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Lixin

摘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就,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

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整治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环境成就问题

1.概念

“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工程自1978年11月启动,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预计于2050年完成。“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13个省,总面积39亿亩。

2.背景及原因

三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少雨、干旱。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三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逐年加剧,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三北”防护林,以求能锁住风沙,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改善生态环境。这一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3.意义

3.1取得的成就

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造林育林面积25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00万公顷、飞播造林97万公顷、封山育林710万公顷。与此同时,三北地区的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和各行各业的林业建设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3)三北工程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 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3.2三北工程建设给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

(1)森林总量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

(2)全党动员,全社会办林业,提升了林业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国土绿化,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

(4)林业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5)防护效益逐步发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4.问题

“三北”防护林对于锁住风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防护林建设这么长时间以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在近千公里的三北防护林带上,出现了树木老化和植被大量死亡等诸多问题。

4.1防护林老化原因

4.1.1防护林结构不尽合理,杨树林带占比过高

三北防护林的营造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当时技术水平低、优良品种少,加之造林时间集中等客观因素,使防护林结构不尽合理。杨树种植成本低、生长速度快,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成了主要的种植品种,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一杨独大的局面,杨树林带占比高达98%。按照《全国生态公益

林建设标准》规定,我国北部杨树树龄30年以上即进入过熟期。

4.1.2连续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杨树大面积衰死

杨树属于浅根性阔叶树种,不仅本身蒸腾耗水量大,而且,树根最多向地下伸到1.5米左右,如果树根不能从土壤中有效吸收水分,树木将凋蔫以至死亡。即使是胡杨也必须生长在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两岸,这就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对地表原生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造成更大范围的荒漠化。靠造林保水不但是不可能的,还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三北地区本身干旱少雨,不利于杨树的生长。

4.1.3杨树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作用十分有限

干旱区草原大部分植被是“木质化”的,长不高,就只有二三十公分。在“三北”地区,大部分原生地貌是以灌草为主的,像杨树这种高大乔木,虽然可以满足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需要,也有耐旱能力差,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十分有限的弱点。但是,大面积种植杨树符合少数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成片营造的乔木

林,虽然树木成行,但是地表仍旧裸露,生态工程也因此演变成了“形象工程”。

4.1.4除了老化和缺水,资金缺乏、人力成本激增导致的维护不利,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防护林的衰弱。

“三北”防护林工程一直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着“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国家扶持”为辅,地方政府和农民投入为主的投入制度。由于所取得的建设成果也是林无其主,主无其权,权无其责,责无其利,人们积极性不高,维护不利。

4.2解决措施

4.2.1采伐残次林与营造新生林相结合

加强防护林的更新改造,须正确处理好新造、重造和采伐更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防护效益已逐下降的成熟和过熟林带,在不影响整体防护效益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隔带采伐更新,实行采育结合,逐渐调整林龄结构,使幼、中、近、成、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呈正态分布。

4.2.2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类型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评价和适地适树研究。

不同地区防护林种植不同优良品种,重视荒漠、半荒漠地区天然胡杨林、梭梭林、柽柳林等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

4.2.3结合各地实际,推广先进技术

以最新科技成果,合理规范地进行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以使高质量的防护林工程,真正成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推动区域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因素,为形成不同防护林类型区的林业产业创设条件。

4.2.4定期监测,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设定防护林体系工程综合效益(生态、经济、社会)定位站,开展长期定位的动态观测、研究、监测等科研工作,以向国内外将有关各类防护林体系效益作出科学回答。而更重要的是以此作为对区域防护林体系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4.3任务

当前,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总任务是: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关键是坚持创新,抓落实,见成效。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把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建设方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想、生态经济型的建设模式,体现和落实到工程实践中去。

4.3.1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亮点

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3.2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

三北的沙漠不治,北京的风沙不止。三北的生态不改善, 全国的生态难改变。

三北防护林工程要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就必须认真总结和大力宣传三北多年积累的依法防沙治沙、科学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和社会防沙治沙典型、成功经验、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突出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作为防沙治沙工作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制定切实可行的近、远期防沙治沙规划方案;强化管理,研究制定不同沙区的治理标准、检查验收办法、示范区的建设标准,督导检查工程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不仅要出建设成果,还要出防沙治沙的理论成果、管理制度成果。

4.3.3统筹治理水土流失

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治理方针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的治理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作为重点,世世代代坚持不懈地治理。与此同时,抓好相对比较容易治理的东北、华北地区的水土流失。

4.3.4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把建设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健全、效益最佳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存的年龄老化、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组分布不均匀、病虫害严重的残次林带、低质低效林带和病腐林带以及过熟林木进行科学的更新改造,在培育中利用,在采伐更新中完善,确保体系常在,永续利用,功能强化,效益递增,将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与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把科学、规范、及时更新农田防护林,作为当前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平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来对待,体现林业的三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鹏涛,延军平,蒋冲,刘宪锋,廖光明.2014.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气候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34(1):274

[2]赵惊奇,景耀春,窦建德.2007.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初探[J].宁夏林业通讯.4:32-34

[3]苗普.2005.浅析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制度缺陷[J].防护林科技.1:48-49

[4]贾怀东,李学锋.2014.三北防护林之殇[J].中国国情国力.3:23-24

[5]高志义.1998.三北防护林工程与科技兴林[J]防护林科技.4:10-14

[6]宋立宁,朱教君,闫巧玲.2009.防护林衰退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8(9):1684-1690

[7]何婧娜,李卫忠,于丽政.2008.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23(3):85-89

[8] 苗普,李建权,赵振兴.2007.浅析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防护林科技.3:42-43

[9] 林东升.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的“绿色长城”[N].农民日报.2001.12.10

[10]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建设三北工程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绿色时报.2007.3.14

[11]田元丰,黄忠礼.三北防护林:中国的绿色长城[N].中国贸易报.2008.11.06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结合; (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 (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详解

专题5生态工程知识系统表解【专题总系统】 【专题分系统】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系统设计与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就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建设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 与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 资本。 【资料分析1】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资料分析2】“石油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 污染问题 作用就是实现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主要就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范畴就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就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基本原理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对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样性原 理 理论基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 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 生产力。 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 平衡原 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就是指某种环 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数量),可避免系统失衡与破坏。 实例太湖富营养化、西北一些地区的防护林问题 整体性 原理 理论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要考虑到自然生 态系统规律); ●人类处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要考虑经济与社 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的影响)。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一)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法 1、工序流程: 施工放样定点→挖树坑→施肥→植树→浇水→封坑→整理验收。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根据要求放样定点,人工挖树坑,施肥浇透水后进行植树,再浇水封坑,采取保水措施处理,确保树的成活率。 (二)技术措施 种植材料、苗土、挖掘、包装、栽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前应该对该区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映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种植穴的挖掘:种植穴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苗木运输和栽培按规程操作。 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质量应符合规定。 种植的质量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1)场地平整 将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将施工中保存的腐殖土、草皮土回填在取料坑及削坡后的坡面上作为培植土,然后进行植树、种草。 (2)植树 植树应在秋季适宜季节进行。 树种,按设计要求种植。 栽植的株距按设计要求为2m 。 在植树时,不得破坏堤前自然生长的树木。 (3)种草 种植的草种按设计要求进行。 草皮护坡按100平米用种5公斤,拌土洒播,洒播后上覆一层湿土。 种植草皮护坡前,应将堤防原有的杂草予以清除。 (4)养护 防护堤林及草皮护坡种植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后期要加强养护,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成活率。 (二)生态防护林工程 1、依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确定生态防护林的方位,并且用白灰准确标注出每棵树的具体位置。 2、采用人工方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树坑开挖,保证树坑开挖质量。 3、树坑开挖完成后,精心放置树苗并回填土料,树苗放置应垂直并成行,土料回填后应踩实。 4、每行树植完后,用水罐车运水进行适时适量浇灌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5、植树完成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达到路平、沟直、树成行、耕地恢复的要求。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XX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二、建设任务(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一)营造林计划。20XX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二)投资。20XX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XX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XX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四、建设重点20XX年重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汇报

合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 汇报 合阳县林业局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境内沟壑纵横,山、滩、沟、水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宜林地面积大。尤其是在三北工程实施启动以来,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为我县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建设成效 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县已先后实施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一、

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经省、市检查“双率”(面积核实率和面积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此项工程的实施,全县累计完成34.5万亩,三北专项投资5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完成7万亩,二期工程完成14万亩,三期工程完成10万亩,四期工程完成3.5万亩。按林种分:防护林19.5万亩,经济林15万亩;按权属分:国营造林4.4万亩,个体造林30.1万亩;按立地类型分:原面18.5万亩,沟坡12.2万亩,其它3.8万亩。建成:①绿色宽幅林带通道3条(包括108国道、西禹高速、合洽路)共110公里;②十六个乡镇的县、乡、村188条公路,绿化共725公里。其它渠路2800多公里;③建成产业林基地7.9万亩,其中:花椒5.4万亩,速生杨1.5万亩,核桃0.6万亩,澳洲青苹0.4万亩。④农田林网建设(控制面积)61万亩,栽植苗木427万株。 ⑤实施了县城西环路、高速公路引线绿化以及部分重点村“三化一片林”建设。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一是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森林

生态防护林

生态防护林 前言 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表明,在遭受旱涝、风沙和霜冻等危害的农田上营造不同类型的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减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而且还可以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大面积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1、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林带对气流具有3种主要作用:①改变林带附近的流场结构。气流通过林带进,流线和迹线变弯曲,空气质点不再沿平直方向运动。②影响林带附近的风速。林带背风面风速明显减弱,个别部位也可能加强。③改变气流的状态,使乱流的影响不同。 2、农田防护林的热力效应 林带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所引起的变化可归为林带的热力效应。 3、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 主要包括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林带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和林带对地下水的影响。 4、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 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根系的活动和地上部分树木有机体的积累、枯落物分解,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带动脱贫致富 1、农田防护林是平原的木材生产基地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良,树木生长迅速,轮伐期短,加上劳动力充足和交通方便,因此农田林网( 加上“四旁”绿化和片林) 成为平原地区的木材生产基地。 2、农田防护林是重要的农村能源生产基地 农田防护林可为农村提供大量烧柴,成为农村群众生活的重要能源。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鄢陵科技服务组的调查,山西夏县的一个 350 m × 400 m 的林网网格,林带树木 2 ~ 4 行,株行距2 m × 2 m,造林10 a后可提供木材165 m3 ,烧柴27 000 kg。广东省农田林网科研协作组对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的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树种,1 a生平均树高3. 6 m,3 a生平均树高8. 9 m,平均

三北防护林

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说到我国的防护林工程,首推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它从东北边睡的黑龙江经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向南,跨越华北的河北、北京和山西,再穿过陕北、宁夏、甘肃和青诲,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整个过程涉及 12个省、市、自治区的466个县,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0.5%。现在,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8%提高到9.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沙漠化得到了控制;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北方的“绿色长城”既挡住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举一例,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的防护林体系,他们在保护中国大环境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仅以1996年来看各大防护林工程的造林面积情况。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34.2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营造林46.4

万公顷,有62个县达到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4万公顷,飞播造林0.8万公顷,有58个县达到了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万公顷,又有26个县达到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累计有795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0.2万公顷;1996年启动的黄河中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太湖防护林工程也取得明显进展;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86.7万公顷。 中国的防护林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它们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包括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绿色除尘器”和“绿色净化器”,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防护林──保护中国大环境。”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听国家林业局局长怎么说2016年10月07日 当时就是就一个紧迫性,中央、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万里长城能建起来。杨树长的快,再一个不用育苗。另外确实是没有想到,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是毁灭性的,它这个光肩星天牛到现在没有好办法治。你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政绩工程、急功近利,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植树。核心提示:张建龙:当时就是就一个紧迫性,中央、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万里长城能建起来。杨树长的快,再一个不用育苗。另外确实是没有想到,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是毁灭性的,它这个光肩星天牛到现在没有好办法治。你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政绩工程、急功近利,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植树。绿色、环保、生态,“一带一路”战略下,民间资本先试先行。张建龙:实质上是替政府在做一种事情,我们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走出去,林业上就是防沙治沙跟野生动物保护。“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惹争议吴小莉:像北京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也说了,

因为地方的官员急功近利,大量的栽种这种长得快的杨树。张建龙:那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造林。未来如何才能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张建龙:打了子孙后代的碗,断了子孙后代的路,你怎么去讲?“一带一路”战略三周年,问答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一带一路2016年的6月17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漫漫的黄沙在初夏阳光的炙烤下更显得灼热,而这里是几千年来沟通东西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一个时间,相隔几千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正在举行。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部长、国际组织的代表相聚于此,共商“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大计。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我来到了主办上述会议的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局长张建龙有了一次相约问答。专访:吴小莉:这场高级对话是谁主办的?是怎么样发起这场对话的?张 建龙:因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沙化治理(很有成效),世界各国家地区和组织,特别是荒漠化公约组织有些活动希望叫中国来办,通过这些活动把中国经验介绍出去。我们明年还要举办,国务院已经同意开这个缔约方大会,这个是很大的一个会,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参加)。吴小莉:在北京?张建龙:在内蒙,就在鄂尔多斯。这个我们中央、国务院已经批了。吴小莉:您的6.17的这一次高级对话,也做了

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项目 政府采购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政府采购开标评标工作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购法实施条例》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标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确保评标质量。 一、开标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必须遵守会议纪律,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二、评标人员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进行评标,审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遵守纪律、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谁评标谁负责。 三、严守评标机密,不得向外泄露任何涉及政府采购工作的保密资料及有关评审情况,供应商的商业机密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评标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泄露信息。 四、采购单位代表不得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五、参加评标全体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 开标全过程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凡违反招标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第三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四部分投标商资格 第五部分技术规格 第六部分附件 附件一需求一览表 附件二关于投标文件的声明函 附件三投标报价表(格式) 附件四投标项目简况及技术偏离表 附件五法人授权函 附件六投标商声明函 第七部分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评标办法 第八部分合同 第九部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要求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对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进 行公开招标,欢迎国内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一、招标编号:GKZBHC- 二、招标内容: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亩。 以上内容详见需求一览表。 三、招标文件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双休日、节假日除外)上午:—:,下午:—:,投标商现场到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进行报名登记和领取招标文件。 四、投标截止日期为:年月日上午:,逾期不再受理。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年月日上午:,在华池县政府采购 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开标。 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艳艳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一、投标商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如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全部材料或对招标文件中的要求未作出完全响应,其投标资格将被取消。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 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 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 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海岸基干林带 (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 (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 (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 2.消浪林带 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a辽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造林树种:

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及造林方法

摘要:生态防护林,是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它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在我国,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生态防护林,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本文以防护林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论证了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一、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战略意义 生态防护林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增强人民身体健康等多种功能。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极为严重,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巩固国防,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生态防护林建设主要包括三北、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绿化等防护林工程。这些地区战略地位突出,有我国重要的国防基地。由于生态条件恶化,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加强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对增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防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对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向往也越来越迫切。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也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些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造林质量的具体方法 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我们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 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据调查,3月下旬栽植的油松、侧柏、沙棘等比4月中旬后栽植的成活率分别高出12.80%、21.00%和50.70%,泡桐、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适4月上旬栽植,此时成活率分别为90.4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综述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治沙处 土地沙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生态难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防治土地沙化,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进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三北地区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除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戈壁外,历史上的三北大部分地区曾经水草丰盛,林木葱茂,经济文化繁荣。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人口剧增,过度垦殖,超载过牧,兵燹战火频仍,乱砍滥伐肆虐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地区的林草植被惨遭毁灭性破坏,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风沙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性灾难接踵而来,愈演愈烈,许多繁荣富庶之地变成了“不毛之地”。生态与经济相互交织,双重贫困,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全部分布在三北地区,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年大风日数为20-100天,狂风流沙肆虐,风蚀

沙埋严重,沙尘暴频频发生,流沙掩埋农田、牧场、村镇,威胁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的安全,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吞噬宝贵的国土资源,缩小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上世纪中叶以来,三北地区的土地沙化呈现出扩展加速的态势。据统计,在上世纪50-60年代,三北地区沙化土地扩展速度为年均1560平方公里,而到了70-80年代,年均扩展速度为2100平方公里,进入90年代则达到2646平方公里。仅60-70年代的十年间,三北地区约有667万公顷土地沙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库变成了“沙库”。内蒙古赤峰市从1958年到1975年,沙化土地增加了70多万公顷。科尔沁至内蒙古固阳县的草原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沙化和受风危害的农田由50年代的13.7%扩大到70年代的27.7%。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无情地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发展。据测算,沙区因风蚀沙化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高达5598万吨。上世纪60-70年代,三北地区有1333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每年造成粮食损失高达300多万吨;有1000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而严重退化,载畜能力急剧下降。在西北、东北一些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三刮四种”现象十分严重。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1980年以前,每年播种农作物80万公顷,其中有27万公顷需要重播2-3遍。 ──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袭击。据科学观测表明,

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

唐山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 一、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中国最早实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当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1977年,风沙紧逼北京城,京津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到了首都的国际形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国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规划建设期限是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实施。 1986年,为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挡风沙、涵养水源,河北省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单独立项,启动实施,建设起止期限为1986---2000年(属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第二、三期工程)。唐山市作为环京、津地区,开始列入三北工程区实施范围。 2001年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任务结束,2002年唐山市列入三北防护林四期(2001--2010)工程任务区。2002---2008年间,造林投资方式开始实行国债造林,工程任务指标减少,国家单位投资标准开始提高,由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10元/亩造林投入提高到100元/亩,封山育林投资由5元/亩提高到35元/亩,同时在国家投资基础上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虽无正式

文件进行配套比例规定,但从历年下达资金投资计划表中,看出地方配套比例要求为20%,同时工程管理费用由“首绿”期间的上级拨付转为从地方配套资金中解决,但仍未规定工程管理费占工程投入的比例或金额。 2009年,三北防护林造林投资再次提高标准,其中人工造林为200元/亩、人造灌木12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 2010年,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300元/亩。 2012年,三北防护林进入五期建设阶段。 二、四期工程呈现特点 整个三北四期建设期间,唐山市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呈现出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造林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主力军 由于河北省完成了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土地承包时间延长到了30年,承包期的延长使农民的土地使用、经营权限得到放活,伴随着林业上“三权”政策的落实(即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宣传,“发展绿色银行”口号开始兴起,农民、大户、企业集团纷纷承包荒山、荒地,投入造林,百亩、千亩、万亩工程纷纷涌现,造林质量显著提高 2、政府重视,组织领导力度加大。2003--2005年,唐山市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镇建设,重点任务是“三化”,其中的绿化是整个建设的重头戏;2004年全省组织了京秦林业带建设,唐山市的高速公路、国道绿化初见成效;2008--2014年,唐山市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唐山市绿化攻坚行动、唐山市绿化持续攻坚行动、唐山市绿色家园建设等地方性大型林业生态建设活动,建设范围涵盖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山地、平原、沿海各个领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Lixin 摘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就,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 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整治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环境成就问题 1.概念 “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工程自1978年11月启动,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预计于2050年完成。“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13个省,总面积39亿亩。 2.背景及原因 三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少雨、干旱。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三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逐年加剧,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三北”防护林,以求能锁住风沙,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改善生态环境。这一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3.意义 3.1取得的成就 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造林育林面积25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00万公顷、飞播造林97万公顷、封山育林710万公顷。与此同时,三北地区的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和各行各业的林业建设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