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酱简介及自制全攻略版(整理)

合集下载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东北大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主要用于烹饪、烤肉、涮火锅等,具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口感丰满的特点。

以下是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主要材料:
1.豆饼:一般为黄豆、绿豆等食用豆类加工而成的固态豆制品。

2.盐:食用盐。

3.生姜:鲜姜。

4.大蒜:鲜蒜。

5.辣椒粉:由干辣椒制成的辣椒粉末。

制作方法:
1.准备一定数量的黄豆或绿豆,洗净后浸泡12个小时以上,或用热水浸泡4个小时以上,直至微微发出较浓的瓜子味和小苗味。

2.将泡好的黄豆或绿豆用大锅煮熟,捞出晾凉,再用石磨或者豆浆机制成豆浆。

3.将豆浆煮沸后,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盐,继续搅拌均匀。

4.将煮沸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熬煮3小时左右,至豆浆颜色由白变为深棕色,粘稠起泡,味醇香浓。

5.在熬煮的过程中,将生姜、大蒜剁碎成蓉状,再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和盐,搅拌均匀后加入豆酱中搅拌。

6.接着,将豆酱分装到盆中,压实并在顶部覆盖一层凝固后的油,然后将盆直接放到阳光下,晾晒20天左右,直至完全风干并形成黑褐色块状的豆酱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豆酱制作需要长时间熬煮,需要不断地搅拌,以防止糊底和糊锅。

另外,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暴晒和雨淋,以免影响口感和品质。

以上就是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北甜面酱大葱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甜面酱大葱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甜面酱大葱酱的制作方法东北甜面酱和大葱酱是中国东北地区非常常见的调味酱料,它们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下面我会分别介绍它们的制作方法。

一、东北甜面酱的制作方法东北甜面酱是一种由大豆制成的调味酱料,它在东北地区的菜肴中使用广泛,尤其是在炖煮、炒菜和拌面等食品中。

材料:- 大豆500克- 纯净水适量- 面粉适量- 糖适量- 盐适量步骤:1. 将大豆清洗干净后,泡在水中6-8个小时,使其变软。

2. 将泡软的大豆放入厨房的豆浆机中,添加适量的水,将大豆研磨成浆状。

3. 将豆浆倒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面粉,将豆浆和面粉搅拌均匀,直至没有颗粒。

4. 将搅拌均匀的豆浆倒入一个大锅中,用中小火加热,不断搅拌。

煮至豆浆变稠,发出香味。

5. 将煮好的豆浆过滤掉渣滓,留下的液体是甜面酱的主要部分。

6. 在过滤出来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盐,搅拌均匀。

7. 将调好的甜面酱装入瓶子中,密封保存。

二、大葱酱的制作方法大葱酱是一种以大葱为主要原料的调味酱料,它在东北菜中常用于拌凉菜、煮面以及炒菜等。

材料:- 大葱300克- 盐适量- 生姜适量- 大蒜适量- 酱油适量- 香醋适量- 花生油适量步骤:1. 将大葱清洗干净后切成细末。

2. 将生姜、大蒜切末备用。

3. 在一个大碗中,将切好的大葱末、生姜末、大蒜末放入其中,再加入适量的盐、酱油以及香醋,搅拌均匀。

4. 在搅拌均匀的葱末调料中,慢慢加入适量的花生油,边加边搅拌均匀。

5. 将调好的大葱酱装入干净的瓶子中,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东北甜面酱和大葱酱的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北大酱制作

东北大酱制作
以后每天打扒,你都会发现酱的颜色在变,由开始发黑、黑黄、到酱黄,味道由酱引子味,慢慢变成一打开酱 缸老远就能闻到醇厚的豆香,恨不得喝上一口。
经过一个月,酱发好了,脏东西也撇净了,每天都可以尽情地品尝啦,但可不能多吃呦!
怎么样,乡做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正月煮黄豆,煮到拿一粒用手一捻,面乎了就行,这时候汤没了,豆也面乎了,再用铰肉机把豆铰碎,用手把湿豆面垛成长方块,再用纸包好,存放在比较暖和地方就可以了。按老家的习惯,等到阴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下酱的日子。提前把水烧开倒进缸里,水的多少根据放豆多少而定,按1斤豆5两盐的比例把盐放缸里化开凉凉待用。把酱块洗干净、晾干、掰开,油汪汪的酱香味扑鼻而来,这就证明酱块隔好了,再用刀把它切成小块,之后放到缸里用布蒙住。以后每天早晚打两次扒,每次不少于600下,使酱上下翻滚,温度一样,然后用小勺往外撇末子。刚开始还要不停地用手把小块儿捏碎,过筛子。对了,忘交待什么是酱扒子啦,拿一块1·5厘米厚的木板,根据缸的大小锯成12厘米左右见方的木块,中间抠一个圆洞,刨一根圆棍正好插进去,棍的长短也是因缸而异,这就是酱扒子。还有一点需要交待,万物都离不开太阳,酱缸也必须晒太阳,酱才能发,发了才好吃啊。

东北大酱简介及自制全攻略图文版(整理)

东北大酱简介及自制全攻略图文版(整理)

东北大酱是满族的传统美食,满族人做豆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隋唐时期,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种豆制酱。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了“栅城之豉”,“栅城”,就是当时的东京城龙原府,大致包括今吉林省珲春市、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沿海一部分和朝鲜咸镜北道地区,是渤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说:“于东夷之城最为平敞,土宜五谷,”适宜大豆的种植。

“豆豉”就是豆类酿造食品,当时日本人称之为招提豆酱。

《金史》记载:“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

女真人“以豆为酱,制作豆酱,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调味,并以蜜代糖制甜食。

满族人家多数在年前将黄豆洗净烀熟捣烂做成酱块,放在屋里棚板或柜顶上,因室内有温度,能使酱块发酵,待到来年旧历四月十八前取下酱块刷净绿毛,掰成小块入缸,一层酱渣一层盐,再加入适量净水,天天日晒打耙,缸上边蒙一层纱布,防止刮风进入杂物灰尘,经过一个多月的日晒,酱色深红,即可食用。

豆酱制作简单又易保存很长时间,是一年四季中常食的佐料。

年节包饺子时炸点油酱放里面好吃,夏天熬茄子、豆角时放点大酱更好吃。

酱缸里秋天还能腌黄瓜、土豆、倭瓜、芹菜叶和根等各种酱咸菜食用。

可以说满族人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酱,四个小碟压桌是传统食俗,以生蔬菜蘸生酱佐饭更是民间食法。

传说这种饮食习惯是当年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时留下来的。

老罕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开始了对明朝的征战,由于长期缺盐,八旗将士们的体力明显下降。

老罕王想出了解军中缺盐的办法,他们征战每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征集豆酱,着急了就打饭包吃,既方便又快捷的大酱就成了八旗军中必须保证的给养之一。

行军打仗时,总让军厨带上大酱,从此留下一句俗话说:兵马未动,大酱先行。

满族民间若搬家时,先把大酱块子装上车,以示大酱先行。

八旗还发明了”四大酱“有榛子酱、黄瓜酱、豌豆酱、萝卜酱。

大酱这种副食既方便又富有营养,大大地提高了八旗军的战斗力,他们打了许多胜仗,大酱也立了头功。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

东北蘸酱的制作方法东北蘸酱是东北地区常用的调味酱料,它的制作方法简单,口味鲜美。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制作东北蘸酱的具体步骤。

材料准备:1. 大豆酱(也叫黄豆酱):500克2. 麻油:适量3. 大蒜:适量4. 姜末:适量5. 青蒜末:适量6. 香菜末:适量7. 辣椒油:适量8. 醋:适量9. 白糖:适量步骤一:制作豆酱底1. 将大豆酱倒入一个大碗中。

2. 用勺子搅拌大豆酱,直至变得柔软。

步骤二:调制蘸酱1. 将麻油倒入锅中,放入大蒜末和姜末炒香。

2. 待香味散发出来后,将炒好的大蒜末和姜末倒入大碗中的大豆酱中。

3. 加入适量的辣椒油、醋和白糖,搅拌均匀。

4. 加入适量的青蒜末和香菜末,再次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三:品尝调整1. 可以尝试一下蘸酱的味道,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可适当加入调味料进行调整。

2. 如果觉得咸了,可以适量加入白糖调味;如果觉得不够辣,可以加入更多的辣椒油。

步骤四:保存和享用1. 制作好的蘸酱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 蘸酱的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浓郁,所以保存一段时间后食用更美味。

小贴士:1. 制作蘸酱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调整辣度和咸度。

2. 在加入调味料时,可以适量加入醋来增加酸度和爽口感。

3. 如果喜欢芝麻的香味,可以在最后加入少许炒香的芝麻。

总结:制作东北蘸酱并不复杂,只需要准备好材料,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自制的蘸酱口感鲜美,可以搭配各种食材一起享用,增加食欲。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并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进行调整,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口味的东北蘸酱。

大酱工艺流程

大酱工艺流程

大酱工艺流程大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调味品,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制作大酱的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酱的工艺流程。

首先,大酱的原料是黄豆和面粉。

首先需要将黄豆浸泡在水中,大约浸泡8小时。

这样可以软化黄豆,并且加快黄豆的发酵速度。

浸泡完成后,需要将黄豆磨成黄豆浆。

接下来,将黄豆浆煮沸,然后慢慢加入面粉。

面粉的添加可以增加大酱的黏稠度,并且提高发酵的速度。

煮沸的黄豆浆中加入面粉后,需要搅拌均匀,直到成为稠糊状。

然后,将黄豆稠糊倒入一个大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盐可以提高大酱的咸味,并且在发酵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

加入盐后,需要搅拌均匀,以确保所有的黄豆稠糊都能被盐充分融合。

随后,将黄豆稠糊装入适量的容器中,并封口密封。

大酱的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保证发酵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黄豆中的菌群会开始繁殖,产生一种特殊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大酱变得酸甜可口,颜色变成了深棕色。

这时候,大酱已经制作完成,可以供人食用了。

制作出来的大酱可以保存很久,而且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

总的来说,制作大酱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是并不难掌握。

只需要掌握好每个步骤的时间和比例,就可以制作出口感醇厚、味道独特的大酱了。

大酱是北方地区的特色调味品,不仅可以用来烹饪各种菜肴,还可以作为蘸料、火锅底料等多种用途。

不同地区的大酱也有所不同,比如山西大酱比较香浓,北京大酱则偏咸。

无论如何,大酱都是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值得推广和传承的传统工艺。

农村老酱制作方法

农村老酱制作方法

农村老酱制作方法农村老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调味料,也叫做豆酱。

使用大豆为原材料,经过霉菌的发酵和加工制成。

农村老酱色泽深红,质地浓稠,咸香微辣,具有鲜美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我国北方地区,老酱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一种调味料,用来烹饪肉菜或拌饭都非常受欢迎。

中式的老酱有许多种做法,下面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制作方法。

制作工具与材料:制作老酱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原料:- 大豆500克- 盐300克- 面粉100克- 生姜50克- 大葱50克- 酱油100克- 糖50克制作步骤:1.清洗大豆首先将大豆清洗干净,过水后待用。

2.浸泡豆子将清洗好的大豆用温水浸泡约10小时,这样豆子就会发芽。

3.蒸豆子取适量的豆子放入蒸锅中蒸熟,需要蒸约2个小时。

4.放入盐和面粉将熟豆子放入容器中,加入盐与面粉,充分搅拌均匀,使面粉与豆子充分混合。

5.晾晒将榨出的浆液摆放在干净、通风的场所中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防止发生异味。

一般晾晒时间为1-2周。

6.加酱油将晾晒好的饼切成块,放入一个砂锅内,加入酱油、糖、葱姜,慢火慢炖,直到老酱的香气扑鼻。

7.装瓶将炖好的老酱倒入瓶中,密封好瓶盖,保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了。

小贴士:1.制作老酱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工具和容器要洗净消毒。

2.为了防止豆饼黄变,可以将其用锅烤一下,翻面即可。

3.制作老酱时,糖与盐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喜好适当调整。

4.将老酱放入瓶中时一定要充分密封,否则吸入空气后容易变质。

总之,老酱的制作需要耗时耗力,但是做出来的老酱口感鲜美,值得一试。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细心和耐心,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做出美味的老酱。

东北大酱怎么做

东北大酱怎么做

每年农历的腊月和二月是做东北大酱坯的时间,喜欢发酵味道浓的就腊月做,喜欢发酵味道淡一点的就二月里做。

酱坯发酵好后在农历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选一天做酱。

选在农历时间来做,都是民间留下的习惯。

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大酱,吃起来味道很香,而且因人手法不同,每个人做出来的大酱味道都有差别。

我做的大酱周围人都喜欢吃,你一罐他一罐的需要的量多。

大酱发酵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经研究表明,大酱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起营养作用的食品第一功能和独特色香味的食品第二功能,也具有人体生理调节作用的食品第三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抗氧化、抗病劳、抗癌等生理作用。

东北大酱有两种做法,我今天的做法是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是“盘酱”做法。

用料黄豆2500克山泉水10千克陶瓷罐(容积30斤)一只水洗盐750克酱杵子一根传统自制东北大酱的做法.将黄豆用水冲干净,然后用山泉水泡12小时以上,黄豆体积膨胀,手捏会碎为止。

我洗了4遍。

泡黄豆的水用山泉水哦,水量不在配方内..豆子泡好后加水上大火煮开后改文火煮,大约需要1-2小时左右将豆子煮软烂即可(根据你做的量自己掌握时间)。

水的量与豆子持平,水太多做酱坯时需要放弃,里面有黄豆的汁丢掉可惜了。

加的水还要用山泉水,水的量同样没在配方内..用各种你自己的办法将煮好的豆子碾碎。

我喜欢带些豆瓣的,所以没碾成泥。

水分不要太多,多了酱坯不成形..将碾碎的豆子堆成大约25x15x8这样的坯子(是大约)。

每个坯子要多摔一会,结实些好发酵。

坯子太大容易伤热,太小容易失水发不透,发不透就没有油,做出来的酱不香。

坯子放在阴凉通风处3-5日..如果经验不足做不成坯子,就用保鲜盒先装好,然后倒出来再整形..做好的酱坯放在烤网上通风好,经常翻面..3-5天左右,四周干成这样..看着很舒服..四周干好后,用食品包装纸包好,放在阴凉通风处。

纸缝无需太严,可以自然透气。

食品包装纸网购就有。

不要用烘焙纸,我去年用的是烘焙纸,不透气啊,总要扒开一条小缝儿,很麻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酱是满族的传统美食,
满族人做豆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隋唐时期,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种豆制酱。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了“栅城之豉”,“栅城”,就是当时的东京城龙原府,大致包括今吉林省珲春市、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沿海一部分和朝鲜咸镜北道地区,是渤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说:“于东夷之城最为平敞,土宜五谷,”适宜大豆的种植。

“豆豉”就是豆类酿造食品,当时日本人称之为招提豆酱。

《金史》记载:“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

女真人“以豆为酱,制作豆酱,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调味,并以蜜代糖制甜食。

满族人家多数在年前将黄豆洗净烀熟捣烂做成酱块,放在屋里棚板或柜顶上,因室内有温度,能使酱块发酵,待到来年旧历四月十八前取下酱块刷净绿毛,掰成小块入缸,一层酱渣一层盐,再加入适量净水,天天日晒打耙,缸上边蒙一层纱布,防止刮风进入杂物灰尘,经过一个多月的日晒,酱色深红,即可食用。

豆酱制作简单又易保存很长时间,是一年四季中常食的佐料。

年节包饺子时炸点油酱放里面好吃,夏天熬茄子、豆角时放点大酱更好吃。

酱缸里秋天还能腌黄瓜、土豆、倭瓜、芹菜叶和根等各种酱咸菜食用。

可以说满族人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酱,四个小碟压桌是传统食俗,以生蔬菜蘸生酱佐饭更是民间食法。

传说这种饮食习惯是当年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时留下来的。

老罕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开始了对明朝的征战,由于长期缺盐,八旗将士们的体力明显下降。

老罕王想出了解军中缺盐的办法,他们征战每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征集豆酱,着急了就打饭包吃,既方便又快捷的大酱就成了八旗军中必须
保证的给养之一。

行军打仗时,总让军厨带上大酱,从此留下一句俗话说:兵马未动,大酱先行。

满族民间若搬家时,先把大酱块子装上车,以示大酱先行。

八旗还发明了”四大酱“有榛子酱、黄瓜酱、豌豆酱、萝卜酱。

大酱这种副食既方便又富有营养,大大地提高了八旗军的战斗力,他们打了许多胜仗,大酱也立了头功。

后来满族入关,为了不忘老祖宗创业之艰难,便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清宫御膳食中,常常要备有一碟生酱和蘸酱菜。

慈禧太后听政后,御厨们怕生酱、生菜吃坏了老佛爷,便琢磨出几道不搁酱菜而又别具风格的日常菜肴,这就是清宫有名的“四大酱菜”,有“炒黄瓜酱、榛子酱、豌豆酱、胡萝卜酱”。

清宫在顺治十年(1653年)建立了酒醋房,设酱匠16名,专门制作宫中所用的清酱、面酱、豆酱、酱豆豉、酱黄瓜、酱茄子、酱萝卜、酱瓜条、酱冬瓜、酱糖蒜、酱紫姜、酱莴笋、酱苤蓝、酱包瓜等各种酱和小菜.
大酱可以调节食物的咸淡,而且从营养学角度上来说也可以为人体补充植物蛋白。

采用了大豆为主原料,而大豆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大豆作为健康食品重新赢得世人关注,还被人们称之为‘长在田里的肉食’。

大豆不仅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而且也是具有很多功效的食物。

特别是大豆富含不会增加胆固的植物蛋白,对动脉硬化、心脏病有顾虑的人也可以大胆食用,而且他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缺乏赖氨酸,而大酱正好富含赖氨酸,因此食用大酱可以均衡饮食结构。

另外,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所以胆固醇含量很低。

可以防止亚麻酸等胆固醇堆积在体内,具有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的作用。

做法
材料:黄豆、盐、水。

先把黄豆用锅煮熟,然后用搅肉机搅碎,也不是特别的碎其中还有好多半颗的豆瓣。

墩成二个立方体,放到阳光下面晒,要把每个面都晒干成一层壳,其实中间还是软的当六个面都晒好了,用纸包上放一段时间(里面基本上也是干的了),等待自已发酵。

到下酱的日子,以前有特定的日子,你想什么时候都可以,把晒好的酱块弄成小块,你会看到有好多绿色的毛,就是长毛了,放到坛子里后放水放盐(尝一下)。

用细纱布盖上放在阳光下(这样酱才会发酵)。

最后就还需要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订了一块板)每天捣(一定要),把沫子盛出来丢掉,每天弄酱会变的很细。

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

吃法
东北大酱是必备的酱菜,特别是农村,每餐必吃。

主要用于蘸生的蔬菜,比如春天的野菜,小根蒜,婆婆丁等,夏天的黄瓜、大葱也是每餐必备。

东北大酱还可用于做菜,但因为大酱是黄豆长期发酵过,所以比较臭(做的好的就不臭),并不适合太多菜品,但用大酱炖茄子非常地道,开胃下饭。

盘酱
材料;黄豆、自制酱引子(玉米面制成)、盐。

酱引子法:农历腊月做酱引子(此时没虫子,杂菌也少)。

将玉米面、黄豆面,1:1比例,炒成微黄(也可以玉米粒,黄豆粒炒成黄色后粉成面),用开水烫面,做成窝头(只用玉米面、黄豆面)形。

用纸包好,装入纸盒中,放在厨房的角落发酵(发酵环境干湿度适中,不可结冻)。

等第二年春天拿出,可见玉米团子长了很多黄的黑的绿的红的毛,这样酱引子就做得了。

把酱引子外表用刷子刷干净,弄成小块,晒一下。

煮黄豆,城市里可直接用高压锅压,待凉了掺上酱引子一起剁碎,不用太碎,可见小豆瓣即可。

取洗干净晒干的酱缸,把剁好的豆子和盐分层装入,一斤干豆4两盐,盘酱不要加水。

同样,用细纱布盖严,放在阳光下发酵。

每天用酱耙子捣,沫子盛出来丢掉,加快其发酵过程。

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

吃法:这个吃法太多了,东北名菜大酱骨也是用盘酱炖的。

盘酱因为鲜香甜美,东北人一直用其做菜,比如夏天东北家常菜炖豆角就是用盘酱先炒肉再下豆角一起炖的,盘酱做菜不仅有很黄豆的香甜,做出的菜酱汁浓郁,是南方只用清酱油完全达不到的口感。

东北大酱自制全攻略
东北人老规定到了腊月就可以做酱块子,一直到农历四月初八前都可以,发酵的时间越长大酱里有人特别喜欢的那种特殊的霉味越重,可以根据自家的喜好在此期间决定做酱块的时间,像我姐家就喜欢基本没有霉味的,所以一般选择农历二月初三到初八之间炒豆做酱块~~
从姐家拿来一大瓶做好的大酱,夏天用来蘸蔬菜尤其好吃,用来做鸡蛋酱做饭包也非常的好吃,还可以做酱焖小鱼,酱茄子等等,很好吃~~
所需原料:黄豆5斤(最好是当年秋天的新黄豆)、盐1.5斤
制作方法:
老话说进了腊月就可以做酱块子了,但是这时候做酱块子发酵的时间长,到时候做好的酱那种俗称的霉味有点重,喜欢这种味道的进入腊月就开始做。

喜欢味道清香的就农历的二月初三到初八之间做。

1、将黄豆挑出去碎豆和瘪豆,不用洗直接放入炒锅中,不要放油干锅炒,一次炒不完可以分几次炒完;
2、中火不停地翻炒直到豆子炒到微微有点糊的颜色,吃一颗感觉很香就可以了;
3、因为炒之前清洗不容易晾干也不容易炒制,所以炒好后,要用凉水洗两遍捞出;
4、将洗好的豆子放入锅中倒入豆子3倍量的清水大火烧开;
5、盖上盖子小火要煮大约1个小时,煮到豆子用手指就能碾碎的状态就可以了,注意不要干锅要经常的搅动一下,如果水煮的干了,可以再往里面加热水,不要加凉水;
4、将煮好的豆子捞出来趁热用绞肉机绞碎或者用擀面杖擀碎,喜欢大酱里面有豆瓣的,可以就用擀面杖不要擀得过碎就可以;锅里煮豆子的汤汁先不要倒掉;
5、取一个小盆或者一个盒子,取一些豆碎放入里面压紧压平,然后倒扣出来就成了板砖一样的块状,称为酱块子(圆形的椭圆形的都可以),一般是一斤做一块,不要做得太小那样里面发酵出的油少不香;豆碎如果太干不爱成型可以放一些刚才锅里煮豆子的汤,千万不要弄稀了做不成酱块子;
6、将做好的酱块子晾凉,再晾一天或者一夜,表面干爽,然后用纸包上放在不通风又温暖的地方(18~20度最好)进行发酵,期间不用管它了;期间酱块子上会长白毛,这是因为发酵的原因,如果没长那就是酱块子没发酵,是做不成大酱的;
7、每年下酱(东北人的叫法,就是开始做成液体状的酱了),只能是农历四月初八、十
八、二十八这三天,具体为什么不知道,只知道这是老规矩。

做酱的前两天,将酱块子拿出来去掉包着的纸,然后用刷子在流水下将酱块子刷干净;
8、将刷干净的酱块子弄成小碎块,可以掰或用刀切或用擀面杖砸都可以,然后晾到盖
帘上晾去表面的水汽;
9、将20斤清水放入1.5斤盐烧开搅匀关火晾凉倒入坛子或者缸中,将弄成小块的酱块子也放进去,搅匀,用透气的纱布盖上放到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一个月以后才能吃;
10、在这期间一定要每天都用图上的那个酱杵子(木头的自制的)自下往上的捣1遍或几遍,刚开始会有小块,慢慢地就全部化掉了,一个月以后酱做好了,刚做好的酱是稀糊状的,无论是生酱蘸青菜还是炸酱浓度刚好越往后随着水分的慢慢蒸发,大酱会越变越浓稠,吃到最后炸酱就需要先用水稀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