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通用课件

03
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意象 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详细描述
诗歌中的意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出诗人内 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月亮常常代表着思乡之情, 而落花则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分析这 些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 歌的意境也是理解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意境是由多 个意象共同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 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04
经典诗歌鉴赏实例
《静夜思》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 念家乡的情感。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凄凉的夜晚,李白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 于其中,使读者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春晓》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惜春之情
详细描述:《春晓》是宋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珍惜。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清新景色,孟浩 然流露出对春天时光的留恋和感慨,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登鹳雀楼》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壮志豪情
详细描述:《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登高望远、壮志凌云的豪情。通过描 绘壮观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王之涣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寄托于诗歌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他 内心的激情和追求。
05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提升
诗歌鉴赏的练习和巩固
练习
通过大量的诗歌阅读和鉴赏练习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其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语言和修辞的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ppt课件

题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材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
推
断
的评价。 怀古咏史诗 借事—— 讽(伤)今
情
借人—— 自喻
感
借古事:讽谏统治阶级;用兴盛对比感叹朝
代兴亡、人生岁月无常。借古人:表达对所写之人
的情感(褒贬)抒发自己志向(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8
1.山水诗。
2.田园诗。
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2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 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 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 盛今衰,繁华易逝引发的冷寂落寞 感伤之情。
33
不同题型解答模式
• 分析意象题 • 按照“指出意象→分析特征→点明情感”格式 • 分析意境题 • 按照“概括特征→描述画面→点出情感”格式 • 分析炼字炼句题 • 按照“指出炼字炼句→分析含义手法→点明情感”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 分,况是蔡家亲。
接 【注】蔡家亲:表亲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 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悲的是 年老荒居,孤苦无依,生活贫困。喜 的是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
24
整合思路 规范解答
张伟明先生(国家考试中心语文命题发言人) 的几点提醒 (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不必紧张 (2)主观题包括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 (3)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
37
千锤百炼显功力 祝君高考创佳绩
38
• 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 思乡怀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诗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歌
情
感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课件

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炼,通过品味语 言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审 美体验。
02
CATALOGUE
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
情感表达的方式
01
02
03
04
直接表达
诗人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 的情感,如使用感叹词、陈述
意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 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花朵则常常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详细描述
象征通常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使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大海常常象征着 广阔无垠和深邃莫测。
语言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语言技巧,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
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图。通过分 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修辞手法,提炼出诗歌的主题。同时,要注意诗歌的 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主题。
主题的表现手法
总结词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传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
详细描述
在分析诗歌主题时,要关注诗人使用的表现手法。例如,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暗 示抽象概念,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形容另一事物,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 特征。了解这些表现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主题的表达方式。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熟悉不同风格和 流派的诗歌,提高对诗歌的敏感性和鉴赏 力。
深入分析
实践应用
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理解其主 题、意境、表现手法等,培养独立思考和 批判性思维。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第六讲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Ⅰ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精要点拨1.整体感知这一点与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等)。
在整体感知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标题和正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
直接揭示情感的词句会在标题、正文里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要会重点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2.局部精读对整体感知后仍不能理解的局部要用咬文嚼字的精读方法来突破。
精读时一要利用上下句间勾连关系相互推求理解,二要遵循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
古诗语言首先是文言文,因此要熟记古诗文中常出现的字词的意思,才能消除文字隔阂。
又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就要求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3.品读关键词语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二、理解、领悟情感的三种路径:形象、手法、题材1.形象→情感精要点拨诗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在品读诗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词语和表达方式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2. 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在阅读诗歌时,要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欢乐、悲伤、愤怒还是思念等。
这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来得出。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
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氛围。
5. 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联想:品读诗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有助于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品读诗歌情感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几个步骤。
通过对诗歌的背景、整体情感、意象象征、节奏韵律以及个人经验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Ⅰ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精要点拨
1.整体感知
这一点与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等)。
在整体感知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标题和正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
直接揭示情感的词句会在标题、正文里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要会重点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2.局部精读
对整体感知后仍不能理解的局部要用咬文嚼字的精读方法来突破。
精读时一要利用上下句间勾连关系相互推求理解,二要遵循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
古诗语言首先是文言文,因此要熟记古诗文中常出现的字词的意思,才能消除文字隔阂。
又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就要求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二、理解、领悟情感的三种路径:形象、手法、题材
1.形象→情感
精要点拨
诗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如借助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来抒发感情。
(这一点可参考本专题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2.手法(抒情方式)→情感
精要点拨
理解、领悟思想感情需要注意其抒情方式。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
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3.题材→情感
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
根据题材特点可以理解、把握其情感。
Ⅱ如何重点理解、领悟景中情
精要点拨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
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
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
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
从理论层面,从诗的整体角度要把握情与景的内在关系和处理方式。
情与景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作者处理情与景的方式(或叫安排)有三种:①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②前景后情——触景生情;③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从技术层面、操作角度,要做到:
①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
(见前面的“隐性关键词”内容)
②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