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四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1996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自有其用意,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或是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或是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所以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既要把握准人物,又要搞清诗人的用意,搞清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形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比较一下《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的诗人形象的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形象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方法分析诗歌形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词鉴赏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诗歌形象的练习题。

4.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 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 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 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 漫的春光。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鉴赏诗歌之形象

鉴赏诗歌之形象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1.咏物——咏自己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思想内容)(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人物形象:3、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离别诗(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边塞诗(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铃》【知识积累·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3.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8、爱恨情长的形象。等等。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景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结合以前的知识储备能说 出答景物形象题的要点。
2.训练巩固,通过组内合作能学习迁移, 会解此类题。
3.通过训练能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方法。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 复习目的: • 了解古诗形象的类型。 • 掌握鉴赏形象的方法 • 掌握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形象类型
人(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形 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分 类 指 导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答题步骤: 意象+意象特点+情感 ①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一)常见问题模式
景物有什么特征?烘托什么气 氛?蕴含或反衬什么情感?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二)答题步骤
一、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 二、概括景概括物景物所所营营造的造氛围的特点氛围特点 三、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三)赏析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 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塑造的一个空怀 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形 象。
•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 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塑造的忠心报国的 形象。
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①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② 。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
• 1.形象是什么? • 2.结合诗句讲解 • 3.形象的意义?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人 物 形 象 鉴 赏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一)常见问题模式
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有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 知人论世 ② 关注背景。 ③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④抓诗中所写景物。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三)答题步骤 •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 (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 (3)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诗人歌鉴的赏之形形象象鉴赏特点。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 形象特点。
情趣高雅,珍视友 情,风流飘逸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诗词中有哪些常见艺术形象呢?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李白)。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杜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以 情意+物象=意象 尽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 意 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诗人赋予了这些事物某种
特定的、较为稳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 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典型例题一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四个字概 括本诗的意境特点。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典例分析
第一步:找景物 月、乌、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客船 关键词:愁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 月、霜—冷,乌啼、钟声—静,江枫渔火—昏暗 第三步:分析意境 孤寂、清冷 由意境分析情感 客船—羁旅之人,思乡,孤独,寂寞凄清之情。
么意义。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四)赏析示例
•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① 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② 。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
• 【注解】 • ①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 ② “胡未灭” :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 ③ “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
闲置不用、抗金英雄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 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 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 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国无门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牛 刀 • 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春怨 金昌绪


试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 思念远在边关的闺中少妇形 象。时值春日,黄莺鸣叫, 女子被叫声吵醒而不得与丈 夫在梦中相会。写出封建社 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 来的痛苦。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实 战 高 考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 【2011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 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