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赏析 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经典电影解读与分析经典电影作为影视艺术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核。

它们具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本文将解读和分析中外影视史中几部经典电影,探讨它们所表达的主题、艺术手法以及对观众产生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部中国经典电影《霸王别姬》。

这部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两位京剧伶人在互相竞争、互相依靠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命运展示了爱情、友谊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片以优美细腻的画面、极具张力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霸王别姬》通过对爱情的触动和痛苦描绘,探讨了性别、身份和自我牺牲等主题。

它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的巅峰之作。

接下来,我们转向西方经典电影,《教父》系列。

这一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三部电影,是影史上最杰出的黑帮电影之一。

故事发生在美国黑手党家族的权力斗争中,通过展示主人公科里昂家族的崛起和衰落,呈现了权力、家庭和道德的复杂关系。

《教父》系列以其出色的剧本、精湛的演技、令人难忘的角色刻画和卓越的导演功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

它揭示了黑帮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性的黑暗面。

《阿甘正传》是一部美国经典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但善良坚韧的主人公阿甘的成长和奋斗故事。

这部影片通过阿甘的视角,回顾了美国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反映了人们对友善、勇气和自由的向往。

《阿甘正传》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浓郁的人文关怀和优雅的影像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与赞誉。

它给人们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探讨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部法国经典电影《疯狂的动物城》。

这部由伊夫·罗贝尔执导的动画电影揭示了动物们在一个以“和谐共存”为标榜的城市中遇到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

中外电影赏析-论文

中外电影赏析-论文
品中外电影特点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 。早期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华丽的场面和逼真的特级、反传统精神、黑色电影、新好莱坞——后经典主义电影。直接电影:现实主义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
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美国思想与美国这一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它顺应了美国人热闹好动
的天性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同时,也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处世的精神和人性。美国电影在注重商业性和票房价值的同时,在追求大众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非常关注社会与现实的,非常关注艺术的。对美国生活作了诗意的描写,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表现了传统的好莱坞娱乐片的特点。
在反映社会的问题上,美国电影有其本身的特点:
1. 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并不是刻意表现社会现实;
2. 在表现社会现实的主题中,每每关注社会阴暗面和暴力。通过暴力反映底层人民的
生活状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
3. 暴露与商业价值(票房)共存,从来不是为了暴露而暴露,带有纯政治性的目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平衡的;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革命的历史。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论文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论文

题目:卓别林《淘金记》摘要:戴一顶圆顶帽,蓄一小撮牙刷小胡子,打一条长领带,上穿一件又短又小的上衣,下穿又肥又大的裤子,双脚穿一双大皮鞋,手握一根小手杖,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英国电影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形象。

关键字:卓别林无声喜剧悲喜交加淘金梦《淘金记》是卓别林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本人最重要的一部电影。

《淘金记》讲述了在美国淘金最热的时期,小个子流浪汉查理不畏艰险,留在了阿拉斯加,并且遇上了一系列有趣又惊险的事。

最后,他幸运地成为了百万富翁,并且抱得美人归。

整部影片通过对滑稽,夸张与幽默细节的描写与刻画,深刻表达了对于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于生活在底层社会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一、微笑后的眼泪——笑容后的考量与反思在这部作品里,卓别林扮演主要角色查理,在影片中卓别林加入了很多想象力丰富而且喜剧效果出色的素材,显露出了他那惊人的想象天赋和丰富的创造力,像经典的“煮食皮靴”场面,以及“小面包舞”、“带狗跳舞”等等,都成为传诵后世且争相参考模仿的对象。

影片中的查理也是一名淘金狂,为了生存他饱受磨难却最终幸运地实现自己的淘金梦,这些都是通过喜剧的手法用那些貌似滑稽实则隐喻的场景和形象表现出来的。

在影片的风格上,本片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抒情韵味三者作巧妙的平衡结合,使它成为卓别林作品中更上一层楼的成熟期代表作。

滑稽的表演,悲喜交加的故事主线,浓厚的抒情意味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喜剧和惊险的色彩。

观者在笑的同时,又在为剧中人物紧张着。

从影片的情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卓别林的良苦用心,他丰富的创造力和惊人的想象力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在影片中的许多场景中表现了出来。

“煮食皮靴”,以及“小面包舞”、“带狗跳舞”、“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悬崖木屋险象横生”、“查理变公鸡”等经典场景的表达更是入木三分,在幽默中又含有让人心生悲凉的感觉。

他运用快速的剪辑方式组合每个场景,加快了影片节奏,而这些节奏刚好与夸张的情节相结合,大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

中外电影的比较与融合多年来,电影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黑白电影到现今的3D电影技术,无论是从拍摄技术还是电影制作中,电影业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

无论是演技、剧情还是拍摄手法,各国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外电影在剧情,特效,拍摄手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实现融合。

一、剧情方面的差异中外电影在剧情的处理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电影注重人物关系和情感体验,强调故事情感的刻画,如《活着》、《甜蜜蜜》等。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故事本身的逻辑,追求冲突与悬念的张力,如《教父》、《蝴蝶效应》等。

与传统的商业电影不同,高端水准的艺术电影注重的是作品深度的探索,在剧情铺垫方面更为谨慎。

例如,意大利电影《美国往事》、《那不勒斯的故事》等不同于商业电影的电影作品,强调影片中人物经历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

二、特效方面的差异在特效方面,外国电影更具有优势。

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进行更复杂、更真实的特效制作,如《泰山》、《变形金刚》等。

另外,西方文化对怪物、幻想元素的创作非常自由灵活,例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

相较之下,中国电影制作的特效华丽程度较低,如《捉妖记系列》、国漫电影《大鱼海棠》。

不过,中国电影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念,正在逐渐接轨国际市场,如谢飞导演的《流浪地球》、《勇士》等已经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拍摄手法的差异西方电影拍摄手法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区别,追求生活的真相,例如《美丽人生》就通过演员、道具、场景等多种手法,刻画出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战争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电影则更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现,如《芳华》、《刺客聂隐娘》等,通过颜色、场景、服装、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出自身的独特文化内涵。

四、中外电影的融合传统的中外电影差异可能在技术,文化等方面更为明显,但随着信息、文化相互渗透,中外电影差异正在减少。

具体来讲,互联网开始改变这一现象,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

外国电影鉴赏论文

外国电影鉴赏论文

一:影片《泰坦尼克号》演绎了杰克和露丝的旷世之恋,征服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一个是贵族小姐,一个是流浪青年,这样的爱情本就吸引人,更何况是由一对璧人来演绎。

从未瘦过的凯特那时的脸圆润饱满,眼神清澈,不知换了多少套华丽的服饰,不堪忍受买卖式婚姻的她对自由充满了向往,一旦进入穷人的世界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尽情奔放,露丝与杰克跳舞的镜头十分具有感染力,她努力融入杰克的生活也是电影的一条线索,她学会了双腿分开骑马,学会了吐口水,学会了像个爷们儿那样抽烟,当然也终于鼓足勇气与杰克牵手。

而那时的莱昂纳多还拥有着尖尖的下巴,一出场就引起了观众的一阵赞许声。

爱情戏方面,从两人第一次见面,到露丝跳船自杀,再到船头飞翔,每个经典情节都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尤其是两人在船头上比翼双飞的画面,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响起,台词是“you jump i jump”,试问谁能不感动?大船开始沉没,电影的泪点逐渐增多。

海水渐涨船已倾斜,除了慌乱拼命求生的人们,还有曲未终人不散的乐队,还有相拥在床上的老夫妻,还有给儿女讲故事的母亲,当然还有尽力维持秩序却终因杀人而内疚自杀的船员,看《泰坦尼克号》时,纸巾是必备的。

结尾处,杰克慢慢沉入海底,那张年轻美好的面孔逐渐远去,露丝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哨,也是最大的泪点,哭过之后看着老年露丝将海洋之心沉入海底,一段爱情终于画上句号。

二: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爱国主义主题如何体现背后的人性尺度?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这部佳作与美国其他战争题材影片不同的地方:一是它真实复原了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二是它通过“八个人找一个人”的奇崛感人的情节,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士兵形象,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折射出了真实动人的人性光辉;三是美国式的幽默,欢笑、轻松与沉重、悲怆交织,给紧张的剧情带来了暂时的松弛和解脱,使得剧情张弛有度,叙述有了跳脱和张力,充满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外国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外国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2010奥斯卡盛宴外国电影赏析历经71年的奥斯卡现今无疑是每年一次的全球盛宴,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激起层层波浪,今年亦如是,包括《拆弹部队》、《阿凡达》、《疯狂的心》等在内的多部影片分获各种奖项。

下面简略写一下我对部分获奖影片的心得体会。

最佳影片——《The Hurt Locker》《拆弹部队》是由编剧兼制片人马克·鲍尔的回忆录改编而成,鲍尔曾是一名特派到伊拉克炸弹区的通讯员。

影片的一开头出现Bravo连(即B连)演示正确地拆除街头炸弹的程序的画面——先遥控一个机器人进入垃圾堆一样的街头进行侦查,如果发现炸弹,一列武装部队将身着防爆服,携带排雷钳子进入目标区域。

然而,在距离任务结束还有38天的时候,B连的新领队詹姆斯(杰瑞米·雷纳饰)却鲁莽地解除了所有的拆弹程序,于是,这只拆弹部队立即陷入危险之中,生命处于垂危之际。

在领队漠视战友生命的情况下,队中的桑伯恩(安东尼·麦凯饰)和艾缀奇(布莱恩·格拉提饰)不得不寻找对策以自救。

随着情节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心理以及行为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观众的情绪被他们的遭遇所揪引着,随着他们情绪的波动而波动。

《拆弹部队》无疑是今年最大的赢家,囊括了2010年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等6项大奖。

但看完以后,我觉得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夸张,《拆弹部队》虽然不错,但是和以前公认的经典片子相比,就泯然众人矣了。

更何况和其余几个候选者相比,我并不觉得《拆弹部队》就能超越其它,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影片回避了很多问题,也因此导致发力不够,一个拳击手如果打出去的拳都是软绵绵的,那么对手一定不会倒下,《拆弹部队》就是如此,因为没有触碰到核心的内容,很多东西只是浅尝辄止,点到就收,观众很难被彻底打动。

可以说《拆弹部队》做了妥协,然而,艺术,是不能妥协的。

最佳视觉效果——《Avatar》“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中外精品影视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精品影视欣赏结课论文

感恩不只是随便说说——电影《搭错车》有感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家里的收音机经常放《酒干倘卖无》这首歌,当时一直不知道这首歌的歌名的含义,但是总感觉歌曲的旋律中似乎蕴含了淡淡的悲伤,因为那时小,听过的歌也是转眼就忘,所以也没有去探究歌名含义。

渐渐的,我长大了,那首我听不大懂的歌也渐渐在我脑中销声匿迹。

直到在电影赏析课上我再一次听到了那熟悉旋律,我才知道这首歌的出处,才知道这首歌的含义,才知道这首歌为何让我感受到了那淡淡的悲伤之情。

歌曲来自一部叫做《搭错车》的电影,影片是一部八十年代的老电影。

主要讲诉了一个退役的老兵——哑叔,以收购空酒瓶和捡破烂为生。

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的巷道里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襁褓里放着遗弃女婴者留的便条,女婴叫阿美。

为此,妻子与他发生冲突,并离家而去。

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虽然艰辛贫困但不乏温馨的日子中快乐的生活。

慢慢的,阿美长大了,拥有音乐天赋的她在餐厅当歌手。

后得到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演唱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受到听众的称赞。

一次偶然的机会,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听到了阿美的演唱,为了利用阿美赚钱,劝说她签订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

阿美与哑叔商量,哑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儿有一番作为,又怕女儿孤身在外,遇到风险。

最后,阿美为了挣钱帮助父亲在住处被拆迁后有钱买房子,使其不至于流落街头,答应了签约。

演出归来,她已成为红歌星,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同年迈的父亲见面。

哑叔心情失落,在街上险些被飞驰的摩托车撞中,危急时刻,哑叔和阿美养的狗“来福”扑倒哑叔,自己被车子碾过,不治身亡。

来福的死,使孤独的哑叔在女儿暂时无法与自己相聚时失去了最后一个亲密伴侣,哑叔身心受到更进一步的摧残,健康急剧恶化。

而此时的阿美正在东南亚巡回演出而无法脱身与父亲相会,只能让余广泰将20万元交给父亲。

阿美回台北后,急欲前往住处与父亲团聚,但是余广泰为避免演唱会开始前节外生枝,以排练紧张为借口阻止了阿美。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题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影片对比分析摘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关于青春与死亡的电影,从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人生观。

本文首先从故事内容、角色性格、情节走向和主题等方面分析两部电影的异同,然后从文化背景、代沟、观影人群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青春、死亡、两性关系、文化差异、观影人群正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它们都探讨了青春与死亡的话题,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两部电影各具特色,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主题呈现等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分析。

一、故事情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高中时期的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两个年轻人从相识到相爱,从分开到再次相遇,他们的感情一路上经历了悲欢离合、欢笑泪水,最终走向了圆满。

而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身患癌症的少年展开。

在疾病的折磨中,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追求真爱和美好人生的信念,最终也都遭遇了悲剧的结局。

二、角色塑造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青年男女的形象塑造比较立体且鲜明,尤其是男主角贺铭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有着善良、深情的本性,表达感情时直白而又充满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女主角陈萍萍却比较优柔寡断,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时显得有些含糊不清。

相比之下,男女主角的形象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展示得更加坚定和独立。

他们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冲击,仍然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乐观,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从而让人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性美。

三、情节走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爱情为主,通过两个年轻人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和蜕变,让观众领略到了青春的纯真与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中外电影特点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

早期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

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拍摄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

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革命的历史。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

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

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

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至今进入电影最繁荣时期。

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术片是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

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

科教片也有新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开拓新的题材和体裁,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影片的经验,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又有国际水平的影片。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华丽的场面和逼真的特级、反传统精神、黑色电影、新好莱坞——后经典主义电影。

直接电影:现实主义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是伴随着美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的。

它生动地体现了美国思想与美国这一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

它顺应了美国人热闹好动的天性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同时,也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处世的精神和人性。

美国电影在注重商业性和票房价值的同时,在追求大众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非常关注社会与现实的,非常关注艺术的。

对美国生活作了诗意的描写,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表现了传统的好莱坞娱乐片的特点。

在反映社会的问题上,美国电影有其本身的特点:
1. 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并不是刻意表现社会现实;
2. 在表现社会现实的主题中,每每关注社会阴暗面和暴力。

通过暴力反映底层人民的
生活状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
3. 暴露与商业价值(票房)共存,从来不是为了暴露而暴露,带有纯政治性的目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平衡的;
4. 大投资,追求巨片效果,场面宏大壮观,充满动作和戏剧性;
5. 它的终极目的是通俗性,取悦于最广大的电影观众的趣味和爱好,因此充满新奇,不拒绝高科技手段。

无论时代怎么演变,通俗性始终是美国电影的信条。

通俗性始终优于艺术性;
6. 在表现现实的过程中,它们从来没有忘记所谓的“成人语言”,用性自由来表现美国
的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

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它们无愧当代美国电影的精华。

美国大多电影的核心主题都是以信仰相关话题有关,诸如人性,美德,希望,勇敢,爱等等美国电影比较夸张,场面华丽(后天,星战等),很多科幻片带有英雄主义(蜘蛛侠。

007等。

亚洲片比较注重内涵(如日本的大逃杀)和美感(我国的英雄、黄金甲等)
美国片宏大壮观,亚洲片细致内涵
美国片是外在的刺激,亚洲篇是从内里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