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案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锄禾》的意境。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锄禾》的诗意和韵律。
2. 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1. 《锄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如何引导学生从《锄禾》中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锄禾》的意义。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锄禾》的作者李绅及其背景。
(2)提问:《锄禾》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
(2)学生自主朗读《锄禾》,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锄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分析《锄禾》中描绘的农民劳动场景,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4. 讨论交流:(1)提问:《锄禾》中体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怎样做?(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劳动场景,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锄禾》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劳动和粮食节约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锄禾》全文。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学生能够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运用《锄禾》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农民劳动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可以提供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锄禾》的内容,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以及培养对农民劳动的认同和尊重。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锄禾》文本材料。
插图或图片。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音响设备或朗读机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锄禾》的兴趣。
可以展示一些农民劳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锄禾》,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学生讨论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4.3 表达与创作:学生模仿《锄禾》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农民劳动的感激之情。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等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锄禾》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学生的朗读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和情感的表达。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锄禾》。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锄禾》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锄禾》的文本。
3.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提问学生对农民劳动的看法,引出诗歌《锄禾》。
2. 诗歌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老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让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农民劳动的感激之情。
(2)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农民劳动的重要性和辛苦。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锄禾》的内容,并背诵诗歌。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背,提高语感。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付出,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锄禾》的内容,并背诵诗歌的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情景模拟,评价他们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锄禾》的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农民辛勤劳动的过程。
(3)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反对浪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2)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劳动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锄禾》,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锄禾》,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巩固学习。
3. 理解诗歌(1)分组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农民,体验劳动的过程。
(3)教师引导: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民劳动的场景。
(2)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3)制定行动计划:反对浪费,从我做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范本:锄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锄禾》。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锄禾》。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锄禾》。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锄禾》,引导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
(2)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3. 背诵与默写:(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锄禾》两遍。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在家背诵诗歌。
3. 写一篇关于农民辛勤劳作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表演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诗歌和默写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书写质量和记忆能力。
3. 小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小作文中对农民辛勤劳作的理解和表达,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农民劳动体验活动,如种植、收割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邀请农民代表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经验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民劳动的意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难点的突破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程表根据学校课程表的要求,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2)理解古诗《锄禾》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
(2)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表演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出示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民劳动。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锄禾》。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讨论古诗含义(1)分组讨论,理解古诗《锄禾》的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总结感悟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第二课时1. 复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锄禾》。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朗读表演分组进行朗读表演,展示对古诗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4. 背诵古诗(1)学生自主背诵古诗《锄禾》。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鼓励。
5.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锄禾》。
(2)以“我眼中的农民劳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家庭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绘画或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对农民劳动的感悟。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锄禾》的意义。
(2)学会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品质。
(2)培养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难点:(1)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义。
(2)学会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锄禾》全文。
2. 词语卡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 奖励物品:小星星、小红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全文展示《锄禾》。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诗歌:(1)教师逐句讲解《锄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词语学习:(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组词。
(2)学生进行识字游戏,巩固词语学习。
4. 理解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品质。
5. 朗读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朗读《锄禾》。
(2)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锄禾》。
(2)家长协助孩子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
2. 拓展作业:调查家人的粮食浪费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培养节约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家庭作业的落实程度。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锄禾》的意义。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难点:(1)诗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2)诗文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2. 诗文材料:《锄禾》文本及其相关资料。
3. 分组讨论道具:如小卡片、画笔等,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民劳动的观察和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节奏和韵律。
3. 解释字词(1)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字词含义。
4. 理解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5. 体会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意境的体会。
6.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诗文中的精神应用到生活中。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7.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2)学生表达对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受。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锄禾》的感悟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当午”是什么?看看图:(中午,太阳当头照)
“汗滴”:汗水滴下来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土
“知”——知道
“盘”:看图,在古代,古人把碗当成盘,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就是指碗。
“盘中餐”:碗里的什么?(米饭)
“粒粒”:每一粒米
“皆”:都
8.下面,我们把这些词的意思,再来复习一下,好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盘中餐、粒粒、皆)
16.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一学第二句,行不行?相信你们一定行。(指名回答)(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就是农民伯伯的汗水一滴一滴流到禾苗下面的土壤里)
17.把前两句读一读,自己试着背一背。
18.指名读、背前两句。
全班一起背。
19.刚才小朋友们这几种方法自己学会了第二句,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请同桌两个人一起学一学第三、四句,看看是什么意思,行吗?
9.好极了,刚才我们把每句诗里的每个词的意思都弄明白了,那你只要把每个词的意思连起来(板书:连,带拼音),我们是不是就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呀?那请你把第一句每个词的意思连起来,试试看。
10.谁来说说。指名说
11.他是把每个词的意思连起来了,可是,我们听上去这句话好像有点别扭,那是什么时候给禾苗除草松土?古人作诗,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把一些词的顺序给颠倒了,那么我们在说它意思的时候,就要把词的顺序怎么样?(颠倒过来,换过来,板书带拼音:换),你能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2.这句话可没说清楚,是谁给禾苗除草松土呢?(农民伯伯)
13.当这个句子不完整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这个句子加上自己的话。(板书:加)使这个句子更完整,那你能再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14.先读这句诗,再解释。(农民伯伯在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给禾苗除草松土)
15.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读懂了第一句啊?(连、换、加)再想想,什么时候用连呀?(把每个词的意思连起来)什么时候用换?(当句子不通顺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加呢?(当句子不完整的时候)
20.哪一组来当代表,说说这两句,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谁来试试?大家听听他说的意思对不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辛苦换来的。)
21.刚才我在下面听其他同学说了,大家说的都不错,用自己的话,不一定都说得一样。那么,农民伯伯到底是怎样把粮食种来的,你们想看看吗?(播放动画短片)
5.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再细心读课文,这次,老师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你实在不明白的词,请用直线划出来。(生自由读,自由划不明白的字词)
6.交流,哪些字词你不明白。(师在黑板上划出)
7.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解读这些不懂的问题。首先,“锄禾”是什么意思?你们再观察一下画面,谁来说说什么是“锄禾”呀?(给禾苗除草、松土)
25.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指名背,男女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禾、午、辛、苦
2.指导书写:“禾、午”一竖落在竖中线上,“辛”一点以及“十”的一竖在竖中线上,“午、辛”一长横写在横中线上,“苦”上下结构,“古”一长横在横中线上,竖稍稍向左倾斜。
3.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锄禾》这首诗,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相信小朋友今后会更加爱惜粮食。课后,大家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诗来读一读。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锄禾》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前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前3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诗意。
2.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幅图,想看吗?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诗人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并且深受感动,就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锄禾》。(揭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愿意和同学和老师说说吗?(李绅,唐代人)板书:李绅
板书设计: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连
汗滴禾下土。换
谁知盘中餐,加
粒粒皆辛苦。
3.还有吗?
二、悟读古诗
1.请同学轻轻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注意要读准字音。
2.出示字卡,指名读:辛、苦。连起来:辛苦。
盘、粒、禾、午、皆、当、汗、知。
3.好,下面同学来看这首诗。(出示诗歌)
4.数数,这首诗有几行啊?(四行)那我们知道,在古诗里啊,一行就是一句,快数数,这首诗有几句?(四句)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四句。师正音。
22.农民伯伯在种植粮食的时候,正好赶上炎热的夏季,他们在那么热的太阳底下要辛苦的劳作,多辛苦啊,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23.你能不能把后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把对农民伯伯的感谢之情读出来。(指名读)
27.试着背一背。
24.这首诗,我们学完了,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读一读,这首诗的意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