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尾矿库勘察报告[1]

尾矿库勘察报告[1]

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千家坪钒矿亮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二○○八年十二月工程名称: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千家坪钒矿亮子沟尾矿库勘察单位: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审定:审核:工程负责:技术负责:编写:提交时间: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3)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3)1.5有关说明 (6)2.区域地质概况 (7)2.1自然地理 (7)2.2气象 (7)2.3水文 (8)2.4地层 (9)2.5地质构造 (9)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1)3.1地形地貌 (11)3.2地质构造 (11)3.3地层岩性 (12)3.4地下水 (14)3.5不良地质现象 (15)3.6地震效应 (15)4.尾矿库场地岩土工程特性 (16)4.1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6)4.2渗透性指标 (19)4.3场地岩土承载力特征值 (20)5.尾矿库工程地质评价 (21)5.1库区 (21)5.2排水井 (22)5.3排水隧洞 (22)5.4筑坝材料 (25)5.5初期坝 (26)5.6拦洪坝 (26)6.结论及建议 (28)附表:1.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3.钻孔压水试验成果表附件:1. 勘查任务委托书附录:后附部分工程照片1.前言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千家坪钒矿尾矿库及其它设施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勘察任务书(见附件)及其说明要求,并受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公司于2008年11月21日至12月15日完成外业工作,12月23日提交勘察报告。

1.1工程概况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千家坪钒矿项目是商南县人民政府和西北有色勘查局在第11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项目,被商州市列为“第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唐山某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报告_secret

唐山某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报告_secret

目录1.前言 (1)2.稳定性计算分析依据 (2)2.1依据的法规文件 (2)2.2依据的其它文件 (2)3.尾矿库概述 (3)3.1库区位置及自然地形地貌 (3)3.2气象特征 (4)3.3尾矿坝现状 (4)4.地勘报告概述 (5)4.1地层岩性 (5)4.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6)5.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7)5.1稳定性分析概述 (7)5.1.1稳定性分析流程 (7)5.1.2计算剖面的确定 (7)5.1.3荷载工况的选取 (7)5.1.4计算方法的确定 (8)5.1.5计算软件简介 (9)5.1.6计算参数的确定 (9)5.2正常运行条件稳定性分析 (9)5.2.1正常水位条件下的渗流稳定性分析 (9)5.2.2正常条件下坝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14)5.3洪水运行条件稳定性分析 (18)5.3.1最高洪水位下渗流稳定性分析 (18)5.3.2洪水运行期间坝体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22)5.4特殊运行条件稳定性分析 (27)5.5尾矿坝稳定性计算结论 (32)5.6影响尾矿堆积坝稳定的因素分析 (32)5.6.1尾矿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33)5.6.2浸润线对坝体体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33)5.6.3尾矿坝外坡坡比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4)6.尾矿坝安全管理补充措施 (34)1.前言为了矿山建设和生产安全,促进xx市选矿业的健康发展,确保选矿厂尾矿库的安全运行,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6号)的要求,唐山xx矿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该公司xx尾矿库进行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对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尾矿库的本质安全程度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以确保不垮坝、不溃库,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执法参考依据,以便有目的地进行日常监管。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某沟尾矿库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矿业设施,其存在对于周围地区的矿业开发和人员居住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尾矿库建设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以确保尾矿库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某沟尾矿库建设是为了有效的处理矿山废料,并保护周围环境。

在进行该项建设工程前,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以便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为尾矿库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勘察范围:某沟尾矿库建设区域及周边。

二、地理概况某沟尾矿库建设区域位于矿山附近的山谷,海拔约800米左右。

地质构造呈东南-西北走向,主要岩石为页岩、泥岩等,地层倾角为10度左右。

该地区多为丘陵地貌,河流流经该区域,在尾矿库附近有一条小型河流,流量较小。

该地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大部分时间为晴天,温度变化较大。

三、地质勘察1.岩层情况:该地区多为泥岩、页岩等火山碎屑岩,层理较坚硬,有时出现断层和褶皱。

2.断层情况:在某沟尾矿库建设区附近,出现了一些断层。

其中一条断层被认为是地震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东南方向,单程长度约为500米,在尾矿库附近较为突出。

3.地下水情况:勘察表明,在某沟尾矿库建设区域周边有两个小型水源,流量较小。

地下水位较深,表浅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都不是很充分。

4.土质情况:在地质构造下,该地土质较松散,表征为多孔性和吸水性较强的潮湿土壤。

四、设计建议1. 某沟尾矿库设计尺寸:我们提出的设计尺寸为:长800米,宽200米,高50米,总存储量为30万立方米左右。

2. 地基加固:在某沟尾矿库建设地基选择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当程度地加强地基基础,以确保矿库的可靠性。

我们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加强板和降低有害性气体的气体处理方式。

3.稳定性防范:某沟尾矿库建设需要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估。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采用稳定性防范措施进行处理。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辽宁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进行分析,为矿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

方法和数据来源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来源的数据:- 地质调查数据:对矿场尾矿库及周边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获取地质信息和地质构造特征。

- 工程测量数据:通过测量矿场尾矿库的形状、体积和坡度等参数,获取基本的工程数据。

- 工程地质勘探数据:通过勘探孔、钻孔和野外观测等方法,获取工程地质勘探数据,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分布等。

-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尾矿库堆积体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其稳定性指标。

结果和结论根据我们的分析和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滑动、沉降或变形等问题。

- 尾矿库的坡度和高度在安全范围内,并未超过土壤和岩石材料的临界稳定角度。

- 周边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对尾矿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确保尾矿库的稳定性。

- 强化排水和防渗措施,避免尾矿库中的水分渗透导致土壤松动和失稳。

- 加强绿化和植被保护,提高尾矿库堆积体的抗风蚀和防止土壤侵蚀能力。

- 建立紧急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结论本报告对辽宁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矿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

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2012(勘) 848勘察院二O一二年七月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5.28~7.8)(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工程编号:2012(勘)848院长:总工程师:审核人:技术负责:编写人:某勘察院二O一二年七月目录1 前言31.1工程简况31.2目的任务4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规范51.4勘察工作与完成工作量61.5有关说明9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2.2.2.1、气象112.2.2.2、水文11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3.1区域地质与构造123.2库区地层123.3不良地质作用14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5 水文地质条件19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6 地震效应236.1地震动参数23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8 结论与建议278.1结论27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附图目录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工程地质图1:1000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5 3-1 Zk2 柱状图1:2006 3-2 Zk5 柱状图1:2007 3-3 Zk8柱状图1:2008 3-4 Zk11 柱状图1:200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附件目录1、单环注水实验记录表2、十字板实验成果表3、土工实验报告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1 前言某公司位于某县桑溪镇,是一个集采矿、选矿为一体的企业。

《2024年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范文

《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尾矿库是矿业活动中的重要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勘察技术和坝体稳定性评价是尾矿库设计与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其在坝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1. 勘察前期准备在进行尾矿库岩土勘察前,需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了解矿山开采历史、确定勘察范围和目标等。

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明确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2. 现场勘察方法(1)地质勘探:通过钻探、坑探等手段,获取岩土样品,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岩层产状等信息。

(2)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等,探测地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分布规律。

(3)原位测试:通过现场试验,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获取岩土的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勘察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层结构:了解尾矿库区域的地层结构、岩性、厚度等地质信息。

(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原位试验,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密度、含水率、内摩擦角、粘聚力等。

(3)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渗透性、地下水化学成分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尾矿库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三、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1. 稳定性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对坝体的地质环境、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坝体的稳定性。

(2)定量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对坝体的应力、变形、渗流等进行分析,计算坝体的稳定性系数。

2. 影响因素分析(1)地质因素: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2)人为因素:尾矿库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3)环境因素: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3. 评价结果与应用通过对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坝体的安全状况,为尾矿库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尾矿库勘察报告

尾矿库勘察报告

尾矿库勘察报告1. 简介尾矿库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矿渣、尾矿、废石等物质的临时或永久贮存和处理设施。

尾矿库的建设和管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尾矿库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2. 勘察地点和时间2.1 地点本次尾矿库勘察的地点位于XX省XX市XX县,具体坐标为XX度XX分XX秒N, XX度XX分XX秒E。

2.2 时间本次尾矿库勘察的起止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3.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如下: - 评估尾矿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评估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 - 提供建设和管理尾矿库的参考依据。

4. 勘察内容本次尾矿库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地质勘察:包括地层分析、地貌分析、地下水状况等。

- 工程勘察:包括尾矿库的规模、形态、建设材料等。

- 环境勘察:包括周边环境状况、水质状况、植被状况等。

- 安全评估:对尾矿库的地震抗震能力、稳定性等进行评估。

- 风险评估:评估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潜在风险。

5. 勘察方法本次尾矿库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了矿山开采记录、地质地貌图、地下水监测数据等相关文献资料。

- 实地勘察:对尾矿库进行了现场勘察,包括对地表和地下的观测、采样和测试。

- 数据分析:对勘察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处理。

6. 勘察结果6.1 地质勘察结果根据地质勘察结果,本次尾矿库位于XX地层,地下水位较浅,属于易受地下水影响的地区。

由于地区地层较为稳定,地震活动频率较低,尾矿库地质条件良好。

6.2 工程勘察结果根据工程勘察结果,本次尾矿库规模为X万立方米,呈现XX形态,采用了XX 材料进行建设。

尾矿库的土方挖填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坝体稳定性较好。

6.3 环境勘察结果根据环境勘察结果,周边环境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水质污染和植被破坏现象。

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4 安全评估结果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尾矿库具有较好的地震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xx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一章绪言1.1工程概况受##########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矿山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担其XX拟建尾矿库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XX?尾矿库选址位于--省--县--村一组杨家沟,距北东东向--12km,南东向距湖北省约5km。

村村相连,且有简易公路通往省道,交通尚便利(?见图1交通位置图)。

库区坝址地理坐标为:北纬--°--′--″,东径--°--′---″。

尾矿库库区在总体上呈三角形,占地面积约0.002km2。

库区三面环山,一面冲沟,西高东低。

拟建尾矿库为?(土坝,坝高38m,坝长200m,坝顶标高270m,尾矿库区总容量900万立方米、有效容量600万立方米、使用年限40年。

)1.2工程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察目的是查明坝址及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库坝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及岩土设计参数。

主要勘察技术要求:1.查明库区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2.查明库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渗透性;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地震烈度,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5.提供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岩土设计参数。

1.3工程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依据下列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进行: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设计图及勘察委托书、勘察技术要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限公司2007年7月1日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技术要求 (1)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4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4.1 工程地质测绘 (2)1.4.2 钻探 (2)1.4.3 取土试样 (2)1.4.4 原位测试 (3)1.5有关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2.1 地形及地貌 (4)2.2 区域地层 (5)2.3 区域地质构造 (5)3 堆场工程地质条件 (5)3.1 堆场形态 (5)3.2 堆积方式 (5)3.3 堆场地层 (5)3.4 不良地质作用 (6)4 拦洪坝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5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5.1 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5.2 尾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7)5.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7)5.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 (8)5.5 渗透性 (8)6 场地水、土对建材腐蚀性评价 (8)7 场地地震效应 (9)7.1 尾矿坝分级及场地分类 (9)7.2 地震动参数 (9)7.3 地震液化和震陷 (9)8 堆场坝体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9)8.1 尾矿坝现状分析 (9)8.2 尾矿坝渗流分析 (10)8.3 尾矿坝稳定性评价 (10)8.4 尾矿坝加高排渗措施 (13)9 结论及建议 (14)附件: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图表部分1 前言*************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该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并受*********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院于2007年6月完成。

1.1 工程概况***银花钒矿位于***省***县银花镇梅子沟村,尾矿库位于梅子沟西侧的***,处于糜子沟主沟道。

原***坝80年代修建,现无设计资料,该坝原为水库。

根据现场踏勘及甲方提供资料知,***初期坝为重力砌石夹心不透水坝,坝高约22.0m,坝底宽约23.0m,坝顶宽3.0m。

坝顶轴线长62.0m,坝顶高程598.0m,坝下脚线高程为576.3m,库容约12万m3。

该矿从1998年开始向库内排放尾矿渣,采取坝后任意排放。

目前库内尾矿渣堆放高程595.51~598.62m,距坝顶平均高程约1.3m,整体呈坝前低,坝后高。

该坝于2006年停用,并进行了闭库设计。

目前新的尾矿库正在筹备修建之中,为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经营,拟将该库做为临时过渡尾矿库,据设计初步估算,坝体拟加高3~10m。

该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排洪涵洞,排洪涵洞建设在西侧,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加高3~8.0m时,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第4.1条划分,加高后的尾矿库为五等库。

加高>8m时,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第4.1条划分,加高后的尾矿库为四等库。

1.2 勘察技术要求1)查明尾矿库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堆场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2)查明尾矿库的地层、岩性,提供尾矿土常规物理力学指标、颗分、渗透系数及抗剪强度指标(C、Φ值);3)查明目前标高下尾矿库地下水位(浸润线)及变化规律;4)提供尾矿库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及地震动参数,评价堆场的地震效应;5)分析评价已运行坝体的稳定性,继续加高坝体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6)对尾矿库使用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或建议。

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报告书中引用上述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4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4.1 工程地质测绘在收集场地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界线,查明库区、坝体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重点对坝体的稳定状况进行调查。

测绘精度1:1000,成图精度1:1000,采用仪器法及半仪器法进行,其成果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上(见附录№2)。

1.4.2 钻探垂直于坝轴线布置勘探线3条,每条勘探线上布置不少于4个勘探点,共布置13个勘探点。

勘探点间距30~50m,钻探的目的是查明尾矿的沉积规律、胶结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明坝体内浸润线位置,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获得堆场稳定性分析剖面。

钻探施工采用两台XY-1型钻机,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开孔直径130mm,终孔直径110mm。

共完成钻孔7个,孔深10~20m。

1.4.3 取土试样为取得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6个钻孔中进行了岩土取样,共采取不扰动试样11件,扰动试样44件,取样间距为1.5~2.0m。

不扰动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或重锤轻击法采取,土样质量为Ⅰ~Ⅱ级。

1.4.4 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为评价尾矿砂的密实度,对尾矿进行分层,在所有勘探点均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

标贯间距1.5~2.0m。

标准贯入试验次数16次。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碎石土中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重63.5kg,落距76cm,探头直径74mm,锥角60○,用球式自动抓脱钩装置。

3)现场试验为查明废渣的渗透系数,进行现场注水试验。

为查明废渣的物理力学参数,现场进行天然重度试验和天然休止角试验。

4) 室内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项目为常规土分析(含水量、孔隙比、密度等),此外还进行了直剪、颗分等特殊性试验。

为评价堆场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了堆场土的腐蚀性和水质分析试验。

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规程。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汇总于表1.4。

1.5有关说明1)勘探点位置,是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封库平面布置图》中已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用钢尺量测施放的。

2)勘探点高程是以甲方提供的《封库平面布置图》初期坝顶面BM1标高(598.0m)为基准引测的。

各钻孔坐标是以BM1点坐标(X:5000.00 ,Y:5000.00)图解获得。

表1.4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及地貌尾矿库所在的梅子沟地形切割剧烈,坡度一般为25~35°,最大50°,地形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态势,沟谷形态呈“U”字形。

地表沟谷属季节性支流,干旱季节见断流现象。

地面标高介于575.00~619.00m,地貌单元属中低山区。

2.2 区域地层据本次地质调绘及勘探揭露结果,堆场底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碎石类土,其下部为二叠系杂色千牧岩和泥质灰岩。

2.3 区域地质构造由收集到的1∶100000地质构造图及资料可知,场地地质构造单元属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之印支褶皱带,位于两河—凤镇—牛耳关—朱林关复活断裂带南侧,次级构造复杂,坝址及库区内无断层通过。

3 堆场工程地质条件3.1 堆场形态梅子沟***尾矿坝为重力砌石夹心坝,坝后堆积。

沟谷横断面呈“V”字型。

堆积坝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约90.0m,东西长约65.0m,坝顶标高为598.0m。

库内滩面呈南高北低,滩面标高约595.51m~598.62m。

3.2 堆积方式尾矿的堆积方式为坝后堆筑,尾矿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坝内水沟向堆场内排放,尾矿经过沉淀后自然沉积在堆场内,水经卧式排渗管排出,流入坝下游排水渠。

3.3 堆场地层据勘探揭露,场地内尾矿堆积物总体规律是:颗粒组成自坝体附近向尾矿库内由细变粗。

上部颗粒较粗,为尾矿砂,中间夹有碎石,下部颗粒变细,为尾矿土,薄层互层现象较为普遍。

各层尾矿土野外特征描述如下:①层尾矿泥(Q ml):红色,饱和,软~流塑状。

层厚 1.60~7.00m,层底标高介于588.51~594.18m。

②层尾砾砂(Q ml):红色,混粒结构,含20%~30%圆砾,含粘土少许,松散。

层厚3.0~6.2m,层底标高介于583.01~594.75m。

③层尾圆砾(Q ml):青灰色,混粒结构,含30%碎石,一般粒径5~20㎜,最大粒径50㎜,稍密。

层厚1.5~8.50m,层底标高介于581.51~590.02m。

④层尾粉质粘土(Q ml):红色,,夹粘土薄层,饱和,可塑。

层厚1.00~3.00m,层底标高介于578.51~583.75m。

④-1层尾细砂(Q ml):黄色,混粒结构,含少量碎石,松散。

层厚2.00~2.70m,层底标高介于585.25~587.32m。

⑤层灰岩(D2X):青灰色~灰绿色,隐晶结构,坚硬,中风化。

本层未穿透。

坝体填土(Q ml):黄色,土质较均,含有少量碎石,饱和,可塑。

上述各层尾矿土的层位组合及埋藏条件详见附录№3-1~3-5。

3.4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尾矿库及其附近地段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迹象,因而可不考虑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

3.5 地下水堆场停止运营期间,库区内有沟道水补给,坝内西边有一定长度的水滩(勘察期间实测水滩长度约40m)。

勘察期间,实测堆积坝浸润线埋深介于0.3~3.3m,标高595.31~597.07 m。

水位纵向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游高、下游低,库内高、坝前低的趋势。

堆体内地下水为赋存于尾矿土中的潜水。

其补给源为生产排放尾矿水及大气降水。

堆场内水的排泄主要为原水库卧式排渗管排出。

4 拦洪坝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拦洪坝位于尾矿库内西南方向,该场地地质条件主要为:碎石(Q4dl+pl):主由千牧岩和灰岩碎块组成,呈圆角状,一般粒径10~50cm,最大粒径约120cm,充填约10%的中细砂,稍密~中密。

层厚约0.50m。

灰岩(D2X):青灰色,岩性完整,坚硬,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5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1 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和现场密度试验(见附录№4-1~4-3),将各层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列于表5.1。

5.2 尾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本次勘察对④层尾粉质粘土和坝体土样进行固结快剪,试验结果经统计列入表5.2: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指标统计表5.25.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经数理统计得尾矿砂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指标统计值列于表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