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椎动脉支架术后之再狭窄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合并再狭窄分析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合并再狭窄分析
( 2 ,b 同时 伴 原 有 血 管 腔 的 重 度 狭 窄 , 治 疗 图 a2 ) 对
时导 丝通 过 断裂 的支架 进入 到椎 动 脉远 端真 腔带 来
难度 。 我们 的经验 为可 采取 小球 囊辅 助技 术 , 在微 导
丝及 快速 交换 型小 球囊 的辅 助 下 ,可 以更有 效 的通
察运 动量 与早 期 的支 架断 裂 的联 系 。
椎 动 脉起 始 部 支 架 发 生 断 裂后 治 疗 有 一 定 难
度。 因原 有 的完整 结 构破 坏 , 架 的金属 对 接结 构 断 支
裂 。 血 管 腔 内壁 呈 不 规 则 的突 出 , 在 颈部 C A检 查 T
时可 清楚 显示 椎 动脉 开 口处 支 架连 续性 破 坏 、断裂
起 始 部狭 窄支 架 置 入 术 后 断 裂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讨 可 能 影 响支 架 断 裂 的 因 素 及 断裂 后 的处 理 。 结 果 : 2 0例椎 动脉 起 始 探 在 3 部 狭 窄 的 患者 的支 架 置 入 术 后 , D A检 查 证 实 发 生 支 架 断 裂 导 致 再 狭 窄 的 有 1 经 S O例 患 者 , 共计 1 4枚 支 架 发 生 断 裂 , 中有 8 其 例 患 者 出 现 相 关症 状 。支 架 本 身 的 金 属特 性 、 动 脉起 始 部 狭 窄 处 血 管迂 曲 、 椎 支架 内径 偏 小 、 架 覆 盖 正 常 段 较 长 、 放 压 力 过 支 释 高 与 反 复 扩 张 等 均 与支 架 断 裂 相 关 。 结论 : 择 合 适 支 架 , 免 反 复 及 过 高压 力 的扩 张 及 控 制 血 压 和戒 烟 可 降 低 支 架 断裂 率 , 选 避 减

des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孙勇精品PPT课件

des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孙勇精品PPT课件
6.5%
Control (n=128)
42%
P-value <0.001
50% <0.001
6.5%
8%
0.895
SIRIUS结论:与裸支架RS不同,SES的RS以局限性狭窄为主
DES术后ISR——病变特征与处理
Taxus IV 研究支架内在狭窄病变特征
I - focal
II/III – diffuse or proliferative
Chieffo A,Stankovic G,Bonizzoni E,et a1.Early and midterm results of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J]. Circulation,2005,111(6):791—795
(一)常规球囊扩张成形术
▪ 金属裸支架 ▪ Bauter 等 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
22%
▪ Eltchaninoff等 弥漫性支架内再狭切割球囊扩张成形术
▪ 日本多中心 再狭窄率32%
▪ 国内 30.4%
▪ Kobayashi等 与普通球囊相比,切割球囊可减少新 支架置入,但靶血管重建率相似
DES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孙勇 傅国胜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血管腔内膜过度增殖之后果 ——血管内支架/PCI 最主要的局限/最大的障碍
DES支架内再狭窄介入医师面临的新问题
——发生率
CYPHER支架临床试验——9个月TLR/TVR
Cypher(n=1204)
Control(n=870)
钙化斑块
脂质斑块

冠心病介入培训-再狭窄 42页PPT文档

冠心病介入培训-再狭窄 42页PPT文档

再狭窄的机制与防治
再狭窄的发生率
PTCA术后3~6个月的再狭窄率高达30%~50%; 金属裸支架的ISR为10~30%; 药物洗脱支架的ISR为<1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再狭窄的机制与防治
BMS:支架再狭窄的病变特征
BMS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BMS后再狭窄多为弥漫性(难
① 推测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复发; ② 推测与靶血管相关的静息(心电图改变)或运动试验(或等同于)缺血
的客观证据; ③ 任何侵入性功能检测异常(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0.80),已经发
现血管内超声(IVUS)最小管腔面积≤4mm2(左主干<6 mm2),与异 常FFR相关,且可能需要随后的靶病变重建。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再狭窄的机制与防治
支架再狭窄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IVUS:内膜增生
再狭窄的机制与防治
支架再狭窄的分型
I型(局限性):长度≤10mm,在支架内或在支架边缘的局部 II型(弥漫性支架内狭窄):长度>10mm,不超出支架的边缘 III型(弥漫增生性支架内再狭窄):长度>10mm,并且延伸到邻近的
靶血管血运重建(TVR): 为TLR的扩展,包括靶血管的再次介入治疗,而不考虑狭窄在被治疗
节段中的位置。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再狭窄的机制与防治
PCI后再狭窄的血运重建的方法
PCI
再次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扩张(包括切割球囊、药物洗脱球囊) 斑块旋磨术 斑块旋切术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脉内放疗 CABG

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

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目脑堂篮瘟苤盛垫!Q生!旦!§旦箜!鲞筮!魈g垡!』£!翌!巴!塑!垡!:』坚!:!§:垫!Q:!些!:型垒!・375・
图l病例1支架再成形术前后DSA影像1a术前DSA三维霞建,显示局限性狭窄(箭头所示为狭窄最明显处),测量狭窄率为78.3%lbWingspan支架置入后(箭头所示为支架远近端).狭窄被解除.远端血管充盈较术前改善,残余狭窄率为25%1c术后45d复查造影,提示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狭窄率约77%(箭头所示)
ld置入Firebird支架l枚(箭头所示为药物支架远近端位置)le术后支架远端血流通畅,较术前明显改善1f再成形术后6个月复查DSA提示Wingspan支架远近端轻度再狭窄.Firebird支架内无再狭窄
图2病例2血管内治疗前后DSA影像2a第1次支架置人术前主动脉弓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优势,左侧椎动脉纤细21)右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2eWingspan置入术后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为
20%2d术后8个月复查,显示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2e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狭窄解除,远端血流通畅,穿支动脉的血流未受影响(箭头所示为药物支架远近端位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及护理PPT幻灯片课件

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及护理PPT幻灯片课件
16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术中护理
• 术中护理 •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
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 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 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 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 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 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 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 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 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 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氯吡格雷75 mg/d,术前6 h禁食禁水。术 前2 h静脉泵入尼莫通2.5 ml/h
10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前护理
一、完善术前检查
★CT检查 ★血、尿、便常规 ★血生化、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检测 ★胸部X线、心电图等术前3天行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详细阅读病
历资料,了解心、肾及神经系统有无严重疾病,了解生命体 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变化,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控制使收 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并做好记录。做心电图,检查血尿 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讲解所服用的药(抗凝药、降 压药)对手术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并看到患者服到口。
渗血、出血及皮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口 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 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 刺点防止出血,出现便秘及时处理。观察穿刺下 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的活动情况以及穿 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并做详细记录。每 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邓伟胜,E m a i l :354192847@q q.c o m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邓伟胜,凌维汉,王 弘(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梅州514031) 摘 要:目的 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 S R S )的相关危险因素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ȡ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7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㊁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与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㊂结果 通过对可能与I S R S 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I S R S 的危险因素有:2型糖尿病(O R =6.392,95%C I 1.361-30.032)㊁支架长度>13mm (O R =1.799,95%C I 1.209-2.678)㊁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 (O R =0.069,95%C I 0.013-0.383)㊁椎动脉起始部变异(O R =7.369,95%C I 1.558-34.860)以及合并多处狭窄病变(O R =8.985,95%C I 1.339-60.290)㊂结论 2型糖尿病㊁支架长度>13mm ㊁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 ㊁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及合并多处狭窄为预测I S R S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更加重视这类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㊁随访和复查㊂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植入术;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 7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6-052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06.008A n a l y s i s o f r e l a t e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i n -s t e n t r e s t e n o s i s a f t e r s t e n t i m pl a n t a t i o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st e n o s i s D e n g W e i s h e n g ,L i n W e i h a n ,W a n g H o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M e i z h o u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M e i z h o u 51403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D e n g W e i s h e n g ,E m a i l :354192847@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ed f a c t o r s o f i n -s t e n t r e s t e n o s i s (I S R S )a f t e r s t e n t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v e r t e b r a la r t e r y s t e n o s i s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11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v e r t e b r a la r t e r y st e n o s i s w h o u n d e r w e n t s t e n t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i n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u n e 2015t oS e p t e m b e r 2018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 .T h em e a n f o l l o w -u p p e r i o dw a s 15m o n t h s .W h e nt h e i n n e rd i a m e t e rs t e n o s i so f i m p l a n t e ds e g m e n tw a s m o r et h a no re q u a l t o50%,i t s h o u l db e r e g a r d e da s r e s t e n o s i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i s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e s t e n o s i s g r o u p (33c a s e s )a n dc o n t r o l g r o u p (77c a s e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 e s a n d a n g i o g r a p h i c r e s u l t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i n o r d e r t o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ma n d I S R So f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R e s u l t s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I S R S i n c l u d e dt y p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O R =6.392,95%C I 1.361-30.032),s t e n t l e n g t h (>13mm )(O R =1.799,95%C I 1.209-2.678),p r i m a r y va s c u l a rd i a m e t e r (<3.5mm )(O R =0.069,95%C I 0.013-0.383),v a r i a t i o no f i n i t i a l p a r t o f v e r t eb r a l a r t e r y (O R =7.369,95%C I 1.558-34.860)a n dm u l t i pl e s t e n o s i s (O R =8.985,95%C I 1.339-60.290).C o n c l u s i o n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 ,s t e n t l e n g t h >13mm ,v a s c u l a r d i a m e t e r <3.5mm ,t h e a b n o r m a l i t y o f i n i t i a l p a r t o f t h e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d i t s c o m p l i c a t i o nw i t h m u l t i p l e s t e n o s i s a r em a jo r 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I S R S .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 p a y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p r e o p e r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f o l l o w -u p a n d r e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u c h r i s k f a c t o r s .K E Y W O R D S :v e r t e b r o b a s i l a r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s t e n t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s t e n t r e s t e n o s i s ;r i s k f a c t o r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5%,其狭窄最常见的部位为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开口处[1]㊂药物治疗无法扭转已经造成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由于该部位手术入路的限制,椎动脉内膜切除术很难进行,故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2]㊂针对椎动脉起始部的病理解剖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病因㊁影响因素,结合我院住院行椎动脉血管支架手术的1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为临床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 S R S)相关危险因素,早期把握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㊂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神经内科成功实施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且于术后㊃125㊃‘临床荟萃“ 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20,2020,V o l 35,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采用C T血管造影(C T 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 S A)随访的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症状性再狭窄组和对照组㊂其中症状性再狭窄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范围53~ 85岁(67.35ʃ7.24)岁;对照组77例,男52例,女25例,年龄范围49~85岁(66.23ʃ8.25)岁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纳入标准:(1)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无支架植入术治疗禁忌证;(2)成功置入支架,术后残余狭窄ɤ15%,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4)临床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ȡ12个月㊂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2)存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禁忌证;(3)随访时间<12个月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脑出血患者㊂1.2方法1.2.1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判断标准所有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使用支架类型均为球囊扩张式金属裸支架㊂收集与I S R S可能相关的临床㊁影像等资料㊂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情况和随访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年龄㊁高血压病㊁2型糖尿病㊁高脂血症㊁吸烟史㊁既往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病史等)㊂并查询患者治疗及影像资料包括D S A显示的术前椎动脉原始内径㊁植入支架长度以及D S A显示的椎动脉起始部走行异常扭曲㊁纤细且两侧椎动脉直径相差1倍以上定为有解剖变异,支架植入的病变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等情况㊂具体变量及变量赋值见表1㊂表1相关变量及变量赋值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年龄实际年龄-性别-女=0,男=1吸烟-无=0,有=1高血压-无=0,有=1高脂血症-无=0,有=12型糖尿病-无=0,有=1支架长度(mm)实测值-椎动脉原始内径(mm)实测值-起始部解剖变异-无=0,有=1合并多处病变-无=0,有=1 1.2.2术后管理所有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1/12h,连续3~5d,同时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 g/d㊁氯吡格雷75m g/d㊁阿托伐他汀20m g/d,维持6个月㊂然后减量为服用阿司匹林100m g/d或氯吡格雷75m g/d,维持终身,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标准的脑卒中二级预防㊂1.2.3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常规随访平均时间15个月㊂并随访患者症状㊁血压㊁血糖㊁血脂㊁吸烟等情况,影像学检查随访包括颈部血管C T A/D S A,对于出现I S R S的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D S A检查,明确狭窄具体情况,根据文献[3]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管腔狭窄是否ȡ50%为再狭窄和非再狭窄㊂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血压㊁血糖㊁血脂㊁是否吸烟㊁植入支架长度㊁椎动脉原始内径以及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支架植入的病变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等情况㊂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㊂对可能导致I S R S 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计算回归系数(B)㊁相对危险度(O R)及95%可信区间(95%C I)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一般资料症状性再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㊁性别㊁高血压㊁吸烟㊁高脂血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2型糖尿病㊁植入支架长度㊁椎动脉原始内径㊁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支架植入的病变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上述因素与症状性再狭窄密切相关㊂其中,症状性再狭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症状性再狭窄组的平均支架长度为(14.70ʃ2.0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5ʃ1.95)mm(P<0.05);而症状性再狭窄组的平均椎动脉原始内径为(3.26ʃ0.47)mm,小于对照组的(3.77ʃ0.56)mm(P< 0.05)㊂D S A结果显示,症状性狭窄组的多处病变患者为57.6%,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7%(P<0.05)㊂另外,在症状性再狭窄组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占51.5%,而对照组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占15.6%,症状性再狭窄组的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2.2导致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通过对可能导致症状性再狭窄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高血压㊁高脂血症㊁2型糖尿病㊁吸烟㊁植入支架长度㊁椎动脉原始内径㊁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支架植入的病变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㊁植入支架长度>13mm㊁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㊁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㊃22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异,支架植入的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病变为症状性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 R>1,P<0.05)㊂见表3㊂表2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别例数年龄(岁)性别(例)男女吸烟(例)高血压[例(%)]高脂血症[例(%)]对照组7766.23ʃ8.2552252170(90.9)36(46.8)再狭窄组3367.35ʃ7.2422111129(87.9)14(42.4) t值或χ2值-0.6730.0080.4110.2360.175 P值0.5020.9290.5210.6270.676组别例数2型糖尿病[例(%)]支架长度(mm)椎动脉原始内径(mm)起始部解剖变异[例(%)]合并多处病变[例(%)]对照组7717(22.1)11.75ʃ1.953.77ʃ0.5612(15.6)9(11.7)再狭窄组3327(81.8)14.70ʃ2.083.26ʃ0.4717(51.5)19(57.6) t值或χ2值34.351-6.7172.79715.36225.634 P值0.0000.0000.0100.0000.000表3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的多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P值O R值95%C I下限上限2型糖尿病1.8550.7895.5220.0196.3921.36130.032支架长度0.5870.2038.3740.0041.7991.2092.678椎动脉原始内径-2.6680.8729.3740.0020.0690.0130.383起始部解剖变异1.9970.7936.3450.0127.3691.55834.860合并多处病变2.1960.9715.1100.0248.9851.33960.2903讨论I S R S作为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远期疗效㊂目前,关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I S R S发生率的研究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可能与I S R S的判断标准㊁随访时间及检查方法的不同有关㊂据李晶晶等[4]2015年报道,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I S R S发生率为10%~45%㊂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采用颈部C T A及D S A复查结果显示,110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中33例出现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30.0%,与文献报道[5]大致相当㊂而有关荟萃分析显示,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24个月采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I S R S检出率为29.7%[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颈部C T A及D S A检查检出率差异不太大,均可作为判断椎动脉I S R S的复查方法㊂众所周知,高龄㊁高血压病㊁高脂血症㊁糖尿病㊁吸烟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以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㊂然而,这些因素能否作为独立预测椎动脉I S R S的危险因素,结论报道也不一㊂本回顾性研究结果则显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在年龄㊁性别㊁吸烟㊁高血压病㊁高脂血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再狭窄组中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22.1%),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也提示糖尿病患者I S R S的发生率较无糖尿病患者组高,证实2型糖尿病是椎动脉I S R S独立的危险因素㊂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平滑肌细胞增殖㊁迁移㊁内皮功能异常㊁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以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有关[7]㊂周舟等[8]也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I S R 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活性增高,促使糖原局部沉积于支架部位,并促使血管基底增厚等原因有关㊂临床手术时虽然根据椎动脉原始内径㊁病变狭窄长度而选用各不相同的支架长度及直径,但由于受到不同椎动脉起始部解剖结构与支架固定型号㊁以及手术者的操作实践经验等多因素影响,对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肯定也有所不同㊂中国人椎动脉平均直径为3.4 mm,原始内径ȡ3.5mm的椎动脉为较粗大的椎动脉㊂而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对比症状性再狭窄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情况,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㊁支架长度>13mm更易发生术后再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这可能由于椎动脉原始内径较小时只能选择直径较小的支架,而直径过细的支架植入术后又因新内膜覆盖使得支架内绝对管腔进一步缩小,血管局部阻力增大,管腔内血流速度的变化可使局部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㊃32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化样改变,不但不能完全解除血管狭窄,还可能出现支架移位或脱落,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形成[9]㊂另外长支架较易刺激及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发生,而过长的支架在支架植入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贴壁不佳现象或者支架在锁骨下动脉中的剩余部分过长使其周围形成漩流,从而加速再狭窄的发生[10]㊂有研究表明椎动脉起始部自身的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可能与I S R S高发生率密切相关[11]㊂本研究通过D S A检查显示,再狭窄组的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㊁支架植入的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病变是发生术后I S R S的危险因素之一㊂在椎动脉出现起始部扭曲㊁纤细等先天性变异,或表现为病侧椎动脉非优势型,当支架打开后易使支架移位,增加术中发生如血管痉挛㊁斑块移位㊁内膜损伤㊁夹层撕裂等,导致管壁重构,剪切力和轴向应力等都可发生相应改变,使得再狭窄率提高㊂也有研究[12]表明血管形态学分析可以优化手术预案,对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㊂综上可见,糖尿病㊁支架长度>13mm㊁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㊁起始部解剖变异及支架植入的椎动脉是否合并多处狭窄病变与椎动脉I S R S发生密切相关,是可以独立预测术后I S R S发生的危险因素㊂故充分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根据患者血管形态学的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或保证手术成功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支撑力好且直径较大的短支架并充分扩张至血管正常大小,减少残余狭窄,对降低I S R S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㊂另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椎动脉起始部解剖变异及血管弥漫狭窄病变的术后患者更须尽可能控制好血糖水平,加强健康宣教,并严格按照时间返院复查,定期随访㊂当然,由于本研究条件限制,纳入病例为单中心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使用支架类型均为金属球囊裸支架,未涉及药物涂层支架,且样本量较小,复查随访时间不一,这些缺陷均可能存在偏倚㊁误差㊂参考文献:[1] C o w a r d L J,F e a t h e r s t o n e R L,B r o w n MM.P e r c u t a n e o u st r a n s l u m i n a la n g i o p l a s t y a n d s t e n t i n g f o r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s t e n o s i s[J].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2005,(2):C D000516.[2] C h o w MM,M a s a r y k T J,W o o HH,e t a l.S t e n t-a s s i s t e da n g i o p l a s t y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v e r t eb r o b a s i l a r a t h e r o sc l e r o s i s:m i d t e r m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n i c a l a n d r a d i o l o g i c p r e d i c t o r s o f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m o r b i d i t y a n d m o r y a l i t y[J].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5,26(4):869-874.[3] E d g e l lR C,Z a i d a tO O,G u p t aR,e ta l.M u l t i c e n t e rs t u d y o fs a f e t y i n s t e n t i n g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o r i g i n s t e n o s i s: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S o c i a t y o f V a s c u l a r a n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N e u r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C o n s o r t i u m[J].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3,23(2):170-174.[4]李晶晶,蔡艺灵,刘丽,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1-6.[5]童晨光,祁江峡,张晓晖,等.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回顾性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075-1077,1082.[6]S t a y m a nA N,N o g u e i r aR G,G u p t aR.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s t e n t i n g a n da n g i o p l a s t y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e x t r a c r a n i a l v e r t e b r a la r t e y s t e n o s i s[J].S t r o k e,2011,42(8):2212-2216.[7] C o l aC,B r u g a l e t t a S,M a r t i nY u s t eV,e t a l.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a p r o t h r o mb o t ic s t a t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o u t c o m e s a f t e r c o r o n a r y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J].V a s cH e a lR i s k M a n a g,2009,5(1):101-119.[8]周舟,王道清,杨中杰,等.双源C T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35-2038.[9]张英谦,吕强,张卫清,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6-9.[10]张临洪,徐武平,经屏,等.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290-293.[11]石进,张晓敏.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3-5. [12]赵林,李林芳,刘增品,等.血管形态学分析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0,25(23):2095-2096.收稿日期:2020-02-22编辑:张卫国㊃42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

浅谈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本组患者中 187 例( 79. 91% )再狭窄发生于术后 12 个月内,这可能与内膜增生多集中在该时间段有关 。 支架内再 狭窄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学者认为,椎动脉起始段的解剖结构和 组织学特点可能与再狭窄高发生率有直接的相关性 。 与冠状动 脉和肾动脉开口处的血管一样,椎动脉起始段的血管壁具有大量弹 性蛋白和平滑肌,置入支架后会产生较大的回缩力,而且椎动脉起 始段的斑块一般很光滑、坚硬且很少出现溃疡 。 这些特点增加 了支架置入的难度。 椎动脉起始段血管的直径与再狭窄也有相关 性,直径小的血管,回缩力较大。Lederman 等 研究发现, 直径 <4. 5 mm 的血管再狭窄率为 36% ,而直径 >4. 5 mm 的血管再狭窄率只有 12% 。 对本组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多 因素分析显示结果,术后血管直径每增加 0. 1 mm ,术后再 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度降低 53. 8% ( P <0. 01 )。
血管内治疗过程 患者或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 术中常规心电监护,根据患者 情况大多数采用局部麻醉,少数采用全身麻醉。 患者能够配合时采 用局部麻醉,便于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 入 5 F 鞘,全身肝素化(每千克体质量 0. 75 mg ),使活 化凝血时间为 250 ~300 s ,取“猪尾”及 5 F 单弯导管 行全脑 DSA ,评估造影结果,明确责任血管。 撤出造影管,将 5 F 动脉鞘换成 6 F 鞘,将导引导管置入患侧锁骨下动脉,在 微导丝的指引下,将所选支架置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并释放复查 造影,观察颅内血供改善情况。 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支架 , 手术完毕,保留动脉鞘,自然中和肝素,返回病房。
在冠状动脉支架中,金属裸支架的置入能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术后,血管弹性回缩及血管壁夹层动脉瘤的不良影响,但并不能抑制 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很高。 药物洗脱支架 的应运而生,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抑制 内膜的过度增生,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正因为有冠状 动脉支架的研究结果,关于使用药物洗脱支架预防椎动脉起始段支架 内再狭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为 4. 3 % ~ 21. 0% 。 研究显示, 47 例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 ,平均随访 28. 3 个月( 12 ~ 68 个月),术后卒中发生率 为 4. 2% ,有效降低了卒中的发生率;通过 DSA 随访 38 例 (平均随访 16. 3 个月)后,显示再狭窄发生率仅为 5. 3% 。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比较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显示再狭窄 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童晨光【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的病人共93例,根据术后6个月CT血管造影结果判断是否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将病人分为再狭窄组18例和无再狭窄组75例,分析再狭窄发生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共18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19.35%(18/93).再狭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疾病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术后即刻的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无关.与支架类型(金属/药物)明显相关(P=0.019),与随访6个月时的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术后6个月时气虚证、血瘀证计分越高越容易发生再狭窄,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降低病人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有可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3页(P284-286)【关键词】椎动脉;支架;再狭窄;中医证候【作者】童晨光【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55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ertebral artery origin stenosis,VAO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被认为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很高,是所有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中再狭窄率最高的,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仍没有找到有效解决的方法。

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明显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但由于影响了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进程,仍会面临迟发再狭窄和迟发血栓形成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脑血管专用的药物洗脱支架,是否可以将药物洗脱支架用于脑血管还有待不断的探索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冠状动脉支架中,金属裸支架的置入能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术后,血管弹性回缩及血管壁夹层动脉瘤的不良影响,但并不能抑制 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很高。 药物洗脱支架 的应运而生,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抑制 内膜的过度增生,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正因为有冠状 动脉支架的研究结果,关于使用药物洗脱支架预防椎动脉起始段支架 内再狭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为 4. 3 % ~ 21. 0% 。 研究显示, 47 例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 ,平均随访 28. 3 个月( 12 ~ 68 个月),术后卒中发生率 为 4. 2% ,有效降低了卒中的发生率;通过 DSA 随访 38 例 (平均随访 16. 3 个月)后,显示再狭窄发生率仅为 5. 3% 。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比较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显示再狭窄 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浅谈椎动脉支架术后 之再狭窄
文献回顾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已被证实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 窄是安全和有效的。美国心脏病联合会卒中预防指南推 荐,对于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当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选择血管内治疗。虽然颅外段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 死亡率较低,但在椎动脉起始段置入支架再狭窄发生率 很高,目前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研究通 过分析导致椎动脉起始段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以期改进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治疗技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血症162 例,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185 例。
纳入标准:( 1 )经 DSA 证实单侧椎动脉 狭窄率≥70% ,并且另一侧纤细或闭塞; ( 2 )单侧椎动脉狭窄率 ≥70% ,有后循环 缺血症状; ( 3 )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 ≥70% ,药物治疗无效。 排除标准:椎动脉病变近端或远端多发性重度狭 窄或闭塞患者。
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管直径每增加 0. 1 mm ,术后再狭窄率的危险性减少 53. 8% ( P <0. 01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 相比,再狭窄风险明显降低。
讨论 颅外段 VAOS 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较低,但再狭窄率高 达 10% ~ 67% ,显著高于颈内动脉的6% ~16% 。 一项300 例椎动脉近端狭窄支架治疗的系统回顾结果显示 ,平均随访 12 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为 26% 。 Langwi eser 等 分析了35 例患者置入 40 枚椎动脉支架,发现 23% 的患者发生再狭窄。 Albuquerque 等 研究 了 33 例患者 VAOS 术后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狭窄率 >50% )为 43. 3% 。 症状性椎动脉或颅内动脉的支架治 疗(研究报道, VAOS 再狭窄发生率为 67% 。 因此, 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某医院神经 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 749 例,其中 26 例患者 同时行双侧治疗,各以 2 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 实际统计为 77 5 例,其中男 660 例,女 115 例;年龄为 34 ~85 岁 ,平均( 64 ± 9 )岁。 根据支架内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 狭窄组 234 例和未再狭窄组 541 例。本组患者 126 例发生 后循环卒中, 40 例无症状, 609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 IA ),症状包括眩晕、步态异常、跌倒、复视、共济失调、肢 体无力等。 合并症有:高血压 573 例,糖尿病 263 例,高脂
在本组患者中 187 例( 79. 91% )再狭窄发生于术后 12 个月内,这可能与内膜增生多集中在该时间段有关 。 支架内再 狭窄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学者认为,椎动脉起始段的解剖结构和 组织学特点可能与再狭窄高发生率有直接的相关性 。 与冠状动 脉和肾动脉开口处的血管一样,椎动脉起始段的血管壁具有大量弹 性蛋白和平滑肌,置入支架后会产生较大的回缩力,而且椎动脉起 始段的斑块一般很光滑、坚硬且很少出现溃疡 。 这些特点增加 了支架置入的难度。 椎动脉起始段血管的直径与再狭窄也有相关 性,直径小的血管,回缩力较大。Lederman 等 研究发现, 直径 <4. 5 mm 的血管再狭窄率为 36% ,而直径 >4. 5 mm 的血管再狭窄率只有 12% 。 对本组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多 因素分析显示结果,术后血管直径每增加 0. 1 mm ,术后再 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度降低 53. 8% ( P <0. 01 )。
随访 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后 3 、 6 、 12 、 24 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采用超声检测技术。 此后每 年 1 次随访,其中术后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期间 血管超声示血管狭窄率 ≥50% 。
Hale Waihona Puke 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再狭窄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 于未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3 0 );再狭窄组金属裸支架构成比明显高于未再 狭窄组( P =0. 001 );再狭窄患者术后血 管直径明显低于未再狭窄患者直径( P <0. 0 1 )。
资料采集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经本中心病例数据库搜集数据 ,并记录基本资料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手术 相关信息(手术日期、侧别、支架类型及型号、术后 血管直径)以及并发症等数据。术前常规对患者行血 常规、凝血功能、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头部 MRI 和全脑 DSA等影像学检查。
血管内治疗过程 患者或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 术中常规心电监护,根据患者 情况大多数采用局部麻醉,少数采用全身麻醉。 患者能够配合时采 用局部麻醉,便于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 入 5 F 鞘,全身肝素化(每千克体质量 0. 75 mg ),使活 化凝血时间为 250 ~300 s ,取“猪尾”及 5 F 单弯导管 行全脑 DSA ,评估造影结果,明确责任血管。 撤出造影管,将 5 F 动脉鞘换成 6 F 鞘,将导引导管置入患侧锁骨下动脉,在 微导丝的指引下,将所选支架置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并释放复查 造影,观察颅内血供改善情况。 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支架 , 手术完毕,保留动脉鞘,自然中和肝素,返回病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