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合集下载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起搏器的程控检查和心脏功能评估。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起搏器的设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避免磁场和电磁干扰:起搏器容易受到磁场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应避免接近高磁场区域,如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大型电机、电磁炉等。

在进行一些医疗检查或治疗前,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您装有起搏器。

3. 日常活动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尤其是可能导致起搏器受到冲击或振动的运动。

避免举重、剧烈的身体碰撞或摔倒。

4. 电子设备使用: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避免将这些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5. 注意感染预防: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伤口感染或其他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6. 旅行注意事项:在乘坐飞机、通过安检时,告知工作人员您装有起搏器,以获得相应的协助和指导。

7. 紧急情况处理: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或相关医疗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给医疗人员。

8. 电池寿命:了解起搏器电池的寿命,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

9. 注意症状变化: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心跳异常、胸闷、眩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10. 遵循医生指导:最重要的是,严格遵循医生的具体护理指导和建议,他们会根
据你的个体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与医生或医疗团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咨询,以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准确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如下:
1. 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如有渗血、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活动限制:术后需要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

一般来说,术后24 小时内需要卧床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注意饮食护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观察症状: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如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1 年需要进行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起搏器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饮食护理、观察症状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在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临时起搏
器通常经股静脉,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术前建立静脉通
道,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次。

5、术后永久起搏器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左侧卧位8~12h,避免右
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

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6、永久起搏器患者伤口局部盐袋加压6h,术后24h换药1 次,伤
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等,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8、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禁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淤血。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人工心脏器搏器能按一定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脏,使之起搏,以维持生理循环功能。

此技术是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由于该治疗方法的护理专业性强,尤其是患者对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

因此,对患者进行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护理非常重要。

现将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10例患者安置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年龄在45~70岁。

其中,3例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病窦;5例患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应用的起搏器均为国外进口,10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

2 术前准备2.1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写同意手术书。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备齐急救药物。

2.3 给患者备皮,术前四小时禁水、禁食;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

2.4 术前常规做好碘过敏试验并记录。

2.5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

连同病历、砂袋等推至导管室。

3 术后护理3.1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心脏监护病房,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血管护士行床旁监护。

给予吸氧,嘱患者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不要翻动体位以免导管电极移位。

永久起搏者2~3日后可以起床或半卧位,但仍不能进行较大的活动和手术侧手臂过度上抬、后展,防止电极脱位。

3.2 术后24h要用砂袋压迫伤口处,以防出血。

每日局部换药一次,一周后隔日换药一次,防止伤口感染,换药时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物,每4h测体温一次。

3.3 心电监护数目,了解起搏功能,并注意观察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及血压等情况。

3.4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或左上腹痛之主诉,早期发现心脏穿孔之并发症。

3.5 对每个安置起搏器的患者每天都要测脉搏数次,以便确定起搏器的预计心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一旦发现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护理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人工起搏器通过安置于右心室的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导致整个心室兴奋和收缩,使心脏按起搏频率有效地搏动。

常用于心脏起搏系统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而不能正常搏动的病人。

一、适应症1.临时起搏:○1任何原因引起急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

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严重缓慢心律、高度或Ⅲ度AVB、急性心肌梗塞时高度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停搏等。

○2重大心脏手术时或术后出现暂时性传导阻滞。

○3药物或电解质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触电、溺水引起心脏骤停。

○4在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原有病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作心外科大手术时作预防性应用。

○5超速抑制治疗高速心律失常。

2.永久起搏:○1病窦或慢性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而病因不能去除者。

○2病窦或高度心脏阻滞,虽不伴阿-斯综合征,但由于缓慢心率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3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

○4先天性完全性A VB。

○5埋藏程控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

一、术前准备:1.向家属说明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手术同意书。

2.临时起搏器时,应检查临时起搏管及连接线的电路通畅情况,并放在75%酒精浸没消毒2小时备用。

检查体外按需型起搏器的电池以及机器的各种性能是否正常。

3.备齐急救药品和面罩加压呼吸皮球等。

4.埋藏起搏器时,应检查埋藏起搏器及导管电极包装的消毒日期。

5.术前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建立静脉通路。

6.备皮,部位为双侧颈胸部。

二、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24小时,不宜翻动体位以免导管电极移位。

术侧上肢避免过运动,如有剧烈咳嗽,必要时给予镇咳药物。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现象,术后用沙袋压迫4-6小时。

3.预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5天,连续3天测4次体温。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 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 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 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 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 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 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 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 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 术后遵医嘱平卧6-12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 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 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天,防止伤口感染。

6.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 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 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 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 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 定期随访:出院后1-3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次/分)应随时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起搏器的程控随访?
在单位时间内,定期 通过外部程控仪对患者体 内的起搏器系统工作的有 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必要时,根据每一位患者 的不同情况,结合起搏器 的诊断功能,做出参数调 整
小结
• 1.起搏器植入术成功与否与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有 密切的关系 • 2.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能有效的预 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 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术后并发症
5.心肌穿孔 当放置电极时张力过大或心脏过大,室壁变薄
时易发生
6.气胸、血胸、气栓、静脉血栓形成、导线断裂(原
因可能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 摩擦有关)
7.感知功能障碍
①感知不足:起搏器灵敏度过低或QRS振幅过低 ②感知过度:起搏器误感知了其他信号,出现了起搏现象 ③起搏器综合征:由于房室非同步起搏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 碍,使心排血量下降,多见于单腔起搏(VVI). 处理措施: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可通过调整起搏 器工作状态及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术后并发症
3.囊袋和导线处皮肤破溃及坏死
与患者体弱消瘦、营养欠 佳、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埋植过于表浅、囊袋过紧、自身排异有关 4.电极移位 早期常见(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 原因:导线植入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术中电极张力不当;心腔扩大; 心内膜结构光滑;与过早下床,上肢活动等有关;起搏器在囊袋内发 生游走,严重下移;双极导线柔韧性差,脱位率高于单极导线 。
起搏器的特征

大小:如男式手表
• 重量:20-80克 • 外壳:钛金属
• 寿命:10年左右
• 控制:程控仪遥控
起搏器的分类
时间 导线植入部位 起搏方式 起搏心腔
临时起搏器
(一般不超过2周)
永久起搏器
心内膜起搏 心外膜起搏 心肌起搏
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单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 四腔起搏器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
• 设备(手术间 人员 仪器) • 麻醉(0.5%-1%利多卡因局麻,2mg/kg较适宜) • 埋置技术 *静脉选择: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颈 内静脉) *电极导线固定:右室电极固定 右心房电极导线 固定、冠状动脉窦导线固定 *阈值测试 *起搏器埋植 • 心外膜或心肌技术
预防措施
1、安置起搏器时电极到位后,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嘱患者用力咳嗽、深 呼吸及摇晃,待患者电极位置不变后才能将电极固定于皮下 2、为保证电极导线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定可靠,术中应予以电极适当的 张力 3、术后强调平卧1~3d,术侧肢体制动,减少电极脱位发生。但即使固 定良好,在电极导线与心肌未形成包裹之前,如上臂活动过大超过 90°,也有脱位的可能,术后1个月内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 4、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心脏的自身起搏系统
• 心脏自身起搏点是窦房结 ,它位于右心房上部。窦房结 接收大脑及其中枢神经的信号 从而控制心脏搏动以满足身体 各部需要。 • 窦房结传出很小的电信号通 过心房,使心房泵出血液到心 室,而后电信号至心室使心室 收缩。心房心室的顺序起搏即 是心律。
起搏器的组成部分与电路
⑥起搏器媒介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双腔起搏(DDD)
装入起搏器后的生活
1. 旅行
☆ 埋植起搏器的患者,可以外出旅行、乘飞机、火车均可 ☆患者应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卡片注有姓名、年龄、安装起 搏器的类型、型号、安装日期等,以便发生意外就近检查 ☆机场安检时,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出示起搏器卡给工作 人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术后并发症
1.感染 起搏器和或导线囊袋感染
原因:与术中的无菌操作情况、手术时限、身体虚弱的老年 人、起搏器的大小及埋植的部位均有关 预防措施: 1、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3、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4、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 素7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 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术后并发症
7.感知功能障碍
④肌肉抽搐 发生原因: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处或绝缘层磨损或渗液造
成短路. 处理措施 :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局部肌肉跳动现象;做胸部X片和心电图了 解电极的位置状态及起博的功能;必要时,应重新安置起搏器。 ⑤电池耗竭 电池密封不严、电路设计不佳、使用时间较长. 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安置起搏器相关的知识指导,告知起搏器失效所出现 的表现,应定期复查,若出现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脉搏次数比 设置次数少5次等体征时,揭示起博功能异常,及时就诊并随身携带急救 卡片,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备好急救用 药,以防意外时使用。
4.电器用品
家里或办公室很少有电磁干扰
–一般的家用电器如电视,电烤箱,微波炉
等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
–手机:离开起搏器15厘米以上可安全使用 不要将磁铁靠近起搏器
5. 避免医院电磁干扰源干扰起搏器工作
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将起搏器情况告知医 生,以避免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的检查和治疗 • 电烙术
• 经胸除颤
起搏器的发展史
• 1954年,应用绝缘导线经静脉送入动物心房进行起搏实验 成功。 • 1958年瑞典Karolinska医院植入了世界首列全埋藏式人工心 脏起搏器。 • 1964年Castellanos、Lemberg和Berkovtis等成功研究了心室 按需型起搏器。 • 1975年,Cammilli提出感知呼吸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 1978年,Seymour Furman植入了世界首列DDD起搏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永久起搏器已不仅应用于治疗心 脏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等严重心律失常,同时还显示了 它许多新的作用。
起搏器门诊随访
做好随访工作,对安置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 十分重要 • 可及时发现起搏器故障或电池耗竭 • 必要时调整起搏器的工作参数
起搏器随访
• 1. 随访内容: 患者起搏器治疗效果的评价、起搏阈值、感 知功能、电池状态(起搏器使用寿命的估计)等。其中包 括: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体外程控起搏器参数。必要 时还需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 • 2.随访时间:说明起搏器使用年限,一般术后1月、3月和6 月各一次,而后每12个月随访一次至起搏器预计寿命前一 年改为每3月一次,半年后改为每月一次
起搏器植入在X线下显影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分代及功能
分代 第一代 名称 固律型 问世时间 1958年 基本功能 起搏 缺点 起搏竞争性 心律失常
第二代
按需型
1967年
起搏、感知
起搏器综合 征
第三代
生理型
1978年
起搏、感知、 起搏器介导 各种生理功能 性心动过速 起搏、感知、 价格较贵 各种生理功能
制作囊袋
连接至起搏器
术后观察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埋藏起搏器部位加压包扎,并放上沙袋 ,防止切口渗血、血肿,一般放置6-8小时即可移去 2.即刻12导联EKG,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注意起搏、感知 情况 3.手术早期(24小时内)病人应平卧,抬高床头时不超过 30o,少活动,避免电极移位。 3.1 术后24小时可坐起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上肢及肩关节的 活动 3.2 避免右侧卧位,防电极脱位 3.3 协助术侧上肢活动,防肩关节僵硬,肢体末端水肿,避 免患肢上举或外展动作。协助健侧肢体每日活动3次,防 血栓形成 4. 术后短期运用抗菌素(1-3天),次日伤口换药,7-8天后 即可拆线,如无特殊情况拆线后可出院 5. 测体温每日4次,连续3天
7、患者的自我保健
自测脉搏方法及注意事项:
★ 每天安静时(特别是早上起床时)脉搏,然后记录,如 安静时脉搏数少于起搏器频率5次/min,并伴有心慌、胸 闷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 若发生心悸、胸闷、头晕、黑曚、持续性呃逆、起搏器 上的皮肤持续性跳痛或肿胀、自测脉搏缓慢等,应立即就 诊
起搏器随访
心脏起搏系统 • 脉冲发生器: – 电路/电池 • 电极导线 – 单极 – 双极
电极导线
脉冲发生器
阳极
脉冲发生器
•电池: 为给心脏发送电脉冲 提供能源
•电路: 控制起搏器工作 (微处 理器)
电极导线
作用: –探测(感知 )心腔内电 信号 –将电刺激传 到心肌层 组成: – 导体 • 连接器杆 • 绝缘体 • 电极
术后并发症
2.出血及囊袋血肿形成
原因:与术中有效止血、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是否服用抗 凝剂有关 预防措施: 1、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 查 2、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 必须止血彻底 3、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6-8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 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 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 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4、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5、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
术前准备
• 1.患者准备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 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合作 • 2.术前教育 ①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大概过程和所 需时间 ②术前避免受凉 ③指导练习床上排便、排尿、肢体活动方法
术前准备
④术前可进食,术前1日保持充足睡眠 ⑤术后需平卧24-72h,取得病人合作 • 3.一般准备 ①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4项、乙肝 、心超、胸片、体重、术日晨心电图、生命体征 ②根据选择穿刺部位的不同进行不同手术部位的 皮肤准备:备皮、酒精清洁皮肤 ③抗生素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④患者洗澡,换干净衣服,更换床单位
旋出时 缩回时
起搏器常用类型
1.单腔起搏器:只需要一条导线放在一个心腔(右心室或 右心房,常用的起搏方式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