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
中考名著试题∶《儒林外史》(含答案)4

中考名著试题∶《儒林外史》(含答案)4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县里的父母官王公罢了官,而且新官一到就赶他出衙,正无处安身。
少卿当即表示:“请来我家花园里住。
”臧蓼斋大惑不解问道:“你从前会也不肯会他,今日为什么自己借房子与他住?”杜少卿道:“……我前日去拜他便是奉承本县知县,而今他官已坏了,又没有房子住,我就该照应他。
”(1)从上面语段,可见杜少卿是个的人。
(2)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请再选择一个情节说说杜少卿还是个怎样的人?2.名著填空。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_________(人名)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书中的________,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一生。
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_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中心对象。
3.下面是两部名著的片段,根据你的积累,按要求答题。
(2)节选(二)中的“老爷”是________。
4.(赏析笔法)结合《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这条回目,再根据“严监生积劳成疾,临终前一直摇晃两个手指,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这样的情节,请说说严监生“终正寝”讽刺了什么。
5.读评价·知经典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奠基人的鲁迅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在文学评论与批评方面也是造诣颇高,请阅读下面鲁迅先生的评价,并依据评价内容,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
6.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7.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______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______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名著《儒林外史》阅读 中考真题 练习题 大汇总(带答案)

名著《儒林外史》阅读中考真题练习题大汇总(带答案)说明:本资料已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中考真题练习题(一)附答案(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三)古代小说阅读(20分)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
清凉山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
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
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
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
席摆在亭子上。
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
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
坐了一会,柱少卿也坐轿子来了。
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这日社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手拿着全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网子上走了一里多路。
背后三四个妇女嘻笑笑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
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雨花台萧金、杜慎等又走到山项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全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
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目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玄武湖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
左边台城,望见鸡鳴寺。
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
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
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ー所大花园。
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桂、菊,四时不断的花。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专项练习(内含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一)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
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馀次。
”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
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
”范进磕头下去了。
1.上面的文字出自(朝代)的《儒林外史》,周学道即是。
2.小说对上文两人的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人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请分析作者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3.在周学道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4. 周学道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如何?1.清代吴敬梓周进2.相似之处:醉心举业,大半生穷困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最终老年得中。
目的:①这类人的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②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
3.(1)穿着单薄、破烂,非常猥琐、悲凉。
(2)周进非常同情老童生,他看一眼范进就油然而生一种怜悯之情,觉得范进和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4.周进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
第三遍恍然大悟,认为是天地至文。
要试官读三遍才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
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二)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装病不去? A 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若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家庭考试题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京师乡试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及其家庭在考试中的种种困境和深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命运,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儒林外史》的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题1:主人公王济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在家庭和考试中面临了哪些困境?王济之是一个聪明才智过人、心地善良而又充满正直的人。
他家世虽然不佳,但却深受孝道熏陶。
在京师乡试中,他秉持着对儒家经典的热爱和追求,但却被不合理的制度束缚,面临着命运的困境。
他的家庭贫穷,无法提供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时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因为一些微小差错而倍受惩罚。
他的品性正直,但对权贵的压迫和私心等负面因素感到愤慨和无奈。
阅读题2: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哪些?她们对王济之的命运起到了什么作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王济之的母亲和姐姐,以及王济之的妻子李娇儿。
她们都是勤俭节约、贤良淑德的传统女性形象。
在家庭中,她们克己奉公,努力支持王济之的学业,并在感受到命运的压迫时给予他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
尤其是李娇儿,她不仅是王济之的妻子,也是他的知音、朋友和坚定的后盾。
阅读题3:小说中虽然不乏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但他们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意图何在?作者通过描写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如王济之,以及众多家庭中的善良人,来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尽管这些人物在秉持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上表现出色,但他们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和封建制度的限制,无法获得应有的机会和地位。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揭示这种无奈和不公,间接地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答案参考如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方式。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封建社会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
中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测试卷及答案10

中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测试卷及答案10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忽一日,臧三爷走来,立着说道:“你晓得有个新闻?县里王公坏了,昨晚摘了印,新官押着他就要出衙门,县里人都说他是个混账官,不肯借房子给他住,在那里急的要死。
”(A)道:“而今怎样了?”臧寥斋道:“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
那个借屋与他住?只好搬在孤老院!”(A)道:“这话果然么?”叫小厮叫王胡子来,向王胡子道:“你快到县前向工房说,叫他进去禀王老爷,说王老爷没有住处,请来我家花园里住。
他要房子甚急,你去!”王胡子连忙去了。
臧寥斋道:“你从前会也不肯会他,今日为甚么自己借房子与他住?况且他这事有拖累,将来百姓要闹他,不要把你花园都拆了!”(A)道:“先君有大功德在于乡里,人人知道。
就是我家藏了强盗,也是没有人来拆我家的房子。
这个,老哥放心。
至于这王公,他既知道仰慕我,就是一点造化了。
我前日若去拜他,便是奉承本县知县,而今他官已坏了,又没有房子住,我就该照应他。
他听见这话,一定就来,你在我这里候他来,同他谈谈。
”(1)选文出自(朝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鲁迅曾称赞该书是“秉持公心,;文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__。
(2)从选文来看,人物“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赏析笔法)结合《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这条回目,再根据“严监生积劳成疾,临终前一直摇晃两个手指,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这样的情节,请说说严监生“终正寝”讽刺了什么。
3.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读书人的众生相,其中善画无骨荷花的______、点了范进试卷使他中了秀才的______、以及临终时伸着两个手指的_____,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具有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个性,她在桑菲尔德担任_____时遇到了罗切斯特,并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4.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培优训练:名著阅读练习——《儒林外史》-附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培优训练:名著阅读练习——《儒林外史》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
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
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
”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2.活动中,同学们对下列一段话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A.这段话对严监生的描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
B.这段话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的心理。
C.这段话通过严监生临死前了不忘一茎灯草刻画了他吝啬的形象。
D.这段话运用夸张与对比的写法,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3.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部编九年级上册《儒林外史》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8

部编九年级上册《儒林外史》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8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B.在和表哥约翰•里德发生冲突后,简•爱被舅舅关进了阴森恐怖的红房子里。
C.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仗义疏财,喜欢结识天下好汉,曾与“赤发鬼”刘唐结义。
D.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2.《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是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3.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4.名著阅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书中的______(填人名),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中心对象。
5.(1)范进年过半百中举,原因是有类似遭遇的学道_________(人名)先取其为________,让他通过了童子试,之后范进才有资格进一步考取功名。
6.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邮政2011年3月份发行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
它们每张都对应着书中的精彩情节。
请补充空缺的四个人名。
①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⑥________7.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8.(盘点人物)以下哪位小说人物适合作为志愿者的精神引领?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A 匡超人B 杜少卿C 牛浦郎D 严监生答案:B解析:杜少卿这个人物身上有作者吴敬梓自身的影子。
他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尊重妇女,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
2、下列对《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B 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 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书中没有正面歌颂的人物。
答案:D解析:书中有正面歌颂的人物,如王冕等。
3、在《儒林外史》中,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不包括()A 周进B 范进C 匡超人D 杜慎卿答案:D解析:周进、范进、匡超人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杜慎卿则更多地是追求名士风度。
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儒林”的是()A 蘧公孙B 马二先生C 凤四老爹D 鲁小姐答案:C解析:凤四老爹不属于儒林中人,他是一个侠士。
5、严监生临终前因为()而不肯断气。
A 两个侄子不在跟前B 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C 家人没有安排好后事D 自己的财产没有分配好答案:B解析:严监生临终前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不肯断气,体现了他的极度吝啬。
二、填空题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该书是一部_____小说。
答案:吴敬梓长篇讽刺2、匡超人原本是一个_____的青年,后来在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变得_____。
答案:善良淳朴虚伪狡诈3、周进在贡院里看到号板痛哭不止,后来_____帮助他捐了个监生,得以参加乡试。
答案:商人金有余4、范进中举后,_____(人物)来攀附,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答案:张乡绅5、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_____的人物形象。
答案:不慕名利、坚守自我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儒林外史》的主题。
答案:《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群像的描绘,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展现了一些文人的正直善良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资料姓名:班级:一、人物百态:梅玖,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秀才。
周进,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
荀玫,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人,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
张乡绅,南海人,举人,做过一任知县,别号静斋。
(),字致中,高要县人,贡生,无恶不作。
(),字致和,高要县人,监生。
胆小、怕事,有钱的守财奴。
王德,高要县人,府学廪膳生员,坐馆教学。
王仁,高要县人,县学廪膳生员,坐馆教学。
陈礼,字和甫,江西南昌县人,善扶乩,行走在高级官吏家中。
娄三公子,娄奉,字玉亭,湖州人,孝廉。
喜结交名士。
组织鶯脰会。
娄四公子,娄瓒,字瑟亭,湖州人,在监读书。
杨执中,湖州新市镇东四里的人,廪生俟贡,喜读书。
做了娄府宾客。
(),湖州人,在京城翰林院供职,后告假还乡。
蘧冼夫,蘧公孙,嘉兴人。
秀才,后入赘鲁编修家女婿。
(),湖州人,蘧公孙的妻子,从小喜欢读八股文,脑子里记得三千篇文章。
权勿用,字潜斋,浙江萧山县人,老童生。
做了娄府一段时间宾客。
(),马纯上,人称马二先生,浙江处州人。
秀才,老廪生,选家。
洪憨仙,台州人,炼丹,在杭州伍相国庙住着以炼丹术骗人。
胡三公子,胡缜,字密之,杭州人。
尚书后代,比较富有,吝啬,胆小。
(),字超人,浙江温州乐清县人。
贡生,后到京城当了国子监教习。
景本蕙,景蘭江,温州人,小商人,在杭州城开头巾店,喜欢吟诗、写诗。
赵洁,赵雪斋,杭州人,秀才,喜欢写诗。
支剑锋(麻子)杭城诗会中领袖。
任分府盐务巡商。
(),绍兴府会稽人。
吏部掌案,著有《四书讲章》,花五百两银子找抢手替儿子考秀才。
卫体善,浙江建德人,建德乡榜,选家。
随笒庵,浙江石门人,老贡生,选家。
(),绍兴人,诗人,在山东范学道身边做过幕客,后病死在芜湖甘露庵。
(),芜湖人。
从甘露庵和尚处得到牛布衣的诗稿,便自称牛布衣和名士来往。
牛瑶,字玉圃,徽州人,在扬州大盐商万家吃嘴皮子饭,后被赶走。
万雪斋,扬州大盐商。
出身微贱,后暴富。
牛瑶,字玉圃,徽州人,在扬州大盐商万家吃嘴皮子饭,后被赶走。
万雪斋,扬州大盐商。
出身微贱,后暴富。
(),南京水西门,做过安庆崔按察的门人,家中几代戏行。
后来自己成立了戏班子,经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动。
鲍庭玺,鲍文卿的过继儿子,先娶王管家女儿,生孩子死了,又娶胡家女儿。
辛东之,扬州名士。
后到南京,经常参与名士们的活动。
金寓刘,扬州名士。
后到南京,经常参与名士们的活动。
季恬逸,安庆人,跟着名人噌饭吃,自己没能力。
季佳,字苇萧,安庆府怀宁县人,考过童生案首,和慎卿、少卿相交甚好,和慎卿定梨园榜。
后到京城作了高官的幕客。
萧鼎,字金铉,安庆人,选家。
在南京被诸葛天申雇用给选文章。
诸葛佑、字天申,江苏盱眙县人。
在南京花银子让萧金铉给选文章刻印。
(),字慎卿,天长县人。
在南京娶了妾,组织莫愁湖大会,后入了贡,到京城参加乡试。
郭铁笔,芜湖县人,喜欢刻图章,在南京名士间活动。
来霞士,扬州道士,喜欢写诗,在南京和名士经常活动。
韦四太爷,滁州乌衣镇人。
坐馆先生,喜饮酒,在杜少卿家中大醉。
臧三爷,臧荼,字蓼斋,和杜少卿是同学,杜称他是学里翘楚。
和杜少卿借三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廪生。
卢华士,南京仓巷里人,官宦之家。
迟均,迟衡山,句容人。
有制作礼乐之才,组织了建造吴泰伯祠。
和杜少卿相交甚好。
(),天长县人,秀才,喜结交名士,装病推辞做官。
薛乡绅,南京鼓楼街,请杜少卿去吃饭,杜没去。
萧柏泉,名树滋,扬州人。
人称萧姑娘。
参加了吴泰伯祠建城大典仪式。
余夔,字和声,采石人,人称余美人。
参加了吴泰伯祠建城大典仪式。
高老先生,江苏六合县人,在薛乡绅家吃酒时,批评“少卿是他杜家第一个败类!”庄尚志,字绍光,南京北门桥人,是南京累代的读书人家,被朝廷征辟进京,不久返回,朝廷把南京玄武湖赐给他住。
庄濯江,庄绍光的侄子,住在莲花桥。
他用几千两银子在鸡鸣山修曹武惠王墓(宋曹彬)。
为欢送虞博士离任,庄在住处举办登高会。
卢德,字信侯,湖广人。
喜欢收集历朝名人的诗词,和庄绍光来往密切。
虞博士,虞育德,字果行,应天苏州府常熟县麟绂镇人。
进士,国子监博士,管理南京教育。
担任吴泰伯祠落成大典主祭。
武书,字正字,农村人,家贫、独子,母死是少卿帮助办的丧事,跟少卿学诗。
在国子监读书,总考第一。
萧采,字云仙,成都二十里外东山人,其父萧昊軒。
后任应天府江淮卫守备。
虞华轩,五河人,他七、八岁就是一个神童。
虞花几百两银子银子修葺元武阁。
父亲是太守,家中比较富有,没出仕。
余特,字有达,江苏五河余家巷人,有学问。
在无为州替一件人命案说情,得到一百多两银子,差点惹出官司,后被选了徽州府学训导。
余持,字有重,余有达的弟弟,五河县饱学秀才。
为哥哥挡了一桩官司,后跟着他哥哥去徽州府学任上。
(),徽州人,老秀才,一生立志著三部书。
他同意女儿为死去的丈夫殉节。
受到了余特的关照。
施御史,南京人,参与了为万中书贿买中书的事。
秦中书,南京人,在家请万中书等吃酒,万在席间被江宁县令带衙役抓走了。
万中书,万里,万青云,台州人,二十年前的秀才。
在秦中书家吃酒,席间被江宁县令带衙役将他抓走。
后被凤四老爷想办法救出。
唐二棒锤,五河人,举人,与虞华轩同案进的学,是唐三痰的哥哥。
他侄子来见他写了‘门年愚侄’的帖子,他搞不清对错,找虞华轩和余特请教还进行了争吵。
成老爹,五河乡下人,也是一个秀才,当了兴贩行的行头,专门给人买卖房地产做中介。
因说假话,在虞华轩家饿了一顿肚子。
陈四老爷,陈木南,太平府人。
住在南京,寓在东水关董家河房。
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银子去结交妓女,后欠了债务还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徐九公子,徐咏,南京人。
国公府后代,比较富有。
其哥徐三公子是高官。
后跟着去了福建漳州府任上。
二、知识问答:1、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文中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痛哭不止?2、B不看便罢,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望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选文中是谁中举后的丑态?3、市井奇人:最后一回,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人物:卖火纸筒的(),开茶馆(),写字的(),裁缝()。
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4、《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请从下面任选一位,说说这些特点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严监生王玉辉马二先生5、连线,将下列人物一一对应起来。
“隐括全文”的“名流”严贡生“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范进中举前后的周进“忝列衣冠”的王冕“胆小有钱”的王德王仁“铮铮有名”的禀生王惠由“能员”而“钦犯”的严监生“穷翰林”马静“科名蹭蹬”的豪门公子虞育德名士杨执中和高人杜仪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鲁氏父女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匡迥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杜倩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权勿用谦逊恬适的学者庄尚志“渐渐销磨”的“真儒”娄奉娄瓒祭祀泰伯祠的“引赞”王蕴“为人以忠孝为本”的萧浩父子孝悌君子凤鸣岐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迟均“激而为怒”的世家子弟四客极富“义气”的“壮士”余特、余持“述往思来”的虞梁《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封建未世的儒林群相,明清文士醉心科举,士风败坏,世风日下。
吴敬梓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第一回,隐括全书、提纲挈领:王冕得知朱元璋制订八股取士制度时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他预言:“一代文人有厄”。
作品肯定了王冕鄙弃科举、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批判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腐蚀毒害。
1.儒生形象A.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首先集中力量叙述A与B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巨大的力量引诱、摧残读书人的心灵。
(1)头撞号板(2)中举发疯B.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1)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
结果成为麻木愚味,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人。
展示一个被科举制度异化的读书人的迂腐灵魂。
(2)深刻地反映了“良心与礼教之冲突”(鲁迅语),他同意女儿为死去的丈夫殉节,可见封建礼教对其灵魂之腐蚀已到惊人的地步.2.官绅形象科举制度“制造”出来的官僚缙绅,更是令人感到卑鄙可憎。
南昌太守A,唯一的信念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刚到位,便了解此地“出产”。
知县B为求升官,沽各钓誉,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三日师傅断命。
绅士:严贡生(严大位,字致中)、严监生(严大育,字致和)、王仁、王德。
选段:那日,将到高要县,不过二三十里路了,严贡生坐在船舱里,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吐出许多清痰来。
……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立刻好了。
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
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进嘴里来,严贡生只装不看见。
少刻,船靠了码头。
……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
”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
”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不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
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什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
“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了,陪著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还以为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说著,已把帖子写了,递给四斗,两只船的船家都慌了,一齐道:“严老爷,而今是他不是,不该错吃了严老爷的药;但他是个穷人,就是连船都卖了,也不能赔老爷这几十两银子。