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①,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之时。

“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曹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

①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①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䴙鹈泉①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①鹰。

【注】①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苾通是铁勒族契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

①䴙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

①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赵臣瑷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评价:“义山撰人,神采奕奕。

”此诗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使君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①。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①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4.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旭①(节选)李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一)人物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1【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2(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2011届高考古诗形象鉴赏专题练习

2011届高考古诗形象鉴赏专题练习

2011届高考古诗形象鉴赏专题练习教学博苑2011-04-22 19152011届高考古诗形象鉴赏专题练习[题组一人物形象类]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

(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桥仙(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

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题组二景物形象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下面是几首古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万顷波光明,一片明月照。

——张若虚问题:1.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2. 第二首诗中,诗人想要做什么?3. 第三首诗中,诗人的身处的场景是什么?二、下面是几句古诗,请你猜猜这些诗的名字。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3.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三、下面是一首古诗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填写中间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四、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下一句。

秋风起,枫叶红五、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六、对于以下的古诗,请你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2.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七、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给这首诗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八、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判断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九、请你自由发挥,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古诗鉴赏专题三题型一形象鉴赏题

古诗鉴赏专题三题型一形象鉴赏题

题型一形象鉴赏题——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常见的古诗形象知识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把握两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其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所谓“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感情的产物,必然有着诗人的痕迹。

我们通过他的所见所为所想,可以想象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先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次要重点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的环境等,后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

②叠:“蹙”字义。

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

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

(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1、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答:2、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4、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5、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

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答:6、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7、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8、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9、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10、(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11、(2012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12、(2012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13、(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答:14、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

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

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答:(2)古人云:“诗言志。

”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答:(3)15、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16、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桥(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17、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8、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答:(2)这首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答:19、浣溪纱①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4分)答:20、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答:21、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1]云低暗度,关月[2]冷相随。

未必逢矰[3]缴[4],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关月:边关的月亮。

③矰: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4分)答:1、答案:“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2、答案:(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3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分)(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2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

(2分)3、答案:(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2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

(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

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3分,每句1分)(2)①使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2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少年时期1分,现在1分)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

(2分)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踏(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5、答案: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酷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6、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7、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8、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9、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10、(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