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范本模板】

合集下载

永久植入起搏器后的自我护理

永久植入起搏器后的自我护理
永久植入起搏器后的自我护理
休息和活动
• 术后局部伤口沙袋压迫4-6个小时,第一天卧床休 息(左侧卧位或平卧,避免右侧卧位)手术1周后 ,可逐渐恢复正常体位。一般术后地位天可下床 活动,术后2-7天上肢可轻微活动,避免抬高植入 起搏器部的肩膀部分,不要压迫放置起搏器的部 位或玩弄起搏器,1周后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 应避免术侧上肢过度上举,提重物,剧烈运用等 ,以免起搏器电极移位。
预防感染
• 术后静脉预防性使用三天抗生素预防感染 • 一般肠线缝合伤口不用拆线,术后3-5天可 以出院 • 普通线缝合的伤口7-10天拆线后可出院, 或3-5天出院,日后返回医院来拆线。
定期随诊
• 术后1月,3月,半年,1年联系医生了解起搏器 工作情况,此后半年或一年随诊一次 • 起搏器应用6-7年后,应每半年或3个月随诊一次 • 如有特殊不适,随时到当地医院复查心电图。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旅行时起搏器植入知识手册及植入卡应随身携带 。若有突发事件发生,有助于他人对您进行及时 救护。乘飞机时,机场的安全检查装置对起搏器 功能影响不大,若金属探测器探测到体内的起搏 器,可向航空公司有关人员出示起搏器植入卡。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洗澡水温过热或桑拿浴对起搏器功能不会 有直接影响,但是洗得时间过长会增加心 脏的负担。所以,洗澡时间应以10~20分钟 为宜。电热洗澡应尽量避免。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永久不可做磁共振检查,尽量不靠近高磁场的区 域,变电站,雷达天线等。手机不宜放置在靠近 起搏器侧,宜用非起搏器植入侧拨打手机或移动 电话。使用家用电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直接与 身体有电接触的或者向外发出强电磁波的电器。 如:电磁炉,低高频治疗仪等,不要使用或靠近 。另外紧靠带有阴极射线管的30寸大型电视机也 应避免。使用电热毯或电热被褥时避免时间过长 ,睡觉时最好把插头拔掉。起搏器会受磁力影响 ,不要将磁性物等靠近埋入起搏器的部位。如果 感到异常时,请先离开上述场所。若担心的话, 请向负责医生询问。

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处理方法:及时 使用抗生素、定 期更换敷料、保 持伤口清洁干燥
预防措施:严格 无菌操作、定期 检查伤口情况、 增强患者免疫力
并发症的危害: 可能导致手术失 败、病情恶化、 甚至危及生命
导线断裂或移位
原因:导线老化 或机械应力导致 断裂
症状:起搏器失 灵或异常放电
处理:重新手术 植入导线
预防:定期检查 起搏器及导线状 况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 定期检查心电图 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术后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成 功,使病人安心养病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耐 心解答病人的问题
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病人调整心态,适应术后 生活
饮食指导
术后第一天: 流质饮食,避 免过硬和刺激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到 撞击或移位。
保持皮பைடு நூலகம்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与血肿
血肿:术后局部肿胀,一般 2-3周自行消退
出血:术后24小时内出现, 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处理:冰敷、压迫、抬高患 肢,遵医嘱用药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定期 复查
感染
并发症发生的原 因:手术伤口、 导线和电极的感 染
添加标题
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安排随访时间,检查起搏 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
日常自我监测:注意观察身体状 况,如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检查
起搏器日常维护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确保 起搏器正常工
作。
避免接触高磁 场环境,如核 磁共振、磁悬
浮等。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 到撞击或移位。

起搏器护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起搏器护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院心血管内科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二、护理对象及护理方法(一)护理对象本次护理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5岁。

(二)护理方法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起搏器植入的原理、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

2.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减少电极移位的风险。

(3)切口护理:术后切口处用纱垫压迫4-6小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4)并发症护理:a. 电极移位:观察患者心电监护,若出现起搏器功能障碍,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电极重新植入。

b. 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抗凝治疗,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c. 感染: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5)生活指导:a. 饮食: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b. 戒烟戒酒: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心脏负担加重。

c. 适度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3. 出院指导(1)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

(2)生活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强磁场、高压电等危险因素,防止起搏器功能受损。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永久起搏器是一种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对心脏进行持续的电刺激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是一种手术,需要严格的术后护理,以确保患者术后康复良好。

本文将介绍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

1. 术后观察和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者普通病房内接受观察和监测。

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心律等指标。

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心脏穿孔等。

2. 术后休息术后患者需要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翻身。

术后2~4周内,患者需要保持患肢关节部位固定,尽量避免弯曲和举重。

3. 术后饮食术后48小时内直到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需要暂时禁食,只能喝水或者用吸管喝流食。

恢复饮食后,应严格按照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进食。

4. 术后创口护理术后创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以确保干净、干燥、无菌。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创口愈合情况,防止感染和创口裂开。

5. 术后药物管理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定期进行药物管理。

永久起搏器需要连续供电,患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6. 术后定期检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检查,以监测永久起搏器的性能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医生会定期调整永久起搏器的参数以保证其最佳效果。

在进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注重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并发症和其他问题。

患者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管理。

总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以确保术后恢复良好。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要点。

标签:永久起搏器;術后护理概念: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从而替代正常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拯救了许多生命。

病例介绍23床,袁孝忠,男,86岁,住院号1404364。

2014年2月26日入院14:38。

T:36.1℃P:40次/分,R:20次/分,BP:110/60mg,主诉:发作性神志不清3天(共4次)。

既往史:有痴呆病史十余年,十年前有右侧股骨颈骨折史,行“股骨头置换术”。

目前,右下肢活动障碍,骶尾部有两处3*4Ⅲ压疮,心电图提示Ⅲ房室传导阻滞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予营养心肌支持治疗,于2月27日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手术。

一疼痛——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有关1.1为病人提供保持舒适的措施,如按摩后背,体位变化,术侧肩部的轻柔按摩。

1.2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给予心理安慰,1.3嘱病人及时报告疼痛治疗效果,1.4解释术后24--48小时内需要限制活动的原因。

二躯体移动障碍——与埋起搏器部位的疼痛和怕电极脱落而不愿活动有关。

2.1释术后24--48小时内活动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电极移位。

2.2帮助病人翻身q2h,避免右侧位。

2.3协助病人健肢每日活动三次并小心活动术侧肢体。

2.4嘱病人术侧肩部被动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2.5清醒时嘱病人每小时深呼吸并咳嗽一次。

三知识缺乏——与理解能力有关。

3.1强调术后24--48小时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防止电极移位。

知道病人避免右侧卧位。

3.2指导患者出现下列情况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如:眩晕、胸痛、气短。

3.3为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起搏器植入时需定期复查。

3.4告知外出时需要携带起搏器卡,避免强磁场,高电压。

3.5一般情况下可以安全使用微波炉,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起搏器将永远正常工作。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护理
(1)迎接病人:将病人抬至床上,与手术医生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
频率,连接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

(2)活动与饮食:术后平卧休息1-3天,防止电极脱位。

勿用力咳
嗽,必要时用手按压伤口。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观察皮肤受压情况,鼓励并指导患者做下肢活动,动作应缓慢,防止摔倒。

埋入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1-2周内最好不要高举,但可以轻微活动手臂。

电极植入后1-2个月便可以稳定固定,避免植入起搏器囊袋处摩擦与撞击。

(3)伤口护理: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
术肢有无肿胀,皮温、颜色有无异常,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

(4)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5天。

3天内注意观察体
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有异常及时联系医师。

(5)观察并发症:起搏器植入术后易发生电极脱位,起搏感知障
碍、伤口出血、感染,以及心肌穿孔等并发症,故术后应观察心电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心脏压塞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起搏器植入病人护理

起搏器植入病人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

1
术前遵医嘱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术后12
小时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向患侧卧位,
避免右侧卧位或患侧肩关节大幅度运动,以
防点击脱位或切口出血,单纯更换起搏器患 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但仍注意保护切口。 防止感染,术后4小时应用抗生素。 心电监测12小时,观察起搏功能,发 现异常如有不适通知医生。
3
2
术后沙袋压迫囊袋伤口部位6-8h。注 意伤口有无出血或囊袋血肿。
4
严格无菌操作,夏季每天换药,注意敷料 是否清洁、干燥,伤口有无红、肿、热、 痛。2-3天更换敷料一次,7-10天拆线 。
5
• 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 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
6
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
1、
平卧、沙袋压迫伤口6小时后可健侧卧位。24小时后床 旁活动,1周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抬臂,扩胸或 “爬墙”,摸对侧耳垂 术后 2~4 周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做不太剧烈的 活动,散步、家务 5~12 周可做活动量稍大的活动,园艺、钓鱼 3个月内应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高举 手臂(以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度为宜),避免提取重 物。
2、
3、
4、
锻炼循序渐进 运动时心率不超过休息心率 5~10 次/分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限一般是5至7年
6、
随身携带起搏器卡(起搏器型号、有关 参数、 安装日期、品牌等) 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内1次,3个月内1 次。后每半年一次。年限前1至2年,随 访时间由变为1至3个月。
7、
8、
自数脉搏,每天2次,低于设定的起搏频 率的误差超过3次/ 分,及时就医。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1.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术后切口处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患者应避免在切口处使用香皂或化学物品,定期清洁切口时最好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

在清洗时要轻柔地搓洗,避免用力摩擦或挠抓。

2.避免湿水浸泡:术后切口处需要避免湿水浸泡,患者应避免在手术切口处长时间接触水。

洗澡时可以使用保护套或胶布覆盖切口处,以避免水进入切口。

3.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拿: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拿,以避免手术切口处的损伤。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进行重型活动,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从事需要大量使用手臂和肩膀的活动,比如举重和剧烈运动。

4.定期检查切口:患者应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以确保没有任何感染或异常状况。

如果患者注意到切口红肿、有排液或有异味,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5.避免有磁性的物品和电磁干扰: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有磁性的物品,如大功率电磁炉、金属探测仪等。

这些物品可能会对起搏器的功能产生干扰。

另外,避免靠近强磁场和高频电磁辐射的设备,如MRI机和手机等。

6.定期复查和维护: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可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和电池寿命。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

7.注意异常症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

如果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头晕、昏厥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起搏器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总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保持手术切口的良好状态,并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并定期进行复查和维护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到心肌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治疗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一)作用原理
1。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一定形式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而使之兴奋,并沿心肌向四肌传导,使心房心室兴奋和收缩。

2。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通过超速抑制的原理.
(二)适应症
1.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

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顿。

4。

外科手术前的“保护性”应用。

5.介人性心脏病诊治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三)起搏器种类
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及其导线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其种类分为:
1.单腔起搏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
(1)固定频率起搏器。

(2)按需型起搏器。

2.双腔起搏器
(1)心房同步型起搏器(P波触发心室起搏器).
(2)双腔按需起搏器(R波抑制型房室顺序起搏器)。

(3)全自动型起搏器。

(四)起搏方式
有临时起搏和永久起搏两种。

(五)护理
1。

术前准备及配合
(1)向病人解释。

(2)常规备皮。

(3)手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

(4)按医嘱注射镇静剂。

(5)开放静脉通道.
(6)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设备。

2。

术后护理
其种类分为:
(1)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重点观察心率、心律,有无不起搏、不感知等现象。

(2)平卧24小时,禁止术侧卧位,术侧上肢制动72小时。

(3)活动:术后第四天开始协助并鼓励病人做术侧肩部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4)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六)健康教育
1.妥善保存起搏器植入卡。

2。

教病人学会自我监测。

(1)数脉搏。

(2)起搏器故障的识别:脉率明显变化、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复发,要及时来院就诊。

(3)电池耗尽的表现:脉率比预定频率降低10%,应及时更换电池。

3.定期回院复查最初半年为每月随访一次→3—6个月随访一次嘲)电池耗尽前每周随访一次.
4.术侧上肢避免过度用力或牵拉,避免影响起搏器的功能或电极脱落。

5。

避免强电、磁场,电复律,透热疗法,大剂量放射线,微波炉,雷达,医用的理疗设备等. 6。

乘坐飞机对起搏系统无大影响,需随身带有植入卡,以便通过乘机前的安检。

7。

病人死后,火葬前应取出起搏器。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
2。

1 术后心电监测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尤其要注意观察心率和起搏器是否一致,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同时注意询问病人有无不舒适主诉,注意并发症的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并处理。

2.2 防止电极移位:术后嘱患者减少术侧上身活动,卧床休息3 d,嘱患者平卧、低半卧位或稍左侧卧位,禁止术侧肢体过度外展和上举.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漱,不要突然起床、用力等.72 h后可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活动,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做重复、剧烈的甩手动作及肩部负重。

2。

3 皮肤护理:沙袋压迫切口4~6 h,术后7 d内每天及时更换切口敷料,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出血或积血,结合体温、血常规判断有无感染。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 d。

2.4 观察并发症: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有无伤口渗血、红肿,监测体温、脉搏、心率及心电图,以尽早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起搏器感知障碍.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B、C,低脂肪食物,充分保证术后营养,防止便秘.有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便秘者,可服缓泻剂。

3 。

出院指导:①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及患者个人情况的卡片,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②起搏器的必要防护,对于置入起搏器囊袋的地方,应避免撞击和摩擦。

③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过快、过慢(低于起搏心率5次/min以上)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时及时就医。

④适当锻炼:术后3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剧烈活动(如打网球、举重等)和搬动重物,以防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

⑤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电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如电话、电视、吸尘器等电器时只要避免潮湿,操作正常)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在家电的使用中,距离>0。

5 m最为安全。

嘱患者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⑥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⑦应食用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大便干燥时应用开塞露润滑,避免排便时屏气。

⑧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的功能,出院1个月后到门诊复诊,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1年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在电池耗尽之前电池耗尽前每周随访一次并及时更换起搏器.⑨患者死后火化前应取出起搏器。

⑩需按医嘱定时按量服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