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从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难点:感受母鸡爱护小雏鸡的伟大母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并通过设计问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个大致的了。

再通过教师引读、抓住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地分析学习,从而落实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上一节课,我们在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课文《猫》。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猫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生答:性格古怪、可爱、淘气)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那么在老舍的眼里,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一两位学生讲一下对母鸡的印象)二、学习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圈出新字生词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2、反馈交流并板书。

(包括学生不懂的或读错的药点拨)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自然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板书)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板书)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御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板书)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课时教学内容备注3.1------3.2213.5-----3.952读书屋一能说会写一3.12----3.165能说会写一七色光一33.19----3.2354读书屋二能说会写二3.26-----3.305能说会写二七色光二54.2------4.646读书屋三清明4.9----4.135能说会写三七色光三74.16----4.20578读书屋四4.23----4.275能说会写四七色光四904.30------5.4210五一15.7-----5.115读书屋五能说会写五14----5.185七色光五111235.21----5.255读书屋六能说会写六28-----6.15七色光六13144-----6.84读书屋七能说会写七端午6.11----6.155能说会写七七色光七总复习6.18----6.225总复习6.25----6.295总复习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 1.《勇攀高峰》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  1.《勇攀高峰》教案

1 勇攀高峰教材说明〔解题〕本文课题本应是陈述句,但省略了主语,如复原就是?邓亚萍勇攀顶峰?。

课题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显得精练、醒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人的力量。

文章的主人公是邓亚萍。

邓亚萍,身高1.5米,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

5岁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988年底进入国家队。

1989年获第40届世乒赛女团和双打冠军、女单季军。

在这以后,她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上获50项以上冠军。

1993-2021年间,她一直居国际乒联公布的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位。

2021年11月,邓亚萍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和管理学,后赴英国剑桥大学、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获英语专业学士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

2021年,她出任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

2021年成为北京奥委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工作人员。

目前,她是北京奥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

邓亚萍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个集所有重大比赛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于一身的人,人们称她是“乒坛上的巨无霸〞、“乒坛小个子巨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扬她“代表着运发动的风貌〞。

邓亚萍屡次被评为全国和世界“十佳运发动〞。

2021年中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构造分析〕本文记叙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上的成长历程,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记邓亚萍的两次受挫。

第二局部〔第3、4自然段〕,写邓亚萍的刻苦训练。

第三局部〔第5~8自然段〕,表邓亚萍的赛场立功。

第四局部〔第9~13自然段〕,赞邓亚萍的风采品格。

〔语意理解〕“邓亚萍5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着沙袋蹦着练打乒乓球。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邓亚萍在幼年时期就对乒乓球有兴趣,更深的含义是:邓亚萍从小就立下了打好乒乓球的志向。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事业成功的大门。

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

邓亚萍立下打好乒乓球的志向,是她后来刻苦训练、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苦练主备人:刘天卉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实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铺垫,导入课题。

①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

②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③板书课题:苦练。

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苦练”二字,写了什么事?③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②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③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④加练过程中,陈招娣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⑤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加练,你有什么话想说?⑥细读陈招娣的种种表现,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一位运动员?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浏览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能有一定速度。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四、体会细节,领悟写法。

可以启发: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积累内化。

(1)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朗读课文。

(2)透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苦练”?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猝”不能读成“粹”和“碎”的音,注意比较。

要求写的9个字应该安排课堂的时间来写,注意写好“袁、惫、毅”等笔画复杂的字,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据最新的教科版语文教材编写。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词汇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下册语文教材的各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将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细节等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快乐作文: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自由表达、展示个性。

3. 词语解释:学生将研究新的词汇,并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 古诗诵读:学生将研究古诗的背诵和朗读,培养音韵感和语感。

教学方法根据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

2.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给学生任务,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等方面,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测验评估:定期进行单元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希望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特制定本册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听、说、读、写、思、用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思维品质。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1.1 活动主题:欣赏古典诗词1.2 活动目标- 能够流利地朗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

- 学会品味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词的美感。

- 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1.3 教学内容- 《江雪》- 《渔家傲·秋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及诗词背景。

2.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意境,品味诗词美感。

4. 学生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第二单元:写作与创作2.1 活动主题:我心中的美好家园2.2 活动目标- 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描绘出心中的美好家园。

-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家园的美好氛围。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教学内容- 写作指导:如何描绘美好家园- 学生创作:撰写心中的美好家园2.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2. 教师讲解如何描绘美好家园,进行写作指导。

3. 学生现场创作,撰写心中的美好家园。

4.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5.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3.1 活动主题:讲述历史人物3.2 活动目标- 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 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教学内容- 历史人物的选择- 口语交际技巧3.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2. 教师讲解如何选择历史人物,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地平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地平线》,理解课文主旨,通过讲述叙事描写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和感性领悟能力。

2.进一步掌握常识,推广旅游知识和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的旅游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课文《地平线》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人物塑造,揭示主题。

2.难点:结合旅游知识和科普知识进行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本节课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请学生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去的旅游地以及喜欢在旅游过程中尝试的一项活动和感受。

2.联想并回答问题:在旅游景点,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的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有哪些?2. 温故知新,预习1.翻阅教材语文课本,找出类似本节课内容的文章,与同桌分享文章概要和收获。

2.翻阅教材自然科学课本,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与同桌分享,想一想如何将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语文课程中。

3. 主课1.引导学生提前理解课文标题《地平线》的含义。

2.教师朗读课文,并呈现课文插图,学生在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顺便欣赏插图中的美丽风景。

3.对语文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结构,掌握文中重点句式,对不理解的语汇解释理解。

4.分组展开课文分析,精读课文,采集自然科学知识结合本文情境运用。

通过分析地平线的文本和地平线的科学原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4. 互动交流,总结反思1.小组讨论总结:学生归纳复述每一组的分析内容及自己的感触体会。

2.回答问题:通过课文,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旅游和科普知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旅游景点?与同桌交流,表达结论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5.作业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篇游记,分析游记中的旅游和语文知识,并预备下节课时与同学分享。

2.预习下篇语文课文,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未来的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资料
1 苦练
主备人:刘天卉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实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铺垫,导入课题。

①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

②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
③板书课题:苦练。

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呢?
.
二、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苦练”二字,写了什么事?
③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
②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③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④加练过程中,陈招娣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
⑤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加练,你有什么话想说?
⑥细读陈招娣的种种表现,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一位运动员?
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浏览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能有一定速度。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四、体会细节,领悟写法。

可以启发: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积累内化。

(1)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朗读课文。

(2)透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苦练”?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精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猝”不能读成“粹”和“碎”的音,注意比较。

要求写的9个字应该安排课堂的时间来写,注意写好“袁、惫、毅”等笔画复杂的字,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生先观察、交流、再练习写字。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径直)朝门口走去。

②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翻滚)着。

③她感到满肚子的委屈(委曲),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直(径自)向门口走去。

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三、语文实践。

收集资料,了解袁伟民、陈招娣其人,了解目前的陈中和和中国女排,进而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及带给我们的种种启示。

教学反思:
.
2体育颂
主备人:刘天卉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二课时教学目标:
精选资料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抓住各段领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正确领会体育真正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以29届奥运会导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伴你成长的拓展阅读)
2.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
做简要的介绍。

(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正字音《伴你成长》1
4.理解字义《伴》2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
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

圈点勾划出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分为三部分。

.
4.自由的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
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6.学生自由的朗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准备在班在交流你的体会。

三、板书设计
1·力与美2·精神内涵3·促进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的: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
造美丽。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5、体育能
培养人的勇气。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
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2.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精选资料
如:(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

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地”?(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3.感受本文的写作亮点。

(1)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
(2)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三、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散文诗热烈歌颂了体育,阐明了体育的内涵,揭示了体育对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练习巩固模仿本文散文诗的形式,结合自己对“幸福”的切身体验写一小段文字歌颂幸福。

四、作业设计:《伴你成长》巩固运用题
五、板书设计
体育颂
.
力与美
精神内涵正义、勇敢、荣誉、快乐
促进作用健康、进步、和平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
主备人:刘天卉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马拉松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