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之三上海海关通关业务EDI应用
上海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EDI系统应用情况

上海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EDI系统应用情况一、公司简介上海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是中远集团(COSCO)下属的从事货物运输代理的公司,是上海最大的货运一级代理公司之一。
该公司主要负责中远集团长江内支线集装箱的货运代理,通过中转枢纽——上海港,使长江内支线与中远遍布全球的干线运输网络相连结,可真正体现其运输优势,各种进出口货物可直接抵达全球各地,做到一票到底,内地交货,为货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公司有员工400多人,其中电脑部共10人。
电脑部的员工不仅负责本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还要负责客户的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公司的电脑部和其他部门如市场部、出口部等平行,归总经理直接管理。
二、公司的计算机应用现状上海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应该说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这一方面跟其所在的行业有关,因为货物运输要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处理相关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该公司领导层能够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所带来的好处,所以能够大力推进计算机在公司内部的应用。
中远集团是国内较早引进IBMRS6000、AS/400的企业,因此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公司内部,其业务全部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也就是说从客户提交数据到公司签发提单给客户,全部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
客户传统的订舱方式往往是采用传真和信件的方式来传递双方需要的大量数据,但是传统的传真和信件方式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货代公司收到传真或信件后,需要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输入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这样就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公司必须投人大量的人力来处理这些数据;其次,重新输入这些数据难免会出现差错,而这样的差错会引起公司与客户之间业务上的纠纷,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从1997年初开始,上海中货开始采用电子订舱的方式逐步来取代传统的传真和信件方式。
公司采用两种电子订舱的方式:首先是开发应用系统。
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摘要:EDI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处理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新的贸易方式。
而报关业务中引入EDI,实现无纸报关,与国际接轨,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海关报关EDI一、EDI简介: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这种技术的贸易伙伴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对经济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网络,在他们的电子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贸易伙伴可以通过EDI发出订单询问有关商品信息、接受定单、办理货物运输和银行结算等事项。
即是说,和贸易有关的手续都可以在不使用纸质单证的情况下完成,所以,EDI 也被普遍地称为无纸贸易。
海关业务中应用EDI,即“无纸报关”,简单地说,就是指不需通过纸面单证,即可向海关进行申报。
具体点说,就是报关单位在电子计算机终端或微机上填写进出口报关单证,并通过电子传输其报关单证进海关的报关自动化系统,向海关申报;海关的电子计算机对报关单进行审核与处理后,凡适合海关监管规定的,就自动地发出海关放行指令或签发海关放行通知单(OK单)。
这种报关方式,自始至终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而无需人工干预,所以称为“电脑报关”或“自动化报关”。
由于取消了传统的纸面单证、文件,改用电子方法向海关申报,故通常又称为“无纸报关”。
显而易见,无纸报关的效益是:对报关单位而言,它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减少费用,克服因海关现场报关而造成的旅途劳累和排队等候之苦,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海关而言,它可以使海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进出口报关单证,减少工作差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应用背景首先,从海关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位子看。
作为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部门,海关是连接贸易、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以及外经贸、商检等其他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的纽带,也是对庞大经贸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中枢。
电子商务之电子数据交换EDI

资料用统一标准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 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 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 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 输方法。
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10
手工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发送方企业
单证 数据
纸面
纸面
单证 邮局 单证
接收方企业
单证 数据
发送方数据库 打印机
录入 接收方数据库
美国 英国 日本
1997年:美国开始采用EDI方式进行政府采购 1997年:英国大约有l万家公司应用EDI 1997年: 5万家EDI用户
我国的EDI应用模式分为三种
行业应用模式: 如“海关EDI通关系统”、“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示范工程”等
EDI中心模式: 如广东EDI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等
China EDI模式: 由邮电通信网为支撑提供EDI增值服务
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基于EDI的电子商务 仅局限在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型企业范围内 应用。
7
案例: 上海海关通关业务EDI应用
1985~1989 手工与计算机并行运行
1990~1994 计算机管理但没有标准化
1995~1999 EDP发展到EDI标准化管理
8
国外EDI发展概况 一笔生意:纸面55美元,EDI:27美元
22
软件结构化
EDI功能软件由五个模块组成: ➢用户界面模块 ➢内部EDP接口模块 电子数据处理 ➢报文生成与处理模块 ➢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 ➢通信模块
23
运作规范化 EDI以报文的方式交换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贸
背景,EDI报文是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成熟 、最有效、最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EDI单 证报文具有法律效力。
EDI技术案例分析

(3)EDI应用亍海关的大趋势是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境的 应用。
谢谢观赏!
组员:解浩坚、曾璐
(2)客户端系统。通过各种通信线路连接到EDI中心,EDI中心对这
第二节 无纸化办公——上海海关通关业务EDI应用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
三、 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一)海关EDI应用效益分析
(1)加快了海关的通关速度。 (使用EDI技术后,原先出现的因报关延迟而导致的压港、报关大厅 排长队的现象已消失,对外贸易公司报关手续越来越快捷的得到办理, 这样就大大加快了迚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提高了海关工作效率,加速 了国际货物的流通,促迚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海关监管水平。 (EDI技术的应用,提高海关处理业务的自劢化程度,海关工作人 员用全部的数字化单证来代替厚厚的纸面单证,只需轻击鼠标就可完成 业务的处理。同时,还能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活劢,保护国家利益和本 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海关的廉政建设。 (EDI使企业能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货物的迚出口手续,而海关 对货物的处理又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迚行传递的,因而减少了海关官员 不企业的直接接触,基本做到了“见关丌见面”,有利亍海关的廉政建 设。) (4)便利企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很多迚出口手续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即可完成。通关效率提高,出 口退税迅速,结、售、汇、销等手续更为便捷。)
(3)第三阶段:1995~1999年——EDI系统阶段。(海关总署
将原来的H883系统升级为H883.EDI系统,幵为上海海关装备了EDI平 台使用的AMTrix EDI系统,是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EDP发展成了EDI 系统。
二、案例简介
(二)、上海海关EDI通关系统 采用EDIFACT标准,其中对EDIFACT的报文类型CUSEXP 的应用还成为全球首例。现在上海海关的H883.EDI通关系 统已经不300多家报关企业的500多台电脑实现联网。其 EDI平台的AMTrix系统每天处理约6000份迚出口报关单, 每天处理的各类报文多达4.3万余份。 在技术上分为两大部分:EDI中心系统和客户端系统。 (1)EDI中心系统。作为海关信息系统的外部网,主要用亍向社会提
第3章 EDI商务

第三章 EDI商务
EDI概述 EDI定义 商业信息流通 EDI标准 EDIFACT 标准三要素 EDI系统 EDI翻译 EDI软件 EDI硬件 EDI中心 EDI与互联网
资料用统一标准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 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 或报文数据格式,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 电子传输方法。
Ò Ô ¼ î µ ¼ É «Å Ñ ¤ ¤ µ Õ ò Ý É ½ EDIÇ » ì ó Ò Ô ¼ ò Ý â ¼ É «É ½ ¾
EDI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第三章 EDI商务
EDI概述 EDI定义 商业信息流通 EDI标准 EDIFACT 标准三要素 EDI系统 EDI翻译 EDI软件 EDI硬件 EDI中心 EDI与互联网
È é Ü © ³ ¬¬¬ Õ é â é «¬¼ ¬
EDI翻译系统的内部结构
Ò â » « EDI º ¼ º â â ¼ « ç Ò É ó µ ¬Ò » Ò Ô ¼ É ¢ Ì «Ê
ú è ´ Á â ¾
ª è «Ñ ã ¨ Ê « â ¾
 §¹ ê Ò º Ì º é Ä ¢ â ©Ï Î ¾
ª è µ ³ «Ñ Î Ì
¨ Ì Ä Ï Ò ¼ Ú ¾
¨Ä ð ç Ì Ï Ì Á
第三章 EDI商务
EDI概述 EDI定义 商业信息流通 EDI标准 EDIFACT 标准三要素 EDI系统 EDI翻译 EDI软件 EDI硬件 EDI中心 EDI与互联网
 § Ò º ò Ý É ½ â ¾ ³ ä Ò È Â § Ò º ò Ý É ½ â ¾ Â Ò § º Ä Ï ¢ Î µ Î ³ Ì ³ ä Ò È ¼ æ Å Â Ã ó Í » ª è «Ñ ª è «Ñ EDI ¨Í ªÃ
上海海关 EDI 预录入规范申报辅助系统 操作手册

问题集锦
问:如申报要素未填报相关内容,在报关单 上会如何显示? 答:任一项申报要素不予填报,在报关单显 示时,申报要素名称不予显示,每一项无申 报内容的要素各生成一个分号(;)。
问题集锦
(续)答:如税号02062200的冻牛舌,有3个申报 要素,分别为1、品名,2、状态,3、品牌。根据 申报要素完整申报的,规格型号栏显示为“状态: 冻;品牌:农夫牌”,若品牌要素项下未填报内 容的,规格型号栏显示为“状态:冻;;”。即 有2个分号相连的,代表1项申报要素未填报内容, 有3个分号相连的,代表2项申报要素未填报内容, 以此类推。
EDI预录入规范申报辅助系统 EDI预录入规范申报辅助系统 操作手册
操作演示
——报关单预录入 ——申报要素录入 ——系统自动校验及提示 ——生成固定格式的数据
报关单预录入界面
备案号 为空
备注栏
商品 名称
商品 编号
规格 型号
规范申报要素录入框
规范申报 要素名称
在此录入 申报内容
录入字节 数提示 录入内容 预览
问题集锦
问:录入时不按系统提示录入可以吗? 答:规范申报辅助系统只是起到录入提示的作用, 并非强制企业按照要求录入。鉴于企业若未按规 范申报的要求向海关申报,容易造成删改退单, 影响通关效率,建议在录入环节按提示录入。
问题集锦
问:录完规范申报提示框的内容并退出提示框后, 若要更改规范申报相关内容,怎么操作? 答:此时,可将光标置于报关单“规格型号”栏, 并按“F2”功能键,即可弹出规范申报提示框, 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操作。
未录入内容时第一次系统提示
申报要素“ 申报要素“种 类记号” 类记号”为空 时系统提示
系统第二次提示ຫໍສະໝຸດ 第一次提示后, 第一次提示后,用 户未予录入时, 户未予录入时,系 统第二次提示
EDI案例

EDI成功案例案例2.1 中国大陆较早的EDI系统的使用者--中远集团1. 中远集团背景资料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国内最早实施EDI的企业之一,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
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经过几代中远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中远集团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 5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6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主业的全球性企业集团,中远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8万余名员工。
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香港等地的全资船公司经营管理着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
标有"COSCO"醒目标志的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
2. 中远集团采用的技术中远集团真正实验运作EDI系统是从1988年开始的,中远系统的代理公司在PC机上借用日本Shipnet网的单证通信格式,通过长途电话,从日本或香港的TYMNET网络节点入网,单向地向国外中远代理公司传输货运舱单数据。
90年代初,中远集团与国际著名的GEIS公司合作开始了EDI中心的建设,由该公司为中远集团提供报文传输服务。
1995年,中远集团正式立项,1996年至1997年完成了中远集团EDI中心和EDI网络的建设,该EDI网络基本覆盖了国内50多家大小中货和外代网点,实现了对海关和港口的EDI报文交换,并通过北京EDI中心实现了与GEISEDI中心的互联,连通了中远集团海外各区域公司。
1997年1月,中远集团总公司正式开通公司网站,1998年9月,中远集团在网站上率先推出网上船期公告和订舱业务。
3EDI商务(题0705)

第三章EDI商务一.单选题(4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电子数据交换是( ),用于计算机之间商业信息的传递。
(D)A.INTERNET报关B.就是“无纸贸易”C.用于计算机之间个人信息的传递D.信息技术向商贸领域渗透的产物2.20世纪60年代,( )成了贸易链中所有成员的共同需求。
(D)A.使用EDIB.减少纸面单证数量C.越来越重视服务性因素D.提高商业文件的传递速度3.( )是最早应用EDI的国家。
(D)A.欧洲B.日本 C.英国D.美国4.美国在( )制定了商业文件的传输格式。
(B)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60年代初期C.20世纪60年代末期D.20世纪70年代初期5.TDCC的全称是( )。
(D)A.美国国家标准局B.商业文件传输格式C.特命标准化委员会D.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6.1978年,X.12工作小组在充分研究TDCC文本并考察了运输业的情况后,制定出了( )。
(D)A.EDI标准B.美国国家TDCC标准C.美国国家ASC标准D.ANSIX.12美国国家EDI标准7.美国EDI的发展速度很快,主要原因是( )。
(B)A.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B.政府支持和大公司带头C.为实现全球EDI一体化D.美国国家EDI标准的及时出台8.1997年7月1日,( )揭开了用EDI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新篇章。
(B)A.美国布什政府B.美国克林顿政府C.英国布莱尔政府D.法国希拉克政府9.EDIFACT标准是由( )制定。
(D)A.联合国贸法会B.联合国EDI推广委员会C.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D.联合国欧经会贸易程序简化第四工作组10.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络(TRADENT)的国家是( )。
(D)A.英国B.美国C.日本D.新加坡11.我国(大陆)是( )正式引入EDI概念的。
(D)A.1980年B.1985年C.1995年D.1990年12.CEC是( )的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EDI中心模式,如广东EDI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等; 三是China EDI模式,由邮电通信网为支撑提供EDI增值服务。
香港零售业应用EDI的典范是百佳超市连锁公司。172家连锁店, 由以太网联系30家大买主,需向500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贷商订购10000多种商 品
第三章 EDI商务
第三章 EDI商务
学习目标
了解EDI商务中商业信息的流通方式 掌握EDI标准;EDI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了解EDI与Internet的结合方式。
第三章 EDI商务
案例之三 上海海关通关业务EDI应用 上海海关通关业务发展过程: 1985年~1989年:计算机作辅助处理,手工与计算机
金融EDI应用
金融EDI采用EDI技术,能够实现银行和银行,银行和 客户间的各种金融交易单证的安全有效的交换:如付 款通知,信用证等、金融EDI的实施能够提高银行在资 金流动管理,电子支付,电子对帐,结算等业务效率
商业EDI应用
通过采用EDI技术来进行货运订单的自动处理,实现了订单 数据标准化及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处理,消除了纸面作业和 重复劳动,提高文件处理效率,加速其公司把货物运输到 销售地
商检EDI应用
外贸公司可通过EDI的方式与商检局进行产地证的电子单证 传输,无需再为产地证的审核,签发来回地跑商检局几趟, 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同时也节约了纸张。
3.1 概述
3.1.1 EDI的发展概况 1 国外EDI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30份纸面单证,
EDI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但有三 个方面的内容是相同的。
资料用统一标准。 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3.1.3 EDI中商业信息的流通方式
手工方式与EDI方式的比较
– 图中表现的是手工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 ¢ ËÍ · ½ Æó Òµ µ¥ Ö¤ Êý ¾Ý
EDI应用在哪些领域
EDI涵盖工业、商业、外贸、金融、医疗保险、运 输、政府机关等等
在全球前1000家大型跨国企业中,有95%的企业 应用EDI与客户和供应商联系。
为什么要使用EDI?
1 节省时间和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 在全球范围内发送一份电子单证最快只需几秒钟。发票能 在更短的时间内投递,数据能立即进行处理。采用EDI之 后,订购、制造和货运之间的周期被大大缩短,减少了库 存开销。
4 扩展了客户群
– 许多大的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要求他们的供应 商采用EDI。当他们评估选择一种新的产品 或一个新的供应商时,其做EDI的能力是一 个重要因素。由于EDI的应用领域很广,一 个具有EDI实施能力的公司无疑会扩大其客 户群,引来更多的生意。
EDI有哪些安全可靠性?
对用户身份和密码的验证 对贸易伙伴关系的检查 对EDI单证重复性的检查 对EDI报文的检查 对数据完整性的检查 对整个单证收发过程进行审计跟踪 支持数字签名
下图是EDI条件下贸易单证的传递方式:
1997年,新加坡的EDI用户大约已有1.2万家,95%以
上的贸易申报表格已由EDI进行处理,所需时间可由 3—4天降为10—15分钟,每份文件处理成本从5美 元降至O.8美元,每年可为新加坡节省10亿新元 (约合6亿美元)
2 国内发展概况
1991年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 我国的EDI应用模式分为三种:
– EDI意味着更准确的数据,实现了数据标准化及计算机自 动识别和处理,消除了人工干预和错误,减少了人工和纸 张费用。
2 改善对客户的服务
– EDI也是一种改善对客户服务的手段,它巩固了EDI贸易 伙伴之间的市场和分销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快了对 客户需求的反应。
3 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
1997年1月30日,台湾实现EDI跨行付款作业
3.1.2 EDI定义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UNCITRAL/WP.4) 从法律上将EDI定义为:EDI是计算机之间信息的电子传
递,而且使用某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
–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EDI描述成“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 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当贸易伙伴发送一个文件时,EDI翻译软件将其专用格式 转换成一个共同标准格式。当你接收这个文件时,你的 EDI翻译软件自动将其标准格式转换成你的文件处理软件 能识别的专有格式。关于共同的标准格式,目前国际上通 用的有:联合国EDIFACT、英国TRADACOMS 、美国 ANSI X.12等,我国采用EDIFACT标准。
而全世界每年做成的贸易不下亿笔,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 纸面文件数以十亿计
用纸面定单订货做成一笔生意平均需要55美元,用EDI订 货只需27美元
1997年7月1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开始采用EDI方式进行政 府采购
1997年,英国大约有l万家公司应用EDI每年20%一30% 的速度增长
1997年,日本已有800多个注册的增值网(VAN)可提供 EDI服务,大约有5万家EDI用户
并行,提高工作效率 1990年~1994年:彻底摆脱手工作业的局面,
但不能不标准化(EDI) 1995年~1999年:EDP发展成了EDI系统,
标准化,全面实现无纸作业 思考题: 1.EDI在对外贸易中有哪些应用? 2.你从上海海关通关业务中得到什么启示?
什么是EDI?
EDI(电子数据交换)通俗地讲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 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
· ¢ ËÍ · ½ Êý ¾Ý ¿â ´ò Ó¡ »ú
Ö½ Ãæ µ¥ Ö¤ ÓÊ ¾Ö
Ö½ Ãæ µ¥ Ö¤
½Ó ÊÕ · ½ Æó Òµ
µ¥ Ö¤ Êý ¾Ý
¼ Èë ½Ó ÊÕ · ½ Êý ¾Ý ¿â
´« Õæ »ú
缺点:买卖双方之间重复输入的数据较多,容易产生差错,准确 率低,劳动力消耗多及延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