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的第6、7段。
2.领略作者写济南的水及其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雪后山景的美。
济南的水又有何特点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34)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自由朗读第6段,说说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35、36)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文字,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1:绿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学生2: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清、亮清澈透明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语句呈现1:(出示课件37)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预设: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语句呈现2:(出示课件38)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预设:用“蓝水晶”比喻蓝汪汪、清亮亮的天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晴朗。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出示课件39)(师生讨论,学生抢答。
)学生1:这是济南代表性的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学生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
也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城中也是“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学生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处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2.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出示课件40、41)(师生讨论,学生抢答。
)学生1:不可以。
学生2:“济南的冬天”以“冬天”为中心词,读者见此马上会生出对冬天的感受: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凌,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
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冬天的济南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②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课时,我们初读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了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
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让我们继续跟着老舍先生走进《济南的冬天》。
一、品析词语请你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些词语圈画出来,联系全文内容分析一下,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请你用“我觉得用这个词好,因为。
”句式说句话。
例:我认为用“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好。
因为除了济南,在我们这边,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在济南的人们和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地很舒适地度过一个本应该寒冷的季节,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
有那么温熏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还有温润的山景,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好,有山有水有阳光,让每个人心里都有笑意,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我觉得用“温晴”这个词好,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
接着就先总后分的聊起了济南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
我觉得用“温情”来概括好,“理想的境界”这个词显得有些太笼统了,很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境界,而它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老舍先生就把济南的冬天和伦敦,北平还有热带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是个温晴的地方。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品3篇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手段:多媒体学习过程:一、课题导入。
文体、作者。
(图一)二、说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要求:1、小组交流2、选出代表3、综合意见4、发表看法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六、问(图三)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八、做(图五)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第二课时一、预习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课将继续听取学生们对于冬天的猜测和想象,并通过图画和文字,以及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形式探究冬天的美景及生活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表达有关冬天的一些基本词汇和短语;2.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快速准确辨认文本中的图片,并表达出他们的理解;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讲述自己对冬天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互动意识。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1.呈现和导入(1)上一节课老师让学生们画出他们心中的冬天,本节课将以学生的作品为切入点,让他们逐步了解冬天的美景和生活常识。
(2)探讨冬天常见的景象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冬天的图片,例如:结冰的湖泊,雪地运动,树枝上挂着的晶莹剔透的冰柱,戴着帽子的人们走在街上……然后让学生们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3)小组合作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抽到一幅卡片,然后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观察和合作,快速准确地找到图片相应的描述文字,并一起讲述对于这一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2.巩固和拓展(1)让学生们制作海报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自行设计海报,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培养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延伸到书面表达上,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2)课堂展示和讨论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并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邀请别的小组提出问题、点评和建议,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合作与互动。
三、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冬天的美景和生活常识,而且锻炼了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了他们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主线,通过展示、描述、讨论和制作海报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了解冬天中的美景和生活常识,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济南市的冬天特点、气候以及冬季活动,增强对冬季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济南市的冬天特点与气候;2. 冬季的主要活动。
三、教学内容1. 济南市的冬天特点与气候冬天是济南市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济南的天气变得寒冷干燥。
气温通常在零度以下,最冷时甚至可以达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
此时,济南的街道上往往弥漫着寒冷的空气,呼吸时可以感受到冰凉。
经常有大风吹过,给人一种刺骨的感觉。
此外,冬天还是济南的雪季,偶尔会下雪,给城市带来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
2. 冬季的主要活动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济南的人们依然有很多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一方面,冬天是济南人民喜欢去温泉度假的季节。
济南周边拥有许多温泉资源,人们可以去温泉度假村享受温暖舒适的温泉浴,放松身心,驱散寒意。
另一方面,冬天是济南人民喜欢吃火锅的时候。
火锅是冬季的特色美食之一,济南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火锅,既能御寒又能增加社交互动。
此外,冬季还有一些冰雪运动,比如滑冰、滑雪等,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说明济南市冬天的特点和活动;2. 讨论交流: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3.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听听力材料、参与口语练习、阅读相关文章,培养学生在各个层面的语言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济南的温泉度假村、冰雪运动场所等,亲身体验相关活动,增加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以及实地考察时的积极参与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进行朗读的训练。
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尝试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品析语言的基础上,体会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讨论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质疑的意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交流同学们的描写片段,进行讨论,分析同学们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之后进行反思,更深入地体会对比的作用。
深入探究第四遍阅读:精读──品析语言,提出问题。
将学生分组,每3~4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比较下面三组句子,看看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二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儿粉色。
第三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在分析鉴赏修辞方法中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的冬天》和《春》一样,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作者在写景中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修辞方法及景情结合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探究活动二:除了使用修辞方法,老舍在用词上也很有讲究,请小组成员配合,在中找到一个你认为用得好的动词,试着找其他词语进行替换,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
比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句中,“镶”字可不可以用“画”“描”“添”等词语替换?【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明白要让描写对象形象生动,也要注意炼字炼词,进行准确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
内容分析: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的景色,把景物融入作者的感情与意志,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ft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不但运用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
学情分析:《济南的冬天》也是非常优美的抒情散文,前面已学过朱自清的《春》,相信对《济南的冬天》的把握,学生相对来说能更加娴熟一些。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分析文中描绘济南的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ft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1、诵读
2、多媒体教学
3、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作者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段,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课文分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节课的话题,一起来分析下面几段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读第3 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的第一句话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么雪后的ft景具体“妙”在哪里?
明确:妙在雪光、雪色、雪态。
师:在第3 段有几个字用的非常妙,我请同学来赏析一下:
顶:准确地写出了树尖上白花的位置和形状;
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ft尖连着蓝天的景观;
穿:拟人,形象地写出了雪、草覆盖的状态,给人一种动态的生活实感;
羞:拟人,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描绘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师:我们再看到第四段(教师读),同学们分析下文中的两个“卧”好在哪里?
明确: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师:第2 段到第4 段,作者非常详尽地向我们展示了济南冬天的ft景图,那么济南冬天的水又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请**同学朗读底5 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绿、清、亮、活、暖
师:大家再看到这一段的第三行“水也不任得冻上”中的“不忍得”用得非常好,谁能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突出“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
1、第三段和第五段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第三段和第五段在书法情感和修辞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1、第三节:自上而下的顺序:ft上、ft尖、ft坡、ft腰
第五节: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整篇课文我们就这样讲完了,接下来我们继续上节课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把“济南的冬天”改为“冬天的济南”?
明确:“济南的冬天”表明了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师: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明确:同:①文体上,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
②情感上,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③写法上,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
④结构层次上,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异:①内容上,《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ft水画。
②角度上,《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如写蜜蜂、蝴蝶等;《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如写远ft等。
③语言上,《春》整句和散句的结合,《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
三、小结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过:美事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ft 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不同的美姿。
只要同学们热心地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性,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手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汇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四、作业布置
1、作业本完成
2、预习后一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