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
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设计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艺术设计主要以器物为主,
器物的形式和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社会地位的表现。
而到了汉代,盛行的是通行
人书、书法、印章、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
理解和巧妙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艺术设计也渐渐开始融入宗教、国家政治、文学、建筑等领域。
在唐朝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而宋代时期,景泰蓝、瓷器、紫砂壶等器物的
制作技艺成为世界级的宝藏,吸引着海内外的观众。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设计更是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优美的书法、舞蹈、戏曲、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一一呈现。
同时,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白蜡画、剪纸、雕花、扎染等民间艺术形式开始流行起来,给中国艺术设计注入
了新的活力。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艺术设计也迎来了大发展。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
的艺术设计开始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艺术文化,如油画、雕塑、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形式。
同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的中国也为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
更多机会与资源。
所以说,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个历经千年,并且不断演化和创新的历史。
中国艺术设
计是以自我认同、自我反省、自我创新为基础的,并且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现代文化注入
新的活力与时代感。
总之,中国艺术设计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
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中国艺术设计史 全套课件

唐三彩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 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 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 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 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 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 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 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
自原始社会以来至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即过去 所谓的工艺美术类产品,如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 具等等。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工业革命以来所设计的产品或设计品类,包括书籍、包装、 广告等的平面设计、室内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工业产品 设计、服装染织品设计等。
.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陶器艺术设计 瓷器艺术设计 青铜器设计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
.
黑陶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 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 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 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 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是继彩陶之后, 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
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 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实用版】目录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2.文明曙光的艺术设计3.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4.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三、赵农笔记的价值与意义正文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涵盖了从石器时期到现代的艺术设计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家具、器物、服装、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石器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设计活动主要体现在石器的制作过程中。
在石器时期,人类通过观察自然、认识材料,利用石头等自然材料制作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
赵农在笔记中对石器时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石器时期的设计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2.文明曙光的艺术设计文明曙光时期,人类开始有了城邦国家,艺术设计逐渐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联系在一起。
赵农在笔记中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建筑、器物等设计,探讨了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不同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封建时期,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皇权和封建礼制的影响。
在赵农的笔记中,她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建筑、家具、器物等设计,指出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体现了皇权和封建礼制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4.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艺术设计的传入,中国艺术设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赵农在笔记中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现代艺术设计是传统艺术设计与西方艺术设计的结合,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赵农笔记的价值与意义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从石器时期到现代,全面梳理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都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石器、陶器等工艺品来装饰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源于这个时期。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极富装饰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此时期,典型的艺术设计符号如龙、凤、鸟兽纹等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符号。
随后,汉代、唐代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的唐三彩,这种彩绘陶器釉色鲜艳,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经历了起伏。
唐宋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开始备受推崇,而著名的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纹饰优美,色彩鲜艳,带有浓重的中国风格。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唐伯虎、文征明等都是当时的艺术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
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著名的景泰蓝、金漆工艺、刺绣等传统工艺更是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亮点。
而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更是蓬勃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一、儒家思想之造物观1、儒家既不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取决于人,也不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界,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各自具有价值自足性,两者都是“自在”的自然。
2、“自然”与“人”没有二元对立,更没有造物与造物主的二元对立,所谓“天”,即是自然。
3、在儒家观念中,其所说的自然,不论是人的自然还是自然界,其价值都在于“自在”。
人的使命决不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而是通过“赞天地之化身”,完成自然,完善自然。
二、藏礼于器1、青铜礼器是先秦统治者用以表示身份等级、立国传家的重器,受到极大的重视,世代相传。
2、表明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大小等有严格规定,甚至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反映出等级的差异。
三、铸鼎象物在鼎身上刻绘出各类鬼神物怪的形象,巫师们凭此知道民众遵守禁忌,进行祭祀。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老子》《老子》一书中有关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涵有诸多设计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认为追求纯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提倡一种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自己的目的,进而达到一切目的。
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式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
2、“和谐共生”的设计思想更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说法的体现。
真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实现。
3、“以和为美”不但包含了美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朴素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紧密的联系起来。
4、“虚无观”设计的空间概念。
提出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古代的设计思想,无有无的好处,有有有的好处。
五、《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著作,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原则,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精髓,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久经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
中国艺术设计史-远古时代

什么是艺术设计? 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所体现 的造物活动。
学习目的: 掌握中外各国各时期主要设计风格及代表 作品,在设计知识结构完善和设计思维上得 到开拓。
学习意义 力求寻找符合艺术设计自身发展规律的史 料进行建构,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线索, 进而阐明在中外艺术设计史上每个时代设计 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有密切的 联系。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 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 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鬶,古代陶制炊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代表器形之一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 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 省良渚。
磁山文化陶器
人类最早的面粉
2、裴李岗文化 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一个中 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 掘并认定而得名。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 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 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 千年。
裴李岗文化石磨盘
七孔石刀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设计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典型代表: 1、云南元谋石器 2、北京人石器 3、丁村文化 4、峙峪文化 5、山顶洞文化等
1、元谋人 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 县上那蚌村。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 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2、北京人石器 北京人距今约60-23万年前,北京人石器 的主要原料是石英脉,普遍使用锤击法、砸 击法打片。
北京人
看PPT
3、丁村文化 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人类文化。 1953年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丁村石器多以 角页岩为原料,占总数的95%左右,少量为 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闪 长岩制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 石器数量较少,其数量略少于总量的1/3。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摘要: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1.设计的萌芽时期2.手工业时期3.早期工业时期4.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5.后工业时期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2.文明的曙光3.传说与文化4.设计与社会发展正文: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全面历史,它以世界技术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线,将艺术设计史分为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后工业时期六个时期,展现了人类设计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国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设计的萌芽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
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这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在手工业时期,设计与制造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工匠。
这个时期的设计多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的同时开始追求审美。
在早期工业时期,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设计逐渐与生产相结合,设计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同时受到西方工业设计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设计作品。
在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设计变得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设计的流程也变得更加规范和严谨。
这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审美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在后工业时期,设计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设计作品更加注重表达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同时也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各个时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艺术设计史(1)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大门方位一般南向, 位于住宅东南。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 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 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住宅严格区 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无论多少进, 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 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 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 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 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 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 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 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 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 匠的惊人智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 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 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它气势宏伟, 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一轮明月,又像挂 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李春在设计和建 造大桥的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突破旧的 传统,使大桥具有独特的风格。他采取单孔长跨石拱的形 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多。采用这样 的大跨度,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第一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中国艺术设计史简答题1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彩陶就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就是写实的手法,;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就是:点喝螺旋纹;2比较唐宋器物造型;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3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铜制与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1 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彩陶就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的陶瓷。
可大致分为:半坡型、马家窑型、庙地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大汉口型、龙山文化等。
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就是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喝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就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
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就是:点喝螺旋纹。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
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
因次,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2 比较唐宋器物造型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
饮食器中,模拟瓜果花卉形状的器型品类大为增加,如瓜棱壶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高足杯、兽面杯等造型体现异域风格的器物。
常见的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盘口多曲的典型特征。
碗的造型与盘近似,多棱、多曲碗就是唐代碗的代表。
壶的造型出现了执壶,短颈,腹部硕圆丰满。
罐类器具器体饱满,气势雄强,生动体现盛唐气象。
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响,造型洗练,比例高度与谐,花口盘、花口碗与唐代相反。
梅瓶、玉壶春瓶、斗笠碗就是宋代器物的代表,以玉壶春瓶为例。
造型:口稍侈,细颈,腹部微呈椭圆形,造型秀丽,富有曲线美,体现了宋代器物造型简约,比例与谐完美的特点。
3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铜制与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她各种形式高坐具。
唐代家具就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度阶段,唐后期出现桌椅。
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
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
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
明清家具达到高峰。
4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就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
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
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
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
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
鉴定与辨别就是否就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就是至关重要的。
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
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
十分与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就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
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就是简练。
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
几根线条与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就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
雅,就是一种文化,即就是“书卷气”。
雅就是一种美的境界。
明代文士崇尚“雅”。
达官贵人与富商们也附庸“雅”。
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与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
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就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5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包装艺术设计的特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包装目的的认识材料的选取、造型形态与成型工艺的改进、装饰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包装作用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内容,形成了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即我国古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我国传统包装从选材的扩大,到工艺的改进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我国古代包装无论在包装的目的、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确立,还就是在结构的处理上,均以保护商品、便于流通为目的与宗旨,因而讲求简易、经济、实用。
三、传统包装虽然不就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与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就是造型,还就是装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打上吉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6 简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发展演变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汉代的四神纹与云气纹,刘超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
而古代的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
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形,有的与生产与编织物有关,有的则就是动物纹之抽象化,原始种族部落的标志与标号。
商周至汉魏六朝就是以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阶段,人们对天与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与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
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有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放不,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
北魏最具有特色的纹样设计就是:莲花纹、忍冬纹。
汉代的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极为流行。
汉代染织工艺中云气纹、乘云纹就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宋代纹样设计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二方连续式纹样,团花式,几何纹,折枝花式,穿枝花式。
7 简述汉代灯具设计秦汉时期的灯具以铜质、陶质为主,也有玉质,灯具的设计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一、造型的多样化就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就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
三、巧为装饰就是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除了灯体以各种仿生形态出现外,还在灯体上鎏金或施以错金银等装饰,使灯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陈设品。
8 举例说明中国明清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明代就是中国平面设计趋向完善与定型化的时期。
一方面,平面设计集以往历代之优长,在图形、文字、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明代各个阶段的平面设计也存在不同特点,明前期继承与创新并存,明后期更多地就是在承传的基础上局部加以变化,出现了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
明代图形设计无论就是题材还就是表现形式,均最大限度的继承传统,并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因素,使明代图形设计呈现出复杂的面貌。
从题材的选择上瞧,运用象征及寓意手法表现吉祥美满主题就是中国古代特别就是明清时期图形设计的突出特点。
明代的书籍设计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征。
根据用途与使用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装帧样式就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重要特征之一,明代亦然。
明代书籍的版式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书铺为了促销,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改进版面设计,竹节、花草、博古等花栏盛行,起到一定的美化版面作用。
版式设计追求星期的风气还体现在大开本、大字号的运用上。
清代图形设计采纳了远及商周近至明代的不同题材、样式,同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形态。
在图形的表现上,以往各门类设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清代图形中均可以瞧到,应有尽有、不拘一格。
清代图形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常运用各种图形组合方式进行装饰,往往满布所饰物品,不留余白,甚至给人以密不通风的堆砌之感。
清代字体设计与图形设计的情况相放佛,更多地就是沿袭明代的做法。
清代书籍装帧样式以线装为主,卷轴、经折、梵夹、蝴蝶、包背各种形式也同时并存,但所占分量相对较少。
清代书籍版式较之明代样式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多中文字并用,为版式设计带来新的变化,这些使中国古代的版式形式大为丰富。
9 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唐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气象恢弘壮阔,形态饱满,结构新颖,色彩绚丽,大到建筑小到实用器具,均在设计上体现出唐朝特有的气势,强调整体感的表达,大而得当,小中见大。
以饮食器为例,造型饱满圆浑,丰硕雄浑。
如唐代的凤首壶,彩绘云纹双系罐,还有具有外来民族文化的金银带把杯与兽首杯。
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也充分体现盛唐风格。
图案设计中,在形式上图形组织与构成方向多样化。
例如联珠纹、宝相花等图形。
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二、经济军事的强盛,使其在财富积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三、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对内实行开明的统治,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对外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10 分析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夏与商周早期青铜器制品大多器体相对轻薄,造型明显带有陶器的特征,加工简陋,很少装饰,单纯朴素就是早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自商代中期起,青铜器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印迹,工艺由粗到精,造型装饰由简谱向繁荣发展。
商晚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种类弃权,器型硕大,器体厚重,结构复杂,造型附件增多,装饰慢密,多以浮雕与浅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由高浮雕与圆雕作装饰。
11 简述唐宋时期器具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变化唐: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以及文字等。
动物形象多为各类祥禽瑞兽、龙、虎、鹿、羊等,种类异常丰富,就是中国古代动物形象图形设计的集大成时期。
盛唐植物图形与动物图形并行不悖,此后植物图形取代了动物图形的地位,植物图形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牡丹、莲花、宝相花。
宝相花花型优美,丰硕饱满,就是大唐风尚的一种象征。
人物图形主要以狩猎、打马球、仕女游春、飞天、历史人物等为主,万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几何图形及文字常常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图形设计之中,与动物、植物构成难分难解的有机整体。
就形态布局及组织形式课分为单独图形,组合图形及绘画式图形三大类。
组合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在唐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
唐草纹如“陵阳公样”。
唐草纹就是循环原形的代表。
绘画图形在唐代图形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
宋:图形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
动物题材中走兽减少,禽鸟、游鱼相对增多。
植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图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特别就是牡丹、莲花、菊花,花卉图形广泛应用。
几何图形在这一时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有曲水、龟背、回纹等。
人物题材如游园、婴戏等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图形组织而言,较之唐,这一时期的单独图形少见,组合图像慈宁宫最为普遍绘画式图形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