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根雕雅石艺术
根雕中的文人盆景艺术

根雕中的文人盆景艺术根雕,是一种传统的中式文化艺术形式,以木料、树根等为材料,通过精细的雕刻技术和艺术处理,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
根雕文人盆景艺术,就是将根雕与盆景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盆景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根雕中的文人盆景艺术。
文人盆景,指的是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盆景。
传统文人盆景主要以山水、园林、宅院等为主题,常常在盆景中加入古代文人雅士的摆设,如古琴、书籍、笔墨等,表现出中国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诠释。
而根雕文人盆景,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入根雕元素,使盆景更加生动、逼真,充满了艺术性和文化性。
根雕作品的材料往往来自树干、树根、花草等自然材料,表现出天然的美感。
根雕技艺独特,以精细的刻刀技艺雕刻出各种形态、姿态的动物、植物、人物等。
在根雕中加入自然生态景观,使盆景中的景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这也是根雕中的文人盆景艺术魅力所在。
根雕文人盆景作品常常通过设计和制作结合,达到艺术和技术的统一。
设计师根据盆景的主题和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树根和盆子,进行制作和雕刻。
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盆景的规模、形式、比例等等。
通过刻刀、刮刀、电动切割机等工具对树根进行精细雕刻,修整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态。
精心设计适合的盆架、路灯等摆件,增强盆景的文化氛围,体现出中式礼仪文化的精髓。
根雕文人盆景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同时,根雕文人盆景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作品的制作需要大量精力和心思,相当于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代表了制作者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小学美术《根雕》教案

(3)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根雕作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根材的形状和线条,运用刻、雕、磨等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根雕作品。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2.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提高课堂实践环节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根雕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在我国的发展。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根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美感。
举例:介绍根雕起源于我国古代,以自然根材为基础,巧妙利用其形态进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掌握根雕作品的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根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根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从树根中发掘美的元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根雕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出具有美感的根雕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根雕创作实践的结果。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根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树木的根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根雕艺术的奥秘。
根艺之形、质、色、纹、韵

根艺之形、质、色、纹、韵邱木旺根艺是以树根(包括树干、树瘤、枯木、竹根)为主要材料,通过人工加工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根艺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同于绘画和木雕,可以先立意再创作,而根艺必须顺应原材料的基本形态去设计、去加工制作。
它和赏石相似,同样讲究形、质、色、纹、韵。
形,是根材的基本形态。
天然根材因长期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质条件等外来因素的破坏),使其出现疤、节、瘤、皱、怪等千姿百态的变化,它的多变性、生动性、残缺性、雅拙性正是我们制作根艺作品最可贵、最需要的要素。
制作者要在那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根料中,在朦胧、粗旷而生动的天然形象中,靠自己去识别、去构思,利用它最形象、最奇特的外形,创作出各种人物、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等,突出它“天然成趣”,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
质,是根材的质地坚硬度。
如藤科与小乔木、灌木木质,就差别很大,前者木质松软,塑形容易,后者材质坚硬,干燥后就不容易塑形。
山杜鹃、雀梅、紫薇、赤楠、九里香、油茶等根材木质坚实、致密、比重大,是制作根艺的上好材料。
色,是指根材的天然色泽。
色彩对根艺作品有着协调作用,需要突出木质纹理、天然皱纹的根艺作品就要充分利用它的天然色彩。
如:山杜鹃、九里香木质细腻洁白,紫薇坚硬,色红而有光泽,赤楠、雀梅浅灰赤褐色,经根艺作品增添柔和明快之感。
纹,是根材表面的木质纹理和天然的皱纹。
根材本身有着各种图形和线条,规则和不规则地分布在根内层和外层,如脉纹、蛀纹、裂纹、痕纹,这些纹理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在生长期间虫蛀或外力伤残所形成的纹理及痕迹,将树根去皮后纹路更清晰美观,利用它表现人物作品的毛发、衣服花纹、动物羽毛等更显得生动自然。
韵,是指根艺的自然美和生动性,体现根艺作品的形象和气质,一方面综合根艺形、质、色、纹,一方面品味作品的动律、神韵。
一件作品如果单有形无神,有物无韵,人物表情就会痴呆刻板,飞禽走兽作品就会缺乏生机,变得毫无神韵,所以一件好作品,除了形、质、色、纹美之外,更要“形神兼备”,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
广东阳春藏家推介

广东阳春藏家推介1995年就开始玩石的肖传锋,可谓“石圈”中的先行者。
早在国内玩石氛围还不太浓厚的时候,肖传锋便开始了各地的“寻石之旅”,收回的石头自己清洗,自己配座,这样的“先知先觉”,也使他拥有了不少好石头。
肖传锋以石为业,跑产地、跑石展是他的“必修课”。
2009年昆明展会他带去的106块奇石一售而空,如此好的销售业绩,也只有“大家”才能做到吧。
拥有十多年玩石经验的肖传锋不仅是一个石商,也是一名专业的奇石鉴赏家。
他的收藏虽然不多,但件件可称为精品,曾经有许多买家出天价想购得他一方奇石,都被他婉拒了。
现在,肖传锋一个月几乎要出手两三百块石头,虽然也会心疼,但是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他希望将自己的孔雀石、黄蜡石展示给更多的人,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对于许多老石友来说,陈越算是一名“新手”,虽说刚刚进入石头圈,但对古玩、收藏之类很是喜欢,这为他结缘奇石打下了基础。
一次偶然的下乡机会,他遇见了这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奇石,就是这块《霸王别姬》,开启了他的奇石之旅。
对于色彩艳丽、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雅石,陈越总是爱不释手。
自从玩石以来,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不少,心也慢慢静了下来,品茗赏石,这份悠然自得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吧!一次故宫,一次澳门,两次游览经历,让严建宏深深爱上了奇石,那时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之后,他踏遍各产地、山川溪流寻石捡石,跑展会销售奇石。
他涉猎的石种虽多,但对孔雀石和黄蜡石情有独钟,且销售情况良好。
谈及资源的问题,严建宏更多的希望人们珍惜、保护现有的资源。
由根雕、木座到奇石,二十多年的藏石、玩石经验,严建宏不仅仅成为一名石商,更多的是一名奇石文化的“传道士”,每到一处,他都抱着“以石会友”的交流心态,希望更多人融入石圈。
他说,每一块石头都有一首诗,都是一幅画,石头即大自然的缩影。
严建宏将这种缩影深深映在心里,随之而来的则是心灵的升华和意境的深邃,高远,博大……罗文安,从1988年开始就喜欢上了阳春产的孔雀石,从此为它痴迷。
风俗文化介绍(阳春)

放进木蒸笼, 高温蒸煮30分钟以上
将佐料加入饼状面团中, 揉搓成小面团。 使用木模板压制面团成型
11
马水桔产于阳春市马水镇而得名,是广东阳春市传统 名产水果,以其形美、色艳、皮薄、化渣、少核、汁 多及清甜芳香, 清热润肺,利水去湿,深受国内外人 士的喜爱,被称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
12
3
卖烟草丝的,手中的那条棍就是吸烟器 卖牛肉的,整个牛头摆出来, 可见,童叟无欺啊! 塘猪仔 卖鸡
4
阳春市合水高流墟 ,被人们称为怪墟。 一怪,墟期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端午节前的农历五月初四,相沿习俗千年余之久。 二怪,墟市出卖的,主要是竹木器制品。 三怪,人们购得竹木器产品就拿到高流河中浸泡,永不会虫蛀。 相传这一怪墟是为纪念县千总剿匪功德演变而来,经久不衰。 据调查该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其历史渊源可要追溯到公元558年(陈永定二年),为当今世上最老古墟。 物 美 价 廉 的 手 工 竹 制 品
5
环保且实用的竹椅
市民在挑选好的பைடு நூலகம்制品
高流河中浸泡竹品
6
罗水县古城遗址,位于阳春八甲镇罗城水另坡围塘村。 罗水古城,原来是个土城,建筑在罗水河边的一个小山岗上。 城址坐西向东,方圆面积约占35亩,原来护城河痕迹较为明显, 长370米,宽17米,深1.5米,现成为一口口鱼塘, 当地群众故把现在村庄称“围塘村”。 因年代久远,土城基和城址内的规模及建筑物,均已湮没。 古砖和布纹瓦遍地皆是,目前仅见“黄氏宗祠”和农民房屋建造在城址上。
9
风筝界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之说. 阳江风筝大致可分灵芝、龙(蜈蚣)、花草鸟兽、串类和广告类等五种。各 种的大小色样繁多,精品不少。 “灵芝”风筝取材于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子盗灵芝草为救许仙的故事。 “灵芝”风筝结构严谨、合理,造型呈椭圆形,是国内唯一不带尾巴的“板 子类风筝” 阳江活龙“百足风筝”,属龙类风筝。 换接上龙头, 即可变成“龙”风筝。 “百足风筝”制作形态逼真,凌空的“百足”头、身、 爪均伸展自如,前伸 后缩,左缠右绕,摇头摆尾, 上下翻滚,还能表演“龙吐珠”、“戏鞭炮”、 “龙头吐火”等特技。
广东地方史作业

关于阳春根雕艺术的考察摘要根雕艺术是用树根作素材,通过雕刻制作成艺术品,有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之巧夺天工,形成自然美和艺术美之独特风韵,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皅。
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
而阳春市是我国根雕艺术之乡。
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形态各异的雅石,2万多人从事根雕雅石活动,先后参加省、阳江市、全国或国际大型展览230多次,获奖609个。
本文从阳春的地理位置出发,通过考察阳春根雕的地位和发展历程,以及它的制作工序,探讨了阳春根雕的价值及市场发展前景。
关键词阳春根雕;制作工序;价值;发展前景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凭借根雕雅石文化艺术的雄厚实力,阳春市被称为广东省民族文化艺术(根雕艺术)之乡。
阳春根雕艺术的出现有其地理因素,在考察阳春根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制作工序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它的价值,并以此来探讨根雕艺术的发展前景。
一、阳春根雕的地位1.阳春概况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
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带,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漠阳江中上游。
全市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级市,总人口109.25万,汉族人口居多,瑶、壮等少数民族约1万人。
管辖1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地春城。
阳春资源丰富。
全市森林覆盖率59.2%,有650多种野生植物、1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茶木鹃、猪血木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
阳春是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根雕雅石)之乡、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市。
阳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百万人民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文明富裕、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
2.阳春根雕地位阳春根雕文化事业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已有大户人家雕制树根宫灯、人物、几架等,这类艺术一直得到今人的传承。
根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根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根雕艺术的关注和喜爱程度日益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参加了根雕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我收获颇丰,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根雕艺术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根雕,顾名思义,是以树根为材料,通过雕刻、打磨、抛光等工艺,将树根的自然形态与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根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自然之美根雕艺术以自然为师,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自然之美。
在根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2. 造型之美根雕艺术讲究造型之美,通过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将树根的形态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创作出一件件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造型各异,形态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技艺之美根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艺,涉及雕刻、打磨、抛光等多个环节。
艺术家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树根的纹理、质感、色泽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
二、根雕制作过程通过实践,我了解了根雕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材、设计、雕刻、打磨、抛光等环节。
1. 选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材时要考虑树根的质地、纹理、形状等因素,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2. 设计设计是根雕制作的灵魂,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形态。
设计师要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3. 雕刻雕刻是根雕制作的核心环节,要求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艺。
在雕刻过程中,要遵循“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的原则,逐步完成作品的造型。
4. 打磨打磨是根雕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提高作品的光泽度和手感。
打磨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砂纸,遵循一定的顺序和力度,确保作品表面光滑细腻。
根雕艺术的心灵疗愈与艺术治疗效果

根雕艺术的心灵疗愈与艺术治疗效果根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它以技艺精湛的手艺雕刻出的树根、树干等植物材质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
除了其艺术表现力,根雕艺术还被人们发现具有心灵疗愈和艺术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根雕艺术对心智健康的影响,以及其在艺术治疗中的应用。
首先,根雕艺术被认为具有心灵疗愈的效果。
传统的根雕作品以树根、树干等为材质,线条纹理自然流畅,融合了自然界的美感。
这些自然元素给予人们一种平静、宁静的感受,能够缓解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
在观赏根雕作品时,人们通常会沉浸在其中,融入到作品所营造出的景象中。
这种通过与自然亲近的体验能够让人们暂时抛却烦忧,放松心情,达到一种疗愈的效果。
根雕艺术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雕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方式,如仿生、抽象等。
观赏根雕作品时,人们会被作品中富含的符号、意象所吸引,不断探索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这种参与性的观赏体验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人们从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此外,根雕艺术还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治疗的手段,用于心理健康的治疗和康复。
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根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根雕创作,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融入到作品中,达到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同时,根雕作品的观看也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来理解和关注他人的心理需求。
在艺术治疗领域,根雕艺术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
根雕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从雕刻的准备和处理到最后的雕琢和上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艺术家精确的操作和专注的心态。
这种专注和投入可以让个体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调节,改变负面情绪状态。
同时,根雕制作的过程也需借助工具如刀具等,因此其亦具有一定的体力活动,更多元化的刺激方式也有助于对人们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故乡阳春
阳春根雕雅石艺术
阳春的根雕雅石艺术源远流长。
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形态各异的雅石,2万多人从事根雕雅石活动,先后参加省、阳江市、全国或国际大型展览230多次,获奖609个。
凭借根雕雅石文化艺术的雄厚实力,阳春最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春的根雕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得益于一批根雕爱好者辛勤汗水的浇灌。
廖正炎、张英祥、邹基友、刘文枢、黎新恺、王建容等成为根雕艺术的佼佼者。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根艺作品在爱好者的培育下有了新的突破,廖正炎的根艺书法和刘文枢的根书、根画问世,更增添了根艺新颖的品类。
1988年廖正炎的根书、根艺品参加珠海民魁陶艺根艺展览;1991年参加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办的“中华百绝”展出,他的根艺作品响誉羊城,轰动海内外;1991年,廖正炎、张英祥等8人的根雕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媒体大力宣传,这次展览为今后根雕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4月,廖正炎、张英祥、邹基友、刘文枢等4人选送48件根书、雅石作品,组团赴广州参加“首届广东省雅石根艺珍品展览会”暨“广东省盆景协会雅石根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通过参展,阳春的根艺雅石在省内业界引起极大反响,推动了根石文化的健康发展。
1994年12月,我市成立了“阳春市根书雅石协会”。
近年来,协会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根艺雅石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会员150多人,从事根石活动人员达2万多人。
如今,根艺雅石成为颇具特色的强项品牌产品,销量遍及全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地。
近年来,协会会员和根石爱好者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国际或全国各地举办的博览会,每年参加展览达20多人,获奖600余个。
其中国际级106个,国家级196个,金牌总数106个,国际特别金奖2个。
阳春的根雕雅石艺术誉满神州,被行家称为“全国根艺大户”,根艺书法被誉为“华夏一绝”、“天下一绝”。
阳春孔雀石被誉为“南国明珠”和“中华瑰宝”。
1998年2月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根雕雅石艺术)之乡”荣誉称号;1994年4月和2003年12月分别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单位”、“中国孔雀石之乡”称号。
阳春主要雅石资源有:孔雀石、黄蜡石、彩蜡石、青石等。
根雕呢是一种艺术,它是利用各种乔木、灌木及竹、藤等废根为原料进行适当的修整或雕琢而成。
阳春的根雕雅石主要集中在两条街,一是阳春的一中奇石街,二是阳春东湖的求知路。
此外在阳春公路局首层还有一家较大型的神州奇石馆。
一中奇石街和东湖求知路,摆卖根雕雅石的商铺共有百余家,配座店铺十余家。
主要经营阳春产孔雀石、蜡石还有其他全国各地石种。
一中奇石街大概于2001年形成规模,为更多外地石商、石友所熟悉。
“孔雀石博物馆”、“乐石苑”、“允石轩”、“醉石斋”、“孔雀石屋”等都值得一去。
一中奇石街
孔雀石博物馆
财源滚滚(孔雀石)
九天银河(孔雀石)
绿林春梦(孔雀石)
乐石苑
乐石苑内根雕(右上角名“龙”,左边名“鹰”,中间为根书“寿”字)
允石轩
求知路奇石街于2010年建成,较一中奇石街更具规模,商铺更多,其中奇石比较多的石店有“自然磊落奇石馆”、“山河奇石坊”、“石趣缘”和根雕较多的“盛世鼎藏”等。
其次,在此路的奇石配座商铺也较多。
东湖求知路
自然磊落奇石馆
自然磊落馆内
山河奇石坊
山河奇石坊内
石趣缘
盛世鼎藏
盛世鼎藏内根雕---老虎
配座工作坊
神州奇石馆座落在春州大道与城东大道的交界处,展馆面积700㎡,石块千数以上。
展馆藏有蜡石、孔雀石以及大化石、玛瑙石、灵璧石等20多种全国各地的奇石,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数量最多的阳春黄蜡石、阳春孔雀石,其中最大的黄蜡石就重达10多吨,而孔雀石就不乏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神州奇石馆
如何鉴别奇石精品
金玉满堂(黄蜡石)
迎客松(混蜡石)
国宝熊猫(彩蜡石)
始祖(头发石)
好了,关于阳春的根雕雅石的三个集中地就说到此。
下面我想再谈一谈阳春根雕的领军人物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阳春廖正炎不是阳春根雕的原初创造者,阳春根雕的传承者另有其人。
但廖正炎的根雕制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进了更多的艺术技巧,开发了更多的艺术类别,因而其名气也更为宽泛了一点。
事实上,岭南电视台在根雕开播的推广中,廖是最早一批以民间艺人的角色走进传媒之中的,所谓莹屏有影,报纸有名,电台有声等典型的宣传阵容,廖正炎的确是最先的主角。
他几乎以一名代言人式的符号化标签出现在阳春根雕的前沿阵线,使人不谈根雕则矣,一谈根雕就走不出他的影子。
在根雕这一块,他是元老。
除他之外刘文枢也是根雕中有影响之人。
他们的代表作见下。
北京奥运马到功成(根书,寥正炎作品)
寿比南山寿福如东海(根书,寥正炎作品)
笑古笑今佛容天容地(根书,刘文枢作品)
女娲补天(根雕,刘文枢作品)
目前阳春的根雕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把艺术与实用融为了一体,把树根雕琢成茶几和沙发椅,既可使用又可欣赏,一举两得,很受市场欢迎。
全套几与椅
单张长椅
好了,阳春的根雕雅石艺术,想在少少的一篇文章里,把它全都囊括是不可能的,在此只能有选择地作一些介绍而已,正所谓言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