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动物遗传育种进展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发展与创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发展与创新发布时间:2023-02-23T05:19:45.46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9期作者:陈晓良[导读] 我国的肉牛养殖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一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陈晓良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通讯作者巴音吉日嘎拉 010018摘要:我国的肉牛养殖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一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过程中,我国进行了各项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养殖提供更多的思路,为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经验。
本文以肉牛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物种的育种技术与繁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发展;创新前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而牛肉作为一种高蛋白质的优质肉种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
这一市场需求刺激了供给端的肉牛养殖。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养殖效率高,且质量优,需要充分地考虑从育种到养殖的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应当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分析与探讨,为肉牛的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对当前的养殖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肉牛遗传育种技术1.1育种值估计第一,选择指数法。
此技术的应用基础为对种公牛的选择。
不同品种的牛进行配种的结果不同,品质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种牛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公牛之间有何差异,在哪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于肉牛的质量保证。
例如,对于肉牛成活率以及寿命的长短进行不同种类的分析。
还可以通过对肉牛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体质如何等进行分析和考量。
通过针对不同方面的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实现对于不同肉牛种类的分析与对比,实现对于种牛的选择。
在进行肉牛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因素对于肉牛的影响。
例如,实践中,如果发生大面积的疾病传播与感染,那么必将对肉牛的生长过程产生威胁。
如何为行业内其他地区的肉牛培育过程提供经验,可以通过对肉牛的种类以及生长时期,外部环境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量,实现分析过程的记录。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创新发展

X u m u s h o u y i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水平、生活的丰富程度,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都有非常迅速的发展,动物食品、动物食物的质量、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等,与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动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对于动物品种的新要求,就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现代的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这对动物育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动物品种的创新,以及动物生长和检验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动物育种技术创新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生物产业方面发展的实际水平。
如果想在生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及技术创新的意义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目标就是进行农业动物遗传改良,向基础研究及应用不断的延伸,而这也是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深入研究农业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与形成机理。
猪、牛、羊、淡水鱼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创新的意义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的进行转型,以往传统的动物育种方式造成大量饲料粮食的浪费,资源没有被高效的利用,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以及饲料的来源,进而发现更好的物品及方式。
动物品种改良对动物食品需求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会在这个领域当中不断的进行优化,直接关系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等诸多方面。
从产量上来看,尽管我国的肉类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都已经位居世界之首,奶产量也排在了世界第三的位置,可是,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与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动物食品来源相对缺乏,动物品种的创新会使动物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增加。
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林业遗传育种技术的兴起得益于生物科技与基因技术的出现,近年来生物科技与基因技术在研究深度和研究成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林业遗传育种工作通过不断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并充分发挥我国在植物基因测绘上的优势,已选育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林木品种,如抗病虫害的苹果、梨等果树品种,在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林业发展过程中,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改进林木遗传育种基因对于提高林木载重成活率、减少林木成长过程中的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木遗传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不重视林木育种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缺乏长期改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主动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推动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含义和发展手段林木遗传育种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林木业遗传基因的改良,在科学技术还没有普及的过去,大多数依靠传统手段来完成,但是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林木遗传育种的继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我国的林木育种学相对于林木育种学在世界的发展史来说,相对年轻,林木遗传育种学在在我国还是一个发展时间相对晚的学科。
具体来讲,我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学科成果主要集中于地理变异、种子园多世代改良上,已经培育出了桑树、白毛杨等树木的同源及异源三倍体。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进几十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成为林木学科中的龙头学科,但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也就必须压缩林木的育种时间,而育种时间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快速缩短,只能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才可能使得林木遗传育种达到理想状态。
也就是说,生物技术才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兴起的重要原因。
2国内林木遗传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不重视优质林木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林木育种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林木育种资源是长期生物演化的产物,也是林木育种工作选育新品种的基矗因此,林木育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育种质量,也会对今后的育种工作产生间接的影响。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和产量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育种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选出更具优势的个体,并通过交配、基因编辑等手段加速进步。
那么,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现状1.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数据。
目前,许多动物的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包括猪、牛、羊、家禽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种的基因组结构,找到更为准确的遗传标记,优化育种方案。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能够直接从基因层面上修改动物个体的DNA序列,实现特定基因的添加、删除或替换。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精准地锁定各类遗传特征,从而培育更快生长、更肥美的肉禽和畜牧。
3.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精和移植胚胎等手段,能够加速育种的进程,提高畜牧动物的繁殖效率。
例如,通过“超级公鸡”的人工授精,一只母鸡可以孕育出上千只鸡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鸡肉产量。
二、发展趋势1. 个体化育种个体化育种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这意味着,育种技术将更多地依赖于动物本身的基因特征,通过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个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因此,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2. 精准育种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育种将更为精准和高效。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动物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等信息,更加精细地描述个体的育种特征,并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育种计划。
这一方面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数据库,对各类优势遗传标记进行全面挖掘和应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模型,通过计算模拟等手段,辅助育种师判断育种效果。
3. 生态友好育种生态友好育种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育种方面,我们需要在优化产业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04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应用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通过基因筛选和技术手段 ,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 。
通过遗传育种研究,可以定向改良动物的遗 传特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从而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动物的抗病性和耐受性
动物的抗病性和耐受性是影响其生 长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方面,新兴的生 物技术如基因组编辑、 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 等将为动物遗传育种研 究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方 法,推动研究的深入发 展。
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 和国际组织将更加重视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增 加投入,加强监管和规 范,促进这一领域的可 持续发展。
06
研究案例展示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进行奶牛选育的案例
02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概述
动物遗传育种定义
动物遗传育种是通过改良和选择动物品种来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品质和抗逆性的 技术手段。
它包括了对动物基因组、遗传变异、遗传规律和选择方法的研究,以及通过杂交 、诱变、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进行品种改良。
遗传育种研究的目的
1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效率 ,以增加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改善动物的品质和适应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和 消费者需求。
3
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动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以减少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育种研究的方法
群体遗传学方法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 包括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 度等参数。
数量遗传学方法
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参 数,包括遗传力、环境方差、重复 力等。
VS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可以通过基因筛 选和技术手段,增强动物的抗病性 和耐受性,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和适 应性。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际繁殖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在动物育种上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公母畜的生产潜力,提高品种总体生产性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介绍了新型繁殖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克隆;转基因现代动物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嵌合、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和性别控制等等,其中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工授精技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并最有成效的繁殖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从常规的人工授精到胚胎移植和体外性控胚胎生产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
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竞争力。
1 主要繁殖技术应用概述1.1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借助于专用器械,用人工方法采取公畜精液,经体外检查与处理后,输入发情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使母畜受胎的一种繁殖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能充分利用优良公畜的繁殖性能,减少种畜的饲养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优良基因的影响迅速扩大,可以极大地加快遗传改良的速度;能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使种公畜的精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在各地组织实施和交流。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奶牛的新鲜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后,从197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牛的冷冻精液。
目前,全国各省区共有40多个冷冻精液站已具备年产近2 000万个剂量的牛冻精生产能力,奶牛人工授精已得到普及,黄牛每年杂交改良也在千万头以上。
在养羊发达的北方省区已经普及人工授精,猪的人工授精在生产上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野生动物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1.2胚胎移植近几年,胚胎移植也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上的一项常用技术,采用胚胎移植越来越普遍。
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也称为“借腹怀胎”或“人工受胎”,其含义是将一头良种母畜的早期胚胎用冲洗子宫的方法取出,或是经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本文就动物遗 传育种 的过程 、理 论基 础 、国内研 分别辨认 的多基 因所造 成的 。15 年沃森和克里 93
这 一阶段是 10 " 16 年,即从孟德尔论文 的数量性状表型值 就是一个性状能够直接度量或 9 0-90 的重新 发现 到法康 纳 的 《 数量 遗传 学概论 》第 1 观 察 的数值 ,任何 一个数量性状 的表现都是遗传
地 ,并将主 导2 世纪动物遗传 育种的发展趋势 。 1
究现状 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1 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育种
学所研 究的性状 则是 由效果极其微 小,因而 不能 克发现 的D A N 双螺旋 结构标 志着遗 传学 从此迈进 了分子遗传 学的新 时代 L。在 多基 因假说 中提 到 2
D a h n 和 H0S i h t a s m t 发现 了能够在 特定位 点切 而加快育种进程 。 N  ̄DA JN 的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 ;1 7 年P u e g 9 2 a l B r 首 转基因动物育种 可 以充分利用所有 可能 的遗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长期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已出现了严重的种质退化现象,制约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就目前水产动物优良品种培育所采取的新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水产动物;育种;转基因;性别控制;杂交育种;细胞工程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养殖种类的增多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对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的保护、优良苗种的需求尤显重要。
如何获得生长快速、经济性状好、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将成为实现增产、增效的关键。
1转基因技术传统的育种方法是建立在利用种内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而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生物种间界限,使育种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利用人工方法超越自然界亿万年生物进化历程,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品种或品系。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动物育种领域中的一次革命。
1985年朱作言等[1-2]将冠以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基因启动和调控顺序的人GH基因,导入鲫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获得几十种转基因鱼,在促进生长、提高鱼类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转基因水生生物的应用前景:一是快速育种。
传统的育种需经过多代反复选种交配才能育成优良品种。
而转基因技术则可超越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历程,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品种或品系,这是常规育种难以比拟的。
二是改良养殖性状。
转基因鱼的许多优良性状已被实验所证实:如生长速度得到很大提高,即所谓“超级鱼”;有的转基因鱼可提高饵料利用率;有的则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三是生产生物医药制品。
通过转基因水生生物来生产生物活性物质以满足医药需要,如研制携带人类胰岛素的转基因鱼以提供胰岛素的研究。
2性别控制动物的性别控制是既古老而又神秘的课题,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着。
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动物的性别控制的基因有了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级硕士研究生《现代动物遗传育种进展》试卷1.名称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a)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b)混合效应模型和动物模型c)哈代温伯(Hardy-Weinberg)平衡和连锁不平衡d)基因修饰和转基因2.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a)在全基因组选择中,怎么才能使参考群能够在多个候选群中使用?b)表型值和表型方差可以剖分成哪些组分?在育种中哪些组分比较重要?c)基因编辑技术能否替代现有的育种技术,并说明理由?3.英译汉(15分)Different methods can be utilized to solve the mixed model equations (MME) cover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These various methods could broadly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1). Direct inversion.(2). Iteration on the MME.(3). Iteration on the data.The manner in which the MME are set up depends on the method to be utilized in solving these equations. As shown later in Section 13.3 below, the third method, for instance, does not involve setting up the MME directly.Iteration on the Mixed Model EquationsThis involves setting up the MME and iterating on these equations until convergence is achieved at a predetermined criterion. The iterative procedures are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for solving simultaneous equations. For instance, given two simultaneous equations with unknown parameters, b1 and b2, the first equation can be solved for b1 in terms of b2. This value of b1 can then be substituted in the second equation to solve for b2. The value of b2 is then substituted in the first equation to calculate b1. This is the principle upon which the iterative procedures are based. In the iterative procedure, the above process is continued until the solutions for the b terms 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in each round of iteration and the equations are said to have converged. There are various iterative procedures that can be utilized.4.论述题(15分)某猪场想利用大白猪和二花脸培育一个新母系,请你设计育种方案?(一)名词解释(a)固定效应: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之一试验中,若因素的水平选取已定好,该因素的水平效应作为固定参数。
随机效应:若因素的水平选取是随机地从某一总体中抽取,水平效应值是一随机变量,称此效应为随机效应。
(b)混合效应模型:指包含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二者的模型。
动物模型: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
(c)哈代温伯格平衡: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基因同时遗传的频率明显高于预期的随机频率的现象。
(d)基因修饰:指利用生物化学方法修改DNA序列,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宿主细胞内,或者将特定基因片段从基因组中删除,从而达到改变宿主细胞基因型或者使得原有基因型得到加强的作用。
转基因:来源于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或者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将其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二)问答题(a)答:全基因组选择简单来讲就是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主要是通过全基因组中大量的标记资讯估计出不同染色体片段的育种值,然后估计出个体全基因组范围的育种值并进行选择全基因组选择。
理论主要利用的是连锁不平衡信息即假设标记与其相邻的QTL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因而由相同标记估计的不同群体的染色体片段效应是相同的。
全基因组选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通过参与群体估计出不同染色体片段的效应(2)预测群体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EBVs,GEBVs)该步骤可以直接预测无表型记录但是有基因型资料动物个体的GEBVs,步骤(1)中的困难主要是通过少量的表型记录估计大量染色体片段的单倍型效应。
在实际的全基因组选择中通常用于进行效应估计的参考群体和应用群体是不同的而全基因组选择依赖于标记和QTL之间的LD程度这在标记和QTL之间距离较大时尤为明显,而且有时QTL效应在不同群体中也存在区别。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利用多品种参考群体获得所有的遗传方差对于相同品种的两个不同群体的情况下,遗传和环境之间的互作也可能会降低GEBV估计的准确性。
(b)答:表型值(P)线性剖分为基因型值(G)和环境效应值(E)两个部分,即:P=G+E+IGE(9-1)其中:IGE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偏差效应值。
假设影响数量性状表型值的环境效应,又可分为系统性环境效应(或称固定环境效应)和随机环境效应两类。
随机环境效应又可分为持久性环境效应和暂时性环境效应。
育种值的意义:(1)基因存在有三种不同的效应:基因加性效应、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
(2)基因型值剖分:基因型值剖分:育种值(A)、显性效应偏差值(D)和上位效应偏差值(I)三个部分。
D和I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一般均将它们归并到环境效应偏差值中,统称为剩余值,记为R。
P=G+E=A+D+I+E=A+R (9-2)假设Cov(A,R)=0 或rAR=0(3)基因效应和育种值:考察一个具有等位基因A1和A2的基因座,假设纯合子A1A1的基因型值为+a,A2A2的基因型值为-a,杂合子A1A2的基因型值为d,它取决于基因的显性程度大小,无显性时d=0,完全显性时d=+a或-a,不完全显性时介于这两者之间,超显性时在这一范围之外,(1)基因的平均效应:指该基因随机地与群体内的配子结合,所形成的全部基因型均值与全群均值的离差。
(2)基因替代的平均效应:两种基因的平均效应值之差,反应了用一种基因取代另一种基因的群体均值变化,(3)育种值:各种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即育种值(BV)等于构成该基因型的两个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之和。
表型方差可分解为遗传方差(V G)和环境方差(V E),其中环境方差又可分为永久环境效应方差(V EP)和暂时环境效应方差(V ET)。
永久环境效应方差和遗传方差的和与表型方差的比值构成了重复力,重复力可用于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以及估计种畜育种值,可见重复力在育种中的重要性。
育种值的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构成了遗传力,实际上育种值不能直接度量,所以实际遗传力是育种值对表型值的回归系数。
(c)答: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基因编辑技术的执行手段:(1)基因敲除:如果想使某个基因的功能丧失,可以在这个基因上产生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DNA的插入或删除(indel),造成移码突变,从而实现基因敲除。
(2)特异突变引入:如果想把某个特异的突变引入到基因组上,需要通过同源重组来实现,这时候要提供一个含有特异突变同源模版。
正常情况下同源重组效率非常低,而在这个位点产生DSB会极大的提高重组效率,从而实现特异突变的引入。
(3)定点转基因:与特异突变引入的原理一样,在同源模版中间加入一个转基因,这个转基因在DSB修复过程中会被拷贝到基因组中,从而实现定点转基因。
通过定点转基因的方法可以把基因插入到人的基因组AAVS1位点,这个位点是一个开放位点,支持转基因长期稳定的表达,破坏这个位点对细胞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被广泛利用。
基因编辑技术固然强大,但是不能代替现有的育种方法。
首先是杂交育种,来获得杂交优势,是很好的利用了现有的种质资源,这是基因编辑不能做到的。
如果将其与现有的分子育种结合,找到调控基因位点,然后将筛选的过程变为定向的基因编辑会更好更快的达到育种的目的。
3.英译汉答: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用来解决前面章节中提到过的混合模型方程组(MME)问题。
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直接取倒数。
(2)在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上迭代。
(3)在数据上迭代。
建立混合线性模型的方式取决于具体选择哪种方法来处理等式。
在下面13.3部分我们会展示,就拿第三种方法来举个例子,这个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建立混合线性模型方程式。
在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上迭代这个方法涉及到建立在混合线性模型方程组和在这些等式上面进行迭代,直到在预定的标准内达到收敛。
迭代过程是基于解决联立方程的一般理论。
例如,给定两个有未知参数的联立方程,两个未知参数分别是b1和b2,第一个等式可以用b2表示b1。
第二方程中可以用b1来求解b2。
第二个方程中可以用b2求解b1。
这就是迭代过程所依据的原则。
在迭代过程中,继续上述过程直到为b项的解在各循环迭代中不相同,则方程被认为已经收敛。
有许多不同迭代过程能被用到。
4.论述题答:大白猪又称为大约克夏,原产于英国。
由于大白猪体型大,繁殖能力强,饲料转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适应性强,世界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