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第8卷第2期2017年4月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Vol.8 No.2

Apr.2017

?发展综述?doi:doi:10. 15908/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ki.cist.2017. 02. 002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李国华陆挺金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210007)

摘要:联合后勤保障已成为联合作战的焦点。首先,阐述了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体系,研究了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实施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及G CSS系统族,描 述了全球运输网(GTN)和联合全资产可视化(JTAV)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最后,给出了对 我军联合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后勤保障;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全球运输网;联合全资产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09X(2017)02-0005-10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s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becomes the focus of joint operation.Firstly,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expounded,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are studied.Then,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and GCSS family are presented.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and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are described.Fi-nally,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is given.

Key words:joint logistics support;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

〇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军事革命快速 深人推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军队着眼于联合作战、联合后勤保障的要求,大力深化完善联合后勤保障 机制和加速推进联合后勤保障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和增强后勤整体保障效益,如以美军为首发动 的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后 勤保障效率的成倍提升。尽管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后 的历次联合作战中后勤保障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均 有共性规律可循。深人研究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情况,对于指导我军联合后 勤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及联合后勤相关信息系统建 设、制定联合后勤保障相关规定、应对未来美军的军 事威胁,以及提升我军未来联合后勤保障能力具有 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

近年来,美军后勤着眼于基于网络的远程异域 和立体联合作战保障要求,着力提高军事和经济效 益,边打仗边改革,边运用边改进,不断深化完善联 合后勤保障体制。

收稿日期=2017-03-06

引用格式:李国华,陆挺,金鑫.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7,8(2):5-14.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 s[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7,8(2) : 5-14.

医疗协同信息管理平台方案

医院协同医疗信息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简介 景腾达远(南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一)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以实时互联共享方式开展协同医疗服务,降低协同医疗成本和能耗,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官兵与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官兵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满足医院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时协同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和节约医疗资源的需求;落实十八大和医改精神,促进医院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密切医院与其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联系,提高医院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加医院病源及病源的含金量,增加医院的收益。 二、项目创新点 (一)在区域内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协同医疗服务,实现区域内多医疗机构协同交叉、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使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官兵和人民群众就诊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方便官兵与人民群众,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二)将健康管理、协同诊断、转诊管理、预约服务、回访管理、医疗支援与协作、基层医疗机构医护培训管理等业务融合于一体化的协同医疗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与诊疗服务质量,使医院的诊疗服务更科学、更专业、更全面、更合理、更便捷,强化医院的软实力,全面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建设以协调医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提高协同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患者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院软实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子系统介绍 (一)信息共享基础平台 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建立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对庞大的健康档案库进行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尚未建立、标准尚未颁布时,我们采用消息中间件和XML技术以及独立的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作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与医疗信息交换网络互联的桥梁,便于日后实施与国家医疗信息交换网络的对接。 (二)协同诊断管理系统 1、协同医学影像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全员级Full-PACS、区域PACS、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协同三维临床诊断,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影像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2、协同医学检验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LIS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区域内样本委托检验及诊断。 3、协同病理与内窥镜工作站:基于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医院-其它医疗机构的区域病理与内窥镜诊断与咨询工作站,通过互联网实现协同医疗机构的病理与内窥镜的远程诊断与咨询服务。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班级:通信13-3班 姓名:崔红梅 学号:1306030302 指导教师:李新春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 绪论 光纤通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出现,光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十七传输容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光纤已经在很多场合取代了铜线而成为主要的传输媒介。无论电信骨干网还是以太网或是校园网乃至智能建筑内的综合布线系统,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光纤的存在。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新兴有线通信技术。它首先要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最后还原成原信号。图1-1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1-1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Fig1-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2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由于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使它也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在美国,早在80年代中期,先后计划的光纤军事应用项目就达400多项,这些项目包括固定设施通信网、战术通信系统、遥控侦察车辆和飞行器、光纤制导导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和设备链路、舰载光纤数据总线、反潜战网络、水声拖曳阵列、遥控深潜器、传感器和核试验等。这些项目陆续有报道取得了不同的进展。进入9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的军事应用继续受到美、欧等国军方的重视。在美国,三方光纤技术开发活动的计划项目分成五大部分:有源和无源光元件、传感器、辐射效应、点对点系统和网络系统。由三军光纤协调委员会进行组织,每年投资为5千万美元。在面向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在线协同系统概述

定义 在线协同系统是以自有产品和技术为核心,整合云计算、、移动数据等优势技术实现地,旨在为企业日常办公提供成熟、高效、完美地解决途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线协同系统特性 良好地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具有良好地通用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所有地功能实现和操作均基于浏览器方式,包括强大地后台管理维护和统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技术地领先性和前瞻性:系统各个平台均采用先进地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保证系统设计和开发上地领先性和长期地适用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良好地整体性和统一性:系统中采用地协议、信息格式、接口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各平台间在数据层和应用层地快速顺畅地数据交换,并在设计风格和管理界面等方面保持严格地统一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灵活流程定义:伙伴流程定义是审批模块最重要地功能之一.工作流作为一个信息载体,贯穿系统各大模块,成为枢纽中心,使得各项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并发挥各种资源及系统地最大效能.由于采用了电子化地方式处理工作流,与传统地操作模式相比,每个请求都被可靠地保存而不会丢失.请求一旦被创建,就会沿着预先定义好地流程被发送给相应阶段地相关负责人,无论是请求地处理还是信息地反馈都得以高效地进行.同时,完全电子化地工作流保证了各项业务运作地规范化和透明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智能消息引擎:智能消息引擎采用完善地消息提醒机制,利用消息提醒器实时监控系统发生地事件,及时提醒用户处理事务.以弹出即时提醒窗口形式为主,内容包括待办事项、通知公告、工作日程、会议通知、超时预警、数据报警、人员异动等.消息引擎是一个灵活地工作助手,使事务处理更加高效、迅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事务处理:平台事务管理模块事务处理主要用于:所有地非正式文件,如向上级请示报告、情况反映,领导对下级地任务分工及工作安排,不同业务部门往来交流等.主要分请示汇报、工作安排、部门沟通三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计划任务:事务管理模块计划任务主要用于:整合万年历、时钟等信息于一个界面,允许个人对任意日期、时间段设置个人日程安排、工作日志、去向及提醒内容.上级岗位可以通过此模块随时了解下属人员地工作情况,进行工作检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讯录:事务管理模块通讯录主要用于:按机构级别、部门等提供全部机关地通讯地址、各类办公电话、电子邮件、手机、家庭地址电话、论坛呢称等信息供查询使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服务分类 、个人办公 个人办公提供个性化地工作界面,方便用户处理日常地工作事务. ·通讯录:方便地建立个人通讯录信息,并提供分组、按姓氏索引,导入、导出等功能. ·个人考勤:可进行上下班登记、外出登记、请假登记、出差登记等,并自动生成考勤情况.·日程安排:可进行事务地编辑、安排个人日程,并可按日历形式快速地进行查看. ·工作日志:非常实用地记事工具,采用编辑器,并可提供查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个人文件柜:方便用户存放和管理自己地文件,提供文件夹建立、文件添加和修改、文档全文检索、文件和文件夹移动等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流程操作:电子化企业地工作流程,可执行流程申请提交、填写表单、上传附件、流程审批、协办、委办等操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个人设置:包括用户地个人资料编辑、讨论区个性化定义、系统登录密码设置等. . 企业管理 提供了极具价值地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规范企业对人、财、物等资源地管理.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第8卷第2期2017年4月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Vol.8 No.2 Apr.2017 ?发展综述?doi:doi:10. 15908/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ki.cist.2017. 02. 002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李国华陆挺金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210007) 摘要:联合后勤保障已成为联合作战的焦点。首先,阐述了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体系,研究了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实施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及G CSS系统族,描 述了全球运输网(GTN)和联合全资产可视化(JTAV)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最后,给出了对 我军联合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后勤保障;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全球运输网;联合全资产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09X(2017)02-0005-10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s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becomes the focus of joint operation.Firstly,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expounded,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07574938.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are studied.Then,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and GCSS family are presented.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and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are described.Fi-nally,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is given. Key words:joint logistics support;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 〇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军事革命快速 深人推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军队着眼于联合作战、联合后勤保障的要求,大力深化完善联合后勤保障 机制和加速推进联合后勤保障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和增强后勤整体保障效益,如以美军为首发动 的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后 勤保障效率的成倍提升。尽管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后 的历次联合作战中后勤保障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均 有共性规律可循。深人研究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情况,对于指导我军联合后 勤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及联合后勤相关信息系统建 设、制定联合后勤保障相关规定、应对未来美军的军 事威胁,以及提升我军未来联合后勤保障能力具有 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 近年来,美军后勤着眼于基于网络的远程异域 和立体联合作战保障要求,着力提高军事和经济效 益,边打仗边改革,边运用边改进,不断深化完善联 合后勤保障体制。 收稿日期=2017-03-06 引用格式:李国华,陆挺,金鑫.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7,8(2):5-14.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 s[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7,8(2) : 5-14.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技术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技术 mc21st: 战术协同通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张传庆:战术协同通信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统一指挥需要协同通信; (2)协同通信为信息战提供必要的传输手段; (3)协同通信是数字化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C4 I传输平台(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信息); (4)三军迫切需求通信、导航、识别、定位、数据分发功能; (5)我军协同通信最薄弱环节是战术协同通信,特别是无线通信协同、动中通协同、数据协同通信与外军差距大。 mc21st: 战术协同通信特点是什么? 张传庆: 三军协同通信系统重点论述战术协同通信,其特点如下: (1)面对电子战恶劣环境,要求协同通信系统/设备具有电子反对抗能力和高度

安全保密性。 (2)战术协同通信要求在运动中协同通信,同时体现系统/网络/用户的移动性,从而增大了战术协同通信的难度。 (3)面临前沿阵地,电磁环境污染严重,要求战术协同通信具有制电磁频谱权。(4)战术协同难度在于无线通信协同,要求系统/网络具有抗干扰性,电磁兼容性,安全保密性、网络重建性、网络扩容性、网络顽存性。 mc21st: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张传庆: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综合抗干扰技术:采用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方式来提高通信网络抗毁性。 集中控制方式,可提供多址多路通信体制,为无线用户多信道无线接入提供入系统条件。它具有集中控制能力,与战术指挥所相结合,能完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使命。 分布式控制具有网络自组织、自恢复能力,其优点是网络的顽存性和抗毁性强,适用于机动部队运动中通信。 战术通信网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取所长,将大大地提高战术通信网的抗干扰能力和网络的顽存性和抗毁性。 (2). 网络动态拓朴结构及网络的智能管理: 网络不同拓扑结构,直接影响网络的顽存性。栅格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网络顽存性。自动探测网络拓朴结构信息,自动执行有效的控制方式,自动路由选择,自动适应动态网络拓扑,结合网络智能管理是提高战术通信网自组织、自恢复能力,增强网络抗毁性、顽存性的一种手段。 (3).提高网络间无线链路抗干扰能力:提高网络间无线链路的抗干扰能力,将增强通信网络的顽存性。 网络间无线链路常用微波接力机,为提高其抗干扰能力需采用如下ECCM手段: ① 全码分多址技术; ② 自适应功率控制; ② 采用跳频或直扩或跳/扩混合抗干扰技术; ④ 自适应调零技术; ⑥ 前向纠错技术; mc21st:系统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张传庆: 系统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课程

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辆(集结转运篇)

打仗打的是后勤,尤其是如今这种高技术新装备主导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度极高,后勤保障的规模也是空前强大。由于这里是汽车门户站的主题博客,所以就不探讨与后勤建设相关的理论话题,只是就图说话,看看美军在这场号称“万亿美元战争”中的后勤车辆应用。??? 国内及海外集结:仗是肯定要打的,这一点在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就已经成为事实,开战的时间全由美军的武力集结为时间点,战争时间表在后勤运输部队发车的那一天就已然存在了,尤其是当2003年2月位于卡塔尔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竣工,如果除了那些被控制的媒体混淆视听之外还有谁在期待避免战争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当美军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准备,并全面动员了大型海外基地的装备物资储备,算得上是一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武力投送行动。除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之外,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科威特和沙特的基地转运,日夜不歇。 战略转运:美军投送驻扎在本土和欧洲的地面作战部队,动用了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的海军“预置船队”,大量的海军预置船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基地,大西洋储运站等等不同的码头出发奔向海湾地区。

美国海军的预置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专事车辆运输的是大型中速滚装船,下图就是满载出发的USNS Gilliland号(舷号T-AKR 298),可以同时载运近千台各类车辆。 由于美军对战时后勤保障提出了“即时后勤”“精确后勤”的概念,因此对各类后勤车辆的需求极大,据统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有70%以上由地面运输完成,因此在战略转运初期,大量轮式车辆是海运的首选。下图就是排满了后勤车辆的运输船上层前甲板。

08-系统切换方案电子教案

系统切换方案2014年10月23日

工程名称:鲁山县中医院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建设单位:鲁山县中医院 承建单位:河南省新星科技有限公司

导读 经项目组与院方各位领导协商,系统正式切换时间拟定为2014年10月23日21时00分。为保证系统切换顺利进行,且医院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特将整个切换过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系统切换前准备阶段 ●系统切换与数据迁移阶段 ●系统切换后适应阶段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项目实施经验,对本项目各阶段风险预测及对策体现在本方案第4部分:风险预测及控制。对本项目系统切换人力资源配备情况体现在本方案第5部分:系统切换人员分工安排。 1.系统切换方案准备阶段 1.1.工作任务 1.1.1.结合院方对旧系统下的数据迁移要求,通过跟踪工具,设计切换方案。完 成基础数据的部分迁移工作。节省切换时间,确保一次性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成功。 1.1. 2.医院工作模式的确定,基础数据的维护核对(如药典、收费项目等)。

1.2.时间安排 2014年10月23日至2014年10月24日 1.3.注意事项 院方提供的各种基础数据必需准确及时,数据维护完后必需经院方签字确认。 1.4.各部门切换具体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1.4.1.门诊收费子系统 1.4.1.1.2014年10月23日21:00前,既老系统停止运行前,各收费员必须 做“日结算”,并将老系统中需要打印的报表打印保存。 1.4.1. 2.2014年10月23日21:00至2014年10月24日08:00期间,门 诊病人划价、交费暂时由手工处理,新系统切换成功后,将此期间的手 工数据录入电脑既可以。 1.4.1.3.2014年10月23日21:00至2014年10月24日08:00期间,门 诊收费更换两台划价机器。 1.4.1.4.系统切换之前对于病人在老系统中发生的费用退费问题,建议切换前理 清,切换后不再牵扯老系统中病人费用问题。 1.4.1.5.由医院对三级收费项目、四级明细收费项目、二级财务归类项目、门诊 科室名称、门诊医生名称审核并签字认可。 1.4.1.6.系统切换前新系统关于农合病人收费问题进行测试。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 概述美军后勤保障的若干方面 ?涵盖后勤作业的权力和职责 ?提供后勤原则和设想 ?讨论后勤计划 ?提出战区级的后勤建议 总体后勤概述 后勤是在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计划与执行工程、运输与持续保障、以及作战部队的重组和重新部署的过程。 后勤学在安排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的动员和部署,支持地区作战司令官雇用概念的同时,还与战区内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持续保障有关。军队对敌人施加的相对战斗力受到一个国家在军事行动范围内计划、获得以及运输部队和物资到需要的请领点的能力限制。 后勤职能包括:补给、维修、运输、土木工程、卫生勤务和其它勤务。 补给是指采购、管理、接收、储存和发放部队需要的物资。维修是指保持物资处于可用状态或者升级它的能力的各种行动。运输是指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最终目的地。土木工程提供设施、公路、公用设施和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业、维修、损坏修理以及重组。卫生勤务包括医疗后送、住院治疗、卫勤保障、卫生检验勤务、血液管理、矢量控制、医疗预防勤务、兽医勤务和牙医勤务。其它勤务是由勤务人员和后勤界提供的对于部队保障非常重要的非物资保障活动。作战司令官应该仔细考虑以上每个职能领域在联合战区后勤过程的四个元素:采购与承包、配送、持续保障、以及配置和处理。 联合战区后勤的职责 作战司令官行使对后勤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对后勤指导权的行使是指对下级指挥官发放命令。作战司令官对指定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指挥权限)。指挥权限包括对后勤的指导权、作战司令官独有的在战区内转移后勤资源的权力。指导权保证批准的作战计划有效执行、行动效果与节约以及对不必要设施的重复和重叠职能的阻止和消除。它还提高了行动的同步性,在保障作战司令官的各(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创造了凝聚力。 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执行。 后勤职能的贯彻和执行仍然是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的职责。 军种提供自身的后勤保障。 每个军种负责自身部队的后勤保障,除非后勤保障是与国家机构或联军之间的协议提供,或者由军种间无偿的相互支援,联勤或跨军种服务提供。 作战司令官确定保障顺序。 作战司令官将检查(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的需求,通过核定的预有准备的和危机行动计划程序来确定保障顺序,以便有效地使用补给品、设施、机动物资和人员。 下级联合部队通常利用单一军种后勤保障渠道。 作战司令部下级部队的后勤职责将利用单一军种指挥渠道,除非是指定作战司令部下级部队的当局或国防部长特别指示;或者军种间无偿的相互支援,联勤或跨军种服务,或军种间的协议和程序提供其它职责;或者地区作战司令官给予一个下级联合部队司令官在他的联合作战区域内对通用保障能力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协调(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的补给保障。 作战司令官负责分配重要物资,在(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协调补给保障,确定建立储备率以及核定战区储存标准。 (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负责他们自身部队的后勤保障。 (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通过作战司令官的职责和权力,负责他们部队的后勤保障和与有关司令部直接交涉所有关于补给的事宜。 多国(盟军或联军)部队经常需要一些高于他们建制能力的补给。 虽然国家最终也要为他们自身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但是国家参与保障自身部队的能力在多国(盟军或联军)行动中会有很大的变化。大量的非建制保障可能由承包商、东道国、或其他参与国家提供,但是那样的后勤需求必须在计划阶段就确认。一定要考虑到盟军或联军伙伴后勤保障多国行动的能力,因为他们可能既是后勤保障的来源,也会带来相互冲突的后勤保障需求。作战司令官必须适应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协商、达成和综合采购与跨军种服务协议,以及危机时执行联合执行规划。

指挥信息系统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

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三、发展历程

信息管理系统之系统转换

6.4信息系统的转换 6.4.1数据转换前的准备 系统转换前,要做好转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组织结构准备、人员准备、数据准备和文档准备。 1.组织结构准备 为使系统转换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管理。组织建立专门机构,并明确权力和职责,落实各项工作的分工,使系统的转换工作能够有序地顺利进行。 2.人员准备 对系统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是系统投入应用的重要前提。所以在系统转换之前要做好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些人员包括管理决策人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员。 对管理决策人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培训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决策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能做什么,子系统有什么功能、是怎么工作的,系统能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哪些信息等;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是在系统操作使用层面上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相关功能子系统的操作使用等;对系统管理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系统运行安全与数据备份等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技能。 3.数据准备 除了能做好组织结构准备和人员培训以外,最重要的而且工作量最大的是数据准备工作。数据准备是指按照系统分析所规定的内容,组织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数据。在数据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准备工作要科学化,首先企业需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在具体收集准备数据时, 方法要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 ●收集数据的计量工具、计量方法和数据采集渠道及程序都应固定化、程序化; ●各类统计和数据采集报表要标准化、规范化。 4.文档准备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文档,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说明书等,在系统转换之前,这些文档应当移交给用户,以便于用户对系统的理解、使用和维护。 6.4.2 系统转换 新系统试运行成功后,就可以再某一时刻进行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所谓系统转换是指由旧的系统向新的系统切换,此时新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同时旧系统停止运行。 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方式主要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盒分段转换3种方式。 1.直接转换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本文分析了外军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装备保障特点,以及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发展变化,并探讨了其对我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启示 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联合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态。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多个军兵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多维空间广泛实施的非线性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对参战诸军兵种部队及其他作战力量实施的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是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保持、增强及再生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进程与结局。 1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保障对其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以超前预置为要求,保障准备快速周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美军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到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陆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预置了5个旅的装备,空军储备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三是快速实施物资投送,增强保障的时效性。由于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区资源匮乏,为解决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美军除了依托其在海外的大型基地实施就近保障外,充分协调海空运输力量,加快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的输送。 1.2 以平战结合为重点,注重装备保障建设 一是注重装备研制的保障性研究。美军装备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同时,其模块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设计,也为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奠定了非常便利的基础。二是注重对现有装备的现代化的改进。海湾战争后,美陆军为适应数字化部队建设要求,对其装备的M1Al系列主战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先后发展了M1A2和MlA2 SEP型,这些措施增强了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三是注重保障力量实战化训练。在伊拉克战争前,美军针对伊拉克的地理环境,在科威特和卡塔尔美军基地建立了实地战场仿真环境(阿拉伯堡垒),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48《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数字化战场 在战场上,定位和跟踪友军/ 敌军的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战 争迷雾”。现在,美国陆军联合作战 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PM JBC-P) 计划将改进后的美国陆军蓝军跟踪 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蓝军跟踪系统(FBCB2/ BFT)投入战场使用。被称作“联合 能力释放”(JCR)的新技术确保了 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及 改进后勤保障能力工作的落实。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 平台项目管理部已经实现了卫星信 道转移的大面积卫星覆盖,为各系 统提供直接通信服务和增加信息流, 可大大增强作战及训练环境下的灵 活性,同时还可节省资金。 由于当今美国政府财力有限,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 理部不仅要为战场上的士兵们提供 较好的产品服务,而且还要实现现 代化勤务部队的效能提高及成本降 低。统一合并勤务部队意味着,至 少截至2016财年可为美国陆军节约 费用2.76亿美元。 “两步走” “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是美国 陆军通信能力改进“两步走”的第 一步,其对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 至关重要,是士兵们赖以感知战场 态势和进行战斗指挥与控制的根本。 改进后,该战术通信网络系统包括 计算机、全球定位装备及通信设备, 它们联合为战术级指挥员提供接近 实时的战场信息。而在各种车辆中 的士兵则可标定和跟踪敌方和己方 部队的位置及相关目标,同时也可 交换信息。 将运动跟踪系统(MTS)集成 到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系列系 统中,以此提高态势感知能力,这是 由美国陆军进行的诸多改进内容之 一。MTS分为车载或非车载控制站 配置,用来跟踪后勤编队,其具有无 线电频率识别能力,可对运送中的关 键物资实施接近实时的监控。 两份关键性的合并决议备忘 录的签署为美国陆军将上述两个 类似技术系统集成到一起奠定了基 础。2006年,美国陆军提出采用 FBCB2/BFT以取代MTS。2010年, 由美国陆军指挥、控制与通信战术 项目管理办公室(P E O C3T)牵头 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提出将MTS办 公室从美国陆军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美国陆军对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联合能力 释放”软件。 2012年11月9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的网络集成鉴定13.1中,美 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的一名士兵使用“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我军后勤采购与美军采办的比较与启示

我军后勤采购与美军采办的比较与启示 (2009-03-27 18:30:23) 转载 分类:军队物资采购 标签: 军事采购 法规制度 军队物资 电子化采购 后勤 美国 军事 (本文是博主近期完成的研究课题之一,并在《军队采购与物流》发表,现供博友浏览,未经允许不能挪作它用。) 我军后勤采购是指除武器和常规装备以外的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近年来,军队后勤采购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构建了总部、大单位、军以下部队三级采购组织管理体制,实行了“分段管理”,不断扩大了集中采购规模,取得显著军事经济效益,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手段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军队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带有根本性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亟待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后勤采购制度,逐步实现采购管理科学化、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保障信息化,全面推进后勤采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军和美军采购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作了一些启示性思考。 启示之一:必须健全体系完整的后勤采购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军事采购法规制度,为采购行业建设与管理提供完善的法规依据,从而有效规范采购主体行为和采购活动,实现军事采购工作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是军事采购领域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美军采办法规体系层次清晰、体系完整 美军采办现行的法规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指令、 指示等,上层法规效力高于下层,当不同层次的法规相抵触时,以上层法规为准。法律方面:直接的军队采办法律有11部,为国防采办及改革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其中,《武装部队采办法》为美国三军和国防后勤局管理采购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军事采购的基本政策和程序。条例方面:为落实法律条款的要求,国防部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比如,根据《武装部队采购法》制定了《国防采办条例》,该条例与政府采办条例合并为《联邦采办条例》,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国防采办政策、规则和实施程序等。规范性文件方面:国防部对国防采办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采办的具体行为进行了详细规范。主要有《美国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国防采办系统》等;有关采办管理部门还制定了大量规则、细则和具体标准等。美军采办法规体系纵向层次清晰,横向上体系全面、门类齐全,国防采办法规内容十分具体,囊括了国防采办相关的组织体系、规划计划、合同管理、经费管理、采办队伍、国防设施等。但在执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采办项目立项时,不同利益的组织或部门常常分别依据多种多样的法规条款打口水仗;另外,由于程序和具体标准过于琐碎,增加了操作难度,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美军采办法规制度体系简图详见附件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