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
生化质控操作方法

生化质控操作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iChem---330生化分析仪做质控,样本测试之前,注意一下几点:一、试剂针,样本针,搅拌杆以及清洗臂的各个位置是否正确,特别是反应杯的位置,如把试剂或者标本加至反应杯壁上,对测试有影响;二、所有反应杯是否干净,杯子里有无残留水,反应杯外壁上是否有水,反应槽里是否有水,如有水,请擦干净;三、执行清洗程序,观察7阶清洗臂清洗反应杯时,杯子里的水是否会溢出来,7根清洗针的针尖是否会滴水下来。
质控测试:一、点击质控液设置,点击增加,输入名称:质控液,批号:852UN,浓度水平:中,样本盘号:1号样本盘,虚拟号:0,样本杯号:58,然后选中所有项目,分别点击右下角的平均浓度的白色框,输入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然后选中某个项目,输入其靶值和标准差(所有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根据说明书的靶值表设定)见附表:二、依次输入所有要做质控的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完成之后,点保存即可,保存之后,检查下所有靶值和浓度有无输错,如有输错,点击修改,然后再保存;三、然后点击质控申请,选中你刚刚所加的那个质控液的编号,然后点击编号对应的小正方形,会出现一个小勾勾,右边所有的项目默认都会选中(有绿点代表选中),确认所做项目无缺漏之后,点击开始测试,它会自动跳到样本检测的那个界面,点开始测试,就进行质控的测试了(点开始测试之前,注意全部试剂盖子去掉,质控液用样品杯装着,放在设定的位置);四、测试完成之后,点击质控结果,点击查询,观察测试值是否在靶值的正负两个标准差之内,如不在范围之内,请检查质控液,定标,试剂是否正常,机器测试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五、如均无异常,调整K因子,公式:新K因子=(均值÷测试值)×定标出来的K因子;六、定标出来的K因子在定标结果里查看,首先找到定标结果里的因子,例如UREA的“K”值是,然后乘以10000等于86, 86才是真正要换算的K因子;七、得出新的K因子之后,在定标设置里找到项目UREA,将定标规则修改为K因子法,输入新的K因子,然后点击保存即可;八、重新做质控测试,观察质控结果。
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

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生化定标及质控操作说明

生化定标及质控操作说明生化定标及质控操作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生化定标及质控操作的详细说明,以确保实验室能够正确进行定标和质控工作,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定标操作2.1 准备材料- 生化定标试剂盒- 样本- 定标曲线试剂- 定标曲线标准品2.2 实验操作步骤2.2.1 准备定标曲线- 使用定标曲线试剂与定标曲线标准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
- 取不同浓度的定标曲线标准品,将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别加入到不同的孔中。
- 使用微量定标仪读取各个浓度的吸光度值。
2.2.2 定标操作- 取适量的样本,将其加入试剂盒中。
-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将所有试剂按顺序加入到样本中。
- 使用适量的定标曲线试剂对样本进行定标。
- 使用微量定标仪测量样本的吸光度值。
3. 质控操作3.1 准备质控样本- 准备不同浓度的质控样本。
- 使用相同的操作步骤和试剂对质控样本进行定标。
3.2 质控分析- 每次进行测试之前,使用质控样本进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 将质控样本加入到测试中,并记录各个质控样本的测试结果。
- 分析质控样本的结果,判断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附件- 附件1:生化定标试剂盒说明书- 附件2:定标曲线标准品浓度表5. 法律名词及注释- 定标: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制作的浓度与光度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样本中确定所测物浓度的方法。
- 质控:使用已知浓度的样本或标准品对仪器和测试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分析仪质控流程

生化分析仪质控流程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对人体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的质控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化分析仪的质控流程。
一、质控品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质控品。
质控品应具有与患者样本相似的基质,其浓度水平应涵盖检测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通常,有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质控品可供选择。
同时,质控品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并且有明确的赋值和允许范围。
二、质控品的储存与使用质控品的储存条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一般需要在低温下保存。
在使用前,应将质控品平衡至室温,并轻轻混匀,避免剧烈振荡产生气泡。
质控品的复溶应使用指定的溶剂和方法,确保复溶的准确性。
三、设定质控规则根据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检测项目的特点,设定合适的质控规则。
常用的质控规则有 1-2S、1-3S、2-2S、R-4S 等。
这些规则通过对质控测定值的统计分析,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检测前的准备在进行质控检测前,需要对生化分析仪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检查试剂余量和有效期、检查仪器的光路和液路系统等。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质控样本的检测按照操作规程,将质控品作为常规样本进行检测。
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加样量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的一致性。
六、数据记录与分析检测完成后,及时记录质控结果,包括检测项目、质控品浓度、测定值等。
然后,使用质控软件或手动计算的方法,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绘制质控图,观察测定值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七、判断质控结果根据设定的质控规则,判断质控结果是否在控。
如果质控结果在控,说明检测系统正常,可以进行患者样本的检测;如果质控结果失控,需要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八、失控原因的查找失控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如仪器故障、试剂问题、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
首先,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包括光源、比色杯、加样系统等是否正常。
生化质控操作流程

生化质控操作流程
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生化质控的操作流程。
这生化质控啊,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过只要跟着大概的步骤走,就没什么大问题啦。
首先呢,得准备好相关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像质控品啊,检测仪器这些肯定是不能少的。
我觉得吧,在准备这些的时候,最好列个小清单,这样就不容易落下什么东西啦。
接下来就是处理质控品啦。
这部分操作要细心一点哦。
根据不同的质控品,可能操作会有点小区别,不过大致的原则就是要保证它能准确地反映检测的情况。
我通常会按照说明书上的基本方法来做,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点小调整。
比如说,如果感觉某个步骤不太合理,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稍微改改也未尝不可。
然后把处理好的质控品放到仪器里进行检测啦。
这个时候呢,就耐心等待结果就好啦。
不过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别闲着,可以再检查检查之前的步骤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有时候一个小的遗漏就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呀!
等结果出来以后呢,就是分析结果啦。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哦!要看看结果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要是不在呢?那就得找找原因啦。
是操作过程有问题呢,还是仪器的毛病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重新检查前面的步骤,或者对仪器进行进一步的调试。
小提示:别忘了最后一步哦!就是把整个操作过程记录下来。
这记录啊,以后可能会有用的呢。
比如说如果后面发现结果有什么异常,还可以回头看看记录,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刚开始做生化质控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是做的次数多了,就会越来越熟练啦!朋友们,加油哦!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完成生化质控的操作!。
生化质控操作方法

生化质控操作方法(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iChem---330生化分析仪做质控,样本测试之前,注意一下几点:一、试剂针,样本针,搅拌杆以及清洗臂的各个位置是否正确,特别是反应杯的位置,如把试剂或者标本加至反应杯壁上,对测试有影响;二、所有反应杯是否干净,杯子里有无残留水,反应杯外壁上是否有水,反应槽里是否有水,如有水,请擦干净;三、执行清洗程序,观察7阶清洗臂清洗反应杯时,杯子里的水是否会溢出来,7根清洗针的针尖是否会滴水下来。
质控测试:一、点击质控液设置,点击增加,输入名称:质控液,批号:852UN,浓度水平:中,样本盘号:1号样本盘,虚拟号:0,样本杯号:58,然后选中所有项目,分别点击右下角的平均浓度的白色框,输入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然后选中某个项目,输入其靶值和标准差(所有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根据说明书的靶值表设定)见附表:二、依次输入所有要做质控的项目的靶值和标准差,完成之后,点保存即可,保存之后,检查下所有靶值和浓度有无输错,如有输错,点击修改,然后再保存;三、然后点击质控申请,选中你刚刚所加的那个质控液的编号,然后点击编号对应的小正方形,会出现一个小勾勾,右边所有的项目默认都会选中(有绿点代表选中),确认所做项目无缺漏之后,点击开始测试,它会自动跳到样本检测的那个界面,点开始测试,就进行质控的测试了(点开始测试之前,注意全部试剂盖子去掉,质控液用样品杯装着,放在设定的位置);四、测试完成之后,点击质控结果,点击查询,观察测试值是否在靶值的正负两个标准差之内,如不在范围之内,请检查质控液,定标,试剂是否正常,机器测试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五、如均无异常,调整K因子,公式:新K因子=(均值÷测试值)×定标出来的K因子;六、定标出来的K因子在定标结果里查看,首先找到定标结果里的因子,例如UREA的“K”值是0.0086,然后0.0086乘以10000等于86, 86才是真正要换算的K因子;七、得出新的K因子之后,在定标设置里找到项目UREA,将定标规则修改为K因子法,输入新的K因子,然后点击保存即可;八、重新做质控测试,观察质控结果。
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

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操作步骤】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
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新批号生化质控操作流程

新批号生化质控操作流程一、前言生化质控是临床实验室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质控操作可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每个新批号的生化试剂都需要进行质控操作,以确保其符合实验室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批号生化质控操作流程,包括质控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实际操作步骤以及质控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希望能为临床实验室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质控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质控品种类:根据实验室实际需要,确定新批号生化试剂的质控规格和质控水平,例如常见的有低、中、高三个水平的质控品。
质控品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试剂规格和使用范围。
2. 准备质控品和标准品:根据质控水平的要求,准备相应浓度的质控品和标准品。
标准品是用于准确测定质控品浓度的参比品,必须与质控品保持一致。
3.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在进行质控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的常规实验材料和设备,例如移液器、试剂瓶、离心管等。
同时,要保证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清洁和完好。
4. 检查质控记录表格:质控记录表格是质控操作的重要依据,需要提前检查并确认表格内容完整和规范,确保能够准确记录质控数据。
5. 制定操作计划: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制定一份质控操作计划,包括实验人员、操作时间、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三、实际操作步骤1. 样品平衡:在进行质控操作前,需要将质控品和标准品从冰箱取出,等温平衡至室温。
在平衡过程中,要避免样品曝露在阳光直射下,防止温度波动对样品的影响。
2. 样品标注:将准备好的质控品和标准品进行标注,标明样品种类、质控水平和操作日期等信息。
并且要确保标注清晰、易识别。
3. 准备样品稀释液:根据实验方案要求,将质控品和标准品进行相应稀释,使其符合实验测定的范围。
在稀释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要求保持准确、精确。
4. 质控品测定:根据实验室的常规操作规程,使用相应仪器进行质控品的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出现误差。
5. 数据记录:在测定完成后,需要将实际测定数据记录到相应的质控记录表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
生化检验质控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
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
四、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出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并上交专业主管,由专业主管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并分析及登记失控原因。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质控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
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报告可能作废。
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
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
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
此步是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控。
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
如果质控品结果正常,
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
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
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
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
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
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5.请专家帮助。
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技术支援。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
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
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