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合集下载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起搏器的程控检查和心脏功能评估。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起搏器的设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避免磁场和电磁干扰:起搏器容易受到磁场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应避免接近高磁场区域,如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大型电机、电磁炉等。

在进行一些医疗检查或治疗前,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您装有起搏器。

3. 日常活动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尤其是可能导致起搏器受到冲击或振动的运动。

避免举重、剧烈的身体碰撞或摔倒。

4. 电子设备使用: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避免将这些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5. 注意感染预防: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伤口感染或其他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6. 旅行注意事项:在乘坐飞机、通过安检时,告知工作人员您装有起搏器,以获得相应的协助和指导。

7. 紧急情况处理: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或相关医疗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给医疗人员。

8. 电池寿命:了解起搏器电池的寿命,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

9. 注意症状变化: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心跳异常、胸闷、眩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10. 遵循医生指导:最重要的是,严格遵循医生的具体护理指导和建议,他们会根
据你的个体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与医生或医疗团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咨询,以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准确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

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常规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护理常规指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设备,需要特别的护理和注意。

护理常规
以下是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遵守的护理常规:
1.定期随访:定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心脏起搏器的随访。

随访时医生将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

2.避免强磁场:避免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环境,如MRI扫描设备等。

强磁场可能对心脏起搏器造成干扰。

3.避免电磁干扰:避免使用电磁干扰较强的设备,如手机、电磁炉等靠近心脏起搏器。

这些设备可能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保持身体清洁:定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清洗患者手术切口。


持切口干燥和清洁可以预防感染。

5.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但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6.注意体征变化:密切注意身体状况的任何变化,如疼痛、肿胀、感染迹象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家人和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可以促进康复。

结论
遵守上述护理常规对于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至关重要。

同时,患者还应与医生保持定期联系,及时咨询和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合
理的护理和医疗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心脏起搏器,保持良好
的生活质量。

起搏器安装术护理常规

起搏器安装术护理常规

起搏器安装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博器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

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与内膜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代替起搏点发放脉动,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达到人为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泵功能的作用。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术中、术后配合。

2、签手术同意书,做血常规、凝血、感染四项、心电图等项检查。

3、术前备皮:右或左锁骨下皮肤。

4、术前留置套管针。

5、术前禁食4-6小时,可以饮水。

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一天,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时应平稳。

避免患侧上肢外展活动,颈部过度牵拉,第二天晨起换药后可下床活动。

2、伤口处沙袋压迫2-4小时,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或感染。

3、术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低于起搏心率或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监测术后体温情况。

常规应用抗生素一天,预防感染。

5、术后食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7、教会病人数脉搏,以便自我监测起搏器功能。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在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临时起搏
器通常经股静脉,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术前建立静脉通
道,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次。

5、术后永久起搏器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左侧卧位8~12h,避免右
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

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6、永久起搏器患者伤口局部盐袋加压6h,术后24h换药1 次,伤
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等,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8、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禁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淤血。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类型的心脏起搏器被安装在患者的临时性植入器械(例如导管)中,并通过电脉冲来维持患者的正常心律。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1.术前准备:在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之前,护士需要准备患者,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这包括:-安排手术前的心电图和其他必要的检查。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手术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管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供情感支持。

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需要紧密的监测和团队合作。

护士的职责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

-在医生的指导下准备手术室,包括器械和药物的准备。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例如切开和导管插入。

-确保患者的体位正确,以便医生能够操作,并保持手术区域清洁。

-监测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以预防出血并遵循迅速止血的措施。

3.术后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快速康复。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的护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并观察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和其他不适症状。

-确保患者的导管和起搏器系统在适当的位置,并固定好贴片和固定装置。

-监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包括起搏电流和频率,以及心脏的反应。

-确保患者合理的液体平衡和营养,并根据需要调整液体和药物的管理。

-指导患者和家属关于术后护理和心脏起搏器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磁场和电磁干扰等。

4.并发症和警戒: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注意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具体包括:-出血:当患者有出血迹象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感染:定期更换贴片,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干燥,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心脏起搏器功能异常: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过敏反应:监测患者使用的药物和麻醉剂,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管理患有心脏节律紊乱的患者。

它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跳。

对于那些需要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了解其操作和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确保患者的适应症: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心脏起搏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某些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缓等。

2. 定义心脏起搏器的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每种类型的起搏器在操作上会有所不同。

3. 麻醉和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区域会进行消毒,然后医生会在胸部或腹部切开一小段皮肤以便植入起搏器。

4. 植入心脏起搏器:医生会先在患者的心脏静脉处插入导管,将导管引至心脏,并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

一旦起搏器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医生会将其与心脏的电极连接起来。

5. 调试和测试:在手术完成后,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调试和测试。

他们会通过改变起搏器的设置来确保它正常工作。

患者通常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起搏器的功能良好。

二、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要点1. 心脏起搏器检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电池寿命监测、心脏电极位置检查以及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2. 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避免用力刺激切口区域。

3.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一些电子设备和电磁场可能产生干扰。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强度的磁场,并避免将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减少对胸部的冲击。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1、预防电极移位。

术后3d平卧或半卧位,严禁下床活动或右侧卧位,或限制手术侧肢体活动,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

翻身时动作轻柔。

2、预防伤口渗血、感染。

局部砂袋压迫6~12h。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特别注意电极埋藏处囊腔小动脉出血。

术后1周内换药,1/d,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拆线后观察有无感染。

3、观察心电图变化。

术后3~5 d观察全程心电图,掌握起搏器阈值的变化(正常0.5~1.5V)及起搏心电图。

通常是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交替,无R-R长间歇。

如果起搏器工作异常,患者会出现头痛、胸痛、眩晕、气促、嗝逆、抽搐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加强生活护理。

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6周内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使电极移位。

5、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注意排除外界环境干扰。

起搏器都有感知功能,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磁共振、超短波理疗、电热疗,磁疗,局部放射治疗、碎石,用手机及靠近雷达等均可抑制或触发起搏器。

6.安装起搏器后,患者首先应该避免高磁场的场所,注意保护患侧的肢体。

除微波炉外,一般的家用电器对身体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但是患者应该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坐飞机,或者到医院做检查,都应该先出示卡片。

7.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受到较大的撞击,或者患侧的肢体受压太大,体内的电极导线可能断裂,此时患者会感到晕厥或者黑曚,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术侧上肢不能做牵拉动作,防止电极折坏或脱出移位。

8.使用手机时使用另一侧肢体,手机和起搏器保持15厘米以上。

9..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的。

一般要求出院后最初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以测定起搏器功能。

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平时患者应该每日自测脉搏2次,若自觉心悸、胸闷、头晕、或自测脉搏缓慢,应立即就医定期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埋藏在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规律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电极作用于心脏,代替正常心脏起搏激动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频率有效收缩的治疗仪器。

它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人工心脏起搏适应症
1. 临时起搏的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暂时或急需起搏的患者。

治疗性起搏如:急性心机缺血,急性心机炎时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部分是一过性和可逆的可安装临时起搏器渡过危险。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保证病人的安全。

预防性和保护性起搏如: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介入性导管治疗时可给予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心动过缓或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需要行大的外科手术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局部感染。

2 .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适应症a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即由于心动过缓而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头晕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引起的症状。

B窦性停搏大于4s。

c 窦房结功能失调,心室率小于40/min。

d 需用药物来维持和抑制心室率者。

心机梗塞的适应症急性心机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多数在15天内恢复,若观察3周仍有阻滞且不能停掉临时起搏者,可改用永久性起搏器。

快速心律失常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电极刺激所至,故应备好急救措施。

2 心肌穿孔多发生于术后4—5天,心肌穿孔时,除起搏失效外,原症状复发,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及腹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肌肉抽搐等,术后需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心内膜电极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病人过早活动有关,术后几天若有起搏不良,应首先考虑电极移位。

4 感染感染也是埋植式心脏起搏器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植入术后及术后数年,感染部位可在切口,皮下囊袋,心内膜。

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方法如;a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B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C 每天观察伤口,保证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等。

术前准备
1术前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术前一日晚如患者难以入眠,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 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凝等化验检查项目。

3 胸部X线后前位及侧位摄片不仅为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各腔大小,而且也为日后随访做对照,协助患者尽快完成。

4 训练病人能在卧位情况下解大小便,熟练掌握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

5术前一日为患者行腋下颈胸部常规备皮,并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6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必禁食。

以防导致虚脱低血糖和静脉充盈不佳。

7术前建立通常的静脉通道,保证术中及时静脉给药。

术后护理
1术后常规入CCU病房,描记常规心电图,以备将来观察和对照。

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示波的变化,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

3 术后平卧或左侧卧位48小时,术后3—5天少活动,特别注意右上肢不能大幅度活动,上举不可过头。

以防电极脱落。

4 手术局部防止感染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部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有无淤血并保持清洁,根据伤口情况及时换药,术后3天常规静脉输注抗菌素。

5 术后7天可拆线,但对高度消瘦和伤口愈合欠佳者可稍晚拆线。

6 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多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若病人出现晕厥血压下降膈肌痉挛呃逆起搏失败等情况时及时处理,寻找原因,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7术后3天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半流饮食,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并注意保持大便通常,出院前教会病人自测脉搏。

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继续治疗原有的心脏病,按医嘱继续服用口服药物。

2 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和起搏器随访卡,注明姓名年龄住址疾病诊断起搏器安装时间型号起搏频率阈值及安装医院和负责医师,以便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处理。

3 现存的起搏器都具抗干扰性,因此可以应用电视收音机电动剃须刀电热毯电熨斗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

但并非绝对,如在应用这些电器时感觉头晕心悸请尽快关掉并远离现场,起博器一般会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患者可以乘座火车飞机外出旅游。

但应避免在强磁场高压电场的环境下工作。

4随访病人出院后1,3,6个月各到医院随访一次,半年后可安排半年随访一次。

预计快到电池寿命期时,再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月随访一次,甚至缩短到1—2周一次,对起搏器严重依赖的病人,应住院观察。

5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a 发现脉搏比起搏频率慢4—5次/分。

b 埋植起搏器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

c 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如:头晕、黑蒙、心悸、乏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