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史
美国新闻史启发和教训

美国新闻史启发和教训在《美国新闻史》中,尽管普利策也不能脱俗于煽情主义,埃默里父子还是毫不吝惜的给予了他许多赞美:充沛的精力、敏锐的新闻嗅觉、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他更加看重的是他的精神: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丧失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共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事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的穷人之举。
当时美国有的大众化报刊有着和普利策的《世界报》一样的两面性:一方面,采用煽情新闻和耸人听闻的消息;另一方面,或者真正希望打击社会不公,或者将这种讨伐当做吸引读者的资本,报纸努力营造一个“人民的斗士”的形象,为人民争取权利。
美国工业革命所引起的托拉斯的产生,经济权力集中于少数人、工人和农民收入不足,政界和企业界的腐败等问题都给报业提供了许多新闻。
受到埃默里父子赞誉的《世界报》因为长期重视社论版,显然是讨伐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就连赫斯特也在其《新闻报》上旗帜鲜明的支持工会,发表了人情味特稿、图片和漫画,希望成为“人民的斗士”中的一员。
这与当时美国杂志界一起开启了“揭黑时代”。
斯克里普斯也是其中的一员,编辑精细的消息、人情味特稿、大胆的新闻报道、对地方改革的关注以及坚决战斗的独立社论是他的办报模式。
但是虽然他一直具有一种抗议资本主义的精神,希望为工人说话,但在言论里他又表现的像个资本家,同时他的报纸得到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支持,但这些人正式他所竭力回避的人。
感觉这是报纸中特别是社论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
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为人民说话而人民其实看不懂,或者报纸的主办人就算想为百姓说话,但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不能真正理解人民想要什么,因此到最后可能并没有达到效果。
报人都是一些把握时代脉搏,对社会走向极其敏感的一些人,代表的是精英的观点,所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中国近代的《大公报》和当代的《南方周末》为什么很成功,可能除了其负责任、提供严肃的新闻和社论、关照时政唤起公众舆论外,还因为同为精英阶层的发言人和读者之间存在的良性的互动关系。
美国新闻史上的早期广告

闯 上 公 路 的 美 国 汽 车 广 告 营 销 策 略
关 键 性 的产 品名 称 和辨 别 标 志 。
在 树 立名 牌 方 面 。 包 装 并 有 商 标 名 有
称 的 家 用 商 品 成 为 首 批 在 全 同做 广 告 的 产 品 。如 可 口可 乐 、 茵 斯 泡 菜 、 达 等 , 海 柯 这 些 成 功 的 范 例 进 一 步 显 示 了 广 告 的 威
21 .8世 纪未 到 1 9世 纪 中 期 ,大 量 移 民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 。创 造 出 一 种 瞬 间 印 象 即 图 画 魅 力 、
心 理 学 》 暗示 心 理 学 为 基 础 发 展 出 一 套 以 广 告 策 略 叫 做 氛 围情 感 广 告 或 是 印 象 主 义广告 , 围绕 着 暗示 和 联 想 展 开 。这 种 暗 示 和 联 想 都 传 递 完 美 、质 量 和 声 誉 的 印
X I - E. . P N" N V
I . yH E 2 1 ・ 下 半 月 ) H , 40 0 0 2(
美 崭 史 的 早 期 广 铬
口 杜 楠 刘 贺
美 同 的 广 告 业 是 全球 最 发 达 、 典 型 最 的 , 除 了 和 美 国 的 社 会 体 制 和 经 济 发 展 这 有 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以外 . 同广 告 在 美 国 的 新 闻 发 展 历 史 也 密 切相 关 。因此 , 视 、 透 探 讨 美 国广 告 的 早 期 发 展 历 史 和 概 况 对 了 解 美 国新 闻发 展历 史是 很 有 必 要 的 。 广 告 与 美 国 新 闻 史 的 发展 紧 紧 相 连
凋查部。
并 能 让 消 费 者 在 购 买 前 就 能 评 定 这 种 商
12美国新闻史

“在开国之父中,托马斯· 杰斐逊对于 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比任何人所起的作用 都大。” “杰斐逊的最大功绩,在于阻止了君主 主义者建立一个势将摧毁革命成果的新的暴 君政体。他为美国革命和人权法案所开创的 美国民主制度奠立了基础。”
——菲利普· 方纳《美国民主制度的理论家》
“我心甘情愿让自己成为一次伟大试验的 对象。要通过试验来证明一个正派的、得到共 同谅解的政府是打不倒的,就连放肆的报刊的 造谣也打不倒,因而更不会被遵守合法而健康 的真理界限的报刊所打倒。世界需要有这次试 验来证明,所谓出版自由同有秩序的政府不相 容,这种借口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所以我对于 一些人那样花力气来散布成千上万条诽谤,甚 至不去答辩。 “出版事业应当是自由的,除非报纸犯了 损害人的名誉的罪,才能对它提出私人控诉。”
“世界上每一个政府都带有人类弱点的某 种痕迹,带有腐化堕落的某种胚芽,……任何 政府如果单纯地托付给人民的统治者就一定会 蜕化。所以只有人民本身才是政府惟一可靠的 保护人。 “办法是通过公开报纸的途径让他们充分 了解他们的事务。努力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 人民群众中去。我们政府的基础就是民意。因 此首要目标就是使他们保持正确。如果要我来 决定究竟是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有报纸而 没有政府,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致 卡林顿的信》)
第六章 美国新闻史
参考书: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 (美)埃默里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美国新闻事业概况》,刘有源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
第一节 近代新闻业
1620年 ,“新英格兰”建立 1630年,马萨诸塞建立 1635年,“波士顿拉丁学校”创立 1636年,哈佛学院创立 1638年在砍布里奇设立第一个印刷所 1662年,马萨诸塞洲殖民地议会法案, 实行出版许可证制度
美国新闻史读后感

美国新闻史读后感美国新闻史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通过对美国新闻发展的全面梳理,让我们对美国新闻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闻的力量,以及新闻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美国新闻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新闻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美国新闻史的全面回顾,展现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迁。
从早期的报纸、杂志,到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新闻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了解到新闻行业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变革的。
在每一个时代,新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传递着信息,引导着社会的发展。
正是因为新闻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除了对新闻行业的发展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对新闻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闻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
新闻应该是客观、公正、真实的,它应该为民众提供准确的信息,让民众了解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
然而,在新闻史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甚至是假新闻的传播。
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声誉,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每一个新闻事件。
通过阅读美国新闻史,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新闻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新闻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影响社会。
正是因为新闻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每一个新闻事件。
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新闻可以成为社会的良师益友,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新闻史

默多克在美国的 新闻集团(含FOX) 新闻集团(含》 1923年创 刊,布雷顿· 刊,布雷顿·哈登 (Briton Hadden 1898-1929)和亨 1898-1929)和亨 利·卢斯(Henry 卢斯(Henry Luce ,1898-1967) 1898-1967) 1929-1964年主持 1929-1964年主持 该刊35年。现在该刊 该刊35年。现在该刊 发行量500万,世界 发行量500万,世界 上发行量最大的新闻 周刊。1989年时代公 周刊。1989年时代公 司与华纳兄弟公司 (电视公司)合并为 时代华纳公司。
19世纪末美国第一 19世纪末美国第一 个报团:斯克利普斯 报团。
Edward Willis Scripps (1854 –1926) 1926)
1923年新闻周刊《时代》 1923年新闻周刊《时代》 (the Time)创刊。 Time)创刊。
下图:创始人哈登(Briton 下图:创始人哈登(Briton Hadden )、卢斯(Henry )、卢斯(Henry Luce ) 右图:第一期杂志封面(人 物是当时的国会议长、共和 党人Joseph 党人Joseph Gurney Cannon
2. 杂志
三大新闻周刊:
《时代》 时代》 《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具有美国特色的《纽约客》周刊( 具有美国特色的《纽约客》周刊(The New Yorker,1925年创刊 Yorker,1925年创刊 )
该刊的经营经验有两点:“ 该刊的经营经验有两点:“首先要抓住读书人有阅读欲望 的共性主流兴趣,同时不要太高眉(不要高估读书人), 才可以把饼做大。” 才可以把饼做大。” (陈冠中《我眼中的美国人文杂志》,《新京报》2006年4月14日C22版) 陈冠中《我眼中的美国人文杂志》 新京报》2006年 14日C22版)
美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19世纪30年代是美国大众报刊的萌芽时期,先是纽约四大美分报出现并相互之间竞争,到在约瑟夫·普利策的影响下新式新闻业的兴起。
后来美国报业引发了一场“黄色新闻”浪潮,其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报界发挥着作用;与上面这条历来争议颇多的新闻业潮流相对的,则是这一时期报纸所发挥的“人民的斗士”的功能,美国新闻界著名的“黑幕揭发时代”随着记者们被称为“扒粪者”而拉开序幕。
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论述这段历史时非常的热情洋溢。
这一时期的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巨大的新生力量:如火如荼的工业化、机械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
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在政治领域领导层无法胜任所要完成的使命,在经济重建方面也遭遇到不小的危机,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等许多社会问题,很多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显现出来,这一切使得新闻业有理由开创有关新闻报道和社论表达的新方法,不再像原来那样作为某一政党的喉舌,而是追求独立性。
独立性正是这一时期报刊区别于政党报刊的显著特点。
到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出现时,办报纸已经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报纸有了不同于以前的性质和外观,它在大众中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式新闻业出现了。
与美国社会一样,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报纸转型的重要时期。
在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下,新兴的大众化报刊自负盈亏,为了经济利益或者避免成为政党的喉舌而需要吸引大量的受众以扩大发行量。
这便意味着报纸需要更加的通俗化。
埃默里父子在说到这一现象时,采取的是一个辩证的立场,他们认为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众化报纸要生存下来,通俗化是必须的,“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都可能使报纸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承认这些技巧是实用而有效的,但同时这也可能仅仅用来强化煽情主义而对新闻本身造成损害,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黄色新闻”就是证明,这种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席卷了当时大多数报纸,并且现代新闻事业也一直受到其遗风的影响。
最新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精品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一、美国史研究视角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式,述评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并选取夏德森的《挖掘新闻――美国报纸的史》为案例,研究这部比较经典的新闻史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美国新闻史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和视角,较常见的早期有2类: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这是两类使用资料做新闻史研究的方法。
以后又出现了批评式的研究,最近的研究潮流,则转向以学史的方式做新闻史,这里暂且称为传播学派的研究。
1、描述性研究美国新闻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810年托马斯(Isaial Thomas)的《美国印刷业史》(The History of Printing in America),专事新闻学的则要从著名便士报《纽约先驱报》编辑主任哈德森(Fredrick Hudson)1873年出版的《美国新闻业》(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算起。
此后多年,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均按托马斯和哈德森所开创的“描述式”方式进行。
描述式研究是早期美国新闻史的主要手法,基本上是按报刊、广播或媒体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的脉落,收集考证新闻史料、描述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以史料翔实、描述丰富取胜。
描述式研究,限定在印刷媒体、或者媒体、或突出的人物。
(J.D.Stevens, H.D.Garcia, 1980)哈德森用托马斯开创的这种研究方式,围绕报纸(即产品)去叙写美国新闻史,他在书中突出了纽约的新闻业尤其是便士报的资料,后人认为他过分夸张了纽约报纸的重要性和影响。
从此以后,纽约新闻事业就被当成了美国新闻事业的代表。
之后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增加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描述,但新增加的大量媒体的资料,却模糊了研究的意义。
1884年,诺思(S.N.D North)的《美国报刊和现存条件》(The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P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将媒体增长的趋向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都市化联系在一起考察。
美国报业史1

• 一位美国学者总结的美国新 闻传媒业的六个特征: • 1.美国新闻传播业是一类企 业 • 2.这一行业自视为公众信赖 的代表 • 3.美国新闻传播业基本上不 受约束 • 4.美国没有统一的新闻定义 • 5.主流媒体一般置身于意识 形态之外 • 6.美国媒体传统上以社区为 基础(右书第7-8页)
(/jiaoliu/jl02&0301/usn ews.html.)
• 1977年的阳光法案 • 政府各部门属于讨论 性质的会议向社会公 开,秘密会议要征得 该部门首席法律官员 同意。公民认为秘密 会议应该公开者,可 向法院投诉。
• 美国1966年《情报自由法》最近的一次被运用
• 《竞报》2006年3月1日12版(报纸错译为《新闻自由法》)
• 2. 从党报时期转变到商报时期的典型国家,似乎一夜之 间变化的原因。 • 3. 新闻业的发展统领世界新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潮的高涨与退潮; 19世纪末的报业集团化; 新闻自由政策与技术上广播频道的国家管理; 20世纪30年代限制传媒托拉斯化与1996年新电信法 等等,均对世界新闻传播业产生巨大影响。 • 4. 美国与欧洲国家的一个不同点:经历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黄色新闻潮后,高级报纸的影响力较大,美国没 有英国《太阳报》、德国《图片报》那样影响面很大、 相当庸俗的大众化报纸。
• 1791年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新闻自 由:“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 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 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 • 马克思:“你们可以在北美找到最纯真最标本的出 版自由现象。”(《全集》1版1卷78页)
• 下图:镌刻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不来梅公共图书馆门前的美国宪法第一 修正案
——[美]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董乐山等译,31~3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殖民地报刊
一、波士顿的报纸 《新英格兰周报》、《每周评论》、《晚邮 报》、《邮差报》 二、费城的报纸 《宾夕法尼亚公报》、《美利坚信使周刊》 三、纽约的报纸 《纽约公报》、《邮差周报》、《晚邮报》 四、马里兰等地的报纸 《马里兰公报》、《弗吉尼亚公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办报活动
独立战争前政府对报刊的压制
1776—1783年北美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 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在这场 战争的酝酿,准备和进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1765年殖民地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引起各报一 致抗议,随后政府撤销印花税法案,又颁布汤 森法案
爱国派报纸和保皇派报纸
一、邮政局长的官报 坎贝尔的《波士顿新闻信》(1704—1762), 布鲁克的《波士顿公报》(1719—1741), 报名下均印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 二、民办报刊 1721年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新英格兰报》, 笔锋犀利,直指宗教和政治领袖,詹姆士被当 局判处监禁一个月,并被严禁出版刊物,后詹 姆士以其弟本杰明的名义继续发行,1727年因 故停刊
本杰明•哈里斯和第一张报纸的诞生
1690年,《国内外公共事件》在波士顿诞生, 是美国第一张报纸,由英国出版商本杰明• 哈里斯创办 刊登国内外新闻,以重大事件报道为主, 另附有猎奇性花边新闻,报道注重夹叙夹 议 出版4天后,被殖民当局查禁,成为出版许 可法第一个牺牲品
马萨诸塞殖民地其他早期报刊
“事业的成功、丰富多彩和有益于社会,历史 上从未有过另一位美国人可与他相比。” 本杰明首先是一位印刷商和新闻工作者,同时 是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 动家、社会学家的先驱、商人、教育家和世界 公民,堪称“全才”。 1729年,接办《宾夕法尼亚公报》,他凭自己 的才干和巧妙的经营,是新闻业变得有利可图, 他还是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新闻自由与曾格案件
1733年,曾格在纽约创办纽约周报,文章大部分 是平民领袖所写,多批评总督威廉•科斯比和地方 议会的内容。 1734年科斯比令首席法官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 中伤、恶意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曾格 提起诉讼,但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阻挠,判曾格 无罪。 这个案件的广大意义在于,他是这样的感觉的开 端:人们觉得英国所制定的法律,除非得到殖民 地人民的允许否则是不能适用于美洲英国殖民地 的。
美国早期新闻传播事业
殖民地时期的报刊
来自一、殖民地的开辟和报纸诞生环境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开始向北美移 民 17世纪初,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第一批殖民地: 切萨皮克湾和新英格兰,10年后,马萨诸塞湾殖民 地建立(波士顿) 波士顿拉丁学校(1635)、哈佛学院(1636)成立, 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 166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通过第一个限制新闻出版 法案
爱国派主要报纸 《波士顿公报》、《马萨诸塞侦查报》、《宾 夕法尼亚新闻报》、《宾夕法尼亚邮报》、 《宾夕法尼亚公报》、《新闻报》 保皇派主要报纸 《波士顿邮差报》、《公报与信使周报》、 《宾夕法尼亚晚邮报》、《宾夕法尼亚汇报》、 《皇家宾夕法尼亚公报》
战争中的革命宣传家
塞缪尔•亚当斯(1722-1803) 美国独立运动中杰出的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毕业于哈佛 学院 不但是报刊宣传家还是革命组织者 托马斯•潘恩(1737-1809) 发表的《常识》政论小册子影响十分大,鼓舞了人民战斗 的决心和勇气,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战争爆发后后应 征入伍,写下了许多战斗性很强的文章,鼓舞战士们的士 气。如《危机》 艾赛亚•托马斯(1749-1831) 在反印花税斗争中公开传播革命观点,后办马萨诸塞侦探 报,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并领导开展地下活动。独立战 争开始后,写下了一系列详细传神的报道,鼓励人们勇敢 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