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酱自制全攻略

合集下载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东北大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主要用于烹饪、烤肉、涮火锅等,具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口感丰满的特点。

以下是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主要材料:
1.豆饼:一般为黄豆、绿豆等食用豆类加工而成的固态豆制品。

2.盐:食用盐。

3.生姜:鲜姜。

4.大蒜:鲜蒜。

5.辣椒粉:由干辣椒制成的辣椒粉末。

制作方法:
1.准备一定数量的黄豆或绿豆,洗净后浸泡12个小时以上,或用热水浸泡4个小时以上,直至微微发出较浓的瓜子味和小苗味。

2.将泡好的黄豆或绿豆用大锅煮熟,捞出晾凉,再用石磨或者豆浆机制成豆浆。

3.将豆浆煮沸后,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盐,继续搅拌均匀。

4.将煮沸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熬煮3小时左右,至豆浆颜色由白变为深棕色,粘稠起泡,味醇香浓。

5.在熬煮的过程中,将生姜、大蒜剁碎成蓉状,再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和盐,搅拌均匀后加入豆酱中搅拌。

6.接着,将豆酱分装到盆中,压实并在顶部覆盖一层凝固后的油,然后将盆直接放到阳光下,晾晒20天左右,直至完全风干并形成黑褐色块状的豆酱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豆酱制作需要长时间熬煮,需要不断地搅拌,以防止糊底和糊锅。

另外,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暴晒和雨淋,以免影响口感和品质。

以上就是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北大酱制作

东北大酱制作
以后每天打扒,你都会发现酱的颜色在变,由开始发黑、黑黄、到酱黄,味道由酱引子味,慢慢变成一打开酱 缸老远就能闻到醇厚的豆香,恨不得喝上一口。
经过一个月,酱发好了,脏东西也撇净了,每天都可以尽情地品尝啦,但可不能多吃呦!
怎么样,乡做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正月煮黄豆,煮到拿一粒用手一捻,面乎了就行,这时候汤没了,豆也面乎了,再用铰肉机把豆铰碎,用手把湿豆面垛成长方块,再用纸包好,存放在比较暖和地方就可以了。按老家的习惯,等到阴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下酱的日子。提前把水烧开倒进缸里,水的多少根据放豆多少而定,按1斤豆5两盐的比例把盐放缸里化开凉凉待用。把酱块洗干净、晾干、掰开,油汪汪的酱香味扑鼻而来,这就证明酱块隔好了,再用刀把它切成小块,之后放到缸里用布蒙住。以后每天早晚打两次扒,每次不少于600下,使酱上下翻滚,温度一样,然后用小勺往外撇末子。刚开始还要不停地用手把小块儿捏碎,过筛子。对了,忘交待什么是酱扒子啦,拿一块1·5厘米厚的木板,根据缸的大小锯成12厘米左右见方的木块,中间抠一个圆洞,刨一根圆棍正好插进去,棍的长短也是因缸而异,这就是酱扒子。还有一点需要交待,万物都离不开太阳,酱缸也必须晒太阳,酱才能发,发了才好吃啊。

东北闷大酱做法是怎样

东北闷大酱做法是怎样

东北闷大酱做法是怎样
东北闷大酱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美食,其做法简单易学,口感浓
香可口,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下东北闷大酱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以下食材:黄豆、小麦、小米、绿豆、红豆、大豆、
黑豆、芸豆、苋菜、酱花、生姜、香叶、桂皮、八角、茴香、肉片等。

其次,将以上食材浸泡在水中大约12小时左右,待其浸泡至蓬松后,将其放入锅中煮熟,注意不要煮得过烂。

然后,将煮熟的食材捞出,沥干水分后磨成泥状,放入干净的锅中
煮沸,撇去浮沫。

接着,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油,再继续煮至酱汁浓稠,不断搅拌以免
粘锅。

最后,将肉片放入酱汁中煮熟,待其入味后即可出锅食用。

东北闷
大酱烹饪完成,口感鲜香可口。

以上为东北闷大酱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按照以上步骤来制作
美味的东北闷大酱,享受美食的乐趣。

东北大酱简介及自制全攻略版(整理)

东北大酱简介及自制全攻略版(整理)

东北大酱是满族的传统美食,满族人做豆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隋唐时期,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种豆制酱。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了“栅城之豉”,“栅城”,就是当时的东京城龙原府,大致包括今吉林省珲春市、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沿海一部分和朝鲜咸镜北道地区,是渤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说:“于东夷之城最为平敞,土宜五谷,”适宜大豆的种植。

“豆豉”就是豆类酿造食品,当时日本人称之为招提豆酱。

《金史》记载:“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

女真人“以豆为酱,制作豆酱,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调味,并以蜜代糖制甜食。

满族人家多数在年前将黄豆洗净烀熟捣烂做成酱块,放在屋里棚板或柜顶上,因室内有温度,能使酱块发酵,待到来年旧历四月十八前取下酱块刷净绿毛,掰成小块入缸,一层酱渣一层盐,再加入适量净水,天天日晒打耙,缸上边蒙一层纱布,防止刮风进入杂物灰尘,经过一个多月的日晒,酱色深红,即可食用。

豆酱制作简单又易保存很长时间,是一年四季中常食的佐料。

年节包饺子时炸点油酱放里面好吃,夏天熬茄子、豆角时放点大酱更好吃。

酱缸里秋天还能腌黄瓜、土豆、倭瓜、芹菜叶和根等各种酱咸菜食用。

可以说满族人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酱,四个小碟压桌是传统食俗,以生蔬菜蘸生酱佐饭更是民间食法。

传说这种饮食习惯是当年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时留下来的。

老罕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开始了对明朝的征战,由于长期缺盐,八旗将士们的体力明显下降。

老罕王想出了解军中缺盐的办法,他们征战每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征集豆酱,着急了就打饭包吃,既方便又快捷的大酱就成了八旗军中必须保证的给养之一。

行军打仗时,总让军厨带上大酱,从此留下一句俗话说:兵马未动,大酱先行。

满族民间若搬家时,先把大酱块子装上车,以示大酱先行。

八旗还发明了”四大酱“有榛子酱、黄瓜酱、豌豆酱、萝卜酱。

大酱这种副食既方便又富有营养,大大地提高了八旗军的战斗力,他们打了许多胜仗,大酱也立了头功。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东北蘸酱是东北地区常用的调味酱料,它的制作方法简单,口味鲜美。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制作东北蘸酱的具体步骤。

材料准备:1. 大豆酱(也叫黄豆酱):500克2. 麻油:适量3. 大蒜:适量4. 姜末:适量5. 青蒜末:适量6. 香菜末:适量7. 辣椒油:适量8. 醋:适量9. 白糖:适量步骤一:制作豆酱底1. 将大豆酱倒入一个大碗中。

2. 用勺子搅拌大豆酱,直至变得柔软。

步骤二:调制蘸酱1. 将麻油倒入锅中,放入大蒜末和姜末炒香。

2. 待香味散发出来后,将炒好的大蒜末和姜末倒入大碗中的大豆酱中。

3. 加入适量的辣椒油、醋和白糖,搅拌均匀。

4. 加入适量的青蒜末和香菜末,再次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三:品尝调整1. 可以尝试一下蘸酱的味道,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可适当加入调味料进行调整。

2. 如果觉得咸了,可以适量加入白糖调味;如果觉得不够辣,可以加入更多的辣椒油。

步骤四:保存和享用1. 制作好的蘸酱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 蘸酱的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浓郁,所以保存一段时间后食用更美味。

小贴士:1. 制作蘸酱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调整辣度和咸度。

2. 在加入调味料时,可以适量加入醋来增加酸度和爽口感。

3. 如果喜欢芝麻的香味,可以在最后加入少许炒香的芝麻。

总结:制作东北蘸酱并不复杂,只需要准备好材料,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自制的蘸酱口感鲜美,可以搭配各种食材一起享用,增加食欲。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并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进行调整,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口味的东北蘸酱。

大酱工艺流程

大酱工艺流程

大酱工艺流程大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调味品,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制作大酱的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酱的工艺流程。

首先,大酱的原料是黄豆和面粉。

首先需要将黄豆浸泡在水中,大约浸泡8小时。

这样可以软化黄豆,并且加快黄豆的发酵速度。

浸泡完成后,需要将黄豆磨成黄豆浆。

接下来,将黄豆浆煮沸,然后慢慢加入面粉。

面粉的添加可以增加大酱的黏稠度,并且提高发酵的速度。

煮沸的黄豆浆中加入面粉后,需要搅拌均匀,直到成为稠糊状。

然后,将黄豆稠糊倒入一个大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盐可以提高大酱的咸味,并且在发酵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

加入盐后,需要搅拌均匀,以确保所有的黄豆稠糊都能被盐充分融合。

随后,将黄豆稠糊装入适量的容器中,并封口密封。

大酱的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保证发酵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黄豆中的菌群会开始繁殖,产生一种特殊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大酱变得酸甜可口,颜色变成了深棕色。

这时候,大酱已经制作完成,可以供人食用了。

制作出来的大酱可以保存很久,而且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

总的来说,制作大酱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是并不难掌握。

只需要掌握好每个步骤的时间和比例,就可以制作出口感醇厚、味道独特的大酱了。

大酱是北方地区的特色调味品,不仅可以用来烹饪各种菜肴,还可以作为蘸料、火锅底料等多种用途。

不同地区的大酱也有所不同,比如山西大酱比较香浓,北京大酱则偏咸。

无论如何,大酱都是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值得推广和传承的传统工艺。

东北大酱怎么做

东北大酱怎么做

每年农历的腊月和二月是做东北大酱坯的时间,喜欢发酵味道浓的就腊月做,喜欢发酵味道淡一点的就二月里做。

酱坯发酵好后在农历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选一天做酱。

选在农历时间来做,都是民间留下的习惯。

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大酱,吃起来味道很香,而且因人手法不同,每个人做出来的大酱味道都有差别。

我做的大酱周围人都喜欢吃,你一罐他一罐的需要的量多。

大酱发酵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经研究表明,大酱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起营养作用的食品第一功能和独特色香味的食品第二功能,也具有人体生理调节作用的食品第三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抗氧化、抗病劳、抗癌等生理作用。

东北大酱有两种做法,我今天的做法是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是“盘酱”做法。

用料黄豆2500克山泉水10千克陶瓷罐(容积30斤)一只水洗盐750克酱杵子一根传统自制东北大酱的做法.将黄豆用水冲干净,然后用山泉水泡12小时以上,黄豆体积膨胀,手捏会碎为止。

我洗了4遍。

泡黄豆的水用山泉水哦,水量不在配方内..豆子泡好后加水上大火煮开后改文火煮,大约需要1-2小时左右将豆子煮软烂即可(根据你做的量自己掌握时间)。

水的量与豆子持平,水太多做酱坯时需要放弃,里面有黄豆的汁丢掉可惜了。

加的水还要用山泉水,水的量同样没在配方内..用各种你自己的办法将煮好的豆子碾碎。

我喜欢带些豆瓣的,所以没碾成泥。

水分不要太多,多了酱坯不成形..将碾碎的豆子堆成大约25x15x8这样的坯子(是大约)。

每个坯子要多摔一会,结实些好发酵。

坯子太大容易伤热,太小容易失水发不透,发不透就没有油,做出来的酱不香。

坯子放在阴凉通风处3-5日..如果经验不足做不成坯子,就用保鲜盒先装好,然后倒出来再整形..做好的酱坯放在烤网上通风好,经常翻面..3-5天左右,四周干成这样..看着很舒服..四周干好后,用食品包装纸包好,放在阴凉通风处。

纸缝无需太严,可以自然透气。

食品包装纸网购就有。

不要用烘焙纸,我去年用的是烘焙纸,不透气啊,总要扒开一条小缝儿,很麻烦。

东北大酱的做法

东北大酱的做法

东北大酱的做法东北大酱不只是农家吃,城市也吃。

小时候看到母亲做,长大成家自己也做,它的做法有很多种,自己刚开始做酱时做的不怎么好吃,后来和马老师学做酱,那酱太好吃了。

时隔好多年不做酱了,都是买着吃,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酱,但没有一种酱能赶上自己做的好吃。

同学同事朋友到一起时也议论什么酱好吃,互相传授买酱经验,大家基本确认两种酱好吃,一是许氏大酱一是海天大酱。

说许氏大酱好吃的那位同学说是东北寄过来的。

我十年前在东北吃过许氏大酱,确实好吃。

许氏大酱到北京就变味了,很难吃,大家都说是假的,我上网仔细查对,看不出假在哪,也许厂家自己在做假。

海天大酱吃过不少,但没觉得好吃,一是甜的不自然,再有它好象有油吧但又不是油,我确认它是食品添加剂,从那以后不买海天大酱了。

没酱吃了,时间长了还想吃酱,你看今天老伴买来小萝卜菜,非常新鲜,要是有点酱多好。

重操旧业自己做酱吧,但家里人不支持,我执意要做,最后还是被默许了,前天已经煮了二斤豆子,在高压电饭锅里焖了半天,闷成了栗红色,非常面,非常烂,又想起了马老师教我做酱的过程,按照她教的保证好吃。

昨天在百渡里搜寻一下,做酱的方法更是花样翻新。

我给整理了一下。

第一位网友的做法一、烀豆。

时间选在腊月初八或是农历二月初八。

精选过的黄豆泡好,放进锅里加水煮,切不可焦糊,待汤焅净,豆粒用手一捻极酥烂,熄火焖至次日上午,豆焖成红色。

二、摔酱块,然后用搅肉机绞成均匀豆泥,豆泥干湿适宜,过干难以团聚成坯,影响正常发酵;水分过多则酱坯难以成型,坯芯易伤热、生虫、臭败。

酱坯大小以一斤干豆原料为宜摔成长方体,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坯外干,约三至五日,然后在酱坯外裹一层牛皮纸放在阴凉通风处。

坯件间距约一寸,一周调换一次位置储放如前。

三、下酱,到了农历四月份,发好了,去掉外包装将酱坯入清水中仔细清洗,刷去外皮不洁物凉干后掰成小块再凉干。

选无风晴朗的好日子下酱。

把细小的碎酱块放入冲洗干净并凉干的缸中。

酱缸放在阳光充分照耀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酱自制全攻略
总有朋友问我东北大酱的做法,这次整个的做酱过程都拍了图片,也用文字详细整理了做法,想自己做东北大酱的
朋友可以先存着,到了再次做酱的日子可以自己试试~~
东北大酱的味道类似于韩国做酱汤用的酱味道,不能理解,因为鲜族人在东北的很多,时间长了和汉族以及东北
的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都有些交叉,所以有些食物的做法和味道相像也是必然的事情,不过东北人的大酱是用来
做蔬菜的蘸酱,或者用来炸酱拌面条做饭包,或者直接就用来炒菜炖菜的时候做调料,没见过谁做酱汤的~~
小的时候我家旁边有一户纯东北人,他家门口的大缸里慢慢的一缸大酱要吃一年的,知道第二年又开始下酱的日
子到来。

小的时候因为粮食等食物是按人头供应的,很少会像现在这样到别人家吃喝的,也很少会有人家互送食物, 所以别人家吃什么只能看到却不能吃到,何况我妈嫌有酱缸的那户人家卫生情况确实堪忧,即便是好奇那个味道也
绝不会想要去尝尝,所以我小的时候家里的饮食习惯随山东长大后来东北的父母,也就是说我小的时候是没有吃过
东北大酱的,商店里卖的工厂里出来的大酱的味道和东北人家里出来的大酱味道是不一样的~~
长大后菜市场里也有专门包装的东北大酱了,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味道的,不过即便都是东北大酱,每个作坊和
人家出品的味道也有差异,这就像同样一道菜做法都一样放料也一样,出来的味道也会因手法的差异会有味道上的
不同—
东北人到了我们这一代自己做酱的人家已经很少了,不是去老人家拿,就是去菜市场里买,我估计到了我们的下
一代也许就没有会在自己里做酱的了,很多美食就是这样变成了商业化的食品,而不再有家的味道了~~
我大姐的婆家是纯东北人,我姐每年都做的东北大酱就是和她婆婆学的,下面的做法就是我姐做的大酱,我外甥
女帮我拍的,而我又细细询问了大酱的做法和注意事项,就是要给那些希望我能详细讲解东北大酱的做法的朋友们
一个交代〜〜
东北大酱从开始炒豆子做酱块开始到能吃到做好的酱一般需要4〜6个月,姐姐说东北大酱有的人喜欢直接煮豆子
做酱块称为盘酱,她是将豆子炒熟再做大酱,味道更香,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吧;东北人老规定到了腊月就可以做
酱块子,一直到农历四月初八前都可以,发酵的时间越长大酱里有人特别喜欢的那种特殊的霉味越重,可以根据自
家的喜好在此期间决定做酱块的时间,像我姐家就喜欢基本没有霉味的,所以一般选择农历二月初三到初八之间炒
豆做酱块~~
从姐家拿来一大瓶做好的大酱,夏天用来蘸蔬菜尤其好吃,用来做鸡蛋酱做饭包也非常的好吃,还可以做酱焖小鱼,酱茄子等等,很好吃~~ 所需原料:黄豆5斤(最好是当年秋天的新黄豆)、盐1.5斤
制作方法:
老话说进了腊月就可以做酱块子了,但是这时候做酱块子发酵的时间长,到时候做好的酱那种俗称的霉味有点重,
喜欢这种味道的进入腊月就开始做。

喜欢味道清香的就农历的二月初三到初八之间做。

1、将黄豆挑出去碎豆和瘪豆,不用洗直接放入炒锅中,不要放油干锅炒,一次炒不完可以分几次炒完;
2、中火不停地翻炒直到豆子炒到微微有点糊的颜色,吃一颗感觉很香就可以了;
3、因为炒之前清洗不容易晾干也不容易炒制,所以炒好后,要用凉水洗两遍捞出;
4、将洗好的豆子放入锅中倒入豆子3倍量的清水大火烧开;
5、盖上盖子小火要煮大约1个小时,煮到豆子用手指就能碾碎的状态就可以了,注意不要干锅要经常的搅动一下, 如果水煮的干了,可以再往里面加热水,不要加凉水;
4、将煮好的豆子捞出来趁热用绞肉机绞碎或者用擀面杖擀碎,喜欢大酱里面有豆瓣的,可以就用擀面杖不要擀得过碎就可以;锅里煮豆子的汤汁先不要倒掉;
5、取一个小盆或者一个盒子,取一些豆碎放入里面压紧压平,然后倒扣出来就成了板砖一样的块状,称为酱块子
(圆形的椭圆形的都可以),一般是一斤做一块,不要做得太小那样里面发酵出的油少不香;豆碎如果太干不爱成
型可以放一些刚才锅里煮豆子的汤,千万不要弄稀了做不成酱块子;
6、将做好的酱块子晾凉,再晾一天或者一夜,表面干爽,然后用纸包上放在不通风又温暖的地方(18~20度最好)进行发酵,期间不用管它了;期间酱块子上会长白毛,这是因为发酵的原因,如果没长那就是酱块子没发酵,是做不成大酱的;
7、每年下酱(东北人的叫法,就是开始做成液体状的酱了),只能是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具体为
什么不知道,只知道这是老规矩。

做酱的前两天,将酱块子拿出来去掉包着的纸,然后用刷子在流水下将酱块子刷
干净;
8、将刷干净的酱块子弄成小碎块,可以掰或用刀切或用擀面杖砸都可以,然后晾到盖帘上晾去表面的水汽;
9、将20斤清水放入1.5斤盐烧开搅匀关火晾凉倒入坛子或者缸中,将弄成小块的酱块子也放进去,搅匀,用透气的纱布盖上放到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一个月以后才能吃;
10、在这期间一定要每天都用图上的那个酱杵子(木头的自制的)自下往上的捣1遍或几遍,刚开始会有小块,慢
慢地就全部化掉了,一个月以后酱做好了,刚做好的酱是稀糊状的,无论是生酱蘸青菜还是炸酱浓度刚好越往后随
着水分的慢慢蒸发,大酱会越变越浓稠,吃到最后炸酱就需要先用水稀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