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地址的目的地址转换

基于IP地址的目的地址转换
基于IP地址的目的地址转换

基于IP地址的目的地址转换

基本需求

由于来自INTERNET的对政府、企业的网络攻击日益频繁,因此需要对内网中向外网提供访问服务的关键设备进行有效保护。采用目的地址NAT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络地址对外隐藏。

图 1基于IP地址的目的地址转换示意图

图中:公网Internet用户需要通过防火墙访问WEB服务器,为了隐藏服务器在内网中的真实地址172.16.1.2,使用公网地址202.99.27.201作为用户的访问地址。

配置要点

定义区域资源:area_eth1。

定义WEB服务器真实地址对应地址资源。

定义WEB服务器的公网虚拟IP地址资源。

定义地址转换策略。

WebUI配置步骤

1)选择资源管理> 区域,点击“添加”,定义区域资源。

设置内网区域area_eth0与属性eth0绑定且禁止访问。

外网区域area_eth1与属性eth1绑定且允许访问。

2) 定义WEB服务器的内网真实地址资源。

选择资源管理> 地址,选择“主机”页签,点击“添加”,系统出现添加主机资源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3)定义WEB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资源

选择资源管理> 地址,选择“主机”页签,点击“添加”,系统出现添加主机资源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4)定义目的地址转换策略

在导航菜单选择防火墙> 地址转换,进入地址转换规则列表界面,点击“添加”进入NAT规则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选择“目的转换”选项设定目的地址转换策略。

a)选择“源”页签,打开“高级”属性设置按钮,添加NAT规则的源,在“选择源AREA”中选择源区域为area_eth1。

b)选择“目的”页签添加NAT规则的目的,WEB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资源:MAP_IP。

c)选择“服务”页签,选择服务HTTP(TCP:80)。

d)设置目的地址转换规则。定义目的地址转换为固定地址的转换规则:设置转换后的地址为WEB_server如下图所示。

“启用规则”处选择启用,此为默认选项。

“目的地址转换为”中选择WEB_server。

“目的端口转换为”由于内网WEB服务器用标准的80端口向外网提供WEB服务,因此选择“不作转换”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目的NAT规则设置。

CLI配置步骤

1)设置区域area_eth1,定义缺省属性为允许访问:

#define area add name area_eth1 access on attribute eth1

设置区域area_eth0,定义缺省属性为禁止访问:

#define area add name area_eth0 access off attribute eth0

2)定义WEB服务器真实地址资源:

#define host add name WEB_server ipaddr172.16.1.2

3)定义WEB服务器公网地址资源

#define host add name MAP_IP ipaddr202.99.27.201

4)设置地址转换规则

#nat policy add srcarea area_eth1 orig_dst MAP_IP orig_service http trans_dst

WEB_server

注意事项

1)定义目的地址转换策略时,只需目的地址,不能指定目的区域或目的VLAN。

2)如果WEB服务器提供WEB服务使用的不是标准的80端口,而是自定义的端口号,则定义地址转换策略时,在“目的端口转换为”处应填写服务器的真实应用端口。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基于端口的目的地址转换”配置案例。

IP地址与物理地址怎么转换

IP地址与物理地址怎么转换 ip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方法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arp协议主要负责将局域网中的32位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48位物理地址,即网卡的mac地址,比如ip地址位192.168.0.1网卡mac地址为00-03-0f-fd-1d-2b.整个转换过程是一台主机先向目标主机发送包含有ip地址和mac地址的数据包,通过mac地址两个主机就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了. ip地址与数字地址相互转换 为什么要将ip段地址转化成数字地址? 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而且在internet范围内是唯一的。例如,某台联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的ip地址为: 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

很明显,这些数字对于人来说不太好记忆。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组成计算机的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这样上述计算机的ip地址就变成了:118.123.15.102。 由于在同一个区域里,ip段都是很相近的,如果拿ip段(118.123.15.102)直接进行比较,在操作上很是麻烦,而且数据的存储也不易实现,所以才会把ip转换成数字地址,再来确定ip 段的物理地址。 理解了ip的概念之后,诸如ip(118.123.15.102)怎样转换成数字地址呢? ip本是32为二进制,为了方便记忆才转化成了四段十进制,所以只要把ip还原成二进制,再转换成十进制就可以得到ip的数字地址。 .net c# ip与数字地址相互转化: //ip转换成数字地址 public static uint iptoint(string ipaddress) { string disjunctivestr = ".,: "; char[] delimiter = disjunctivestr.tochararray(); string[] startip = null; for (int i = 1; i > 24; long ui2 = ipaddress & 0x00ff0000; ui2 = ui2 >> 16; long ui3 = ipaddress & 0x0000ff00;

各种进制之间转换方法

各进制转换方法(转载) 一、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首先,要搞清楚下面3个概念 ?数码:表示数的符号 ?基:数码的个数 ?权:每一位所具有的值 请看例子: 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数码0~9 0~1 0~7 0~15 基10 2 8 16 权10o,101,102,…2o,21,22,…8o,81,82,…16o,161,162,…特点逢十进一逢二进一逢八进一逢十六进一 十进制4956= 4*103+9*102 +5*101+6*10o 二进制1011=1*23+0*22 +1*21+1*2o 八进制4275=4*83+2*82 +7*81+5*8o 十六进制81AE=8*163+1*162 +10*161+14*16o

二、各种进制的转换问题 1.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2.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 3.二进制、八进制的互相转换 4.二进制、十六进制的互相转换 1、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方法:数码乘以相应权之和 2、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 方法:连续除以基,直至商为0,从低到高记录余数

3、二进制、八进制的互相转换 方法: ?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从右向左,每3位一组(不足3位左补0),转换成八进制 ?八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用3位二进制数代替每一位八进制数 例(1101001)2=(001,101,001)2=(151)8 例 (246)8=(010,100,110)2=(10100110)2 4、二进制、十六进制的互相转换 方法: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右向左,每4位一组(不足4位左补0),转换成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用4位二进制数代替每一位十六进制数 例(11010101111101)2=(0011,0101,0111,1101)2=(357D)16 例 (4B9E)16=(0100,1011,1001,1110)2=(100101110011110)2 三、各种进制数的运算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实验

. . 实验 网络地址转换NAT 配置实验 学号 _________ 学生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交换机/路由器配置 辅导教师:泰峰 任务一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名称]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目的] 掌握网中所有主机连接到Internet 网时,通过端口号区分的复用部全局地址转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只向ISP 申请了一个公网IP 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请你实现。 [技术原理] NAT(网络地址转换或网络地址翻译),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 NAT 将网络划分为部网络(inside)和外部网络(outside)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 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IP 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 分为两种类型:NA 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T 是实现转换后一个本地IP 地址对应与一个全局地址。NAPT 是实现转换后多个IP 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目前网络中由于公网IP 地址紧缺,而局域网主机数较多,因此一般使用动态的NAPT 实现局域网多台主机共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公网IP 访问互联网。 [实现功能] 允许部所有主机在公网地址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实验设备] R1762路由器(两台)、V .35线缆(1条)、PC (两台)直连线或交叉线(2)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 基本配置 192.17.4.1/24 F1/0 192.17.3.1/24 192.17.4.2/24 192.17.3.2/24 S1/2 S1/2 R1 Lan-router Internet-router F1/0 192.17.1.1/24 192.17.1.2/24 R2

网络地址转换

网络地址转换(NAT)简介 NAT概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 数据报报头中的IP 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 地址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NAT 主要用于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公共网络的功能。这种通过使用少量的公有IP 地址代表较多的私有IP 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IP 地址空间的枯竭。[1]说明:私有 IP 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的IP 地址,公有IP 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 地址。RFC 1918 为私有网络预留出了三个IP 地址块,如下: A 类:10.0.0.0~10.255.255.255 B 类:172.16.0.0~ 172.31.255.255 C 类:192.168.0.0~192.168.255.255 上述三个范围内的地址不会在因特网上被分配,因此可以不必向ISP 或注册中心申请而在公司或企业内部自由使用。NAT技术的产生虽然NAT可以借助于某些代理服务器来实现,但考虑到运算成本和网络性能,很多时候都是在路由器上来实现的。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愈加显得捉襟见肘。事实上,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外,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IP地址。在其他ISP那里,即使是拥有几百台计算机的大型局域网用户,当他们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于是也就产生了NAT技术。NAT技术的作用借助于NAT,私有(保留)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 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NAT将自动修改IP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地址校验则在NAT处理过程中自动完成。有些应用程序将源IP地址嵌入到IP报文的数据部分中,所以还需要同时对报文进行修改,以匹配IP头中已经修改过的源IP地址。否则,在报文数据都分别嵌入IP地址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常工作。NAT技术实现方式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即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实现在配置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在哪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通常情况下,连接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接口是NAT内部接口,而连接到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接口是NAT外部接口。1).静态地址转换的实现假设内部局域网使用的lP

IP地址计算方法

计算IP地址 一、IP地址概念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比如,。 补充(IPv6):前面所讲的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比如, 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的分类 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 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一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A类 A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A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始,其他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试用。所以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B类 B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B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开始,其他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

思科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Isp no ena config t host ISP no ip domain-lookup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inter e0/1 ip add 202.1.1.2 255.255.255.0 no shut inter e0/2 ip add 203.1.1.1 255.255.255.0 no shut router1 no ena config t no ip domain-lookup host Router1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host R1 inter e0/0 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 no shut inter e0/1

ip add 202.1.1.1 255.255.255.0 no shut ip route 0.0.0.0 0.0.0.0 202.1.1.2 int e0/0 //静态NAP ip nat inside int e0/1 ip nat outside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0.10 202.1.1.3 ip nat pool hello 202.1.1.10 202.1.1.12 netmask 255.255.255.0 //动态NAP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 0.0.0.255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hell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hello overload //PAT技术

各种进制之间转换方法

各进制转换方法(转载)一、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首先,要搞清楚下面3个概念 ?数码:表示数的符号 ? 基:数码的个数 ?权:每一位所具有的值

、各种进制的转换问题 1. 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2. 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 3. 二进制、八进制的互相转换 4. 二进制、十六进制的互相转换 1、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方法:数码乘以相应权之和 例(HloJ-l/25+lx24+l/23+0/22+ h2:+h20 -(59)10 例(136)8=lx82+3x8l+6x8°=(94)10 例(1F2^)1S=1X163+15X16S +2\16] + 10/16° = (7978)10 2、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 方法:连续除以基,直至商为0,从低到高记录余数

例把十进制数159转换成八进制数 8| 19 8辽 (159)IO =(237)8 例把十进制数59转换成二进制数 (59)IO =(111O11)2 2 余余余余余余 8 159

例把十进制数459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u | 1| C| B (459)io=(1CB)ib ' 3、二进制、八进制的互相转换 方法: *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从右向左,每3位一组(不足3位左补0),转换成八进制*八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用3位二进制数代替每一位八进制数 例(1101001)2=(001,101,001)2=(151)8 例(246)8=(010,100,110)2=(10100110)2 4、二进制、十六进制的互相转换 方法: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右向左,每4位一组(不足4位左补0),转换成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用4位二进制数代替每一位十六进制数 例(11010101111101)2=(0011,0101,0111,1101)2=(357D)16 例(4B9E)16=(0100,1011,1001,1110)2=(100101110011110)2 三、各种进制数的运算 方法:逢满进具体计算与平时十进制的计算类似,以十六进制为例: 加法:

NAT地址转换的配置

NAT地址转换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地址转换的配置 2.掌握向外发布内部服务器地址转换的方法 3.掌握私有地址访问INTERNET的配置方法 二、应用环境 1.企业内部有对INTETNET提供服务的WEB服务器 2.企业内部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需要访问INTERNET 三、实验设备 1.DCR-1702 两台 2.PC机两台 四、实验拓扑 五、实验要求 配置表 Router-A Router-B F0/0 192.168.0.1/24 F0/0 192.168.2.1/24 S1/1 (DCE) 192.168.1.1/24 S1/0 192.168.1.2/24 PC SERVER IP 192.168.0.3/24 192.168.2.2/24 网关192.168.0.1 192.168.2.1 六、实验步骤 内部的PC需要访问外部的服务器: 假设在ROUTER-A上做地址转换,将192.168.0.0/24转换成192.168.1.10 –192.168.1.20之间的地址,并且做端口的地址复用

第一步:按实验三和上表将接口地址和PC地址配置好,并且做连通性测试 第二步:配置ROUTER-A的NAT Router-A#conf Router-A_config#ip access-list standard 1 !定义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A_config_std_nacl#permit 192.168.0.0 255.255.255.0 !定义允许转换的源地址范围Router-A_config_std_nacl#exit Router-A_config#ip nat pool overld 192.168.1.10 192.168.1.20 255.255.255.0 !定义名为overld的转换地址池Router-A_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overld overload !配置将ACL允许的源地址转换成overld中的地址,并且做PAT的地址复用(overload的意思就是复用,这个作用就是使用一个地址可以重复使用(用端口号进行区分),说白了就是如果不加overload就根据IP来转换,加overload的话就根据端口来转换!) Router-A_config#int f0/0 Router-A_config_f0/0#ip nat inside !定义F0/0为内部接口 Router-A_config_f0/0#int s1/1 Router-A_config_s1/1#ip nat outside !定义S1/1为外部接口 Router-A_config_s1/1#exit Router-A_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 !配置路由器A的缺省路由 第三步:查看ROUTER-B的路由表 Router-B#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B - BGP, BC - BGP connected D - DEIGRP, DEX - external DEIGRP, O - OSPF, OIA - OSPF inter area O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O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O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O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DHCP - DHCP type VRF ID: 0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 !注意:并没有到192.168.0.0的路由 第四步:测试 第五步:查看地址转换表 Router-A#sh ip nat translatios Pro. Dir Inside local Inside glob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ICMP OUT 192.168.0.3:512 192.168.1.10:12512 192.168.1.2:12512 192.168.1.2:12512 注意:端口的转换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例着重阐述了NAT的三种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及地址的转换过程。 标签:NAT 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怎么办呢?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NAT提供了局域网共享上网的简单方案,内部网络用户连接互联网时,NAT将用户的内部IP地址转换成一个外部公共IP 地址,反之,数据从外部返回时,NAT反向将目标地址替换成初始的内部用户的地址。简言之,NAT的作用就是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化成外网的公有地址,使得内部网络上的(被设置为私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访问Internet。 那么NAT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网络地址的转换呢?怎么实现? 在配置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在哪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通常情况下,连接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接口是NAT 内部接口,而连接到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接口是NAT外部接口。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①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时,IP地址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实例分析: 假设内部局域网使用的lP地址段为192.168.0.1——192.168.0.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即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28——66.158.68.135,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IP地址为66.158.68.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30——66.158.68.134。要求将内部网址192.168.0.2——192.168.0.6分别转换为合法IP地址66.158.68.130——66.158.68.134。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66.158.68.129 255.255.255.248 ip nat outside

IP地址和主机名的互换转换

package cn.somnus.IpAndHos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502266687.html,.InetAddress;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502266687.html,.UnknownHostException; public class IpInvertHo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f(args.length>0){ for(int i=0;i

if( host.equalsIgnoreCase("exit")||host.equalsIgnoreCase("quit")) break; } System.out.println(lookup(host)); } catch(IOException e){ System.err.println(e); } } } private static String lookup(String host)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etAddress node=InetAddress.getByName(host); if(isHostName(host)){ return node.getHostAddress(); } else{ return node.getHostName(); }

NAT 网络地址转换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数据报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NAT主要用于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公共网络的功能。这种通过使用少量的公网IP地址代表较多的私网IP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IP地址空间的枯竭。 私网IP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的IP地址,公网IP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 地址。 RFC 1918为私有网络预留出了三个IP地址块,如下: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上述三个范围内的地址不会在因特网上被分配,因此可以不必向ISP或注册中心申请而在公司或企业内部自由使用。) NAT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公共网络的功能,后扩展到实现任意两个网络间进行访问时的地址转换应用,本文中将这两个网络分别称为内部网络(内网)和外部网络(外网),通常私网为内部网络,公网为外部网络。 内网用户主机PC(192.168.1.3)向外网服务器(1.1.1.2)发送的IP报文通过NAT设备。● NAT设备查看报头内容,发现该报文是发往外网的,将其源IP地址字段的私网地址192.168.1.3转换成一个可在Internet上选路的公网地址20.1.1.1,并将该报文发送给外网服务器,同时在NAT设备的网络地址转换表中记录这一映射。 ● 外网服务器给内网用户发送的应答报文(其初始目的IP地址为20.1.1.1)到达NAT设备后,NAT设备再次查看报头内容,然后查找当前网络地址转换表的记录,用内网私有地址192.168.1.3替换初始的目的IP地址。 上述的NAT过程对终端(如图中的Host和Server)来说是透明的。对外网服务器而言,它认为内网用户主机的IP地址就是20.1.1.1,并不知道有192.168.1.3这个地址。因此,NAT “隐藏”了企业的私有网络。 地址转换的优点在于,在为内部网络主机提供了“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内部网络的主机通过该功能访问外部网络的资源。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 由于需要对数据报文进行IP地址的转换,涉及IP地址的数据报报文的报头不能被加密。在

IP地址的计算方法

IP 地址的计算方法(怎么计算网络号和主机号) IP地址与网络分类(1)IP地址 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有不同的编址方式;不同物理网络中的主机,有不同的物理网络地址。网间网技术是将不同物理网络技术统一起来的高层软件技术。网间网技术采用一种全局通用的地址格式,为全网的每一网络和每一主机都分配一个网间网地址,以此屏蔽物理网络地址的差异。IP 协议提供一种全网间网通用的地址格式,并在统一管理下进行地址分配,保证一个地址对应一台网间网主机(包括网关),这样物理地址的差异被IP层所屏蔽。IP层所用到的地址叫做网间网地址,又叫IP地址。它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统一网络内的所有主机使用相同的网络号,主机号是唯一的。IP地址是一个32为的二进制数,分成4个字段,每个字段8 位。 (2)三类主要的网络地址 我们知道,从LAN到WAN,不同种类网络规模相差很大,必须区别对待。因此按网络规模大小,将网络地址分为主要的三类,如下:

A 类: 0 1 2 3 8 16 24 3 1 0网络号主机号 B类: 1 0 网络号主机号 C类: 1 1 0网络号主机号 A 类地址用于少量的 (最多27 个)主机数大于216 的大型网,每个A 类网络可容纳最多224 台主机; B 类地址用于主机数介于28?216之间数量不多不少的中型网,B 类网络最多214个;C类地址用于每个网络只能容纳28台主机的大量小型网,C类网络最多221 个。 除了以上A、B、C三个主类地址外,还有另外两类地址,如下: D类: 1 1 1 0多目地址 E类: 1 1 1 1 0 留待后用 其中多目地址(multicast address)是比广播地址稍弱的多点传送地址,用于支持多目传输技术。E 类地址用于将来的扩展之用。

各种进制转换方法

一、二进制转十进制 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基本做法是,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这种做法称为按权相加法。 二、十进制转二进制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由于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不同,所以先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后,再加以合并。 1.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去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零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顺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个积,再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如此进行,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先取的整数作为二进制小数的高位有效位,后取的整数作为低位有效位。 1.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 方法:按权展开求和 例: (1011.01)2 =(1×23+0×22+1×21+1×20+0×2-1+1×2-2)10 =(8+0+2+1+0+0.25)10 =(11.25)10 (2)十进制转二进制

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数:除以2取余,逆序输出例:(89)10=(1011001)2 2 89 2 44 1 2 22 0 2 11 0 2 5 1 2 2 1 2 1 0 0 1 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数:乘以2取整,顺序输出例: (0.625)10= (0.101)2 0.625 X 2 1.25 X 2 0.5 X 2 1.0 2.八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例:将八进制的37.416转换成二进制数: 37 . 4 1 6 011 111 .100 001 110 即:(37.416)8 =(11111.10000111)2

网络地址转换NAT

实验六:网络地址转换NAT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asic NAT的配置方法 2.掌握NAPT配置方法 3.掌握Easy IP的配置方法 4. 掌握NAT Server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 H3C路由器MSR20-30 Windows 7 三、实验组网图: 本实验按照以下拓扑图进行组网。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一、配置Basic NAT 1.如图所示配置各个接口的IP地址,接口使用本网段前2个地址; 2.在外网路由器RT1、RT4、RT5之间启用OSPF协议; 3.在边界路由器RT1上配置Basic NAT,只允许192.168.1.0/24网段内主机访问外网,转换后的地址范围是:202.1.1.3-202.1.1.10; 4.测试RT2、RT3访问外网的连通性并通过“display nat session”查看NAT转换表并分析结果。 RT2可以ping通外网,RT3不可以ping通外网。因为Basic NAT只能对地址作一对一的转换,RT2已经进行公有地址转换,要想RT3也能访问服务器,必须要等到RT2访问结束。

二、NAPT配置 将以上Basic NAT更改为NAPT,测试RT2、RT3访问外网的连通性并通过“display nat session”查看NAT转换表并分析结果。 RT2可以ping通外网,RT3不能ping通外网。由于配置了NAPT,192.168.1.0网段的地址会转换为公网地址,查看NAT转换表时,有192.168.1.2转换为公网地址202.1.1.3的表项,所以RT2可以ping通外网。而RT3属于192.168.2.0网段,不能转换为公网地址,,查看NAT转换表时,没有192.168.2.0转换为公网地址的表项,所以RT3不能ping通外网。 三、EASY IP配置 将以上NAPT更改为EASY IP,测试RT2、RT3访问外网的连通性并通过“display nat session”查看NAT转换表并分析结果。 RT2可以ping通外网,RT3不能ping通外网。由于配置了EASY IP,192.168.1.0网段的地址会转换为公网地址,查看NAT转换表时,有192.168.1.2转换为公网地址202.1.1.1的表项,所以RT2可以ping通外网。而RT3属于192.168.2.0网段,不能转换为公网地址,,查看NAT转换表时,没有192.168.2.0转换为公网地址的表项,所以RT3不能ping通外网。 四、NAT Server配置 1.在RT3上启用Telnet服务;

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⑴二进制B转换成八进制Q:以小数点为分界线,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3位二进制数为一组,不足3位的,小数部分在低位补0,整数部分在高位补0,然后用1位八进制的数字来表示,采用八进制数书写的二进制数,位数减少到原来的1/3。 例:◆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 110 110 . 101 100B ↓↓ ↓ ↓ 6 6 . 5 4 = ◆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3 6 . 2 4Q ↓ ↓ ↓ ↓ 011 110 . 010 100 = ◆ 低位,每4位二进制数为一组,不足4位的,小数部分在低位补0,整数部分在高位补0,然后用1位十六进制的数字来表示,采用十六进制数书写的二进制数,位数可以减少到原来的1/4。 例:◆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100111B = 1011 0101 1010 . 1001 1100B ↓ ↓ ↓ ↓ ↓ B 5 A . 9 C = 5A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 A B . F EH ↓ ↓ ↓ ↓ 1010 1011. 1111 1110 = .1111111B 先把八进制数Q转换成二进制数B,再转换成十六进制数H。 例:◆八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 111 100 000 010 . 100 101B = .100101B = 1111 0000 0010 . 1001 0100B = F 0 2 . 9 4H =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 0001 1011 . 1110B = = 011 011 . 111B = 3 3 . 7Q = ⑷二进制数B转换成十进制数D:利用二进制数B按权展开成多项式和的表达式,取基数为2,逐项相加,其和就是相应的十进制数。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Packet Tracer 5.2实验(十四)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一、实验目标 ?理解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静态NAT的配置,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二、实验背景 公司欲发布WWW服务,现要求将 内网Web服务器IP地址映射为全 局IP地址,实现外部网络可访问公 司内部Web服务器。 三、技术原理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广泛 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 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 单,NAT不仅完美解决了IP地址 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 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 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默认情况下,内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内部主机 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通 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 包头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 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 换表中保存这条记录。当外部主机 发送一个应答到内网时,NAT路 由器收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 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 地址。 ?NAT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 NA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 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 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 包。

?NAT分为两种类型:NA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端口地址 转换IP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 ?静态NAT:实现内部地址与外部地址一对一的映射。现实中,一般都 用于服务器; ?动态NAT:定义一个地址池,自动映射,也是一对一的。现实中,用 得比较少; ?NAPT:使用不同的端口来映射多个内网IP地址到一个指定的外网IP 地址,多对一。 四、实验步骤 实验拓扑 1、R1为公司出口路由器,其与外 部路由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 接,DCE端连接在R2上,配置其 时钟频率为64000; 2、配置PC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 口IP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 让PC间能相互ping通; 4、在R1上配置静态NAT; 5、在R1上定义内外部网络接口;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数字转IP地址函数

--数字转IP地址函数: IF OBJECT_ID('dbo.fn_IP2Str')>0 DROP FUNCTION dbo.fn_IP2Str GO CREATE FUNCTION [dbo].[fn_IP2Str] ( @InIP BIGINT ) RETURNS NVARCHAR(15) AS BEGIN IF @InIP IS NULL RETURN'0.0.0.0' DECLARE @ip BIGINT SET @ip = @InIP SET @ip = @ip + 0x100000000 RETURN CAST(((@ip & 0xff000000)/ 0x1000000)AS NVARCHAR(3))+'.'+ CAST(((@ip & 0xff0000)/ 0x10000)AS NVARCHAR(3))+'.'+ CAST(((@ip & 0xff00)/ 0x100)AS NVARCHAR(3))+'.'+ CAST((@ip & 0xff)AS NVARCHAR(3)) END GO --调用示例: SELECT dbo.fn_IP2Str(4294967295) /* --------------- 255.255.255.255 (1 行受影响) */ SELECT dbo.fn_IP2Str(0) /* --------------- 0.0.0.0 (1 行受影响) */ --附:以下转自邹建 --ip地址与数字相互转换的sql函数 IF EXISTS(

SELECT*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OBJECT_ID(N'[dbo].[f_IP2Int]') AND xtype IN(N'FN', N'IF', N'TF') ) DROP FUNCTION [dbo].[f_IP2Int] GO /*--字符型IP 地址转换成数字IP --邹建 2004.08(引用请保留此信息)--*/ /*--调用示例 select dbo.f_IP2Int('255.255.255.255') select dbo.f_IP2Int('12.168.0.1') --*/ CREATE FUNCTION f_IP2Int ( @ip CHAR(15) ) RETURNS BIGINT AS BEGIN DECLARE @re BIGINT SET @re = 0 SELECT @re = @re+LEFT(@ip,CHARINDEX('.', @ip+'.')-1)*ID, @ip =S TUFF(@ip, 1,CHARINDEX('.', @ip+'.'),'') FROM( SELECT ID =CAST(16777216 AS BIGINT) UNION ALL SELECT 65536 UNION ALL SELECT 256 UNION ALL SELECT 1 )A RETURN(@re) END GO IF EXISTS( SELECT*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OBJECT_ID(N'[dbo].[f_Int2IP]') AND xtype IN(N'FN', N'IF', N'TF') ) DROP FUNCTION [dbo].[f_Int2IP] GO /*--数字 IP 转换成格式化 IP 地址

实验 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 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的应用与配置。 二、实验命令简介 1、锐捷公司路由器使用以下配置命令来配置静态NAT: (1)定义内网接口和外网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1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2)建立静态的映射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7 200.8.7.3 2、锐捷公司路由器使用以下配置命令来配置静态NAPT: (1)定义内网接口和外网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2)建立静态的映射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92.168.1.7 1024 200.8.7.3 1024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udp 192.168.1.7 1024 200.8.7.3 1024 3、锐捷公司路由器使用以下配置命令来配置动态NAT: (1)定义内网接口和外网接口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2)定义内部本地地址范围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0 0.0.0.255 (3)定义内部全局地址池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abc 200.8.7.3 200.8.7.10 netmask 255.255.255.0 (4)建立映射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abc 4、锐捷公司路由器使用以下配置命令来配置动态NAPT: (1)定义内网接口和外网接口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2)定义内部本地地址范围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0 0.0.0.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