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重金属实验报告
水质砷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水质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水质砷测定中的应用;3. 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对水质砷含量的检测能力。
二、实验原理砷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剧毒。
水质砷的测定通常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该方法基于砷元素在特定条件下产生荧光的性质,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水样中的砷含量。
三、实验材料1. 仪器:原子荧光光度计、电热板、电子天平、移液器、比色管、锥形瓶等;2. 试剂: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硼氢化钾、硫脲-抗坏血酸溶液、氩气等;3. 样品:地下水、地表水、污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1)汞的测定:取5.0ml混合均匀的污水样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1ml盐酸-硝酸溶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消解1h,期间摇动1-2次并开盖放气。
冷却,用水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
(2)砷、硒的测定:取50.0ml混合均匀的污水样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配置的硝酸-高氯酸(11)5ml,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后,取下冷却,再加5ml盐酸(11)加热至黄褐色烟冒尽,冷却,用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
2. 样品测定(1)开启原子荧光光度计,预热30min;(2)将预处理后的水样加入消解器中,加入适量硼氢化钾;(3)调整仪器参数,如灯电流、原子化器温度、载气流量等;(4)开启氩气,将样品引入原子化器中,测定砷、硒含量;(5)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砷、硒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汞的测定:水样中汞含量为0.02mg/L;2. 砷的测定:水样中砷含量为0.5mg/L;3. 硒的测定:水样中硒含量为0.1mg/L。
根据实验结果,本次水质砷测定实验中,水样中砷、硒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质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水质砷测定中的应用;2. 提高了实验室检测人员对水质砷含量的检测能力,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安全操作,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海产品镉的测定实验报告

海产品镉的测定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海产品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广泛喜爱。
然而,近年来镉污染已成为海产品质量安全的严重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长期摄入镉污染的海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障消费者对海产品质量的信心,科学确定海产品中镉含量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测定海产品中镉含量的有效方法,并分析测定结果,为海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海产品镉的来源、测定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实验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介绍海产品镉的来源,包括海产品镉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详细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测定海产品镉的方法,包括实验步骤和所用仪器;接着将给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探讨海产品镉的含量与可能的来源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将全面展现海产品镉的测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实验报告。
1.3 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海产品中镉的含量,了解海产品镉的来源、测定方法和数量水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为相关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海产品加工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旨在促进对海产品镉污染问题的关注,引发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相关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2.正文2.1 海产品镉的来源海产品镉的来源海产品中镉主要来源于污染的海洋环境和人为排放的工业废水。
镉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
此外,城市排放的尾气和燃煤等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可能导致镉在海洋中的沉淀和积累。
在海产品中,镉主要富集于贝类、鱼类和海带等。
关于汞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汞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危害;2. 掌握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汞含量的原理和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本实验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汞含量。
该法基于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汞蒸气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实验过程中,将试样消解,使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成金属汞,最后测量吸收值,从而求得试样中汞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酸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漏斗、滤纸等。
2. 试剂:硫酸、硝酸、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溴酸钾、溴化钾、氯化亚锡、硫酸羟胺、碘化钾、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汞标准溶液,并使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硫酸、硝酸,定容至100mL,得到标准系列溶液。
2.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或溴酸钾和溴化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消解,使汞转化为二价汞。
消解完成后,用硫酸羟胺将过剩的氧化剂还原,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成金属汞。
3. 吸收值测定:将处理后的水样和标准系列溶液分别通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在253.7nm波长处测量其吸收值。
4. 数据处理: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水样的吸收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汞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²,R²应大于0.99。
2. 水样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汞的含量。
3. 结果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水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汞含量,实验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2. 实验过程中,注意样品处理、消解和测定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废水中重金属电化学法回收实验报告

6 废水中重金属电化学法回收化工、印染、电镀、有色冶炼、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电子材料漂洗废水、染料生产等过程中常产生含有大量铜离子的废水。
铜是工业废水中非常常见的重金属,若不经适当的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会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健康,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絮凝、离子交换、电解法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铜废水,电解法可直接得到金属铜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和设备化控制等优点。
6.1实验目的(1) 了解电解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原理和方法;(2) 计算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得到铜的电流效率。
6.2实验原理电解法基本原理是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即废水中的阳离子向阴极迁移,并在阴极上产生还原反应,使金属沉积。
电流效率是电解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电流效率是指电解时在电极上实际沉积或溶解的物质的量与按理论计算出的析出或溶解量之比,通常用符号η表示。
其中铜的电化当量为1.185g/A∙h。
6.3实验设备及条件6.3.1 实验装置电解实验装置如图6.1 所示。
本实验采用烧杯盛装铜离子废水溶液,极板间距20 mm。
实验中采用DH1765-1 型程控直流稳压稳流电源(35 V,3A),采用磁力搅拌器对溶液进行搅拌,以使电解液在反应器内分散均匀。
磁力加热搅拌器图6.1 实验装置图6.3.2仪器及化学试剂仪器:电子天平,精度为万分之一克;烘箱;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pH计。
实验材料:实验中阳极采用石墨板、阴极均采用铁板,极板尺寸为115 mm ×65 mm × 2 mm ( 有效面积68 cm2 )。
化学试剂:硫酸铜;去离子水;器皿:500ml烧杯;搅拌子;6.4实验步骤(1)配置模拟实验废水:用天平称取一定量CuSO4∙5H2O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使Cu2+初始浓度保持在C(Cu2 +) = 40 mg∙L-1置于烧杯中,用硫酸调整溶液pH为5。
铅离子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铅离子吸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不同吸附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3. 分析影响铅离子吸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本实验采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的铅离子,主要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铅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铅离子标准溶液;- 吸附剂:活性炭、氢氧化铝、沸石等;- 铅离子吸附剂;- 水样。
2. 实验仪器:- pH计;-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烧杯、漏斗、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 配制一定浓度的铅离子标准溶液;- 配制不同pH值的实验溶液。
2. 吸附实验-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加入实验溶液中;- 在恒温水浴锅中搅拌一定时间;- 滤除吸附剂,测定滤液中铅离子的浓度。
3. 结果分析- 计算不同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率;- 分析不同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 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率为85.3%;- 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次之,吸附率为73.6%;- 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差,吸附率为59.2%。
2. pH值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当pH值为6时,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当pH值为8时,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当pH值为7时,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3. 吸附时间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在吸附时间为30分钟时,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在吸附时间为20分钟时,氢氧化铝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在吸附时间为15分钟时,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4. 吸附剂用量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 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铅离子的吸附率逐渐提高;- 当吸附剂用量达到一定值后,铅离子的吸附率趋于稳定。
六、结论1. 活性炭、氢氧化铝、沸石等吸附剂对铅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佳;2. 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3. 本实验为铅离子吸附净化水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砷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砷的检测方法。
2. 熟悉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
3.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砷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本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水样中的砷含量。
该方法利用砷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确定砷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天平、微波消解仪、移液器、比色皿等。
2. 试剂: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硼氢化钠、抗坏血酸、砷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称取适量的水样,加入硝酸和盐酸,用微波消解仪消解。
(2)将消解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的绘制(1)分别吸取0、0.5、1.0、2.0、4.0、6.0、8.0 mL砷标准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定容至刻度。
(2)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上,设置好仪器参数,测定各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
(3)以砷含量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转移至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定容至刻度。
(2)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上,设置好仪器参数,测定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以砷含量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 = 0.005x + 0.002(R² = 0.998)。
2. 样品测定测定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结果如下:样品1:砷含量为0.15 mg/L样品2:砷含量为0.20 mg/L样品3:砷含量为0.05 mg/L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水样中的砷含量。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消解液要充分混合,以确保砷的充分溶解。
(2)在绘制标准曲线时,要注意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测量。
(3)在测定样品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水中重金属的微生物的治理方法的实验报告

环境学院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报告题目:水中重金属的微生物的治理方法的预习报告作者(学号):(101302112)班级:环境学院10级环境工程时间: 2013-7-8水中重金属的微生物的治理方法的预习报告一、微生物的培养1.1微生物的筛选1.1.1平板接种筛选法: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唯一的氮源。
1.1.1.1 制备菌样稀释液。
分别取不同种菌样1g, 加入到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10~ 20min,制成10- 2 细菌菌样稀释液。
再取此稀释液0.5mL注入装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10- 3菌样稀释液,同法再制备10-4 ,10-5 , 10-6 , 10-7 菌样稀释液,即制成用于细菌分离的菌样稀释液。
再取各种菌样5g,加入到盛有95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10~ 20min,制成10- 2分离霉菌的菌样稀释液,采用上述稀释液的制法,配制10-3 , 10- 4 霉菌菌样稀释液待用。
1.1.1.2接种培养。
取以上制备好的10- 5,10- 6 , 10- 7细菌菌样稀释液1mL,将其注入已编号的无菌培养皿内, 再将灭菌冷却至(45~ 5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其中制成平板,待其完全冷凝后, 将平板倒置于30℃培养箱中, 培养1~5d。
同上述操作, 取1mL10- 2 , 10- 3 , 10- 4 霉菌菌样稀释液, 制成查氏培养基平板。
待平板完全冷凝后, 将平板倒置于28℃的培养箱中培养24~48h。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45~ 50℃),分别倒入已编号的无菌平皿中, 待其凝固后, 将原菌样加入适量无菌水, 采用接种环进行平板接种。
然后将平板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1.2微生物的分离1.2.1基本原理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报告水质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比较

实验报告水质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比较实验报告:水质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比较摘要:本实验旨在比较和评估不同方法检测水质中重金属离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对比试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适用于不同实际情况的建议。
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保证水质安全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工业活动和农业应用中产生的废水却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
由于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质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准确检测。
2. 方法2.1 样品采集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来源的水样进行实验。
一个样品来自自来水厂经过常规处理的自来水,另一个样品为工业废水样品。
2.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AA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实验室中的传统检测方法。
我们使用AAS仪器,首先校准仪器,然后将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气态原子,并用特定波长的光束进行吸收测量。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广泛用于环境和工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我们采用ICP-MS仪器,将样品中的离子转化为等离子体,并利用质谱仪测量重金属离子的相对丰度。
3.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3.1 来自自来水厂的样品通过AAS方法检测,我们发现水样中铅的浓度为2.5μg/L。
而通过ICP-MS方法测量,得到的铅的浓度为2.8μg/L。
两种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表明AAS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是可靠和准确的。
3.2 工业废水样品对于工业废水样品,AAS和ICP-MS方法得到的结果略有不同。
AAS测量结果显示镉离子的浓度为0.7μg/L,而ICP-MS测量结果为0.9μg/L。
由于废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并不意味着某一种方法更准确,更全面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
题目: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中重金属的消解与测定方法。
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技术。
3、了解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
二、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元素的浓度来测重金属浓度。
原子吸收光度法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的电子可以吸收与其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
A=lg(I0 / I)=KcL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为数不多的特征吸收谱线,不同元素的测定采用相应的元素灯,因此,谱线干扰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是少见的。
影响原子吸收光度法准确度的主要是基体的化学干扰。
由于试样和标准溶液整体的不一致,试样中存在的某些基体常常影响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如在火焰中形成难于离解的化合物或使离解生成的原子很快重新形成在该火焰温度下不再离解的化合物,这时就发生干扰作用。
一般来说,铜、铅、锌、镉的基体干扰不太严重。
2、实验仪器:
3个250mL烧杯、AAS、电热板、100mL比色管
3、试剂
(1)浓硝酸:优级纯
(2)3mol/L盐酸:优级纯
(3)双氧水
(4)10%氯化铵溶液
4、实验步骤
(1)各取3组废水水样50mL放入烧杯中,加入浓硝酸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2)蒸至剩余40mL左右,加入5mL浓硝酸和2mL双氧水,继续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3)蒸至剩余30mL左右,加入2mL10%的氯化铵和10mL 3mol/L的HCl,取下来冷却,待冷却后,装入比色管中,定容到100mL,若溶液比较混浊,则先过滤再测。
(4)用AAS测定并记录数据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表一
由原数据与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到,对同一样品所测的数据波动非常之大,大的相对标准偏差达39.63%,小的也有26.04%。
主要原因是取样的时候,S1和S2是同一个人取的,而S3另外一个人取的,之所以取得的值差这么大,是因为取样过程未摇匀,所取样品的位置又不同,所以造成所取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大。
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所得数据并不能完全客观
S3的值,则
表二
四、结论
水样中Cu、Cr污染分析与评价:
对水样的污染分析与评价,主要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城镇污染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因在印染行业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总Cr项目的具体规定,则在此分析与评价中不引用其行业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部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城镇污水部分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单位:mg/L)
我们测得的公司3水样中Cr的浓度为6.29mg/L,是地表水标准Ⅴ类水的60倍多,是城镇污水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120倍多;Cu的浓度为109.12mg/L,是地表水标准Ⅴ类水的109倍多,是城镇污水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218倍多,说明该公司水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出排放标准值,排放到环境中,将严重危害附近居民健康。
所以该公司应针对水中重金属做相应的处理,以达到符合排放标准。
水中重金属处理方案有:
1、混凝沉淀法
许多重金属在水体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存在,加入碱性物质,使水体pH值升高,能使大多数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另外,其它众多的阴离子也可以使相应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
所以,向重金属污染的水体施加石灰、NaOH、Na2S等物质,能使很多重金属形成沉淀去除,
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危害程度。
这是目前国内处理重金属污染普遍采用的方法。
2、离子还原法和交换法
离子还原法是利用一些容易得到的还原剂将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原,形成无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以减轻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
3、植物修复法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植物实施污染环境治理的技术统称,通过植物对重金属元素或有机物质的特殊富集和降解能力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凤眼莲、水芹能很好地除掉污水中的Cd、Cr和Cu等重金属。
五、思考题
1、根据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对所测水样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的60多倍,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20多倍,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30多倍,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2倍。
Cu的浓度为109.12mg/L,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9倍左右,是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200多倍,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50多倍。
假设公司3是电镀公司,其重金属的含量也远远超出重金属排放标准,必须得经过一定程度得处理,才能得以排放,不然将严重危害环境及附近居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