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合集下载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1. 空气污染降低:雾霾的形成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

因为雾霾的大量存在,使得太阳的辐射力量受到了削弱,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降低噪声污染:雾霾也能带来降低噪音污染的效果。

雾霾是由悬浮颗粒物组成的,这些颗粒物能吸收散射在空中的声音,从而降低空气中的噪音污染。

3. 植被的发展:雾霾的存在也会促进植被的发展。

因为雾霾的存在,空气中的湿度和氧气含量也会增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4. 气候变暖:雾霾还能带来气候变暖的效果。

因为雾霾的存在,空气中的热量得到了更好的保存,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温度较易上升,从而导致气候变暖。

5. 减轻洪水危机:雾霾也有助于减轻洪水危机。

由于雾霾的存在,可以吸收大量的水汽,从而减少降水量,从而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发生。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在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各地在千百年变迁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骄傲,加之当代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大规模人口流动并存,传媒又日益发达,于是代表不同地方的人互相看不顺眼,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地域攻击成为“显学”。

在雾霾问题上,最初也不例外。

或许这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有关,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首先成为其他地方人民的攻击对象。

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各种半真不假的段子,不胜枚举。

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创造了个“北京咳”的病症,还渲染中外白领因雾霾纷纷逃离北上广的“恐慌”。

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人人数落北京,全然不顾首都总体的空气质量远强于石家庄、邯郸、保定、郑州和兰州等城市的事实。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

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

准确地说,这种希望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反过来: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

当然,有人要说权贵可以买“特供”空气,可以躲在豪车里,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手段降低自身所受的伤害。

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也难以完全隔离于当地空气之外。

大体而言,每个人在雾霾面前还是相对平等的。

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

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

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

我们的课本曾经信誓旦旦:中国“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让我们亡羊补牢,调整公共政策和生活方式,最终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雾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雾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雾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雾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还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雾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一、雾霾的危害1. 影响健康雾霾是由细微的颗粒物和污染物混合而成,可以造成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孕妇、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2. 破坏环境雾霾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空气和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和化学物质以及酸性雨水等还会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产生负面影响。

3. 影响经济发展雾霾会对旅游、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它会降低城市形象和声誉,使得一些公司和机构不愿意在他们的区域内建立营业点或办公室。

这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1. 控制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雾霾的方法是控制污染源。

政府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如强制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以及鼓励企业采用更清洁、环保的技术和设备等。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是减少雾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如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使用能源审计和管理制度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 促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减少雾霾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如组织环保义工、开展环保宣传等。

通过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雾霾的意识和行动力。

4.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是减少雾霾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并建立公共空间和绿色步行系统,以降低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的污染。

三、结论总之,雾霾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职业,还关系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雾霾的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雾霾污染现状在我国,雾霾天气的出现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雾霾问题尤为突出。

雾霾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天空常常呈现出灰蒙蒙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更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数据统计,雾霾严重时,部分城市的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等情况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健康方面,雾霾中的细颗粒物 PM25 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医院呼吸科的就诊人数在雾霾天气往往会明显增加。

二、雾霾成因分析1、工业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2、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其燃烧效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

3、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中,交通拥堵时,车辆怠速运行,尾气排放更加严重。

4、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施工活动频繁。

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同时,城市道路的清扫和养护不善也会导致道路扬尘增加。

5、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雾霾天气。

三、雾霾治理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雾霾引发的中国环境问题思考

雾霾引发的中国环境问题思考

雾霾引发的中国环境问题思考2013年以来,我国四分之一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

雾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活动和人身健康。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

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2013年12月9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雾霾天气首次纳入。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确实也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使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长期以来积累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出现了。

原本被诟病的中国环境问题在北京空气污染后再次成为街头议论的热门话题:中国的环境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比较尴尬的是,世界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同样也是“举世瞩目”。

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原因很多: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技术落后、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地方保护主义、环保法律与体制不健全等等。

虽然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很多,但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未来,中国必须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

如果一味只注重经济发展,GDP的增长,而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那么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为所欠的生态债而付账,为滞后的体制而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而付账。

雾霾的好处与坏处

雾霾的好处与坏处

雾霾的好处与坏处近年来,雾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然而,雾霾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的。

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雾霾的好处与坏处。

一、雾霾的好处1. 保持地球温暖:雾霾中的颗粒物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光,形成障碍物,有效阻止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保持地球的温度平衡。

2. 改善农作物生长:适度的雾霾能够阻挡过高的日照和紫外线,减少水分蒸发,降低作物快速失水的风险,从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促进能源研发:雾霾使人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加深,从而推动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雾霾问题严重的城市更容易引起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投资。

4. 促进空气净化技术发展:雾霾的产生使得空气净化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雾霾治理技术和设备,如空气净化器、雾霾吸附材料等,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二、雾霾的坏处1. 健康影响:雾霾中的细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呼吸道、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2. 生态破坏:雾霾对植物生长影响巨大,过高的浓度会使植物叶片受损,导致光合作用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3. 经济影响:雾霾天气对交通、航班、工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物资成本,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 社会困扰: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困扰,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

综上所述,雾霾虽然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其坏处远远大于好处。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雾霾的产生,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引言雾霾是指大气中由于固体颗粒物、液体颗粒物、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长期暴露于雾霾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然而,正如事物有两面性一样,雾霾也带来了某些意外收获,本文将介绍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1.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雾霾的侵袭下,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日益增强。

人们开始重视空气质量,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人们开始倡导低碳生活,提倡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雾霾成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促使人们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

目前,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也逐渐兴起。

由于雾霾的存在,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新能源产业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雾霾问题的严重性也催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得到了限制和整治,而绿色环保产业得到了扶持和发展。

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同时,雾霾问题也催生了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有机农业、环保产品等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4. 科技进步与创新面对雾霾问题,科技进步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气净化技术、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得到快速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各种类型的空气净化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注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时刻监测空气质量,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发展。

5. 全球合作与交流的加强雾霾不仅仅是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面对共同的问题,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与交流。

通过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雾霾在中国严重危害的例子

雾霾在中国严重危害的例子

雾霾在中国严重危害的例子近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着雾霾问题的严重危害。

雾霾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还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雾霾在中国带来的真实案例,揭示了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首先,雾霾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由于雾霾中悬浮微小颗粒物质较多,人们呼吸进去后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雾霾导致的呼吸相关疾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雾霾危害。

此外,雾霾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增加人们患癌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其次,雾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空气中的大量颗粒物质和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损害了土壤、水源和植被。

颗粒物质沉积在土壤和水源表面,导致土壤酸化和水质恶化。

植被也因大量颗粒物质的沉积而受到破坏,造成植物凋谢、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这样的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雾霾对经济也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首先是医疗和治理成本的增加。

雾霾导致的疾病爆发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防治成本。

此外,雾霾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效率。

当雾霾较重时,许多城市不得不停工停产,导致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还有许多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的空气质量担忧,使得投资意愿下降,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雾霾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团体或个人自身的行为对于雾霾的影响。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仍需每个人共同努力。

例如,个人可以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减少使用煤炭和高污染物质的燃料,改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和太阳能;此外,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再利用等环保行动,也能对改善空气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国的雾霾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环境和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一夜的大风,吹散了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人们抱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了新的一天,似乎已经忘了近几日雾霾带来的各种伤害和不便。

为什么雾霾难治,首先是因为它时有时无、时轻时重,不像交通拥堵,每天都会感受得到,因此没有一个持续“警示”的动力。

雾霾下的天安门城楼一夜的大风,吹散了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人们抱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了新的一天,似乎已经忘了近几日雾霾带来的各种伤害和不便。

为什么雾霾难治,首先是因为它时有时无、时轻时重,不像交通拥堵,每天都会感受得到,因此没有一个持续“警示”的动力。

但随着污染的加剧,大城市人“享受”雾霾的天数越来越多,此次北京连续一周的严重雾霾之后,似乎从中央到地方,真正感觉到了压力。

雾霾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你可能用着昂贵的空气净化器,但你不可能永远呆在家里;你可能戴着高科技过滤口罩,但你也会面临吸入氧气不足和细菌侵袭的风险。

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就像饥饿和战争一样,一方面体现的是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我伤害,一方面又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超越自己的推动力。

大自然是有能力让不顾一切的膨胀付出代价的,所以只有尊重自然,尊重人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环节,才是深刻认识和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

饥饿和战争最早,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挑战是“饥饿”和相互战争,但每一次“饥饿”或战争之后,人口会急剧减少;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减少后人均收入增加,生育率上升,人口又开始增长;可是人口增长后,人均土地和收入减少,使生存挑战越来越大,接着爆发战争,并使接下来的人口再次减少。

人类就是在这样一个周期中不断循环,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这一循环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没有足够的食物养活所有人),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消灭,增长;再消灭,再增长,如此循环了好几千年。

但是,正是由于一次次的生存挑战和战争危机,人类产生了强大的工具意识、技术意识、思想意识、领袖意识、战争意识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人类对土地的“寻找”意识。

在反复的生存与消灭当中,人类不仅在生产技巧、组织思想等领域取得了进展,而且不断的拓宽了地域生存空间。

亚洲打通了去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等。

人类几乎占领了所有可以生存的陆地和岛屿,因而发生了各种迁徙,建立了横跨全球的各类人类聚居区。

随着全球各大陆被“探索”完毕,各大聚居区逐渐成形和固定,简单的,以寻找更多农业生存资料的时代面临危机。

无论是在竞争当中成功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在没有全球性土地资源可以继续发掘的情况下,都面临升级技术,提高生产率的挑战,这一挑战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率飞速提高,全球性的生产资料开始流通、互补,人均收入有了颠覆性改变。

数据显示,从公元元年至1820年的1800多年里,世界人均GDP只增长了50%。

工业革命之后,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增长了800%。

工业革命最大的贡献是,人类突破了人口瓶颈,从而也战胜了“马尔萨斯陷阱”。

但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从而也给人类的进步继续提供想象空间。

挑战雾霾进入20世纪后,阻碍人类共同持续生存的挑战不再是有限的农业资源,而是不同的国家意识、种族意识、阵营意识、思想意识、信仰意识等,这些“意识”的不同直接威胁到一些人的生存,这也就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两次规模空前的,利用了工业革命成果的战争虽然没有完全消灭国家意识、种族意识、阵营意识等,但基本上打通了各种意识之间的被动交流和强制融合,因此全球进入了合作大于对抗的时代,各类经济贸易活动、信息产业、交通工具、全球性组织等,得到了飞速发展。

人类开始进入全球化和城镇化时代。

二战之后,世界人口迅速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全球各种族之间也开始了互相交融,形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但城镇化带来的,尤其是大城市雾霾问题,一度成了人类新的生存挑战。

1930年12月,比利时迎来了20世纪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大气污染惨案。

在建有诸多重型工厂的马斯河谷出现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

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3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

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

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

1952年12月开始,英国伦敦发生“雾霾事件”。

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

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数据表明,死亡高峰与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浓雾高峰基本一致。

同年同月,美国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955年,日本四日市发生“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十多家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

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

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

到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

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

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

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

伦敦、洛杉矶、东京等城市治理雾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国家经济从高能耗低效率走向低能耗高效率的过程,是其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是良性城镇化的过程。

有很多种方法值得此时的中国借鉴和学习。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雾霾并没有让英国、美国、日本等陷入长久的环境危机,也没有阻止这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更没有剥夺这些国家人民的后代享受清洁空气、青山绿水的权利。

但纵观全球各地的环境治理方法,实际上都是从有效监测开始的。

中国目前还没有走完第一步,即有效监测这一步。

美国1963年通过《清洁空气法案》。

1997年修订,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关于PM2.5含量的指标。

2006年9月,美国环保署对PM2.5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规定PM2.5的24小时浓度均值为不超过0.035毫克/立方米,年周期内的标准为小于等于0.015毫克/立方米;PM10的年均值,仅规定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15毫克/立方米。

雾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对健康的威胁极大直到去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然而,虽然空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致癌因素被提出,它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由其所含的几大污染物同时作用的结果。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表明,由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平均为每天1000人,每年有35至40万的人面临着死亡。

具体来讲,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就预计有5万中国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总体来说,这份报告发现,中国的空气污染使得城市居民的寿命减少了18年。

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对外发布消息,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2001至2010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56%。

全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

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率达48.9/10万,亦居“众癌之首”。

除了雾霾导致的各类直接疾病,长期来看,雾霾天的增多会影响居民开窗透气等,减少人们户外锻炼时间,增加居民的精神负担,使得抱怨等情绪增加,给更长远的社会及身体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2.抑制工业发展去年末,中科院对北京PM2.5化学组成及来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成果表明,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气溶胶,是对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的统称)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燃煤、石化等领域是工业重要的基础性领域,如果要彻底降低PM2.5,就要降低整个中国工业的生产能力。

长期来看中国工业的高能耗、低效率肯定是要转型升级的,但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举,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国家层面会牺牲一定的增长,采取强制措施治理雾霾,减少工业领域对PM2.5的“贡献”。

这将直接影响到工业领域的产值,对于占整个GDP总量40%以上的工业来说,治理雾霾需要做出的调整是迫在眉睫的。

短期看,这种调整会增加失业人口,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个GDP面临进一步放缓。

3.抑制农业发展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贺冬仙表示,他们的学院就雾霾对植物的影响做了实验,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幅度下降。

实验表明,在人造光照射下,辣椒和西红柿种子通常需20天成长为发育完全的幼苗。

但在北京昌平区的温室大棚中却花了2个多月。

大棚的塑料膜及附着在膜上的空气污染物令照射在植物上的阳光减少一半,植物很难维持光合作用。

大棚中的多数幼苗都柔弱不堪或病恹恹的。

贺说:“如今,几乎所有大棚都陷入雾霾恐慌中。

”她表示,幼苗质量低下将令中国今年的农作物产量下降。

若雾霾天气持续或加强,中国的食品供给将面临严重威胁。

冬季和春季的雾霾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今年多种(11.61,0.03,0.26%)的价格可能因此上涨。

食品供应令人担忧。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共进口超过7000万吨食品,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食品自给率下降到不足90%。

这意味着雾霾将给占中国GDP10%的农业带来麻烦,并长期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防治雾霾”考验全民智慧中国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地方政府总是被动为之,或者是抗拒为之,因为大气是流动的,我不污染,人家污染,我同样受害。

节能减排、转换发展方式是有改革阵痛的,到现在为止,雾霾出现十几年了,我们还不清楚雾霾的最大元凶是什么?既然不知道病因,有何来治理。

即便政府现在行动起来,大气污染的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至少10年内难见成效。

对于雾霾,老百姓心里早就有了盘算,那是要毛主席抗日的一句话——打持久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