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知识点总结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学科,而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技术。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有限元建模、求解方法和误差分析等方面总结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的关键知识点。

一、理论基础1. 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应力、应变、变形和弹性模量等基本概念,以及胡克定律和应力应变关系等基本理论。

2.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包括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建立节点和单元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物理原理和数值方法求解得到数值解的基本思想。

3. 有限元离散方法:包括将连续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子问题,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全局刚度矩阵,以及应用有限元法进行力学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

二、有限元建模1. 几何建模:将实际工程结构进行几何建模,通常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包括建立节点和单元等。

2. 材料建模:根据实际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选择适当的材料模型,如线性弹性模型或非线性材料模型。

3. 网格划分:将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通常使用三角形单元或四边形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确保离散后的单元足够小且保证几何形状的准确性。

三、求解方法1. 单元应力应变计算:通过数值方法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可采用解析解、数值积分或有限元法求解。

2. 节点位移计算: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和单元的几何形状,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移,从而得到结构的变形情况。

3. 刚度矩阵的建立:根据单元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节点位移等信息,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全局刚度矩阵,用于力学方程的求解。

4. 边界条件的施加:根据实际工程问题,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如固支约束和荷载条件等,从而得到合理的求解结果。

四、误差分析1. 收敛性分析:通过逐步增加单元数目或减小网格大小,观察求解结果是否趋近于稳定值,从而判断数值解的收敛性。

2. 精度分析:通过与解析解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数值解的精度,包括位移误差、应力误差和能量误差等指标。

3. 稳定性分析:判断数值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数值发散或出现明显的计算错误。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性质和变形行为的学科,而有限元法则是一种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实体划分为无数小的单元,通过对这些小单元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整个实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有限元法基础概念有限元法基于将实际连续的物体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通过计算每个单元的受力、变形等性质,再通过组合这些单元的结果来近似整个物体的行为。

它包含以下几个基础概念:1.1 单元(Element):有限元法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是一维的线段、二维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三维的四面体、六面体等。

1.2 节点(Node):单元的角点或边上的点,用于定义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边界条件。

1.3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每个节点与力学性质相关的物理量,如位移、应力等。

根据问题的不同,在每个节点上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自由度。

1.4 单元刚度矩阵(Element Stiffness Matrix):描述单元内部受力和变形关系的矩阵,在有限元法中通过组合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来得到整个系统的刚度矩阵。

1.5 全局刚度矩阵(Global Stiffness Matrix):由所有单元刚度矩阵组合而成的整个系统的刚度矩阵,用于计算节点的位移和应力。

2. 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2.1 变分原理(Variational Principle):有限元法的数学基础是根据变分原理推导实现的。

它通过对结构的势能进行变分并进行最小化,得到满足结构力学行为和边界条件的位移和应力场。

2.2 加权残差法(Weighted Residuals Method):有限元法通过将变分原理中的势能函数展开为一系列基函数的线性组合,并使用权重函数对残差进行加权求和的方式进行近似。

这样可以将求解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进而进行数值计算。

有限元法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有限元法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 虚应力原理可以应用于线弹性以及非线性弹性等不同 的力学问题。
• 但是必须指出,无论是虚位移原理还是虚应力原理, 他们所依赖的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都是基于小变形理 论的,他们不能直接应用于基于大变形理论的力学问 题。
4.最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 明确:最小位能原理是建立在虚位移原理基础上 的,而最小余能原理建立在虚应力原理基础上。
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 (包括分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2)几何非线性问题
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位移之间存在非线 性关系引起的。
当物体的位移较大时,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是非线性关系。研究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假 定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它包括 大位移大应变及大位移小应变问题。如结 构的弹性屈曲问题属于大位移小应变问题, 橡胶部件形成过程为大应变问题。
• 最小位能原理是指在所有可能位移中,真实位移 使系统总位能取最小值。
• 总位能是指弹性体变形位能和外力位能之和。
• 最小余能原理是指在所有的应力中,真实应力使 系统的总余能取最小值。
• 总余能是指弹性体余能和外力余能总和。
4.最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续)
• 一般而言,利用最小位能原理求得位移近似解 的弹性变形能是精确解变形能的下界,即近似 的位移场在总体上偏小,也就是说结构的计算 模型显得偏于刚硬;而利用最小余能原理求得 的应力近似解的弹性余能是精确解余能的上界, 即近似的应力解在总体上偏大,结构的计算模 型偏于柔软。
平面单元划分原则(续)
• 3)划分单元的形状,一般均可取成三角形或 等参元。对于平直边界可取成矩形单元,有时 也可以将不同单元混合使用,但要注意,必须 节点与节点相连,切莫将节点与单元的边相连。 4)单元各边的长不要相差太大,否则将影响 求解精度。

有限元分析基础知识

有限元分析基础知识

2000,4
ANSYS单元分类
1. 杆单元,包括二维杆单元和三维杆单元,线性调节 元,主要包括: LINK1,LINK8,LINK10,LINK11,LINK180等。 2. 弹簧阻尼单元,包括COMBIN系列: COMBIN7,COMBIN14,COMBIN37,COMBIN40等。 3. 质量元,MASS21。
ANSYS/Structural求解功能
ANSYS/Structural求解功能
Static -- 结构静力问题(包括线性和非线性问题) Modal -- 模态振动特性计算分析(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 Harmonic -- 谐波分析 Transient -- 瞬态分析 Spectrum -- 谱分析 Eigen Buckling -- 特征值屈曲分析(线性) Substructural -- 子结构分析 。。。。。。
2000,4
有限元分析步骤(续)
• 集合所有单元的平衡方程,集合依据的是所有相邻 单元在公共节点 处的位移相等;建立总体的有限元方程组。 • 引入边界条件 • 求解有限元方程组,得到未知节点位移 • 计算单元应力,对不同的单元,对应力的处理还有不同的方法
2000,4
ANSYS文件结构
二进制文件 Jobname.db (数据库文件) Jobname.dbb (备份文件) Jobname.rst (结构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th (热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mg (电磁场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fl (流体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tri (三角化刚度矩阵文件) Jobname.emat (单元矩阵文件) Jobname.esav (单元保存文件)
2000,4
简例(续)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γxy
=E 1−μ
2∗
1−μ2
γxy
42、制造位移函数:{u (x,y =α1+α2x +α3y
v (x,y =α4+α5x +α6y
43、等参单元精度比四边形单元高,四边形精度比三角形精度高。
44、轴对称问题:很多工程物件,它们的几何形状承受的载荷以及约束条件都对称于其一固定轴,这即为对称轴,此时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也对称于该对称轴的问题。45、等参数单元:优点:①形状方位任意,适应性好,精度高,容易构造高阶单元②具有统一形式,规律性强,采用数值积分算,程序处理方便③高阶等参单元精度高,描述复杂边界,形状能力强,所需单元少。缺点:①单元各方向尺寸要尽量接近②单元边界不能过于曲折,不能有拐点折点,尽量接近直线或抛物线③边之间夹角要尽量接近直角④单元形状不能过度畸变,边中节点不能过于偏离中间。46、有限元法基础理论:弹性力学,材料力学
11、弹性力学假设所研究的物体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微小变形的和无初应力的
12、外力: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重力、惯性力、电磁力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流体压力、接触力、风力
13、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或由于温度有所改变,其内部发生的内力。σ={ σx σy σz τx τy τz }
m
联立求解α1=1
2A |u i
x i y i u j
x j y j u m
x m
y m |α2=1
2A
|1u i
y i 1u j
y j 1u m y m |α3=1
2A
|1x i
u i
1x j
u j 1x m u m
|→A =1

有限元基本知识归纳

有限元基本知识归纳

有限元知识点归纳1.、有限元解的特点、原因?答:有限元解一般偏小,即位移解下限性原因:单元原是连续体的一部分,具有无限多个自由度。

在假定了单元的位移函数后,自由度限制为只有以节点位移表示的有限自由度,即位移函数对单元的变形进行了约束和限制,使单元的刚度较实际连续体加强了,因此,连续体的整体刚度随之增加,离散后的刚度较实际的刚度K为大,因此求得的位移近似解总体上将小于精确解。

2、形函数收敛准则(写出某种单元的形函数,并讨论收敛性)P49(1)在节点i处N i=1,其它节点N i=0;(2)在单元之间,必须使由其定义的未知量连续;(3)应包含完全一次多项式;(4)应满足∑Ni=1以上条件是使单元满足收敛条件所必须得。

可以推证,由满足以上条件的形函数所建单元是完备协调的单元,所以一定是收敛的。

4、等参元的概念、特点、用时注意什么?(王勖成P131)答:等参元—为了将局部坐标中几何形状规则的单元转换成总体(笛卡尔)坐标中的几何形状扭曲的单元,以满足对一般形状求解域进行离散化的需要,必须建立一个坐标变换。

即:为建立上述的变换,最方便的方法是将上式表示成插值函数的形式,即:其中m是用以进行坐标变换的单元节点数,xi,yi,zi是这些结点在总体(笛卡尔)坐标内的坐标值,Ni’称为形状函数,实际上它也是局部坐标表示的插值函数。

称前者为母单元,后者为子单元。

还可以看到坐标变换关系式和函数插值表示式: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如果坐标变换和函数插值采用相同的结点,并且采用相同的插值函数,即m=n,Ni’=Ni,则称这种变换为等参变换。

5、单元离散?P42答:离散化既是将连续体用假想的线或面分割成有限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用有限个点相连。

每个部分称为一个单元,连接点称为结点。

对于平面问题,最简单、最常用的离散方式是将其分解成有限个三角形单元,单元之间在三角形顶点上相连。

这种单元称为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常用的单元离散有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八节点四边形单元以及等参元。

有限元知识点总结

有限元知识点总结

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2010;思考题: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其中“离散”的含义是什么?是如何将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的?答:基本思想:几何离散和分片插值。

基本步骤:结构离散、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

离散的含义:用假想的线或面将连续物体分割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集合,且单元之间仅在节点处连接,单元之间的作用仅由节点传递。

当单元趋近无限小,节点无限多,则这种离散结构将趋近于实际的连续结构。

2、有限元法与经典的差分法、里兹法有何区别?区别:差分法:均匀离散求解域,差分代替微分,要求规则边界,几何形状复杂精度较低;里兹法:根据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构造等价的泛函表达式,求得近似解;有限元:基于变分法,采用分片近似进而逼近总体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3、一根单位长度重量为q的悬挂直杆,上端固定,下端受垂直向下的外力P,试1)建立其受拉伸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2)构造其泛函形式;3)基于有限元基本思想和泛函求极值构造其有限元的计算格式(即最小势能原理)。

4、以简单实例为对象,分别按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导出有限元法的基本格式(单元刚度矩阵)。

5、什么是节点力和节点载荷?两者有何区别?答:节点力: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节点相互作用节点载荷:作用于节点上的外载6、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各有何特点?其中每个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按自由度和节点解释)?答:单元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整体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稀疏性、带状性。

Kij,表示j节点产生单位位移、其他节点位移为零时作用i节点的力,节点力等于节点位移与单元刚度元素乘积之和。

7、单元的形函数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性质?答:形函数的特点:Ni为x,y的坐标函数,与位移函数有相同的阶次。

形函数Ni在i节点的值为1,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单元内任一点的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形函数的值在0~1间变化。

有限元理论总结

有限元理论总结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1)将一个连续域化为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有限个结点相连接的等效集合体。

由于单元能按照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型化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域。

(2)有限元法利用在每一个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分片地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数。

单元内的近似函数由未知场函数在单元的各个结点的数值和其插值函数来表达。

(3)一个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中,未知场函数在各个结点上的数值就成为新的未知量,从而使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成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

(4)一经求解出这些未知量,就可以通过插值函数计算出各个单元内场函数的近似值,从而得到整个求解域上的近似解。

显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也即单元尺寸的缩小,或者随着单元自由度的增加以及插值函数精度的提高,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如果单元是满足收敛要求的,近似解最后将收敛于精确解。

形函数的解释:我们知道有限元计算中需要形函数,形函数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插值函数,为了插值计算。

对于某个单元以四边形单元为例,如果我们知道了四个结点的计算结果,那么单元内部各处的结果是多少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利用形函数在进行插值计算。

如果已知单元内部某个点(x0,y0),通过形函数插值代入坐标点就可以计算出该点处的物理量值,比如位移大小。

积分点则是指高斯积分点,主要涉及刚度矩阵计算。

对于高斯积分点的选择,其积分点与单元结点是不一样的,但是采用高斯积分计算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而又不怎么会影响计算精度和收敛性,因此有限元中计算中都采用高斯积分点来进行计算。

结点力和积分点应力的讨论:下面就涉及到关于节点力和积分点应力情况的讨论。

在分析软件中,最先都是计算得到节点的位移,这个是最精确的;之后通过节点位移再求解应力应变。

但是在求解过程中就会涉及到高斯积分点,因此它是先得到积分点处的应力应变值,这个是最准确的。

然后通过形函数将积分点处的值外插到节点上,获得节点处的应力应变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2010;思考题:
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其中“离散”的含义是什么?是如何将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的?
答:基本思想:几何离散和分片插值。

基本步骤:结构离散、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

离散的含义:用假想的线或面将连续物体分割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集合,且单元之间仅在节点处连接,单元之间的作用仅由节点传递。

当单元趋近无限小,节点无限多,则这种离散结构将趋近于实际的连续结构。

2、有限元法与经典的差分法、里兹法有何区别?
区别:差分法:均匀离散求解域,差分代替微分,要求规则边界,几何形状复杂精度较低;里兹法:根据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构造等价的泛函表达式,求得近似解;有限元:基于变分法,采用分片近似进而逼近总体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3、一根单位长度重量为q的悬挂直杆,上端固定,下端受垂直向下的外力P,试
1)建立其受拉伸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2)构造其泛函形式;
3)基于有限元基本思想和泛函求极值构造其有限元的计算格式(即最小势能原理)。

4、以简单实例为对象,分别按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导出有限元法的基本格式(单元刚度矩阵)。

5、什么是节点力和节点载荷?两者有何区别?
答:节点力: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节点相互作用
节点载荷:作用于节点上的外载
6、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各有何特点?其中每个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按自由度和节点解释)?
答:单元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
整体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稀疏性、带状性。

Kij,表示j节点产生单位位移、其他节点位移为零时作用i节点的力,节点力等于节点位移与单元刚度元素乘积之和。

7、单元的形函数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性质?
答:形函数的特点:Ni为x,y的坐标函数,与位移函数有相同的阶次。

形函数Ni在i节点的值为1,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
单元内任一点的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
形函数的值在0~1间变化。

8、描述弹性体的基本变量是什么?基本方程有哪些组成?
答:基本变量:外力、应力、应变、位移
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几何条件
9、何谓应力、应变、位移的概念?应力与强度是什么关系?
答:应力:lim△Q/△A=S △A→0
应变:物体形状的改变
位移:弹性体内质点位置的变化
10、问题的微分方程提法、等效积分提法和泛函变分提法之间有何关系?何谓“强形式”?何谓“弱形式”,两者有何区别?建立弱形式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强弱的区分在于是否完全满足物理模型的条件。

所谓强形式,是指由于物理模型的复杂
性,各种边界条件的限制,使得对于所提出的微分方程,对所需要求得的解的要求太强。

也就是需要满足的条件太复杂。

比如不连续点的跳跃等等。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弱形式就是弱化对方程解的要求。

不拘泥于个别特殊点的要求,而放松为一段有限段上需要满足的条件,使解能够以离散的形式存在。

11、以平面微元体为例,考虑弹性力学基本假设,推导微分平衡方程。

12、常见的弹性力学问题解法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或局限?简述求解思路?
13、何谓平面应力问题?何谓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应变状态如何?如何判断?举例说
明?
答:平面应力问题:作用于很薄的板上的载荷平行于板平面且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而在两板面上无外力作用
平面应变问题:长柱体的横截面沿长度方向不变,作用于长柱体结构上的载荷平行于横截面且沿纵向方向均与分布,两端面不受力。

14、何谓轴对称问题?如何判断?推导极坐标下的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

答:轴对称:几何形状、约束情况及所受的外力都对称于空间的某一跟轴,则通过该轴的任何平面都是物体的对称面,物体内的所有应力、应变和位移都关于该轴对称。

15、何谓虚位移原理?推导弹性体虚功方程的矩阵形式,并写出轴对称问题的虚功方
程。

16、什么叫外力势能?什么叫应变能?简述势能变分原理。

试问势能变分原理代表了弹
性力学的那些方程?同时,附加了什么条件?
17、在三维弹性体中,若系统势能对位移变分为零。

试证明一定满足应力平衡方程和应
力边界条件。

18、为了保证有限元解的收敛性,位移函数必须满足那些条件?为什么?
答:1.位移函数应包含刚体位移
2.位移函数应能反映单元的常应变状态
3.位移函数在单元内要连续,在单元边界上要协调。

19、位移函数构造为何按Pascal三角形进行?为什么?
答:选取多项式具有坐标的对称性,保证单元的位移分布不会因为人为选取的方位坐标不同而变化。

20、如何理解有限元解的下限性?简要说明。

21、何谓刚性位移?何谓常量应变?
答:刚性位移就是物体的形状不发生变化产生的位移
变形位移就是考虑物体产生的变形
22、在按位移法求解有限元法中,为什么说应力解的精度低于位移解的精度?答:实际结构本来是具有无限个自由度,当用有限元求解时,结构被离散为有限个单元的集合,便只有有限个自由度了,限制了结构变形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刚度增大、计算的位移减少,所以有限元求得的位移近似解小于精确解。

23、何为单元的协调性和完备性条件?为什么要满足这些条件?平面问题三节点三角形单元是如何满足这些条件?矩形四节点单元是否满足?
答:完备性准则:如果在能量泛函中所出现的位移函数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有限元解收敛的条件之一是单元函数至少是m阶的完全多项式。

24、何为协调单元?何为非协调单元?为什么有时非协调单元的计算精度还高于协调单元?
答:协调性准则:如果在能力泛函中的位移函数出现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位移函数
在单元边界上必须具有m-1阶的连续导数。

网格划分不一样
25、何为常应变单元?其位移、应变、应力在单元内、单元边界上有何特性?答:常应变单元:单元的应变分量均为常量。

位移函数在单元内部线性函数,内部连续。

公共边界处位移协调。

单元的应力应变为常量,在相邻单元边界处,应变应力不连续,有突变。

26、假设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的位移模式为:
U=a1x2+a2xy+a3y2
V=a4x2+a5xy+a6y2
试计算该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并讨论该单元的特性。

27、平面矩形单元的位移、应力在单元内、单元边界上有何特性?试说明矩形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与坐标原点位置无关。

答:常数项和线性项的系数反映了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应变,满足收敛性的必要条件;在单元边界上,由于u,v分别仅为x或y的线性函数,则这样的单元的位移函数是双线性函数,这说明单元边界上的两点能唯一确定变形后的边界,而对于相邻的单元公共边界,它们具有公共节点,则不论按哪个单元确定公共边界上的位移,都能保证公共边界上具有相同的位移,即单元边界处位移具有连续性,满足协调性要求。

28、何谓面积坐标?其特点是什么?
答:Li=Ai/A;Lj=Aj/A;Lm=Am/A特点:只有两个坐标是独立的:Ai+Aj+Am=1
29、试分析以下几种平面单元的位移在单元公共边界上的连续性:1)常应变三角形单元;2)四节点矩形单元;3)六节点三角形单元;4)四节点直线边界四边形等参单元;
5)八节点曲线边界四边形等参单元。

答: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形函数只与节点坐标有关;单元应变分量均为常量;
收敛性:位移函数含单元常量应变;反应单元刚体位移;单元内部位移连续;相邻公共边界连续协调。

四节点矩形单元:位移函数满足收敛性条件,为协调单元;较常应变单元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比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精度高
30、非节点载荷等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能量等效原则和圣维南原理。

31、试计算三节点三角形边界上不同线性分布载荷的等效节点载荷。

(参考教材P58面)
答:1.均质材料单元所受体力等效,只需将单元外载荷均匀等分至各个节点即可
2.边界受均匀分布力等效,只需将单元边界上的分布载荷之和平均分配至受力的连个节点
3.边界受三角形分布面力等效,总力ql/2,分布力ql/6;ql/3
4.边界受梯形分布面力的等效,叠加原理,
32、何谓等参单元?等参单元具有哪些特点?使用等参单元应注意什么?在等参单元计算中,数值积分阶次是否越高越好呢?为什么?
答:定义:以规则形状单元的位移函数相同阶次函数为单元几何边界的变换函数,通过
坐标变换所获得的单元。

特点:单元几何边界的变换函数与规则单元位移函数具有相同的节点参数。

注意:单元为凸
不是,阶次提高,单元自由度相应增加,计算更加复杂,积分更困难。

33、平面三角形单元能否看成等参数单元,如能,其母元(标准元)为何?按等参单元定义进行解释。

答:能;直角等腰三角形;以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相同阶次函数为单元几何边界的变换函数,通过坐标变换所获得的单元。

34、杆梁单元如何区分?各有何特点?应用时如何选择?
答:杆:承受轴力和扭矩的杆件;梁:承受横向力和弯矩的杆件。

杆:节点数2,节点自由度1;梁:节点数2,节点自由度2。

根据受力情况进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