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

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报告辽宁鞍山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辽宁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进行分析,为矿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

方法和数据来源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来源的数据:- 地质调查数据:对矿场尾矿库及周边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获取地质信息和地质构造特征。

- 工程测量数据:通过测量矿场尾矿库的形状、体积和坡度等参数,获取基本的工程数据。

- 工程地质勘探数据:通过勘探孔、钻孔和野外观测等方法,获取工程地质勘探数据,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分布等。

-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尾矿库堆积体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其稳定性指标。

结果和结论根据我们的分析和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滑动、沉降或变形等问题。

- 尾矿库的坡度和高度在安全范围内,并未超过土壤和岩石材料的临界稳定角度。

- 周边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对尾矿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确保尾矿库的稳定性。

- 强化排水和防渗措施,避免尾矿库中的水分渗透导致土壤松动和失稳。

- 加强绿化和植被保护,提高尾矿库堆积体的抗风蚀和防止土壤侵蚀能力。

- 建立紧急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结论本报告对辽宁鞍山地区的矿场尾矿库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矿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

良山铁矿尾矿库主坝的岩土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良山铁矿尾矿库主坝的岩土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4—5716(2004)07—0083—03中图分类号:TU44112 文献标识码:B 良山铁矿尾矿库主坝的岩土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曾 俊(江西金新勘测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新余338000)摘 要:南桥尾矿库主坝下游有工业厂房、铁路专线和大量民用建筑,因此,尾矿堆积坝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主要通过对尾矿堆积坝的砂土层的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的了解和研究,从而分析尾矿库主坝的稳定性,以确保尾矿库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尾矿库;主坝;稳定性1 工程概况南桥尾矿库20世纪70年代初由良山铁矿设计组自行设计, 1976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原设计总库容472×104m3,最终堆积高程125m,相对堆高43.00m。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 B J1-90)规定及南桥尾矿库位置的独特性,设计将其定为三等库。

1992年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对尾矿库进行扩容设计,扩容后库容达795m3,最终堆积高程增加到137m标高,坝高55m。

该坝初期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4m,坝长72m,坝顶高程96m。

后期堆积坝采用上游堆积法冲积筑成,堆积坝外坡平均1∶5,沉积滩内坡实测平均为0.01。

现尾矿筑坝高程129m,坝高47m,为降低坝体浸润线,业主历年来多次在坝体内埋设了多套排渗设施,并进行过两次大坝排渗加固工程施工。

2 地貌及地质条件南桥尾矿库位于新余市良山镇东北向2km的村头坑山凹中,库区主坝下游为现新钢总厂薄板厂、铁路专用线以及职工生活设施等大量建筑物。

故尾矿堆积坝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库区属丘陵低山地貌:四周山丘环绕呈封闭状,山林茂盛,植被发育,库区周边最高山顶高190m,最低垭口高程122.3m,库区以南北向山高,东西向山低,流域纵深长度900m,汇水面积约0.85km2,近坝400m库底原始地貌高程在86.00~88.80m间,库底坡度在0.7%。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摘要】尾矿堆积坝由选矿厂排出的尾矿组成,一般为砂水混合物通过排放管道排至尾矿库堆积形成。

勘察常用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调查)、钻探、取样及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本文通过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堆积坝的实际勘察工作,对后续尾矿堆积坝勘察工作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勘察方法分析;1、工程概况柴山尾矿库位于郴州市白露塘镇,湖南柿竹园柴山选矿厂南侧东坡烟冲沟内,于196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尾矿库初期坝址处沟底标高498m,原初期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高14m,库内排洪系统由排水斜槽和排水平巷组成,采用上游法堆积,设计尾矿最终堆积标高535m。

后经两次加高扩容,尾矿最终设计堆积坝高600m,库内排洪系统改为排水井及排水隧洞组成。

至2008年,尾矿堆积坝高度已达583m,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勘察工作。

(即在1965年新建库勘察之前尚进行过堆积坝的1986年勘察、2003年勘察,后文存在参数对比)。

尾矿库区水域水面标高574m,库尾鞍部标高677m,其上游为分布多处落水洞的上烟冲沟溶蚀洼地,场地景观详见照片。

2、勘察目的1、对尾矿堆积坝现状稳定性进行分析;2、考虑该库在设计最终堆积标高600m后能否有继续加高扩容的可能性,并为加高扩容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

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该项目勘察工作方法为: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前期两次勘察部分成果资料、设计资料基础上,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手段,结合物探、钻探(井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工作,结合坝体位移观测成果,综合分析评价。

现场勘察方案按勘察纲要执行,工作过程中,在分析物探成果的基础上与有关专家现场分析,为查明尾矿库渗漏的岩溶通道,增补部分钻孔。

各勘察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为: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查明库区及周边场地岩溶分布规律,为后期加高扩容做准备。

煤矸石尾矿库坝稳定性分析报告

煤矸石尾矿库坝稳定性分析报告

煤矸石尾矿库坝稳定性分析——以屯兰矿煤矸石尾库坝为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目前,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

然而,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尚不到矸石排放量的15%。

余下矸石都采用圆锥式或沟谷倾倒式自然松散的堆放在矿区四周。

由于矸石堆放的不稳固,严重威胁到影响区的生产生活安全。

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煤矸石尾矿库坝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资料、现场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查、坝体及库填材料的岩土力学测试、室内的系统总结分析,获得了该尾矿库坝区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库坝的堆库成坝历史,查明了库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库坝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研究成果认为: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结构及其特性等是库坝形状的客观物质基础;堆坝方式、堆积历史、堆积质量是影响库坝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良排水、筑坝的施工质量和不合理开挖是造成库坝失稳的直接诱发因素。

论文结合库坝稳定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附近工程与居民生活条件及附近以往的筑坝维护经验,提出了采用注浆加固坝体、裂缝补填、坡面格构防护、坡顶与平台上设置截排水沟、及整个坡上进行种草生物防护等综合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成果对煤矿煤矸石尾矿库坝及类似干、松的尾库坝的稳定性分析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煤矸石,尾矿库坝,工程勘察,稳定性分析,注浆加固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Abram ore tailings dam tuen mun coalStability analysisAbstract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coa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missions coal gangue is the largest stock and product of industrial waste. However,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is still less than 15% of emissions. The rest are adopted the cone type or waste valleys of natural loose dumping stacked in mining area around. Because of the gangue piled up shaky,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f influence.Taking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in tuen mun ore tailings dam Abram gangu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material, collect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terial, field geological tone paint,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dam and fill in the library materials soil mechanical testing, indoor system summary analysis for the dam foundation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pile of library into dam, finds out the history of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tability reservoir.Research results think: conditions of landform, geotechnic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pe of the reservoir is objective material base; Way of dam, piling up history, quality is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reservoir stability; Bad drainage, DAMS and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cavation is not reasonable cause reservoir instability of direct inducing factors.The thesis combines reservoir stab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near engineer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nearby residents of past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DAMS maintenanc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crack fill dam slope surface lattice structure form and protection, top and platform, and the whole set section drain on grass slopeprotection, and s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biological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uggestions.Results of the coal mine tailings dam and similar coal gangue dry, loose the tail of the reservoir stability analysis th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unction.Keywords: Tailings dam, coal gangue, engineering survey, the stability analysis, grouting reinforce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6)1.1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6)1.2尾矿库坝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6)1.3本文研究思路 (7)2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9)2.1尾矿库坝 (9)2.1.1尾矿库坝基本概况 (9)2.1.2尾矿物质的组成 (10)2.1.3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 (10)2.2位置与交通 (11)2.3气象与水文 (12)2.3.1气象 (12)2.3.2水文 (12)2.4地层与岩性 (12)2.5构造 (13)2.6地震活动与新构造运动 (13)3屯兰矿尾矿库坝的工程地质条件 (14)3.1地形地貌 (14)3.2库区地层构成 (14)3.3不良地质作用 (15)3.4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6)3.5坝体浸润线 (17)3.6场地水、土对建材腐蚀性评价 (18)3.7场地地震效应 (18)3.8人类活动 (18)4煤矸石尾矿库坝的稳定性分析 (19)4.1煤矸石尾矿库坝稳定性分析 (19)4.1.1定性分析 (19)4.1.2定量分析 (19)4.2屯兰矿煤矸石尾矿库坝稳定性计算 (21)4.2.1计算方法 (21)4.2.2计算剖面的选取 (21)4.2.3参数选取 (21)4.2.4计算工况 (22)4.2.5计算成果 (22)4.3综合分析 (23)5结论 (2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北矿山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报告涞水县

河北矿山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报告涞水县

目录第一章绪论 (01)第一节项目由来 (01)第二节编制依据 (01)第三节编制目的任务 (02)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 (03)第五节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05)第二章尾矿库基本情况 (06)第一节企业概况 (06)第二节尾矿库现状及运行情况 (07)第三节尾矿库设计情况 (11)第四节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 (11)第三章岩土工程勘察 (11)第一节勘察工作概述 (11)第二节坝体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13)第四章坝体稳定性分析 (13)第一节计算方法 (13)第二节计算剖面及参数确定 (14)第三节计算工矿及荷载组合 (14)第四节渗透稳定性计算 (15)第五节坝坡稳定性计算 (16)第六节液化稳定性计算 (17)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17)第一节结论 (17)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8)附图图号图名比例尺附图1 尾矿库现状平面图附图2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1:800附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1—1/水平:1:150 垂直:1:100附图4 工程地质剖面图2—2/水平:1:150 垂直:1:100 附图5 工程地质剖面图3—3/水平:1:100 垂直:1:100 附图6 工程地质剖面图4—4/水平:1:100 垂直:1:100 附图7 工程地质剖面图5—5/水平:1:100 垂直:1:100附表附表1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 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3 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有关证件1. 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分析勘察协议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项目由来涞水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位于河北省涞水县**乡****村****附近。

该公司主要从事金银矿山的开采及金银精矿的生产。

尾矿库设计的总坝高为28m,初期坝坝高为13m,目前尾矿库堆积高度距初期坝坝顶约1.5m。

为保证尾矿库的安全运行,验证现状坝体的稳定性,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我公司受涞水县*****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尾矿库进行坝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并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勘察报告(尾矿库)

勘察报告(尾矿库)

第一章概述(一)任务依据、工程概况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受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废弃低品位矿渣堆场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详勘阶段),该项目的设计单位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工程位于赫章县城东南松林乡,距赫章县城约45.00Km,地理坐标:东经104°51′35″—l04°47′41″,北纬26°53′37"—26°35′44″。

初选渣库场址距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约4.00km,修筑简易道路与附近赫章—六盘水212省道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

本工程堆场库容约为100万m3,最大堆渣高约45m,堆渣高程1880m。

满足堆场10年使用要求。

本工程主要由渣库、初期坝、堆积坝、地下水导排系统、库内排水系统、防渗系统、截洪沟、调节池、进场道路、泵房及管理房等组成。

初期坝坝型初拟为碾压堆石坝,坝高约15.00m。

初期坝下游布置有调节池、泵房及管理房等建构筑物;其中泵房为1F砖砼结构,设计±0.00标高1858.00m,最大基础荷载300KN;管理房为1F砖砼结构,设计±0.00标高1860.00m,最大基础荷载300KN。

(二)勘察等级、任务和要求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

综上所述,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委托的勘察任务和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库、坝区的岩溶发育程度及渗透特征和渗漏途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对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3)查明堆场库、坝区及道路区岸坡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场地整体稳定性、场地地基稳定性及边坡稳定性并提出处理建议。

尾矿库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尾矿库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受本XXX铁选厂的委托,我公司对XXX铁选厂新建尾矿库进行地质勘察。

该尾矿库由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XXX铁选厂北侧370米处。

新建坝轴线两端坐标分别为:X= ,Y= ;X= ,Y= .尾矿库类型属于凹型采矿坑充当尾矿库,于原山坡现人工开凿缺口处筑坝,为五级库,距乡级公路约20米,库区南侧370米为XX铁选厂。

1.2勘察的主要目的及要求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0月对XXX铁选厂新建尾矿库编制《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

勘察内容及要求为:(1)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的意见,采用废弃矿坑作为尾矿库。

(2)勘探孔深至基岩。

(3)给出岩石、冲积层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渗透系数。

(4)给出勘察纵、横地质剖面。

(5)给出库区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水对混凝土、钢筋侵蚀)。

(6)提出尾矿库渗漏和不良地质情况。

勘察报告要求提交:(1)勘察说明书。

(2)勘察纵、横地质剖面及柱状图.(3)给出土质物理力学性质.1。

3勘察依据、方法和完成工作量1.3.1勘察依据:(1)《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教程》(YBJ11-86);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5)《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003-2004);(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SJ1-90);(10)《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3。

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原位测试、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实验,在主坝中心轴线方向布设1条剖面,计3个钻孔,孔间距约15米;沿尾矿库北侧周边线布置4个钻孔,孔间距约25米。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第 27 卷第 3 期 Vol.27 No.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8 年 6 月 Jun. 2008
文章编号:1008-0562(2008)03-0359-0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ε vd
⎛ = C1 exp⎜ −C2

⎛ ⎜ ⎝
ε vd γ
⎞ ⎟
⎞ ⎟
γ
⎠⎠
上式中通常参数都有 C1 ⋅ C2 = 0.4
其中 C1 可取
( ) C1 = 7600 Dr −2.5
其中,Dr为砂土的相对密度。
表 2 动力分析参数取值
Tab.2 parameter values of dynamics analysis
1 850
2.0 33.0 40
0.3 2.3×10-3
尾粉
②4 细砂
1 970
2.5 5.0
70
0.3 2.0×10-3
(密实)

尾粉质 粘土
1 800
18 17.0
10
0.38 1.8×10-6
④ 块石 1 950
0.5 38.0 120 0.25 0.4

中风化 看作刚性不 基岩 透水基岩
首先按现状水位进行坝体浸润线的计算,将
其数学表达式可写为
ctrial = 1 c F trial
ϕ trial
=
1 arctan( F trial
tan ϕ )
图4 断面潜在滑移面及安全系数 Fig.4 potential slip surface and safety facto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责任公司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07年7月1日目 录 文字部分 1 前言 11 1.1 工程概况 11 1.2 勘察技术要求 11 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2 1.4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2 1.4.1 工程地质测绘 22 1.4.2 钻探 22 1.4.3 取土试样 22 1.4.4 原位测试 22 1.5有关说明 33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4 2.1 地形及地貌 44 2.2 区域地层 44 2.3 区域地质构造 44 3 堆场工程地质条件 44 3.1 堆场形态 44 3.2 堆积方式 55 3.3 堆场地层 55 3.4 不良地质作用 55 4 拦洪坝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6 5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6 5.1 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6 5.2 尾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66 5.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66 5.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 77 5.5 渗透性 77 6 场地水、土对建材腐蚀性评价 77 7 场地地震效应 887.1 尾矿坝分级及场地分类 88 7.2 地震动参数 88 7.3 地震液化和震陷 88 8 堆场坝体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88 8.1 尾矿坝现状分析 88 8.2 尾矿坝渗流分析 99 8.3 尾矿坝稳定性评价 99 8.4 尾矿坝加高排渗措施 1111 9 结论及建议 1212

附件: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图表部分 序号 图表名称 张数 附录№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 1 2 工程地质平面图 1 2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3-1~3-3 4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3 4-1~4-3 5 单环注水试验成果 3 5-1~5-3 6 水质分析报告 2 6-1~6-2 7 土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 2 7-1~7-2 8 渗流分析计算图 3 8-1~8-3 9 稳定性计算图 9 8-4~8-18 1 前言 *************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该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并受*********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院于2007年6月完成。 1.1 工程概况 ***银花钒矿位于***省***县银花镇梅子沟村,尾矿库位于梅子沟西侧的***,处于糜子沟主沟道。 原***坝80年代修建,现无设计资料,该坝原为水库。根据现场踏勘及甲方提供资料知,***初期坝为重力砌石夹心不透水坝,坝高约22.0m,坝底宽约23.0m,坝顶宽3.0m。坝顶轴线长62.0m,坝顶高程598.0m,坝下脚线高程为576.3m,库容约12万m3。 该矿从1998年开始向库内排放尾矿渣,采取坝后任意排放。目前库内尾矿渣堆放高程595.51~598.62m,距坝顶平均高程约1.3m,整体呈坝前低,坝后高。该坝于2006年停用,并进行了闭库设计。目前新的尾矿库正在筹备修建之中,为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经营,拟将该库做为临时过渡尾矿库,据设计初步估算,坝体拟加高3~10m。 该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排洪涵洞,排洪涵洞建设在西侧,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加高3~8.0m时,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第4.1条划分,加高后的尾矿库为五等库。加高>8m时,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第4.1条划分,加高后的尾矿库为四等库。 1.2 勘察技术要求 1)查明尾矿库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堆场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查明尾矿库的地层、岩性,提供尾矿土常规物理力学指标、颗分、渗透系数及抗剪强度指标(C、Φ值); 3)查明目前标高下尾矿库地下水位(浸润线)及变化规律; 4)提供尾矿库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及地震动参数,评价堆场的地震效应; 5)分析评价已运行坝体的稳定性,继续加高坝体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6)对尾矿库使用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或建议。 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 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报告书中引用上述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4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4.1 工程地质测绘 在收集场地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界线,查明库区、坝体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重点对坝体的稳定状况进行调查。测绘精度1:1000,成图精度1:1000,采用仪器法及半仪器法进行,其成果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上(见附录№2)。 1.4.2 钻探 垂直于坝轴线布置勘探线3条,每条勘探线上布置不少于4个勘探点,共布置13个勘探点。勘探点间距30~50m,钻探的目的是查明尾矿的沉积规律、胶结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明坝体内浸润线位置,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获得堆场稳定性分析剖面。 钻探施工采用两台XY-1型钻机,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开孔直径130mm,终孔直径110mm。共完成钻孔7个,孔深10~20m。 1.4.3 取土试样 为取得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6个钻孔中进行了岩土取样,共采取不扰动试样11件,扰动试样44件,取样间距为1.5~2.0m。不扰动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或重锤轻击法采取,土样质量为Ⅰ~Ⅱ级。 1.4.4 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 为评价尾矿砂的密实度,对尾矿进行分层,在所有勘探点均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标贯间距1.5~2.0m。标准贯入试验次数16次。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在碎石土中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重63.5kg,落距76cm,探头直径74mm,锥角60○,用球式自动抓脱钩装置。 3)现场试验 为查明废渣的渗透系数,进行现场注水试验。为查明废渣的物理力学参数,现场进行天然重度试验和天然休止角试验。 4) 室内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 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项目为常规土分析(含水量、孔隙比、密度等),此外还进行了直剪、颗分等特殊性试验。 为评价堆场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了堆场土的腐蚀性和水质分析试验。 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规程。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汇总于表1.4。 1.5有关说明 1)勘探点位置,是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封库平面布置图》中已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用钢尺量测施放的。 2)勘探点高程是以甲方提供的《封库平面布置图》初期坝顶面BM1标高(598.0m)为基准引测的。各钻孔坐标是以BM1点坐标(X:5000.00 ,Y:5000.00)图解获得。

表1.4 序号 工 作 内 容 单 位 数 量 1 工程地质测绘 km2 0.008 2 勘探点测放 个 13 3 钻 探 m/孔 113/7

4 取土试样 扰动样 件 44 不扰动样 件 11

5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次/孔 13/5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m/孔 14/4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 处 3 天然密度试验 处 4

6 室内土工试验 常规项目 件 48 直剪试验(饱和固结快剪) 组 7 颗粒分析 件 27 7 取水及水质分析 件 2 8 土易溶盐含量分析 件 2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及地貌 尾矿库所在的梅子沟地形切割剧烈,坡度一般为25~35°,最大50°,地形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态势,沟谷形态呈“U”字形。 地表沟谷属季节性支流,干旱季节见断流现象。 地面标高介于575.00~619.00m,地貌单元属中低山区。 2.2 区域地层 据本次地质调绘及勘探揭露结果,堆场底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碎石类土,其下部为二叠系杂色千牧岩和泥质灰岩。 2.3 区域地质构造 由收集到的1∶100000地质构造图及资料可知,场地地质构造单元属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之印支褶皱带,位于两河—凤镇—牛耳关—朱林关复活断裂带南侧,次级构造复杂,坝址及库区内无断层通过。

3 堆场工程地质条件 3.1 堆场形态 梅子沟***尾矿坝为重力砌石夹心坝,坝后堆积。沟谷横断面呈“V”字型。堆积坝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约90.0m,东西长约65.0m,坝顶标高为598.0m。库内滩面呈南高北低,滩面标高约595.51m~598.62m。 3.2 堆积方式 尾矿的堆积方式为坝后堆筑,尾矿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坝内水沟向堆场内排放,尾矿经过沉淀后自然沉积在堆场内,水经卧式排渗管排出,流入坝下游排水渠。 3.3 堆场地层 据勘探揭露,场地内尾矿堆积物总体规律是:颗粒组成自坝体附近向尾矿库内由细变粗。上部颗粒较粗,为尾矿砂,中间夹有碎石,下部颗粒变细,为尾矿土,薄层互层现象较为普遍。各层尾矿土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尾矿泥(Qml):红色,饱和,软~流塑状。层厚1.60~7.00m,层底标高介于588.51~594.18m。 ②层尾砾砂(Qml):红色,混粒结构,含20%~30%圆砾,含粘土少许,松散。层厚3.0~6.2m,层底标高介于583.01~594.75m。 ③层尾圆砾(Qml):青灰色,混粒结构,含30%碎石,一般粒径5~20㎜,最大粒径50㎜,稍密。层厚1.5~8.50m,层底标高介于581.51~590.02m。 ④层尾粉质粘土(Qml):红色,,夹粘土薄层,饱和,可塑。层厚1.00~3.00m,层底标高介于578.51~583.75m。 ④-1层尾细砂(Qml):黄色,混粒结构,含少量碎石,松散。层厚2.00~2.70m,层底标高介于585.25~587.32m。 ⑤层灰岩(D2X):青灰色~灰绿色,隐晶结构,坚硬,中风化。本层未穿透。 坝体填土(Qml):黄色,土质较均,含有少量碎石,饱和,可塑。 上述各层尾矿土的层位组合及埋藏条件详见附录№3-1~3-5。 3.4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尾矿库及其附近地段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迹象,因而可不考虑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 3.5 地下水 堆场停止运营期间,库区内有沟道水补给,坝内西边有一定长度的水滩(勘察期间实测水滩长度约40m)。勘察期间,实测堆积坝浸润线埋深介于0.3~3.3m,标高595.31~597.07 m。水位纵向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游高、下游低,库内高、坝前低的趋势。 堆体内地下水为赋存于尾矿土中的潜水。其补给源为生产排放尾矿水及大气降水。堆场内水的排泄主要为原水库卧式排渗管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