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命名规则

合集下载

药物的命名与命名法

药物的命名与命名法

药物的命名与命名法药物命名是指给药物起一个统一的名称,用来标识和识别药物,以确保在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药物命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命名法,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药物的命名原则和常用的命名法。

一、药物命名的原则药物命名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性:药物命名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以避免混淆和误解。

药名应该具备独特性,不与其他药物混淆,并能准确地表达药物的特性和作用。

2. 可读性:药物命名应该简洁明了,容易被理解和识别。

药物名称应该采用常用的字母和数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符号。

3. 准确性:药物命名应该准确地反映药物的化学结构、成分和作用。

药物名称应该与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相符,避免误导和误解。

4. 一致性:药物命名应该保持一致性,以便于药学专业人员和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相同类型的药物应该采用相似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

二、常用的药物命名法1. 基础命名法:基础命名法是最常见和基本的药物命名方法,它通常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基础进行命名。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如简单取名法、前缀后缀法等。

简单取名法:根据药物的特点或来源给药物直接命名,例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

前缀后缀法:在药物名称的前缀或后缀中加入一定的词缀,以表示药物的结构或作用。

例如,氨基表示氨基结构,利他表示增强注意力的作用,洛地兔表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 分类命名法:分类命名法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分类和作用机制进行命名。

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命名法,如抗生素、降压药等。

抗生素:根据药物的抗生菌谱和抗菌机制进行命名,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降压药:根据药物的降压机制进行命名,如贝他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3. 商标命名法:商标命名法是指根据具体厂商或品牌的商标名称进行命名。

通常在药物命名后加上商标符号,以表示该药物属于特定的品牌或厂商。

例如,美托洛尔(商标名:倍他乐克)、氯化钠(商标名:生理盐水)等。

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

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

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药品标准规范了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这是确保药品名称准确、唯一、规范的重要一环。

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旨在使药品名称具备辨识度、表达含义、保持稳定性等特点,以确保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药品的合理使用。

1. 命名原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药品标准在制定药品名称时,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药品名称应能够准确、简洁地描述药品的性质、用途、成分等信息,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理解和记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药品名称的命名应遵循以下原则:a. 基于成分命名: 中药名称通常以药材的名称为基础,如黄芩、川贝等。

这样的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药品的来源,还能够让人们对药品的成分有初步的了解。

b. 基于功效命名: 药品名称可以基于药品的主要功效进行命名,如解热、止咳、退烧等。

这样的命名方式能够让人们对药品的主要作用有所了解。

c. 基于特征命名: 有些药品在名称中会加入一些特征词,如“补益”、“活血化瘀”等,这样的命名方式能够让人们对药品的特征有所了解。

d. 基于来源命名: 一些药品会以其来源的地域命名,如云南白药、龟鹿补肾片等。

这样的命名方式能够让人们对药品的来源和生产地有所了解。

2. 药品名称的准确性和独特性: 为了避免药品名称混淆、误用等问题,药品名称应具备准确性和独特性。

药品标准通过规范药品名称的命名方式,以确保药品的准确识别和使用。

a. 名称的准确性: 药品名称应准确、明确地描述药品的性质和用途,避免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从而防止患者或医务人员对药品的理解出现错误。

b. 名称的独特性: 药品名称应具备独特性,以避免混淆或误用。

药品标准规定了名称的唯一性要求,确保每种药品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从而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品进行辨识和使用。

3. 药品名称的艺术性和鼓励创新: 药品名称的命名不仅要符合科学规范,还应有艺术性和创新性。

良好的药品名称应该具备易记性、语言美感等特点,这样能够提高人们对药品的认知和接受度。

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一、引言在药品领域,化学药品的通用名称命名对于药品的认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药品的通用名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品的成分和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指导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主要原则1. 以化学结构命名化学药品的通用名称通常是根据药品的化学结构来命名的。

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就是根据其化学结构来命名的。

2. 反映药品结构和活性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需要能够反映药品的结构和活性,便于医务人员和使用者理解。

头孢类抗生素的通用名称一般会包含“头孢”和“菌素”等字样,表明其结构和抗菌活性。

3. 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通用名称的命名需要避免与其他药品的通用名称混淆,以免给用药带来错误或危险。

4. 规范化和标准化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需要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提高通用名称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指导原则应该更加注重对普通人的友好性。

在保证反映药品结构和活性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元素,以便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品。

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应该向普通人提供更多的解释和指导,以降低用药过程中的错误风险。

四、总结与回顾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指导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影响着医务人员对药品的认识和使用,也直接关系到普通人的用药安全。

个人观点是,在确保准确性和反映药品结构和活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普通人的友好性和易用性,降低用药过程中的错误风险。

希望未来的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需求,提升用药安全性。

以上是针对化学药品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重要性化学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安全保障。

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商品名称是药品的重要标识,是药品在市场上的重要宣传手段。

因此,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名称应简洁明了
药品商品名称应该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识别。

名称过长、过于复杂
的药品名称不仅难以记忆,而且容易引起混淆,影响患者用药。

二、名称应准确反映药品特点
药品商品名称应准确反映药品的特点,如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
剂型、规格等。

这样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药品的作用和用途,避免
误用。

三、名称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药品注册
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

名称不得含有虚假宣传、
误导性信息等,不得涉及国家禁止的内容。

四、名称应避免与已有药品名称相似
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应避免与已有药品名称相似,以免引起混淆。

如果名称相似,应该在名称中加以区分,如加上剂型、规格等信息。

五、名称应易于翻译
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应易于翻译,以便于在国际市场上推广。

名称中不应包含方言、地名等难以翻译的内容。

六、名称应易于注册
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应易于注册,以便于在市场上推广。

名称中不应包含已被注册的商标、专利等内容。

总之,药品商品名称的命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药品名称的准确性、合法性、易于识别和推广。

同时,药品企业应该加强对药品名称的管理,避免出现不合规的药品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成册、国家局批准。

药品命名必须遵循一药一名原则。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⑪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命名规范

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命名规范

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命名规范药物的命名规范在医药领域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准确命名和辨识药物,还能促进全球药物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介绍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命名规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物。

一、化学命名法化学命名法是根据药物的化学成分来进行命名的,它通常由药物的结构、功能基团和化学键等组成。

1. IUPAC命名法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法是国际公认的化学命名规范,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IUPAC命名法,药物的中文名称可以直接采用相应的英文名称。

例如,水合氯酸钠的IUPAC名称为"sodium chlorate hydrate",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名称作为中文名称。

2. 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根据药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等特征来进行命名的。

根据这种命名法,药物的中文名称通常由特定的词根和后缀组成。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系统命名法为"acetaminophen",可以将其中文名称命名为"乙酰氨基酚"。

二、拼音转写法拼音转写法是将药物的中文名称直接转写成英文字母的一种方法。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不同,这种方法会导致一些词语在拼写上的差异。

例如,罗红霉素的中文名称可以直接转写成“roxithromycin”。

三、英文名称一些药物的英文名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在国际交流中常被采用。

这些名称通常由药物的研发国或研发公司给出,并且得到国际公认。

例如,阿司匹林的英文名称为"aspirin",伊布替尼的英文名称为"ibuprofen"。

总结起来,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命名规范包括化学命名法、拼音转写法和英文名称。

这些规范有助于准确标识和辨识药物,并促进了国际药物交流与合作。

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应该根据药物名称的规范进行准确命名,并且理解药物的特性和用途。

(文中提到的药物仅作为示例,并无推荐或支持的用药意义。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p3为中药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系泛指除中药外的各类药品,包括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以及天然药物单体提取物等。

中国医药资讯网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已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过渡时间应按有关规定。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不得用作药品通用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均不得作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原料药命名9.中文名尽量与英文名相对应。

可采取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

中国医药资讯网10.无机化学药品,如化学名常用且较简单,应采用化学名;如化学名不常用,可采用通谷名,如:盐酸、硼砂。

酸式盐以“氢”表示,如:碳酸氢钠,不用“重”字;碱式盐避免用“次(Sub-)”字,如:碱式硝酸铋,不用“次硝酸铋”。

11.有机化学药品,其化学名较短者,可采用化学名,如:苯甲酸;已习用的通俗名,如符合药用情况,可尽量采用,如:糖精钠、甘油等。

(完整word版)药品的命名规则

(完整word版)药品的命名规则

药名药品的名称是药品标准化、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名称的不规范造成药物存在同物异名、异物同名或者一药多名,易导致不合理用药,最终影响人体用药安全有效。

目前我国药品名称的种类有三种:国际非专利名、通用名、商品名,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质。

国际非专利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药物(原料药)的国际通用名,采用国际非专利名,使世界药物名称得到统一,便于交流和协作。

按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收载于药典和药品标准的通用名称为药品的法定名称。

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其特点在于其具有通用性,同种药品的通用名一定是相同的。

商品名又称商标名,商标名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品;(一)国际非专利名称药品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INN)是由WHO制定的一种原料药或活性成分的唯一名称,也称之为通用名称(generic names)。

鉴于各国药品名称混乱,WHO一直要求“发展、制定和推行代表生物制品、药品以及类似产品的国际标准”,并组织专家委员会从事统一药名工作,制定INN命名原则,与各国专业术语委员会协作,数次修订,为每一种在市场上按药品销售的活性物质起一个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唯一名称。

INN命名的主要原则有两条:1.药品名称的拼写和发音应清晰明了,全词不宜太长,避免与已经通用的药名混淆;2.对于同属一类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在命名时应适当表明这种关系;避免采用能使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暗示的药名。

(二)中国药品通用药名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CADN)时中国法定药物的名称,由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

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名
药品的名称是药品标准化、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名称的不规范造成药物存在同物异名、异物同名或者一药多名,易导致不合理用药,最终影响人体用药安全有效。

目前我国药品名称的种类有三种:国际非专利名、通用名、商品名,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质。

国际非专利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药物(原料药)的国际通用名,采用国际非专利名,使世界药物名称得到统一,便于交流和协作。

按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收载于药典和药品标准的通用名称为药品的法定名称。

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其特点在于其具有通用性,同种药品的通用名一定是相同的。

商品名又称商标名,商标名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品;(一)国际非专利名称
药品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INN)是由WHO制定的一种原料药或活性成分的唯一名称,也称之为通用名称(generic names)。

鉴于各国药品名称混乱,WHO一直要求“发展、制定和推行代表生物制品、药品以及类似产品的国际标准”,并组织专家委员会从事统一药名工作,制定INN命名原则,与各国专业术语委员会协作,数次修订,为每一种在市场上按药品销售的活性物质起一个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唯一名称。

INN命名的主要原则有两条:1.药品名称的拼写和发音应清晰明了,全词不宜太长,避免与已经通用的药名混淆;2.对于同属一类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在命名时应适当表明这种关系;避免采用能使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暗示的药名。

(二)中国药品通用药名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CADN)时中国法定药物的名称,由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

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主要遵循如下通则:①药品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三种;②药品的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用代号、政治性名词及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③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拟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④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不能用作药品通用名称。

1.原料药命名原则
①中文名尽量与英文名相对应。

可采取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

②无机化学药品,如化学名常用且较简单,应采用化学名;如化学名不常用,可采用通俗名,如:盐酸、硼砂。

酸式盐以“氢”表示,如:碳酸氢钠,不用“重”字;碱式盐避免用“次(Sub-)”字,如:碱式硝酸铋,不用“次硝酸铋”。

③有机化学药品,其化学名较短者,可采用化学名,如:苯甲酸;已习用的通俗名,如符合药用情况,可尽量采用,如:糖精钠、甘油等。

化学名较冗长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命名。

i音译命名。

音节少者,可全部音译,如codeine可待因;音节较多者,可采用简缩命名,如: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

音译名要注意顺口、易读,用字通俗文雅,字音间不得混淆,重音要译出。

ii意译(包括化学命名和化学基团简缩命名)或音、意结合命名。

在音译发生障碍,如音节过多等情况下,可采用此法命名,如:Chlorpromazine氯丙嗪,Cefadroxil头孢羟氨苄。

④与酸或盐或酯类的药品,统一采取酸名列前,盐基(或碱基)列后,如:Streptomycin Sulfate硫酸链霉素,Hydrocortisone Acetate醋酸氢化可的松。

与有机酸成盐的药名,一般可略去“酸”字,如Poldine Metisulfate译为甲硫泊尔定;Sorbitan Laurate译为月桂山梨醇。

英文词尾为“-ate”的酯类药,可直接命名为“XX酯”,如Fedrilate非屈酯。

与缩合基加合成酯类的药亦可将XX酯列后,如Cafcanel Daloxate头孢卡奈达酯。

⑤季铵盐类药品,一般将氯、溴置于铵前,如:Benzalkonium Bromide苯扎溴铵。

除沿用已久者外,尽量不用氯化XXX,溴化XXX命名。

与有机酸组成的季铵类药名,酸名列于前,一般亦略去“酸”字,如Amezinium Metilsulfate译为甲硫阿镁铵。

⑥生化药的英文名一般仍以INN为准;如INN未列入的,可参照国际生化协会命名委员会(NC-INB)及生化命名联合委员会(ICBN)公布的名称拟定。

其中文译名,除参照中国生化协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列出的生化名词外,尚需结合药学的特点或常规使用名称拟定。

如Urokinase尿激酶;Trypsin胰蛋白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译为三磷腺苷,不译为腺苷三磷酸。

生长素类药根据其来源和药学特点等,采用音、意结合拟定中文译名,如:Somatorelin 生长释素,Somavubove牛亮氨生长素,Somenopor猪诺生长素。

⑦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类药,采用音、意结合简缩命名,如:Dorlimomab Aritox 阿托度单抗,Biciromab比西单抗;Teceleukin替西白介素。

⑧放射性药品在药品名称中的核素后,加直角方括号注明核素符号及其质量数,如:碘
[125I]化钠。

⑨化学结构已确定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其外文名系根据其属种来源命名者,中文名可结合其属种名称命名,如:Artemisinin青蒿素;Penicillamine青霉胺;外文名不结合物种来源命名者,中文名可采用音译,如:Morphine吗啡,Amikacin阿米卡星。

化学结构不完全清楚者,可根据其来源或功能简缩命名,如Bacitracin杆菌肽。

配糖体缀合词根的命名采用以“苷”取代过去的“甙”命名,以便与化学命名相一致。

2.制剂命名原则
①制剂药品的命名,药品名称列前,剂型名列后,如:Indometacin Capsules吲哚美辛胶囊。

②制剂药品名称中说明用途或特点等的形容词宜列于药名之前,如: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吸收性明胶海绵。

③单方制剂的命名,应与原料药名一致,如:Bumetanide Tablets布美他尼片。

④复方制剂根据处方组成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命名。

(i)以主药命名,前面加“复方”二字,如Compound Iodine Solution复方碘溶液。

(ii)以几种药的名称命名或简缩命名,或采用音、意简缩命名,如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aracetamol and Codeine Tablets氨酚待因片,Caffeine and Sodium Benzoate Injection安钠咖注射液。

若主药名不能全部简缩者,可在简缩的药名前再加“复方”二字。

(iii)对于由多种有效药味组成的复方制剂,难以简缩命名者,可采取药名结合品种数进行命名,如由15种氨基酸组成的注射剂,可命名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若需突出其中含有支链氨基酸,则可命名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HBC)。

对于组分相同但比例不同的氨基酸制剂可增列序号予以区别,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1)。

对含多种维生素或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复方制剂,可参照此项原则命名,如多种维生素片(15)、多维元素片(31)(三)商品名
商品名也称专用名,是厂商为药品流通所起的专用名称,有专利性,不得仿用。

商标名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名(registered names)常用®表示。

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是一种退烧药,不同药厂对它生产的制剂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咛、必理通等。

因为存在同种通用名的药品有很多不同商品,人们常常会有不同药的概念,容易造成重复吃药,以致服药过量,造成不良反应。

药品包装说明书上的为正式批准的商品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