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
12级矿压复习题

1.试分析开采深度对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的影响?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开采后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层内支撑压力值,随着采深增加,支撑压力必然增加,从而导致煤壁片帮及底板鼓起的几率增加,由此可能导致支架载荷增加。
显现的影响:1、开采深度对巷道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如在松软岩层中开掘巷道,随着采深的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鼓”现象将更为严重;2、开采深度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因此,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尤其是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3、对开采深度较小的浅埋煤层,由于上覆松散荷载的作用,一定条件下会会产生上覆岩体的整体破断(关键层的复合破断),而导致覆岩不易形成稳定结构,工作面矿压显现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很强烈2.分析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1)减少控顶时间可改善顶板状况,缩短落煤与放顶的时间间隔,减小顶板下沉量:(2)增加工序影响次数,会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3)加快推进速度,减少顶板下沉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仅在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有效:(4)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对于防止自然发火,减少瓦斯涌出量是有利的;(5)由于落煤与放顶所造成的剧烈影响都是在较短时间内(1——2h)完成的,加快推进速度只能消除一部分平时的下沉量,但绝不能消除此工序的剧烈影响所造成的下沉量。
3.分析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条件?1、结构的滑落失稳:p86主要取决于老顶破断岩块的高长比(H/L)R/T>Tan(+ )(失稳)2、结构的变形失稳:加压处局部应力集中,致使该处进入塑性状态,甚至局部受拉而使咬合处破坏造成岩块回转。
4.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和垂直方向采场上覆岩层的支撑体系1、推进方向:煤壁----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矸石2、垂直:底板----支架----顶板5.直接顶初次垮落的定义及直接顶岩层内层理和裂隙分类直接顶初次垮落:直接顶第一次大面积跨落标志;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1.5m,范围超过全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

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陕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其煤炭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煤矿开采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矿压问题。
陕北地区的煤炭主要分布在浅埋的煤层中,因此其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进行深入讨论。
一、研究背景陕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浅埋的煤层中,其煤层厚度一般在3~10m范围内,煤岩组分为煤、泥岩、砂岩等。
由于煤层较浅,地表覆岩较薄,因此煤矿多采用综采工作面进行开采。
由于煤炭开采的巨大压力作用下,综采工作面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矿压问题,煤层顶板易发生拱形弯曲及冒顶事故,地表裂缝和地面沉陷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矿井生产和安全。
煤炭开采中的矿压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研究现状针对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对不同矿层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矿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者们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和结论,为矿压问题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受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对于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和系统。
三、研究内容1. 浅埋煤层的地质特征及煤层动力学特性本文将对陕北地区浅埋煤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煤层的厚度、倾向、倾角、构造断裂等地质条件,以及煤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地应力状态等动力学特性。
只有深入了解煤层的地质和动力学特性,才能更好地认识煤层的矿压规律。
2. 综采工作面的开挖方式及矿压演化规律本文将分析综采工作面的具体开挖方式,包括采煤机的类型、工作面的布置方式、支护措施等,并对综采工作面矿压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煤层破裂、冒顶、地质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工作面矿压的影响。
3. 矿压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本文将总结现有的矿压治理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探讨陕北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构架的治理途径和技术方法。
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

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浅埋煤层的形成与特点,接着分析了浅埋煤层矿山压力分布特点,并讨论了针对这一特点的支护技术措施。
随后列举了一些浅埋煤层矿山支护技术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
最后探讨了浅埋煤层矿山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在矿山工程中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同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全面论述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知识,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1. 引言1.1 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引言浅埋煤层矿山是指埋藏深度较浅的煤矿,通常埋藏深度在200米以下。
由于埋藏深度不深,地压力较大,因此浅埋煤层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面临着特殊的地质压力问题。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而浅埋煤层矿山的开采对于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压力问题的存在,浅埋煤层矿山的开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技术措施来确保矿山的安全开采。
浅埋煤层矿山压力特点与支护技术的研究是矿山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对浅埋煤层的形成与特点、矿山压力分布特点以及支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促进矿山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从浅埋煤层的形成与特点开始介绍,然后深入探讨浅埋煤层矿山压力分布特点、支护技术措施等内容,最终从矿山支护技术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
2. 正文2.1 浅埋煤层的形成与特点浅埋煤层是指埋藏深度较浅的煤层,通常埋深在200米以下。
浅埋煤层的形成是由于古代植物经过长时间的生物煤化作用形成的煤层。
这些煤层通常具有较高的煤质,热值较高,煤层厚度也较大,是煤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埋煤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质优良,热值高,适合用于工业生产和发电;煤层厚度较大,开采难度适中,生产率较高;矿层构造简单,易于勘探和开采;煤层埋深浅,地表开采方便,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1、直接顶初次跨落的标志是: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m_1.5m,范围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2、沿空巷道巷旁支护的类型:矸石带木垛密集支柱混凝土砌块、整体浇注巷旁充填技术。
4、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核心为“三量”观测:顶板移近量观测、活柱下缩量观测、支柱载荷量观测。
5、浅埋煤层:开采区域大部分集中于埋深在100-150m以内的浅部,煤层的典型赋存特点时埋深浅、基岩顶板较薄、表土覆盖层较厚。
由于此类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具有明显的特点,为了区别于其他煤层,通常将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埋煤层。
6、采空区处理方法:充填,垮落,顶板缓慢下沉,刀柱法。
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棚子支护,巷旁支护,围岩注浆,锚杆支护。
或从基本支护,加强支护,巷旁支护,巷道围岩加固,联合支护角度8、单体工作面的特殊支护方式主要有:密集支柱、滑移支架支柱、从柱、斜撑支架、木垛、液压放顶墩柱等几种。
10、简述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方面答2开采技术答11、煤矿冲击矿压的防治答:1.降低应力集中程度1)开采解放层。
在煤层群条件下,首先开采没有冲击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使构造应力得到解除,并且使岩层经过一次扰动。
在此范围内进行采掘工程,应力集中程度就可能降低。
2)推行无煤往开采,采空区尽量少留煤住;尽量采用跨上山采煤。
从而消除应力在煤往上集中叠加的可能性;3)合理安排采掘程序,避免形成三面采空的“孤旷。
2.改变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1)高压注水,人为地在煤岩内部造成一系列弱面,并起软化作用,增加塑性变形量,从而减少弹性能聚积的程度;2)放松动震动炮,释放媒体内部积聚的能量。
3)孔槽卸压,用大直径钻孔或切沟槽使媒体松动,达到御除压力:12、砌体xx:将采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围岩运动中起骨架作用的称为砌体梁。
13、根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内部的破坏情况,将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分为三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划分为三个区。
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

第2 l卷
第 8期
20 0 2年 8月
岩 石 力 学 与工 程 学报 C iee o r a o k c a is n n iern hn s u n lfR c h nc dE gn eig J o Me a
2 () 1 4 1 7 18 :17 ~ 17
图 3 l0 2 3工作面 第 一个周 期来 压地 表下 沉 剖面
壁 工 作 面 普 遍 出现 有 台 阶 下 沉 现 象 ,矿 压 显现 剧 烈
图 1 被 压 坏 的 液 压 支 架
Fi 、 Da a d s p o g1 m ge u p  ̄s
( 1 , 浅 殊 图 )J
性 p 。如 何 从 岩 层 控 制 意 义 上 判 断 浅 埋 煤 层 , 是岩 J 层 控 制 必 须 解 决 的 问题 。 本 文 根 据 观 测 认 识 浅埋 煤
维普资讯
第2 卷 l
第8 期
黄庆 享.浅埋煤层 的矿压特 征与浅埋煤层定义
・ 1 5・ l7
■
●
E E
\
Z
由l
牲 瓣
堰
地 表 测 点位 置 , m
图2 C0 2 2工 作 面 周 期 来 压 显 现 曲线
Fi . T e c r e f e i d r o g2 h u v so p r o fwe g t g o C2 2 f c o i h i f 0 a e n
12m,采 高 22m ,爆 破 落 煤 , 日进 1 环 ,循 环 0 . 循 进 尺 1 采 用 HZ . m。 2 WA 摩 擦 支 柱 配合 HDJ 1 0 A.2 0
层顶板矿 压基本特征 与规律 ,探讨岩层控制意义 上 的 浅 埋 煤 层 定 义 , 为 正 确 进 行 顶 板 控 制 提 供依 据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10

பைடு நூலகம்
图10-1 浅埋煤层工作面被压坏的液压支架
一、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与规律 1 普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1)来压步距不大。 (2)来压明显,动载明显。 (3)来压的主要特征是顶板沿煤壁产生切落,出 现台阶下沉。 2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1)初次来压顶板沿煤壁切落,形成台阶下沉。 来压猛烈 (2)周期来压来压历时较短,支架动载明显。 (3)顶板破断运动直接波及地表。 (4)工作面覆岩基本上为冒落带和裂隙带“两
二、 浅埋煤层上覆岩层运动特征及浅埋煤层定义 1 浅埋煤层上覆岩层运动的主要特征 (1) 顶板基岩沿全厚切落,基岩破断角较大,工 作面覆岩基本上分冒落带和裂隙带“两带”。 (2) 浅埋煤层工作面顶板一般为单一主关键层类 型,老顶岩块不易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基岩 厚度比较大时,会出现两个关键层组,形成大小 周期来压现象。 (3) 基岩与载荷层厚度之比Jz(简称基载比), 对来压显现有重要影响。当Jz<0.8时工作面都出 现了顶板沿煤壁台阶下沉,而当Jz>0.8时一般不出现
图10-10老顶“台阶岩梁”结构模型
P1 、P2—块体承受的载荷;R2 —N块体的支承反力;θ1 —M块体的 转角;b—接触面高度;QA、QB—A、B接触铰上的剪力;L—岩块长 度
(1)浅埋煤层老顶“短砌体梁”结构的水平力随块 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回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工作 面上方老顶岩块的载荷基本上全由前支点承担。 浅埋煤层“短砌体梁”结构参数决定了该结构不 易出现回转变形失稳,而具有强滑落失稳特性。 (2)当老顶岩块块度比较大或回转角比较大时都比 较容易出现架后切落,形成“台阶岩梁”结构。 “台阶岩梁”结构的水平力随回转角的增大而减 小,随块度的增大明显下降,随最大回转角(落 差)的增大而增大。工作面上方老顶岩块的载荷 基本上全由前支点承担。“台阶岩梁”结构的失 稳形式为滑落失稳
浅埋煤层名词解释

浅埋煤层名词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啥叫浅埋煤层不?这可是个在煤炭开采领域里相
当重要的概念呢!
浅埋煤层啊,就好比是藏在地表附近的宝藏,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
能到手的。
它指的是埋藏深度较浅的煤层。
那多浅算浅呢?一般来说,当煤层的埋深小于 150 米时,咱们就可以把它归到浅埋煤层的范畴里啦。
你想想,要是煤层埋得太深,开采起来得多费劲呀!就像你要从很
深的地底下挖宝贝,得费好大的劲儿,成本也高得吓人。
但浅埋煤层呢,相对来说就像是在你家门口的小土堆里藏着宝贝,挖起来容易一些,可也不能掉以轻心哟!
浅埋煤层的特点也很鲜明。
比如说,它上面覆盖的岩层比较薄,这
就像是给宝贝盖的被子太薄啦,不太能好好保护下面的煤层。
而且呀,它的顶板岩层活动比较剧烈,就好像是个调皮的孩子,不太安分,容
易给开采工作带来麻烦。
在开采浅埋煤层的时候,咱们得特别小心。
因为它的地质条件相对
复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好比你走在薄冰上,
得小心翼翼,不然就容易掉水里。
比如说,顶板突然垮落,那可不得了,就像是头顶的天花板突然掉下来一样,危险得很!
还有哦,浅埋煤层的开采还得考虑到地表的影响。
要是开采不当,可能会导致地表下沉、裂缝啥的。
这就好像是你在挖宝贝的时候,不小心把房子的地基给挖坏了,房子可就危险啦!所以啊,开采浅埋煤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咱们技术过硬,考虑周全。
总的来说,浅埋煤层是煤炭资源中的一部分,虽然开采相对容易一些,但也需要咱们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才能既挖到宝贝,又不惹出麻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酸刺沟煤矿浅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酸刺沟煤矿浅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针对内蒙古伊泰酸刺沟煤矿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来压大而导致支架严重损害的情况,在“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结构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安装矿压监测系统,利用现场压力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一个周期来压时间大约为3-4天,并可将来压周期划分为压力缓和、压力升高和大面积来压三个阶段。
对浅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特征的掌握,可有效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标签:浅埋深煤层;工作面;顶板来压;监测;来压规律浅埋深煤层具有埋深浅、基岩顶板薄、表土覆盖层厚的显著特点。
我国赋存有大量埋深在150m以内的浅部煤田,其中最典型的是神府、东胜煤田。
与深埋煤层不同,部分矿区浅埋深煤层存在着明显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顶板基岩波及整个覆岩,比深埋煤层来压更为剧烈。
本文根据黄庆享、钱鸣高、石平五在“浅埋煤层采场基本顶周期来压的结构分析”中建立的浅埋深煤层采场基本顶周期来压的“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结构模型理论,以内蒙古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6上105-2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井下工作面矿压监测系统,运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等方法,得出浅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为酸刺沟煤矿安全回采提供参考。
1、工程地质概况及问题提出酸刺沟煤矿6上105-2回采工作面埋深90-120m左右,煤層为单一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平均厚度11m左右,老顶为14m厚的中粒砂岩。
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1356m,工作面宽245m,采用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
虽然埋深浅,但实践证明,工作面普遍出现台阶现象,支架压毁,矿压显现剧烈,因而顶板控制具有特殊性。
自2013年2月21日开始生产,顶板管理问题一直困扰和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出现工作面顶板破碎,支架大面积片帮漏顶,当班压死运输机;支架安全阀开启严重,部分支架立柱被压无行程,顶梁立柱柱窝被压裂等多次顶板事故。
2、工作面来压理论分析和监测浅埋煤层老顶周期来压期间可能存在两种结构形态,即老顶“短砌体梁”结构和“台阶岩梁”结构,这两种结构容易出现滑落失稳,这是工作面周期来压强烈和出现台阶下沉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8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1(8):1174~1177 2002年8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20022000年12月21日收到初稿,2001年2月19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04009)和陕西省教委专项科研计划(00JK219)资助项目。
作者 黄庆享 简介:男,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采矿专业,199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获博士学位,现任教授、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和岩层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黄庆享(西安科技学院采矿系 西安 710054)摘要 根据3个不同条件的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实测,得出了中国特大浅埋矿区顶板破断规律与普通采场不同,主要特征是顶板切落式破断和台阶下沉,顶板垮落一般形成冒落带和裂隙带。
并初步提出了以关键层、基载比和埋深为指标的浅埋煤层定义,为正确建立顶板结构模型和进行顶板控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浅埋煤层,矿压特征,定义 分类号 TD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2)08-1174-04 1 引 言神府东胜煤田探明储量223.6 Gt ,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相当于70个大同矿区、160个开滦矿区,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也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1]。
神东矿区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各矿开采区域大部分集中于埋深在100~150 m以内的浅部。
埋深浅、基岩薄、上覆厚松散沙层是煤层典型赋存特征。
实践表明,煤层埋藏浅并不一定就矿压小,长壁工作面普遍出现有台阶下沉现象,矿压显现剧烈(图1)[2],浅埋煤层工作面顶板破断运动具有特殊性[3]。
如何从岩层控制意义上判断浅埋煤层,是岩层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观测认识浅埋煤层顶板矿压基本特征与规律,探讨岩层控制意义上的浅埋煤层定义,为正确进行顶板控制提供依据。
2 普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C202工作面是大柳塔煤矿的试采工作面,开采2-2煤层,厚度3.8 m ,倾角约3°,埋藏深度平均为65 m 。
煤层顶板直接顶厚度一般为3 m 左右,为粉砂岩、砂质泥岩。
老顶厚度为17.3 m ,岩性为砂岩和砂质泥岩。
开采区上方烧变岩厚度为20 m 左右,其上为毛乌素沙漠风积沙覆盖层。
工作面长度为图1 被压坏的液压支架 Fig.1 Damaged supports 102 m ,采高2.2 m ,爆破落煤,日进1循环,循环进尺1.2 m 。
采用HZWA 摩擦支柱配合HDJA-1200铰接顶梁支护,见四回一,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观测期间经历了6次周期来压,主要来压特征见图2,有以下特点:(1)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4 m ,周期来压步距不大,一般为6~9 m 。
(2) 周期来压明显,“三量”的增值倍数大,平均为2.6~3.8。
(3) 来压的主要特征是沿煤壁产生台阶下沉,台阶下沉量为350~600 mm ,最大一次沿工作面中下部下沉范围长达70 m ,说明老顶岩块本身不能形成稳定的铰接岩块或砌体梁结构。
• 117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年 力分布平缓,来压时中部支架一般都达到额定支护阻力,体现了明显的顶板破断特征(图4)。
工作面出现顶板沿煤壁切顶现象,台阶下沉一般在100 mm以内,对工作面不构成明显威胁。
图4 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压力分布(自动监测) Fig.4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ace during the period of roof weighting (2) 推进速度对来压的影响 当推进速度小于15循环/d 时,初撑力平均4 446 kN/架,为额定初撑力的84%;工作阻力5 453 kN/架,为额定工作阻力的81%。
当推进速度快时,工作面压力减缓,初撑力平均2 886 kN/架,仅为额定初撑力的58%;循环工作阻力平均4 674 kN/架,为额定工作阻力的69%。
但是,来压时顶板仍然存在100~200 mm 的台阶下沉,说明顶板结构容易失稳的特点。
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存在大小周期,小周期为12 m ,大周期为20 m 。
工作面连续快速推进时表现为大周期,工作面台阶下沉减缓。
因此,加快推进速度对顶板控制有积极作用。
(3) 工作面顶板结构状况分析20604工作面基岩比较厚,根据顶板岩层特征,推进过程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顶板为平均28 m 厚的砂岩组老顶,其中夹有1~2煤线。
因此,老顶分为下组16 m 厚和上组12 m 厚的2组关键层。
对于存在2组关键层的顶板,工作面来压主要取决于下位关键层。
上位关键层的破断一般滞后,主要以载荷形式对下位关键层起作用。
因此,如果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快,载荷层的传递不充分,顶板压力就会减小,这是快速推进时顶板压力减缓的原因之一。
5 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特征及浅埋煤层定义 5.1 矿压显现的基本特征根据现有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表1),有如下主要特征: (1) 顶板基岩沿全厚切落,基岩破断角较大,破断直接波及地表。
来压期间有明显的顶板台阶下沉和动载现象。
工作面覆岩不存在“三带”,基本上为冒落带和裂隙带“两带”。
(2) 浅埋煤层工作面顶板一般为单一主关键层类型,老顶岩块不易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
基岩厚度比较大时,会出现两个关键层组,形成大小周期来压现象,其矿压显现特征介于浅埋煤层采场和普通采场之间。
(3) 基岩与载荷层厚度之比J z (简称基载比),对来压显现有重要影响。
当J z <0.8时,工作面都出现顶板沿煤壁台阶下沉,而当J z >0.8时,则没有出现顶板台阶下沉。
表1 工作面地层组成与矿压显现一览表Table 1 Strata composition and ground pressurebehavior of the faces顶板组成/m来压步距/m 支架阻力 /kN ・架-1 台阶下沉/mm 工作面 基岩层 载荷层 J z 初次 周期 D z 初撑力工作阻力初次 周期 C202 17.3 48.3 0.36 24.0 7.56 3.2 30×6 234.6×6 / 458 1203 18.0 32.0 0.56 27.0 12.0 1.26 2 012 2 800 1 000 架后 1209 23.2 31.5 0.73 / / / 2 012 2 800 / 1000 20601 45.0 42.5 1.06 35.4 11.1 1.16 4 728 5 283 很小 很小 20604 42.6 61.4 0.69 54.2 14.6 1.58 3 666 5 063 200 100 注:基载比J z = 基岩厚度/载荷层厚度,D z 为动载系数,1203工作面周期来压J z =1~1.5。
5.2 浅埋煤层的定义 根据实测,浅埋煤层可分为2种类型:(1) 基岩比较薄、松散载荷层厚度比较大的浅埋煤层,其顶板破断为整体切落形式,易于出现顶板台阶下沉,此类厚松散层浅埋煤层称为典型的浅埋煤层。
可以概括为:埋藏浅,基载比小,老顶为单一关键层结构的煤层。
(2) 基岩厚度比较大、松散载荷层厚度比较小的浅埋煤层,其矿压显现规律介于普通工作面与浅埋煤层工作面之间,表现为两组关键层,存在轻微的台阶下沉现象,可称为近浅埋煤层。
总体上,浅埋煤层工作面的主要矿压特征是老顶破断运动直接波及地表,顶板不易形成稳定的结构,来压存在明显动载现象,支架处于给定失稳载荷状态。
浅埋煤层可以采用以下指标判定:埋深不超过150 m ,基载比J z 小于1,顶板体现单一主关工作面支架编号(运输-回风) 支架载荷 /k N ・架-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130第21卷第8期黄庆享. 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 • 1177 •键层结构特征,来压具有明显动载现象。
参考文献1 杜润泉. 神府煤田开发建设研究[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2 黄庆享.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及岩层控制研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24~53 3 侯忠杰,黄庆享. 松散层下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的模拟[J]. 陕西煤炭技术,1994,(2):38~424 华能精煤神府公司大柳塔煤矿,西安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所. 大柳塔煤矿1203工作面矿压观测研究报告[J]. 陕西煤炭技术,1994,(3/4):33~395 黄庆享,田小明,杨俊哲等. 浅埋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顶板来压特点与顶板支护分析[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3/4):53~56GROUND PRESSURE BEHAVIOR AND DEFINITION OFSHALLOW SEAMSHuang Qingxia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By field observation in three longwall faces with different shallow overburden,the ground pressure behavior and the basic law of roof weighting are reveal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ata breaking runs though whole roof,and there are big roof steps pushing in face during roof weighting. Shallow seam roof can not form stable roof block structure,and it will cause obvious roof pressur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only two zones forming after strata collapse,the caving zone and the cracked zone. Speeding up face advancing is propitious to roof stability. Finally,the shallow seam definition for strata control is put forward by use of three key index,the key stratum,the thickness ratio of rock to soft overburden and the depth of coal seams.Key words shallow seam,ground pressure behavior,definition中国科学院论文被收录引用情况200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中国科学院的名字频频亮相,在多项排名中遥遥领先,成为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