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外科的进展
肝胆胰脾科工作计划改进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肝胆胰脾科工作计划改进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份肝胆胰脾科工作计划,以改进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加强科室的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好的患者护理。
本工作计划包括加强医学教育培训、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科室设备的完善性和提供更好的患者沟通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医学教育培训为了提高肝胆胰脾科医生的专业能力,我们计划加强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数量。
首先,我们将邀请知名专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更新医生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计划组织医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另外,我们将鼓励医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贡献。
二、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结合。
因此,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专业。
我们将定期组织多学科会诊,以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计划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三、提高科室设备的完善性为了提高肝胆胰脾科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我们计划更新和引进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
例如,我们计划引进高精度的超声诊断仪器,以及具有更先进功能的手术设备。
这些设备的引进将提高我们的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使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四、提供更好的患者沟通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效果,我们计划实施更为人性化和便捷的患者沟通机制。
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专门的医患沟通平台,患者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和预约。
其次,我们将提供更方便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配合度。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实施以上改进措施,我们相信肝胆胰脾科的工作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加强医学教育培训、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科室设备的完善性和提供更好的患者沟通,我们可以为肝胆胰脾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与治疗服务。
最新肝胆胰脾外科的进展-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常华,王平瑜,李学群.糖皮纸激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J]. 胰腺病学,2003;12(3):223-225. 常华,李学群,李康吾.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与防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 志,2003;31(6):59-61. 常华,李学群.双腔负压引流管在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 践,2003;8(5):404-405. 常华,李学群.自制双套管在化脓性腹膜炎术后的应用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 志,2004;11(4):290. 常华,王平瑜,严际慎,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 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 12(2):150-152. 常华,郑兰东,李江琳,等. 带蒂大网膜填充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骶前间隙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2007 常华,傅宏,傅志仁,等.肝移植术后早期膀胱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 常华,傅宏,丁国善,等.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平均容积变化及其临床意 义[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 常华,傅志仁,丁国善,等.肝硬化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 [J].中华 器官移植杂志,2007. 常华,赵志军, 郑兰东,等.小鼠异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 志,2008. 常华,郑兰东,李江琳,等.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伴左上肢巨大神经瘤性象皮病1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常华,赵志军, 周秀怀,等.早期应用维生素E对肝移植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器
2000.08---2004.08 肝胆外科临床工作4年
个 人 简 介
个人简介
2004.09---2007.09
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继续教育答案

胰岛的B细胞主要分泌()
C
当血糖升高时,()抑制A细胞分泌活动,血糖降至正常
B
主胰管从胰尾部开始,纵贯胰腺实质全长,从胰头右缘穿出胰液经导管排入()
B
胰岛的A细胞主要分泌()
A
胰腺癌好发于
A
目前ERCP应用于慢性胰腺炎主要
E
胰腺癌和AIP最好的鉴别手段是
C
下列哪个不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
B
内镜超声诊断慢性胰腺炎最明显的声像学
C
经腹腔镜行肝切除指征,病变大小以不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的解剖为准,一般不超过()cm
A
对ERCP术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术,建议留置导尿管
D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
D
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ERCP术前有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建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至少停用()
C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主要适用于()
E
急性胰腺炎治疗要点不包括()
D
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安全,防跌倒,床的高度适当()
D
“内镜之父”是法国人()
A
2007年4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
B
以下哪项不是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
A
以下哪项不是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适应证()
C
()年,德国人Muhe完成世界第一例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
BTC靶向治疗作用于靶点VEGF的代表药物是()
D
超声学上()是IGBC的独立危险因素
C
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是IGBC的危险因素
A
中国2019版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胆囊癌术前应引起重视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与新进展

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与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成为一种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就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相关的新进展。
微创手术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在避免传统手术中切开大创口的同时,实现了同等的手术效果。
微创手术常用的技术包括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等。
这些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胃肠道、肝胆胰脾等腹腔器官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也在不断创新。
最新的微创技术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纳米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等。
机器人辅助手术通过高精度机器人系统实现对患者的精确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纳米技术的应用则使外科手术更加精细化,在微小的尺度下进行手术,减少了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技术的创新,微创手术还在手术器械和设备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比如微创手术器械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使得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此外,微创手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手术环境,为患者的手术体验提供更好的保障。
微创手术的发展离不开外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
为了提高医生的微创手术水平,许多医院都设立了微创手术培训中心,为医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通过培训,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微创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之,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与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手术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质量的提升,相信微创手术将在未来的外科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M。
十二五期间肝胆外科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肝胆外科发展规划XXX肝胆外科的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旨在建设国内领先、知名的肝胆学科。
该学科将牢牢把握肝胆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抓住当今世界肝胆疾病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的前沿问题,力争在肝胆疾病的诊治和细胞及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难治性及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肝癌手术切除方式的改进研究、肝门部胆管的综合治疗以及微创技术在肝脏胆道外科的应用。
在微创外科技术特色方面,腹腔镜技术、内镜技术及介入治疗是该学科的重点。
腹腔镜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自1999年以来,XXX肝胆外科已经开展了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内镜技术也是肝胆外科众多常规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显著的微创特征。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在内镜下完成治疗,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
通过不断引进、发展和完善各种技术方法,XXX肝胆外科力争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本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努力赶超国内最高水平。
同时,该学科也将在肝胆疾病的细胞及基因治疗研究领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索,以取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介入治疗: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诊疗新技术。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在我国尤其常见。
尽管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介入治疗方法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肝脏局部间质消融疗法(包括酒精注射、微波、射频、激光、高功率超声等)方兴未艾,已广泛应用于各期肝癌的治疗。
我们的科室已经开展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肝癌微波凝固治疗以及肝癌无水酒精注射,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传统外科治疗:我们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肝癌的手术治疗;其次是复杂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最后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及综合治疗。
肝胆胰肿瘤的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进展,以及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肝胆胰肿瘤的基因治疗。
小儿外科发展

小儿外科的研究进展小儿外科王国彦近年来随着外科学整体发展,我国小儿外科也得到长足进步,小儿外科学已派生出许多亚专业,不断向更广和更深发展。
以下就小儿外科一些专业近年来主要进展作简要介绍。
1、小儿微创外科儿童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微创的概念更适于儿童,微创的理念应贯穿对儿童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全过程。
20世纪90年代起,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已应用于临床,由于腹腔镜创伤小,患者出血少,极少需要输血,因此术后恢复快,特别适合于儿童,深受临床医师和家长的欢迎,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手术种类已从早期的阑尾切除、疝修补、隐睾探查和睾丸固定术、美克尔憩室切除等简单手术,过渡到较复杂的手术,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扩张胆管切除总肝管空肠吻合术、肝叶切除术、脾切除术、胆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腹腔或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等;后腹腔镜手术,如:重肾切除、肾肿瘤瘤肾切除术、肾积水肾盂输尿管成行术、输尿管再植及膀胱内的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
近来又有胰腺肿瘤切除及全胰腺切除的报告。
一些大医院已成功应用机械臂辅助腹腔镜手术,少数单位已成功应用全机械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外科疾病获得成功。
大部分省级儿童医院、省级综合性大医院,以及医学院校小儿外科的微创手术已基本占到全部手术总量的60%以上,微创手术在一些中小城市及县级医院也得到开展。
目前全国及省市级的腹腔镜培训班每年举行数十次,培养出许多掌握腹腔镜技术的专业医生,为我国小儿外科进一步推广微创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2 小儿肛肠外科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临床研究方面,以往只有在大中城市的儿童医院或教学医院才能开展巨结肠根治性手术;而现在能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越来越多,甚至县级医院也能开展此项手术。
另外,患儿的手术年龄不断提前,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已经在许多医院开展。
在手术方法方面,除传统的方法之外,近年广泛开展了经肛门入路或经腹腔镜微创下行巨结肠根治术。
十二五期间肝胆外科发展规划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目标以建设国内临床、教学、科研学术水平领先、国内知名的肝胆学科为目标,在前期临床与科研研究基础上,牢牢把握肝胆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抓住当今世界肝胆疾病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的前沿问题,力争在以下两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①在肝胆疾病的诊治中不断引进、发展和完善各种技术方法,不断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本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努力赶超国内最高水平;②在肝胆疾病的细胞及基因治疗研究领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索,以取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1.难治性及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
3.肝癌手术切除方式的改进研究。
4.肝门部胆管的综合治疗。
5.微创技术在肝脏胆道外科的应用。
三、学科现状分析1. 微创外科技术特色:包括腹腔镜技术、内镜技术及介入治疗。
(1)腔镜外科技术:腹腔镜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外科领域最显著的进展之一,并代表二十一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这项技术已经被迅速地应用于外科领域的许多方面,如胸外科、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骨科等。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熟练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加之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肠梗阻少,术中失血少,免疫抑制作用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这种新型手术方式被逐渐用来治疗替代许多传统的腹部外科手术。
我科自1999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科在腔镜外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镜诊疗技术:我科已经开展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纤维或电子十二指肠内窥镜进行胆胰疾病的诊断,有丰富的内镜诊疗经验。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以往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如胆总管结石、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狭窄等)可以在内镜下完成,内镜技术已经成为肝胆外科众多常规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
内镜治疗具有显著的微创特征,并因此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
胰腺癌干细胞作为胰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1.07.029网络首发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097.R.20210204.1559.009.h t m l(2021-02-04)胰腺癌干细胞作为胰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刘旭,董勤综述,王震侠,赵建国ә审校(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010050)[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 D A C)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总体生存期为6~12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7%,这主要是由于该肿瘤的早期局部侵袭和转移,以及肿瘤内存在的一种高度可塑性的肿瘤干细胞(C S C s)㊂C S C s是肿瘤内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个小亚群,在P D A C中,占胰腺所有肿瘤细胞的不到1%,但其可使P D A C 产生化疗耐药㊁增强致瘤能力,并且还和肿瘤的发生㊁发展㊁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㊂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C S C s 作为P D A C诱导细胞的存在,并且正在努力开发针对这些细胞的治疗策略㊂该文总结了目前对胰腺癌干细胞(P C S C)的认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以P C S C为靶点治疗P D A C的研究现状㊂[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胰腺导管腺癌;靶向治疗[中图法分类号] R65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1)07-1212-05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e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s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L I U X u,D O N G Q i n,WA N G Z h e n x i a,Z HA O J i a n g u oә(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 u h e h o t,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01005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P D A C)i s t h e m o s t c o mm o n t y p e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w i t h a n 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o f6-12m o n t h s a n d a5-y e a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l e s s t h a n7%,w h i c h i s m a i n l y d u e t o t h e e a r l y l o c a l i n v a s i o n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t h e t u m o r,a n d a k i n d o f h i g h l y p l a s t i c t u m o r s t e m c e l l s(C S C s)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t u m o r.C S C s a r e a s m a l l s u b s e t o f s t e m c e l l s w i t h t u m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P D A C,t h e y a c c o u n t f o r l e s s t h a n1%o f a l l t u m o r c e l l s i n t h e p a n c r e a s,b u t t h e y c a n m a k e P D A C r e s i s t a n t t o c h e m o t h e r a p y,e n h a n c e t u-m o r i g e n i c i t y,a n d a l s o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t u m o r s.M o r e a n d m o r e e v i d e n c e s u p p o r t s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C S C s a s P D A C i n d u c e d c e l l s,a n d t h e e f f o r t s a r e b e i n g m a d e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t h e s e c e l l s.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P C S C)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a n d a l s o u mm 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q u o o f P C S C a s a t a r g e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D A C.[K e y w o r d s]t u m o r s t e m c e l l s;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p a n c r e a s;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y胰腺导管腺癌(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m a,P D A C)是胰腺癌(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P C)最常见的类型,并且P D A 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它将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P D A C预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低于7%[1]㊂该病的低生存率主要是由于高侵袭性,固有的化疗耐药性,以及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途径㊂大多数P D A C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有条件行手术治疗[2],所以,大多数患者必须接受化学药物治疗,但常用的化疗药物延长P D A C患者的生存期的效果并不理想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P D A C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 D A C的耐药和转移主要受肿瘤干细胞(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C S C s)的影响㊂C S C s不仅在肿瘤的发生㊁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抗药性和转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P D A C患者而言,C S C s可能是有效的新的治疗靶点㊂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胰腺癌干细胞(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P C S 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2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384);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9G G085);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 S08025);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项目(D C1900003486)㊂作者简介:刘旭(1995-),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肝胆胰脾外科工作㊂ә通信作者, E-m a i l:d o c t o r1998z j g@163.c o m㊂析和讨论针对P C S C的治疗方案㊂1 C S C s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使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㊂无限的增殖潜能㊁自我更新和对凋亡的抵抗是癌细胞反映的干细胞特性㊂对于C S C s的来源有一种假设,即肿瘤内部存在一个层次结构,有一个独特的C S C s群维持着癌症进展[3]㊂自从人类第一次在体外分离出C S C s细胞后,C S C s几乎在所有实体肿瘤中被发现,包括P D A C[4]㊂目前C S C s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但由于其功能与干细胞相似,许多学者认为其可能来自转化的干细胞或祖细胞,或通过存在于成人组织中的分化细胞的去分化而产生㊂在成人胰腺细胞中,即使是终末分化的细胞也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㊂另外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癌细胞的可塑性在C S C s和非C S C s状态之间转换,是癌症维持和发展的原因,同时认为癌细胞的 干细胞性 可能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实体[5],即非C S C s可补充C S C s池,使P D A C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很难彻底清除,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㊂C S C s的典型特征是他们的致瘤能力,虽然C S C s 在肿瘤内的细胞数量有限,但它们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具有自我更新和产生异种癌细胞系的潜力㊂C S C s 不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还有多分化能力,还具有缓慢的细胞周期动力学㊁通过药物外排转运体对化疗药物的有效处理㊁增加醛脱氢酶-1活性和改变线粒体的代谢等特点[6]㊂目前,在P D A C中,鉴定P C S C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标记物检测,成球生长实验,侧群细胞检测㊂识别P C S C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在P C中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 D44㊁C D24㊁E S A㊁C D133和c-m e t等细胞表面标记物㊂H E I D T等[4]在2007年首次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出P C S C,认为C D44+C D24+E S A+是P C S C表面标记物,并认为其具有侵袭性和致瘤能力㊂为了更方便地在临床早期识别P C S C,可以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目前有一种方法可使用微流控平台对循环肿瘤细胞和C S C s进行分离,该平台依旧使用针对P C-S C表面标记物进行分离,可以可靠地分离C S C s,并评估肿瘤的进展,以及进行复发检测[7]㊂2 P C S C的表面标记物缺乏可靠的细胞表面标记物阻碍了P D A C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表面标记物与P C的耐药㊁转移相关㊂最常见的鉴别方式是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他们,包括C D24㊁C D44㊁C D133㊁c-m e t㊁乙醛脱氢酶1(a c e t a l d e h y d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1, A L D H1)等㊂H E I D T等[4]的研究提示C D24+C D44+ E S A+干细胞亚群与自我更新能力及信号通路上调有关,同时他们还增加了肿瘤的生长潜力和侵袭性㊂尽管目前认为C D133+细胞比C D44+和C D24+细胞具有更多的致瘤和转移潜能,但更多的观点认为C D133表达对P D A C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㊂c-m e t是一种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新标记物㊂笔者发现,A L-D H1在正常和恶性的干细胞中活性明显增加,其可作为不良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㊂其他的P C S C表面标记物还有微管调节器D C L K1㊁o c t4㊁E p C AM等㊂但到目前为止并未有P C的100%特异性标记物,加上C S C s的异质性,使得早期检测P C S C变得异常困难㊂然而,P C S C中并不是某一特性标记物单独存在,往往都是几种标记物共表达㊂尤其是C D22㊁C D44㊁E S A三联体阳性在P C中的作用㊂最近的研究表明,其他C S C s标志物如D C L K1和C D133的表达可能与C D24㊁C D44㊁E p C AM阳性有关,这一观察结果表明P C中大多数C S C s标志物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8]㊂此外,S K O D A等[9]发现,在生存期最短的患者肿瘤来源的细胞系中,C D24+C D44+E p C AM+ C D133+细胞比例最高㊂这些研究表明在P C中, C S C s表面标记物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的相关作用和关系,并且他们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P D A C的发展和治疗产生较大影响㊂3 P C S C的信号通路已有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P C S C的进展,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新的治疗靶点㊂3.1 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组织和器官的体细胞和干细胞的维持,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进程㊁凋亡㊁E MT㊁血管生成㊁干性㊁肿瘤免疫微环境等参与P C的发生,并且W n t失调已显示出引起P C的耐药性[10]㊂以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为靶点可以增强P D A C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有研究表明,天然化合物桦木酸苷可能通过抑制β-c a t e n i 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11]㊂3.2 H e d g e h o g(HH)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它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70%的P D A C中发现了它的过度表达[12],在P D A C中它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3]㊂有趣的是,健康胰腺中不存在HH配体的过度表达,但从胰腺腺管内上皮瘤到浸润性腺癌,这种表达显著增加[12]㊂最近的研究表明,天然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和绿磷脂二酮哌嗪-N T1721通过抑制HH信号抑制P C细胞增殖,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P D A C患者药物敏感性,延长生存期[14-15]㊂3.3 N o t c h信号通路3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N o t c h信号通路在多细胞的增殖㊁干细胞维持㊁细胞调控㊁分化和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血管生成[16]㊂C U I等[17]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 N A-S N H G1通过激活P C的N o t c h-1信号通路促进P 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㊂N o t c h信号通路也有助于E MT的调节,利用s i R N A抑制N o t c h信号传导部分逆转E MT表型,这表明N o t c h通路参与P C S C的自我更新和E MT过程㊂3.4 P I3K/A K T/m T O R信号通路P I3K/A K T/m T O R信号通路是癌症的主要调节因子,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他在生长㊁增殖㊁运动㊁存活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㊂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m T O R抑制剂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可抑制P C 细胞P I3K㊁A K T㊁磷酸m T O R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从而增加化疗敏感性[18]㊂但一项使用吉西他滨和雷帕霉素联合治疗P C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患者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这种联合治疗的结果是可行的,不良反应可控,但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的临床疗效[19]㊂在P C S C的调控中,除了上面已经阐述的几种信号通路外,还有H I P P O㊁J A K-S T A T㊁MA P K-E R K㊁F O X M1㊁I L-8/C X C R1等信号通路也都参与了P C S C 活性的调节㊂天然化合物在阻断P C S C的上述信号通路上均显示出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已获得较多实验证实,但其具体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并不是很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进行证明㊂4 P C S C参与的化学耐药性及针对P C S C为靶点的治疗目前P D A C的理想治疗标准是先行手术后辅助化疗,但由于缺乏早期检测和筛查方法,对化疗的耐药及转移,导致P D A C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㊂其中化疗耐药是肿瘤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㊂许多药物不能消除P D A C,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㊂C S C s的未分裂状态G0期可保护他们免受化学药物的细胞毒性,并代表治疗后期肿瘤复发的生物学基础[20]㊂C S C s介导的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还不清楚,很可能是由A T P结合盒(A B C)药物转运蛋白,解毒酶,D N A修复能力和抗凋亡蛋白过表达介导的耐药性㊂并且,C S C s在逃避免疫检测和免疫消除方面具有优势,有证据表明C S C s表达低水平的T细胞激活共刺激分子和高水平的T细胞抑制分子,包括P D-L1[21]㊂此外,即使C S C s与肿瘤转移的确切关系尚不清楚,但肿瘤仍具有转移能力,这可能是继发于C S C s 与癌细胞E MT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由于存在共同的信号通路,如W n t/β-c a t e n i n和N o t c h信号通路㊂除了上述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和信号通路参与P C S C发生㊁发展,研究人员还发现,C S C s中的多个生物活性过程可以通过m i R N A s来调控,m i R N A s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 N A,它能通过影响多种细胞和分子途径和靶点发挥其调节作用,如血管生成㊁生长㊁分化㊁转移㊁稳态等[22]㊂m i R N A-21与吉西他滨耐药有关,还有其他与P C S C相关的m i R N A,如m i R-221㊁m i R-19㊁m i R-155等,被证明可促进肿瘤生长㊁转移和侵袭㊂因此,抑制这些m i R N A功能可以提高化疗效果㊂然而,m i R-30b的上调会抑制E MT过程,特别是在C D24+C D44+E p C AM+患者,可以对P D A C患者进行治疗[23]㊂这说明不同的m i R N A对P C S C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并且都将参与到P C S C的调节中,故对m i R N A的研究将有助于清除P C S C,提高P D A C 患者的生存期㊂上述信号通路中已讲到,某些天然化合物也可能有助于P C S C的根除,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途径治疗P D A C患者㊂姜黄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 G C G)通过下调S T A T3信号抑制C D44+干细胞中被证明有效,而E G C G在人P C裸鼠体内的研究表明,E G C G 通过调节F O X O3转录因子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生长[24]㊂还有槲皮素和白藜芦醇,他们都通过抑制E MT过程来影响P C S C,HO C A等[25]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且还认为槲皮素对P C S C的E MT的阻止作用大于白藜芦醇,比白藜芦醇更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㊂同时,一些非癌症相关药物对不同的人C S C s显示出抗癌作用,他们通过抑制一些重要的P C S C通路,对P D A C患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㊂其中抗生素类药物最为繁多㊂盐霉素已被证实通过靶向C D133+途径可以有效地杀灭C S C s;G r a m i c i d i n是一种离子载体抗生素,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并且发现它可以通过下调C D47,发挥对P C S C的抑制作用[26];还包括其他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㊁替加环素㊁氯霉素等都相继被证实可对P C S C 有影响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C S C s利用的线粒体氧化代谢途径和m T O R途径,减少P C S C的数量,靶向治疗P D A C患者;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㊁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进程,从而降低P C S C的生存能力;阿司匹林使C S C s对吉西他滨敏感,已被证明可以阻止P D A C进展,并有助于防止复发[27]㊂目前越来越多的非癌相关药物被发现可以靶向针对P C S C进行治疗,抑制P D A C的进展㊁耐药㊁复发和转移,但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及具体临床疗效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去证明㊂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颗粒(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N P s)被开发用于靶向C S C s,降低细胞毒性,提高治疗效果[28]㊂有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并且逆转4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P C细胞的E MT过程,从而降低P C细胞的致瘤性,抑制P C S C生长,抑制肿瘤转移的潜在信号通路[29]㊂姜黄素纳米颗粒显示出比较大的生物利用度,在大鼠模型中,与传统姜黄素相比,吉西他滨的血液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增加了40倍以上,在人体试验中增加了27倍[30]㊂利用N P s靶向C S C s,进行治疗P D A C不断被重视,并且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㊂虽然N P s可以辅助各种靶向药物治疗P D A C,但目前N P s仍存在载药量低㊁效率低的问题,已知的N P s负载双药模式可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但其仍存在双药选择和配比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加有效的以P C S C为靶点的药物递送的N P s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㊂5小结目前,大多数针对P D A C的药物因为耐药而不能很好地清除肿瘤细胞,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急需寻找新的靶向药物㊂现在发现P C S C在P D A C发生㊁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是P D A C患者手术和化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㊂C S C s通过有限数量的关键途径发挥作用,但这些细胞维持和操纵肿瘤环境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㊂笔者认为,以P C S C的表面标记物和关键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治疗是延长P D A 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键,但以P C S C为靶点进行治疗的同时,药物对人体正常干细胞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P C-S C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的特征,如果能找到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或找到完美的N P s去精准递送化疗药物,那么这将成为治疗P D A C患者的一个突破,但以上假设依赖于能够精准识别P C S C,这就需要更多的实验去探索P C S C完美的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更多的临床实验去证明相关靶向药物的有效性,以提高P D A C 患者早期诊断和总体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R A H I B L,S M I T H B D,A I Z E N B E R G R,e t a l.P r o j e c t i n g c a n c e r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d e a t h s t o2030: t h e u n e x p e c t e d b u r d e n o f t h y r o i d,l i v e r,a n dp a n c r e a s c a n c e r s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J].C a n c-e r R e s,2014,74(11):2913-2921.[2]R O D R I G U E Z A Z N A R E,W I E S MU L L E R L,S A I N Z B,e t a l.E MT a n d s t e m n e s s-k e y p l a y-e r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19,11(8):1136.[3]S I L V A-D I Z S V,L O R E N Z O-S A N Z L,B E R-N A T-P E G U E R A A,e t a l.C a n c e r c e l l p l a s t i c i-t y:i m p a c t o n t u m o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yr e s p o n s e[J].S e m i n C a n c e r B i o l,2018,53:48-58.[4]H E I D T D G,L I C,MO L L E N B E R G N,e t a l.I-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 J S u r g R e s,2006,130(2):194-195. [5]P A T R I C K C H,S A I N Z B.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s t e m c e l l s:a s t a t e o r a n e n t i t y[J].S e m i n C a n c-e r B i o l,2018,53:223-231.[6]P E I X O T O J,L I MA J.M e t a b o l i c t r a i t s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D i s M o d e l M e c h,2018,11(8): 033464.[7]V A R I L L A S J I,Z H A N G J L,C H E N K F,e ta l.M i c r o f l u i d i c i s o l a t i o n o f c i r c u l a t i n g t u m o r c e l l s a n d c a n c e r s t e m-l i k e c e l l s f r o m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T h e r a n o s t i c s,2019,9(5):1417-1425.[8]N I S H I O K,K I MU R A K,AMA N O R,e t a l.D o u b l e c o r t i n a n d C a M k i n a s e-l i k e-1a s a n I n d e-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s e c t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r c i n o m a[J].W o r l d J G a s-t r o e n t e r o l,2017,23(31):5764-5772.[9]S K O D A J,H E R MA N O V A M,L O J A T,e t a l.C o-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m a r k e r s c o r-r e s p o n d s t o a p r o-t u m o r i g e n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p r o-f i l e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P L o SO n e,2016,11(7):e0159255.[10]R AM M M,G A T L A H,V E R L E K A R D,e t a l.W n t/β-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t h e c u l p r i t i n p a n c r e-a t i c 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J].I n t J M o l S c i,2019,20(17):4242. [11]潘晶晶,周含煜,汪舸,等.桦木酸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26(6):385-388,394.[12]V A N MA C K E L E N B E R G H M G,S T R O E S CI,S P I J K E R R,e t a l.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t a r g e t i n g t h es t r o m a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a n c e r s(B a s e l), 2019,11(5):588.[13]N I Y A Z M,K HA N M S,WA N I R A,e t a l.S o n-i c h e d g e h o g p r o t e i n i s f r e q u e n t l y u p-r e g u l a t e d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o m p a r e d t o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P a t h o l O n c o l R e s,2020,26(1):551-557.[14]K OWO L I K C M,L I N M,X I E J,e t a l.A t t e n u a-t i o n o f h e d g e h o g/G L I s i g n a l i n g b y N T1721e x-t e n d s s u r v i v a l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J E x pC l i n C a n c e r R e s,2019,38(1):431.[15]F E N G J,R A O M J,WA N G M,e t a l.T r i p t o l i d e5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s u p p r e s s e s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y i n h i b i t i n g h e d g e h o g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ac t i v-i t y[J].S c i C h i n a L i f e S c i,2019,62(10):1409-1412.[16]V E N K A T E S H V,N A T A R A J R,T H A N G A-R A J G S,e t a l.T a r g e t i n g n o t c h s i g n a l l i n gp a t h w a y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S t e m C e l l I n-v e s t i g,2018,5(3):5.[17]C U I L,D O N G Y,WA N G X C,e t a l.D o w n r e g-u l a t i o n o f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N H G1i n h i b-i t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m e t a s t a s i s,a n d i n v a s i o nb y s u p p r e s s i n g t h e N o tc h-1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J C e l l B i o c h e m,2019, 120(4):6106-6112.[18]L I B,Y A N G J,L U Z,e t a l.A s t u d y o n 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 r a p a m y c i n m e d i a t i n g t h e s e n s i-t i v i t y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t h r o u g h P I3K/A K T/m T O R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J B U O N,2019,24(2):739-745.[19]K A R A V A S I L I S V,S AMA N T A S E,K O L I O UG A,e t a l.G e m c i t a b i n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m T O R i n h i b i t o r t e m s i r o l i m u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o r m e t a s t a t i c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e r.a H e l l e n i c c o o p e r a t i v e o n c o l o g y g r o u p p h a s eⅠ/Ⅱs t u d y[J].T a r g e t O n c o l,2018,13(6): 715-724.[20]L A I E,P U Z Z O N I M,Z I R A N U P,e t a l.N e w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T r e a t R e v,2019,81:101926.[21]Y C H,C H A O Y J,H S I E H M H,e t a l.L o wC D8+T c e l l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a n d h i g h P D-L1e x-p r e s s i o n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e v e l o f C D44+/C D133+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p r e d i c t a n u n f a-v o r a b l e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19,11(4):541.[22]N A H A N D J S,T A G H I Z A D E H-B O R O U J E N IS,K A R I M Z A D E H M,e t a l.m i c r o R N A s:n e wp r o g n o s t i c,d i a g n o s t i c,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b i o m a r-k e r s i n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J].J C e l l P h y s i o l,2019, 234(10):17064-17099.[23]X I O N G Y,WA N G Y,WA N G L,e t a l.M i c r o R-N A-30b t a r g e t s S n a i l t o i m p e d e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c e l l s[J].J C a n c e r,2018,9(12):2147-2159.[24]S H A N K A R S,M A R S H L,S R I V A S T A V A R K.E G C G i n h i b i t s g r o w t h o f h u m a n p a n c r e a t i ct u m o r s o r t h o t o p i c a l l y i m p l a n t e d i n B a l b C n u d em i c e t h r o u g h m o d u l a t i o n o f F K H R L1/F O X O3a a n d n e u r o p i l i n[J].M o l C e l l B i o c h e m,2013,372(1/2):83-94.[25]HO C A M,B E C E R E,K A B A D A Y I H,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 r e s v e r a t r o l a n d q u e r c e t i n o n E p i-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J].N u t r C a n c e r,2020,72(7):1231-1242.[26]WA N G R Q,G E N G J,S H E N G W J,e t a l.T h ei o n o p h o r e a n t i b i o t i c g r a m i c i d i n a i n h i b i t s p a n-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 C D47d o w n-re g u l a t i o n[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19,19(1):145.[27]B I G E L S E N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r e v i e w o f a d-j u n c t t h e r a p i e s i n c l u d i n g p a r i c a l c i t o l,h y d r o x y-c h l o r o q u i n e,i n t r a v e n o u s v i t a m i n C,s t a t i n s,m e t f o r m i n,c u r c u m i n,a n d a s p i r i n[J].C a n c e rM a n a g R e s,2018,10:2003-2018. [28]G O L C H I N A,HO S S E I N Z A D E H S,R O S H AN G A R L.T h e r o l e o f n a n o m a t e r i a l s i n c e l l d e-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J].M e d M o l M o r p h o l,2018,51(1):1-12.[29]HU A I Y,Z H A N G Y S,X I O N G X H,e t a l.G o l d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s e n s i t i z e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c e l l s t o g e m c i t a b i n e[J].C e l l S t r e s s,2019,3(8):267-279.[30]S A S A K I H,S U N A G AWA Y,T A K A H A S H IK,e t a l.I n n o v a t i v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u r c u m i n f o ri m p r o v e d 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J].B i o l P h a r mB u l l,2011,34(5):660-665.(收稿日期:2020-08-18修回日期:2020-12-28)6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华,李学群.双腔负压引流管在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
践,2003;8(5):404-405.
➢ 常华,李学群.自制双套管在化脓性腹膜炎术后的应用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 志,2004;11(4):290.
➢
常华,王平瑜,严际慎,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 常华,赵志军, 周秀怀,等.早期应用维生素E对肝移植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器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
个人简介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创伤性胰腺炎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常华,白雪峰,王平愈等. 军队科技成果 三等奖(证书编号:2006-3-132-2)、
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 12(2):150-152.
➢
常华,郑兰东,李江琳,等. 带蒂大网膜填充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骶前间隙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2007
➢
常华,傅宏,傅志仁,等.肝移植术后早期膀胱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
➢
常华,傅宏,丁国善,等.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平均容积变化及其临床意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
个人简介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常华,王平瑜,李学群.糖皮纸激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J]. 胰腺病学,2003;12(3):223-225.
➢
常华,李学群,李康吾.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与防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
志,2003;31(6):59-61.
肝胆胰脾外科的进展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常华
Dept.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JiuJiang University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
个人简介
姓 名:常 华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10月 民 族:汉 族
驻马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2007E01-06R)和河南省科技成果二 等奖(证书编号:9412007Y0571).
➢ 常华,严际慎,沈世强,等.大鼠急性胰腺炎与胰腺细胞凋亡的关系[J].中华实验 外科杂志, 2001;12(18):72.
➢ 常华,严际慎,罗建飞,等.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改变的实验研究[J].肝 胆胰外科杂志, 2001;13(3):147-148.
个人简介
临床:从事普外临床18年,具备丰富的 专业理论及娴熟的外科操作技能,擅 长肝癌、胆管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肝内外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和胰腺 肿瘤等疾病的外科诊治,熟练掌握肝 叶/段切除及复杂胆道、胰十二肠切除 及腔镜微创等外科技术,累计完成各 类肝移植手术160余例。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
义[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
➢
常华,傅志仁,丁国善,等.肝硬化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 [J].中华
器官移植杂志,2007.
➢
常华,赵志军, 郑兰东,等.小鼠异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
志,2008.
➢
常华,郑兰东,李江琳,等.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伴左上肢巨大神经瘤性象皮病1例[J].
个人简介
科研:以第一作者先后在《中华肝胆外 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 华实验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6项科研项 目,获军、地科技成果奖3项,参与申 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教学:持续承担进修、实习学生及下级 医师的教学培训,曾在河南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承担3月教学
➢ 常华,严际慎,沈世强.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与胰腺炎症细胞的关系 [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2;14(2):82-84.
➢ 常华,严际慎,王平瑜,等.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与外周血浆TNF-α的 关系[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 14(4): 215-216,219.
➢ 常华,王平瑜,白雪峰,等.11例胆道术后T管脱管的临床分析[J].中华综合医 学,2002;3(2):183.
第 二 部 分
肝 胆 胰 脾 外 科 进 展
外科进展
肝脏外科
The newest progress of hepatic surgery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
解剖学:下腔静脉前间隙及肝短静脉的研究为肝脏血液回流及防止出血提供 了解剖学基础。入肝血流及其与胆道的关系、肝门板解剖、尾状叶解剖研究 使肝门部外科手术有了长足发展 生理、病理学及系统生物学:干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肝 组织器官工程为构建一个活的肝脏类器官经过体外培养后移植到体内替代肝 脏功能带来了希望。 肝脏相关细胞因子及基因 :细胞和转录因子与肝再生关系、多种致癌因素 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变异的关系及其机制;多种基因、酶和黏附分子等与肝 癌转移复发关系 诊断技术 影像技术: B超、螺旋CT、MRI、CTA、DSA等广泛应用 、术中B超在肝切 除术中普及、建立人体数字化肝脏可视模型,能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的空 间结构与三维关系,可选择任意路径和角度的切割平面进行虚拟切除,完成 切割段体积、表面积和中心坐标的三维测量,对指导临床手术有价值 实验室检测技术:组织配型、血药浓度;AFP、血浆p16启动子甲基化的检 测对肝癌的诊断 穿刺活检术:彩超或CT引导定位肝穿检查安全、诊断肝脏移植排斥 、深层 小肿块 定性
➢ 常华,王平瑜.创可贴取代手术切口皮肤缝合7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杂志,2002;9(4):260.
➢ 常华.术后近期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报告[J].临床军医杂志,2003; 31(5):128129.
➢ 常华,李学群,李康吾,等.早期应用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 和胰腺组织病变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4): 234-236.
学 位:临床型博士 专 业:肝外、肝移植 职 称:副主任医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 位:肝胆胰脾外科主任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
个人简介
教育与工作简历
1988.09---1993.07
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
1993.08---1997.08 普外临床工作4年
1997.09---2000.07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肝胆外科硕士
2000.08---2004.08 肝胆外科临床工作4年
2004.09---2007.09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全军器官移植中心.
肝外肝移植临床型博士
2007.10---2010.05 郑州市中心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
第 一 部 分
个 人 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