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1、概述人工心脏起搏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适应证] 心脏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逸搏心律<40次/min或心脏停搏时间<3s、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心脏病的诊断等。
2、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必要性、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象)、胸片、心电图等。
手术区备皮、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停用抗凝剂。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3、术中护理(1)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采用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常用右股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2)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尖部,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藏在胸壁胸大肌皮下。
用双腔起搏器需另置一起搏电极于右心房。
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的变化,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等抢救药品,协助医生测试起搏阈值及相关参数。
4、术后护理(1)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做好生活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状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潜在的并发症:感染、心肌穿孔、电极脱落、电池耗竭、导线折断、起搏器感知障碍。
(2)健康教育①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
②发现植入部位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③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脱落。
④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⑤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提示卡,定期随访。
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

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守医生的嘱咐: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恢复和康复,包括定期复查、药物的使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遵循医生的建议对身体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2. 注意创口护理:起搏器术后会有手术切口,患者需要定期清洁切口并更换敷料。
避免湿气、感染和污染等情况,保持切口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3. 避免剧烈的运动: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几周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跑步等活动,以防止切口破裂和伤口感染。
4.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此外,要适量控制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5. 心理护理:起搏器术后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寻求支持和理解。
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6. 定期复查和调整:起搏器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对起搏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保证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7. 避免电磁干扰:起搏器受到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异常运行,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强烈的电磁场,如电磁炉、微波炉、手机等。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建议将其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并遵循医生的具体建议。
8. 保持正常生活:虽然术后需要适当休息,但是患者不应过度保护自己。
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和活动,以提高身体的功能和恢复能力。
同时,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应对压力,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做好创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调理饮食,进行心理护理,定期复查和调整,避免电磁干扰,保持正常生活等。
通过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管理患有心脏节律紊乱的患者。
它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跳。
对于那些需要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了解其操作和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确保患者的适应症: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心脏起搏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某些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缓等。
2. 定义心脏起搏器的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每种类型的起搏器在操作上会有所不同。
3. 麻醉和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区域会进行消毒,然后医生会在胸部或腹部切开一小段皮肤以便植入起搏器。
4. 植入心脏起搏器:医生会先在患者的心脏静脉处插入导管,将导管引至心脏,并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
一旦起搏器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医生会将其与心脏的电极连接起来。
5. 调试和测试:在手术完成后,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调试和测试。
他们会通过改变起搏器的设置来确保它正常工作。
患者通常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起搏器的功能良好。
二、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要点1. 心脏起搏器检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电池寿命监测、心脏电极位置检查以及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2. 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避免用力刺激切口区域。
3.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一些电子设备和电磁场可能产生干扰。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强度的磁场,并避免将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减少对胸部的冲击。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目的研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
方法对我院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伤口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术后监护与护理。
结果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1例出现短阵室上性室速,其余7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病情稳定,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结论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对伤口的护理,注意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日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00-01起搏器在临床实际应用40多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控制及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方法,也可用于控制或终止除颤动以外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
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经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共8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有5例,女性有3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5岁。
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其中病窦综合征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快慢综合征1例。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3天,除1例出现短阵室上速室速,其余7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
2.术后护理和监护2.1持续心电监护。
严重心律紊乱是心室起搏器安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将患者平车推入病房,安置好患者,并向相关的主治医师了解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中心脏起搏器的起搏情况,并在植入心室起搏器术后,对病人持续72小时监护,而且需要在CCU 监护系统下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记录,严密观察自主心律和起搏心律情况,发现起搏器间歇起搏,起搏阈值突然高,感知功能障碍,起搏频率奔放等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经口服胺碘酮后得以纠正。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护理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心血管内科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心血管内科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可出现恐惧、焦虑、失眠,可以通过询问、交谈及观察患者住院后、手术前后的情绪进行评估。
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简单的手术经过及成功的病例,还有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手术前配合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为手术成功打好基础。
2.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一般需要卧床3~5d,以防止电极脱位。
卧床患者排尿、排便习惯改变,会导致尿潴留和便秘,所以在术前要进行练习。
训练时,要给予适当的遮挡,先把床头摇高,待患者逐渐适应后放低床头。
3.术前准备(1)术区备皮:上至下颌,下至肋缘,内至胸部正中线,外至腋中线,以及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
(2)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血肌酐、凝血时间及X线、胸片。
(3)术前禁食:术前30min于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植入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便术前、术中、术后用药。
(4)术前尽可能了解起搏器的种类,对观察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二、术中护理永久起搏器的安置需要在心导管室内且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
备好抢救药品,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备好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机等。
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给予静脉输液、心电监护,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检查并处置,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并发症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常见的有室早、室速,严重者可发生室扑、室颤。
患者可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慌、乏力、黑蒙等症状,自觉脉搏过快或过慢,或小于起搏频率6次以上。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者可出现一过性心前区撞击感、身体微颤,伴有一过性胸闷、胸痛。
护士一方面要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作出初步诊断,另一方面要熟悉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告知术者。
心脏起搏治疗患者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治疗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采用适当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最佳手术配合。
必要时手术前应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睡眠。
(2)协助检查:指导病人完成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植入式起搏备皮范围是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抗生素皮试。
(5)训练病人平卧位床上排便。
(6)术前应用抗凝血药者需停药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如不能停药的,术中备止血药,以备术中使用。
(7)术前建立静脉通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
2.术后护理(1)休息与活动:术后将病人平移至床上,植入式起搏者需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8--12小时。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
经股静脉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病人需绝对卧床,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2)监测:术后描记12导心电图,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
术后监测体温,观察有无腹部肌肉抽动、心肌穿孔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出院前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和起搏器功能测试。
(3)伤口护理与观察:植入式起搏者伤口局部沙袋加压6小时,每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
或局部加压包扎即可。
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术后24小时换药1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1次。
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发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
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
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
一般1-2月后电极导
线可固定,不过仍需注意手臂的活动幅度、力度以及承重力量,俯卧撑等靠近埋入位置的运动也要避免。
2.起搏器局部的保护
早期您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
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的,一般能逐渐适应。
不要抓挠或用力搓擦起搏器局部的皮肤,如果发现有发热、疼痛或流液等局部发炎的症状,应立即与您的医生联系。
3.出院后的日常生活
起搏器植入后可以恢复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并回复工作,但是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开产生很大电力或磁场的场所。
不要靠近工业用电磁感应炉、磁铁、大型电机、电弧焊接设备,雷达天线与广播电视发射站的限制区域高压设备与电力传输场所、发电站限制区等场所。
4.就医时需注意的事项
注意不要把磁性物体贴近埋入起搏器的部位。
有些医疗设备或治疗方法可能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如核磁共振诊断仪、除颤仪、冲击波碎石仪、透热疗法、放疗、电手术刀、射频消融等。
就医时记得要告诉医生装有起搏器,最好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
5.旅行时需注意什么?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以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去旅行,包括汽车、飞机、轮船、高速火车、磁悬浮列车等,但是乘坐飞机时常规安检的金属探测器会探测到您的起搏器,需要出示起搏器植入证明或起搏器植
入卡,植入卡在国外也有效。
外出旅行尽量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在临时需要时能尽快地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6.使用移动电话时需注意什么?
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多数起搏器都有抗手机干扰功能,因此一般起搏器患者可以放心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放置或接听时仍应注意,不要将手机放在植入同侧的上衣口袋里,接听手提电话时将电话与您的起搏器之间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并尽量用起搏器另一侧耳朵接听。
7.使用家用电器时需注意什么?
功能正常的家用电器一般均可以放心使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当然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一些直接与身体有电接触的或者向外发出电磁波的电器应避免使用,如电磁炉、低高频治疗仪等。
8.其他需注意的地方
在通过超市、商店、图书馆等安装有电子防盗装置、电子安检系统防盗门时,按正常速度通过绝大多数都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请不要在门口停留或依靠在安全门上。
若感觉不适,迅速离开以上区域起搏器可恢复正常。
9.定期随访
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起搏器植入后应该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定期随访。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意外碰撞后需要及时就诊。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起搏器的工作状况、调整起搏参数优化起
搏方案、评估起搏器电池状况,保证起搏器安全有效的工作,(即自测脉搏。
如果测到脉搏是整齐的,但又低于医生告知的起搏器频率,说明起搏器可能有故障,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通过程控可以了解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情况,指导进一步治疗。
出院后随访周期一般为起搏器新植入后1、3个月内、每半年随访1次,以后可以根据情况每半年至1年随访;起搏器使用后期即接近担保年限或以后须加强随访及时更换起搏器,避免紧急更换或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而发生意外。
10.后续的治疗——病因治疗及伴随疾病的治疗
患者朋友还应该明白,起搏治疗是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能根治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
因此一部分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应遵医嘱对于原发疾病及伴随疾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及综合治疗。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