市经济繁荣,大城市北方有、

,南方有和。

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12.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

( )

A. 长安

B. 扬州

C. 洛阳

D. 成都

13.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安史之乱

C. 武则天垂帘听政

D. 魏征辞世

14.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907年

B.690年

C.618年

D.589年

15. 唐朝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试以农业、手工业为例说明。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16. 史书称赞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说明唐玄宗继承与发扬了哪位皇帝的执政

风格(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17. 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④文景之治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18. 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你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吗( )

A. 唐朝长安城内的东西两“市”是商品和

作坊的集中地,也是城中居民购买日常

物品的地方

B. 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这两个字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

西边的欧洲贸易往来

D. 舶来语,唐朝时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19.识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 其用

途是什么? 是在何时发明并开始使

用的?

(2)说说图一所示生产工具的使用带来了哪

些便利?

(3)说出图二所示生产工具的运行原理。使

用起来有什么优越性?

20. 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人们把图一、图二人物统治下的社会局

面分别称作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两位皇帝所采取的共

同措施有哪些?

(3)图三中的物品是一件白色瓷器,请问唐

朝时期哪里盛产这种瓷器? 图四是唐朝

时期的哪种工艺成就? 图三和图四所示

物品说明了什么?

(4)通过对“开元盛世”史实的学习,你得到

了怎样的认识?

21.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

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

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

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请回答:

(1)材料的作者是谁?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繁荣局面的

情况?

(3)材料反映了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什么?

(4)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

基本特点。

22.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这与唐朝前期几位皇帝的治理密不可分。尤其是

唐太宗、唐玄宗的政绩很明显。试比较唐太宗、唐玄宗政策措施的相同点,并谈谈这些

举措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启示。

举一反三,一显身手。

23. 在一节历史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介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生平事迹

的纪录片。然后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两

个学习任务。

(1)同学们看过很多以中国古代帝王为题材

的电视剧,比如《秦始皇》《汉武大帝》《贞

观长歌》《长恨歌》《康熙大帝》《雍正王

朝》等。你认为电视剧所反映的帝王事

迹与教科书、历史典籍所反映的帝王事

迹之间有差别吗?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

应该主要依据哪种形式的历史资料? 你

(2)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2)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中任选一位你比较熟悉、比较喜欢的人物,对

其进行评价。

触摸真题,激活智慧。

24. (2010·广东东莞)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

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

道”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25. (2010·山东潍坊)“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

包括( )

A. 重用贤人

B. 重视生产

C. 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26. (2010·山东聊城)“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

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靖难之役

27. (2010·广东汕头)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

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第3课时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唐玄宗姚崇宋璟开元盛世

2.C

3.D

4.A

5.唐玄宗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

宋璟为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

地方官尤其是最基层的县令的政绩;反对奢侈浪

费,提倡勤俭节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6.C 7.D

8.青瓷白瓷

9.A 10.B

11.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

12.A 13.B 14.A

15.农业: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农具进一步改进(改

进了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

具筒车);大面积兴修水利,唐朝前期,兴修的重要

水利工程有160多处;水稻广泛采用育秧技术移

植栽培;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达800多万顷;

蔬菜新品种增加了很多。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丝

织技术高超,丝织品产量高、品种多;制瓷技术有

很大进步,越州的青瓷如冰似玉,邢州的白瓷似银

如雪;陶器以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的唐三彩最为著

名。

16.C 17.D 18.A

19.(1)图一为曲辕犁,图二为筒车。曲辕犁是耕作用

的工具,筒车是灌溉工具。两者都是唐朝时发明

并开始使用的。

(2)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操作更灵活,更

节省人力和畜力。(若答“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

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也可)

(3)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将水由低处汲到高

处。它利用水力转动筒车,节省了人力,功效也比

曹魏时期发明的翻车大。

20.(1)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2)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才等。

(3)邢窑;唐三彩;说明了唐朝时期手工业的发达。

(4)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活水平超过了任何一个

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前列,我们对此应感到骄

傲和自豪;统治者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关心生产

的发展,社会经济才能有所提高等。

21.(1)杜甫。

(2)开元盛世。

(3)水稻、粟。

(4)男耕女织。

22.相同点: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发展生产;顺应

民心,缓和社会矛盾。启示:治理国家,必须选用

贤良之才,必须顺应民心,让人民安居乐业,构建

和谐社会。

23.(1)电视剧反映的帝王事迹中加入了许多文学创

作的成分,比如夸大事实、刻意粉饰、虚构情节等,

不如教科书和历史典籍所反映的帝王事迹真实。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主要依据历史典籍、历史专

著、历史教科书和历史考古的资料,可以适当参考

影视作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方面很多,比如帝王的所作所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比如统一、民族融和、经济发展),是否符合民心民意,是

否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给后

世造福或留下文化、制度遗产等。(如果学生从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定等方面来作答也可,不论

考虑哪些方面,都要根据史实分清功过是非,一分

为二地评价)

(2)略

24.D 25.D 26.C 27.D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习题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武则天前一任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 答案:D 2.其当政时被称为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解析:“贞观遗风”是对统治者统治的一种赞美,唐玄宗是开元盛世,而唐高宗和唐中宗都没有太大的作为。武则天当政时期,统治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称她的统治有“贞 答案:B 3.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开封 答案:A 4.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在( A.唐太宗贞观年间 B.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解析:唐朝的全盛是在唐太宗和武则天良好统治基础上实现的。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政治内 答案:C 5.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最高统治者比较开明 B. C.统治阶级放弃了剥削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任何时候,统治阶级都不会放弃剥削,只是有可能采取比较宽松 答案:C

6.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解析:此题是一通比较分析题,盛世局面主要表现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方面。 答案:A 7.唐朝的全盛时期是指(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朝,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此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D 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功过。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 B. C.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 图1 图2 答案:曲辕犁筒车 10.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缔造者。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这一“盛世”的出现,是与唐玄宗改革分不开的,正是唐玄宗在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可是,唐玄宗的改革并非没有弊病,它在奠定盛世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加上唐玄宗本人晚年的昏庸奢靡,将唐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明君上位,励精图治: 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历程充满艰辛,这也使得他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冷眼旁观,他从武则天和睿宗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问题。李隆基下定决心要做一位明主,于是他在即位以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治上,唐玄宗雷厉风行,恩威并施,将政局迅速稳定下来。本质上来讲,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才夺得的皇位,不论是宗室诸王,还是朝中残存的旧党,对于李隆基的执政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点,李隆基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他大赏功臣,缓和和宗室诸王的关系,拉拢各方势力。与此同时,李隆基对宗室诸王和功臣十分警惕,他不允诸王和大臣有私下联系,一经发现有人逾规,立刻将其发配出去,不留下任何不安定因素。 当皇位巩固以后,李隆基开始对糜烂的吏治动刀子。李隆基将原有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提高了官僚机构的效率,选贤任能,诸如姚崇、张嘉贞、张九龄等贤才良臣被李隆基提拔上来,担任宰相。五代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称赞玄宗道:“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执政早期的唐玄宗虚怀纳谏,他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玄宗还下令完善法制,在他的主导下,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典《唐六典》诞生,使得唐朝的法制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 政治上的开明和稳定,让唐玄宗有了底气对豪门士族出手。当时的豪门士族实力强大,他们大行土地兼并,许多农民被迫依附于他们。王公贵族们大行其道,横行乡里,他们无视中央政府,派出官吏,公然向百姓们敲诈勒索,强行放高利贷,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此同时,佛教势力也在前朝几代皇帝的扶持下不断崛起,他们侵占良田,广蓄奴仆,他们和豪门士族一起,挖空了唐朝的社会根基,中央政府的赋税受到严重的影响。 唐玄宗上位以后,大力打击豪门士族和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开放市场,发展农业和商业。同时,唐玄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改革,其中包括简括户口,落实税收;整顿赋税徭役名目,抑制脱税逃税;扩大以实物或货币代役的范围;增强运输能力,解决关中缺粮问题,稳定中央政权。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改革吏治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发展经济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 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

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提倡文教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对外军事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 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与贞观之治之比较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开元盛世的背景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 唐玄宗 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知道“开元盛世”及其在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简述唐朝衰亡的原因及简单经过。识读“唐朝手工业及大城市分布图”,找出主要城市及手工业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掌握识基本技能。知道“安史之乱”。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归纳、概括唐朝开元盛世与政治、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理解能力。根据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说明曲辕犁、筒车的工作原理,制作模型,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教科书纺织品、瓷器等文物图片以及唐都长安的布局图的讲解说明,培养审美、鉴赏以及说明、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学习,认识唐朝全盛时期中国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情况,培养民族自豪感。从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方面,了解生产技术进步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发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组织开展“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唐朝衰亡是否罪在杨贵妃”的讨论会,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有哪些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励精图治和安逸享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包括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两方面,而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盛世”的具体表现。教科书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对唐玄宗的分析及评价。教师应当适当加以引导,对唐玄宗的前后变化及其导致的不同结果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疑点:杨贵妃命归何处?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政治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而有关杨贵妃的结局则说法不一,至今还是一个谜。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是在马嵬驿,六军将士以咎在杨家,愤杀杨国忠,迫杨贵妃自缢。这是历来正典史籍的普遍记载。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是当了女道士。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亡命到了日本。应该说,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史料是比较翔实的,且已得到公认。但是,杨贵妃出逃到女道士和亡命日本的说法,也言之有理,证之有据,不能轻易地否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前小字导言,教师展示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然后请同学一起来了解杜甫在诗中所描绘的开元盛世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回忆,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唐朝哪两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作为。学生答出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等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在前人的基础上,到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2、讲解 一、开元盛世 这一部分讲述了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上的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整理唐玄宗的政治措施有哪些,注意不要让学生照搬教科书。然后帮助学生提炼出重用贤臣、改革吏制、提倡节俭这三个方面。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右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626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 C.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2.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创新七下历史352课堂导学案编制:毛明学班级: 姓名;第组号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求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记住“开元盛世”的含义。 3.归纳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本课思维导图 三、自主预习 1. 贞观之治: (1)措施:吸取的历史教训,,。唐太宗,知人善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及;制定,减省;增加,鼓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在经济上,减轻,鼓励。 (2)含义: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2.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创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他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她在位期间,得到持续发展,持续增长,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局面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年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发展经济,改革。注重、,这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 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时期,史称“”。 四、合作探究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请回答:这首诗反映了开元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全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2.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这三位帝王的主要功过,你对哪位帝王评价最高?为什么? 五、知识结构:(见右图) 六、随堂演练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关“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徵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C.加强中央权力 D.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说:“……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长处和短处,如今他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所说的“他”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A.房玄龄 B.魏徵 C.姚崇 D.杜如晦 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魏徵既殁,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家给人足”,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关注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可贵品质。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四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社会状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十九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 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你认为唐三彩应该是( )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②冰裂纹瓷器③白瓷④青瓷⑤青花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 A、抗击突厥 B、重用人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以下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 B、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 C、农民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D、瓦舍里在生产唐三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唐玄宗 B、唐玄宗武则天 C、唐太宗武则天 D、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描写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治世的繁荣景象。这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应该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唐朝时,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诗书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A(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和一篇优美的文章考取功名。之后,被分到长安工作。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回答:(1)张三离船登岸之地A是哪一个城市?该运河开通时皇帝是谁?(2)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3)张三所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贞观之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魏征 唐太宗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材料二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师展示魏征的图片,简要介绍。 3.师生共同探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师总结。

(2017年春季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①大兴土木②多次发动战争③滥用民力④酷虐残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 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水经注》 B、《隋律》 C、《齐民要术》 D、《唐律疏议》 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2)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3)为什么唐太宗看到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 (4)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DD 6 A 二、材料题 (1)唐太宗魏征

(2)无论父系母系,都是贵族,有头有脸、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显赫的世家,给世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贵族是当时社会的主导部分,属于社会精英。世民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自会与人不同。他视野开阔,气质高贵,富含文化教养,善于自我克制,比较体贴尊重下级等,应该说,都与家庭出身有关。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玄武门之变。 (3)请同学们参考第9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唐太宗的话回答。 (4)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法律上,修改法令,编写《唐律疏义》。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知能点一】开元盛世 1. 登基后,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为宰相,稳定政局,恢复生产,使唐王朝出现了“”的鼎盛局面。 2. 唐玄宗即位后为稳定朝政,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 ) ①开凿大运河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生产④重用贤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3. 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所赞美的是( ) A. 汉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B. 隋朝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C.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D. 盛唐开元盛世的景象 4.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 唐朝时期,唐玄宗就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 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 A. 地方吏治 B. 农业生产 C. 干部交流 D. 改革创新 5. 简述“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知能点二】繁荣的经济 6. 唐朝时,改进后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量出 现,主要有( ) ①铁犁牛耕②翻车 ③筒车④曲辕犁 ⑤收割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 D. ②④⑤ 7.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A. 西汉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8. 唐朝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越州的 如冰似玉,邢州的似银如雪。 9. 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10.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的集市贸易也很 活跃,成为农民从事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 唐朝时把在乡村进行定期商品交易的场所 叫( ) A. 商场 B. 草市或集 C. 超市 D. 村坊 11. 唐朝城市经济繁荣,大城市北方有、 ,南方有和。 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12.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 ( )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中图版课后辅 导练习第九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唐朝灭亡的标志(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 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712年,______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前期主要年号是______。【答案】: 【解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教案示例之二 教材分析 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结束。以“安史之乱”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前期8位皇帝中著名的有三个。唐太宗以隋亡为戒,任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业绩,唐朝进人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思想教育:①农民战争对调整政策的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②统一安定的局面,符合实际的政策,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 3.能力培养:①通过“为什么说唐太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通过总结封建治世的共同点,培养综合归纳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 难点:“贞观之治”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在隋朝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晋阳起点(板书) 正当隋末农民战争蓬勃发展的时候,有些隋朝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的旗号。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高祖同他的儿子秦王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争战,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又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 二、玄武门之变(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